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范围与能力 - 公司主营海洋工程平台资产投资及运营管理等业务[2] - 海洋工程核心装备及总包业务达世界领先水平[4] 业务发展历程 - 2018年2月招商局长城海洋科技战略发展产业基金成为TSC集团的控股股东[14] - 2018年7月香港战略总部设立[14] - 2018年12月出租两台CJ46钻井平台给SMS服务于阿布达比石油公司[14] - 2019年2月民生信托成为公司战略股东[13] - 2019年5月两座出售给Shelf的CJ46平台完成交割[14] - 2020年上半年郑州公司成功获得两套海上风电安装船升降系统订单,累计提供四套同类产品订单[14] - 2020年8月黄埔船厂就H6001和H6006专案签署全球和解契据成为公司战略股东[14] - 2020年10月青岛海工基地土地出售合同正式签署[14] - 2021年进军大功率深水海上风电安装市场,2022年为国内多艘风电安装平台提供高端核心装备[4] - 2021年TSC中国与招商局工业集团推进海上风电安装领域战略合作[13][14] - 2021年成立华商氢能板块公司、华商氢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等多家氢能相关公司[13][14] 资产运营情况 - 运营管理四座自升式钻井平台,2022年成功出售两座JU2000平台[6] - 另外两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提供服务,今年顺利续约[6] - 运营管理两艘潜水支持船项目,均在东南亚地区获得租约[6]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密切关注清洁能源和智慧科技产业,寻求海洋能源科技产业投资和整合机会[8] - 中长期聚焦清洁能源和海洋能源相关科技产业发展[10] - 中期借助行业资源,布局绿色能源科技装备市场,提升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等质效和影响力[10] - 远期顺应全球化能源变革,向绿色能源领域深入发展[10] - 2023年公司发展战略坚持能源装备配套、能源资管服务业务和绿能技术开发业务并举[119] - 能源装备配套业务将聚焦高端能源与船海配套装备,抓住海上风电订单机会,关注墨西哥等油气市场[121][122] - 能源资管服务致力于传统业务回归增长,探索可再生能源业务,涉及降碳减排等领域[123][124] - 2023年华商氢能以推进市场销售为核心,争取实现电解水制氢等销售业绩[125] - 华商氢能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合资公司聚焦大容量碱性电解槽,力争今年生产示范机型[125] - 公司将加强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加强与欧美交流合作,绑定招商系资源开发场景[126] - 2023年公司定位为涉足油气和绿色能源产业的技术型国际化公司,实现双轮驱动发展[155] - 2022 - 2023年公司管理的2座钻井平台租约顺利履行,2023年继续寻求整合海工良性资产机会,壮大轻资产管业务[157] - 能源装备配套方面,风电领域以1600吨风电安装船项目为起点打造领先产品[160] - 2023年公司加强与招商局集团、中集集团、中船集团等战略股东及伙伴协同发展多业务[164] - 2023年公司加强品牌建设和投资者关系工作,强化“绿色能源科技”品牌定位[166] - 未来投资关注能源高端装备高新科技及数字化应用领域机会[168] - 基于现有能源资产服务业务,公司寻求扩大业务项目机会[168] - 公司积极开展海上风电运维设备及新兴船舶配套设备研发和试制生产[168] - 公司继续拓展氢能全产业链投资,寻求高价值环节投资整合机会[169] 2022年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13,040千美元,销售成本为85,294千美元,毛利为27,746千美元[18]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26,455千美元,本公司股权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25,879千美元[18]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38,796千美元,流动资产为239,878千美元,流动负债为108,116千美元[19] - 2022年总资产为278,674千美元,总负债为109,648千美元,资产净值为169,026千美元[19] - 2022年公司完成两座海工资产“周期性”投资任务,带来可观投资收益[24][33] - 2022年公司在墨西哥市场的陆地钻机改造和平台租赁续约项目取得显著进展[24][33] - 