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主要业务为海洋工程平台资产投资及运营管理,相关设备及设备整包设计、制造与服务,以及其他清洁能源和科技投资业务[8][11] - 公司业务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布局[60][66] - 传统能源业务发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融合新元素,拓展到海上风电领域[60][66] - 新能源业务以“氢能”为主轴,成立新业务板块,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业务[61][67] 公司运营管理 - 公司运营管理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2座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服务,2座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服务,且4座平台全年作业正常并顺利续约[10][12] - 公司在全球油氣及新能源热点区域如卡门城、马卡埃、希普利等有深度布局[35][37][38] - 公司针对墨西哥市场需求设立运维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订单不断[97] 公司业务发展成果 - 公司今年成功进军大功率深水海上风电安装市场,为新一代16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提供高端核心装备[9][11] - 公司海洋工程核心装备及总包业务经多年发展已达世界领先水平[9][11] - 去年底公司成功签署新一代大型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所有核心设备供应合同[63] - 2021年底公司落实16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合同,获2.63亿元人民币核心装备大包订单[73][83] - 公司实施16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项目,获得2.63亿元核心设备大订单[97] - 2021年公司落实16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项目,获2.63亿元核心装备大包订单[9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密切关注清洁能源和智慧科技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寻求海洋能源科技相关产业投资和整合机会[15][16] - 中期公司将借助行业资源,顺应绿色能源发展势头,发挥传统优势,利用资本运作获资金支持[17][18] - 远期公司将顺应能源变革,凭借技术积累和经验在绿色能源领域全面发展[17][18] 公司业务合作 - 公司与大股东CMI在传统业务、海上风电和氢能等重大项目上合作,实现资源互补[74] - 公司与CM太平湾签署氢能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发展新能源和氢能产业[74] - 公司与大股东招商工业在传统业务、海上风电、氢能等方面合作,实现资源互补[84][98] - 公司与招商局太平湾签署氢能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发展新能源和氢能产业[84][98] - 公司通过与高校和国家级实验室合作推进氢能技术产业化成果落地[61][67] - 公司华商氢能与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成立氢能技术合资公司,聚焦制氢装备研发与生产[72][82] - 公司正在探索与荷兰等欧洲国家行业领先公司在氢能和其他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机会[72][82] - 华商氢能与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成立合资公司,聚焦大标方、高电流密度制氢装备研发与量产[95][96] 公司历史发展里程碑 - 公司原名为TSC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于1995年、2002年、2007年、2008 - 2009年、2001年等有不同发展里程碑事件,如2001年埃谟国际在美国德州休斯顿开业等[8][21][22][23][24] - 2005年公司第一生产基地HHCT于中国西安成立,同年在联交所GEM上市,后收购GME并更名为TSC海洋[25] - 2011年与Zentech及中船合作制造高规格R - 550D自升式平台,建立青岛装备制造基地[28] - 2018年2月招商局长城海洋科技战略发展产业基金成为公司控股股东,7月香港战略型总部设立,12月出租两台CJ46钻井平台给SMS [31] - 2019年2月民生信托成为公司战略股东,公司更名为华商国际海洋能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5月2座出售给Shelf的CJ46平台完成交割,海外团队中标Pemex海上钻井服务专案[30] - 2020年上半年郑州公司获得两套海上风电安装船升降系统订单,累计提供4套同类产品订单,8月黄埔船厂成为公司战略股东,10月青岛海工基地土地出售合同签署[32] - 2021年公司与招商工业集团推进海上风电安装领域战略合作,成立华商氢能板块公司等,参与招商工业集团CMHI–27201风电安装船项目[3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57,027千美元,销售成本为36,363千美元,毛利为20,664千美元[49] - 2021年公司其他收益及净收入为19,548千美元,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914千美元,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9,775千美元[49]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5,740千美元,所得税开支为6,396千美元,本公司股权股东占年内溢利为9,220千美元[49] - 2021年非流动资产为76,680千美元,流动资产为153,217千美元,流动负债为(79,159)千美元,非流动负债为(2,160)千美元,总资产为229,897千美元,总负债为(81,319)千美元,资产净值为148,578千美元[54] - 2021年公司将租赁分类为经营租赁的资本设备产生的租金收入列为“收益”,相关比较资料已重列[50] - 2021年集团累计营业收入约5700万美元,净利润约930万美元,连续三年盈利[71][81] - 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及股权股东应占溢利约为5700万美元及920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3.4%及15.5%[103] - 2021年公司毛利为2066.4万美元,较2020年增加904.7万美元,增幅77.9%[105] - 2021年公司经营溢利为1460.4万美元,较2020年增加529.7万美元,增幅56.9%[105] - 2021年资本设备及总包收入从2020年的4180万美元降至2760万美元,降幅34.0%[111][112][115] - 2021年油田耗材及物料收入从2020年的1740万美元增至2100万美元,增幅20.8%[111][113][116] - 2021年管理及工程服务收入从2020年的660万美元增至840万美元[111][114][117] - 2021年中国内地收入为3104.9万美元,占比54.4%,较2020年减少328.5万美元,降幅9.6%[120] - 2021年南美收入为1828.7万美元,占比32.1%,较2020年减少74.9万美元,降幅3.9%[120] - 2021年中东收入为146.9万美元,占比2.6%,较2020年增加26.3万美元,增幅21.8%[120] - 2021年毛利为2070万美元,较2020年的1160万美元(经重列)增加77.9%,毛利率从17.6%(经重列)提升至36.2%[121][124] - 2021年其他收益及净收入从2020年的590万美元(经重列)降至470万美元[122][125] - 2021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的480万美元降至390万美元,减少90万美元[123][126] - 2021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的2170万美元降至1980万美元[129] - 2021年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的380万美元(经重列)降至190万美元[129] - 2021年财务成本从2020年的70万美元降至50万美元[129] - 2021年分占合营公司之溢利从2020年的120万美元增加20万美元至140万美元[1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约为2600万美元(2020年:4580万美元)[1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约为7920万美元(2020年:9340万美元),非流动负债约为220万美元(2020年:12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为35.4%(2020年:41.2%)[131][132][135] - 2021年2月完成土地处置交易,为集团贡献1140.7万美元收益[133] - 2021年2月完成两地块出售交易,为集团贡献约1140.7万美元收益,两地块总代价分别为1.572亿元和8780万元[13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32.43433914亿股已发行股份,股本约为4141.8万美元[140][144] - 集团约50%的收益以美元计值,面临外汇风险,2021年和2020年末未作相关对冲[141][14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在多地共有390名全职员工[143][146] - 公司收到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6.573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48][153] - 2021年1月1日,约378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全部分配至认购合营公司股份或其他投资[151][152]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拟定用途中,认购合营公司股份或其他投资4.601亿港元,偿还集团债务1.315亿港元,集团一般营运资金6570万港元[149] 行业市场环境 -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碳”战略目标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全面战略转型落地的一年[59][66] - 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整体增长,原油均价比2020年大幅反弹[59][66] - 2021年美国原油(WTI)价格从48.52美元涨至123.7美元/桶,涨幅155%,布伦特原油(Brent)从51.8美元涨至127.98美元/桶,涨幅147%[156] - 美国原油期货(WTI)价格从48.52美元/桶涨至123.7美元/桶,涨幅达155%;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价格从51.8美元/桶涨至127.98美元/桶,涨幅达147%[158] - 截至2021年底,全球钻井平台需求量为474座,较2020年增长5%;利用率达79%,同比增长4%[161][162] - 2021年全球活跃自升式钻井平台数量增长4%,浮式钻井平台市场活动增长6%[161][162] - 2021年底活跃钻机供应量降至603座,比2020年初低9%[161][162] - 克拉克森预计2022年市场对钻井平台需求将增长10%,年底达520座,比疫情前水平高2%[161][162] - 目前钻井平台需求量比疫情前低7%[160][162] - 截至2021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保持在5%以上达8个月,12月同比增长7.12%,创40年新高[167][168] - 英国央行11月宣布加息5个基点[167][168] - 预计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步入紧缩周期[167][168] - 2021年“三桶油”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增储上产攻坚工程[172][173] - 2021年有两家石油公司更名,5月28日法国Total更名为Total Energies,10月11日卡塔尔Petroleum更名为Qatar Energy[174][175] - 2021年10月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英国(10.5GW)成全球第一大市场[176][177] - 截至2021年11月初全球199个海上风场全容量并网投产,装机量达37.2GW,预计2025年末达102GW,2021年末达43.9GW[180][181] - 2021年前11个月中国14个风场3.1GW投产,25个风场8.3GW首次并网[180][181] - 2021年前11个月全球15艘风电安装船和13艘运维母船新造或改装订单签订,年签单量创新高[182][184] - 2021年10月末中国市场风电安装船利用率达98%,作业船舶月均69艘,同比增183%[182][184] - 预计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机平均吊装单机功率达8.9MW,较2020年增长40%[183][185] - 自2020年初全球签24个WTIV新造船或改装订单,10艘用不低于1200吨SWL吊机[187][188]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从2020年8700万吨增至5.3亿吨,年均增速6.2%;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达6.6亿吨,占全球最终能源需求22%,年均增速7.0%[189] - 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全球氢气需求将从2020年的0.87亿吨增至5.3亿吨,年均增长6.2%;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需求为6.6亿吨,占全球最终能源需求22%,年均增速7.0%[190] - 到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将从2019年的2.7%提高到6%,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提高到20%[193][194] - 中国对氢气年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3342万吨增至2030年的3715万吨和2060年的1.3亿吨,年均增速约3.5%[193][194] - 截至2020年底,全球建成加氢站约544座,中国128座,占比约23.5%[193][194] - 中国加氢站数量2035年将达1500座,2050年达10000座以上,年均增速15.6%[193][194] - 中央层面将氢能及储能设为“十四五”未来产业,实施孵化与加速计划[198][199] - 地方已有京津冀、长三角等30余个省市出台氢能发展规划[198][199]
华商能源(00206)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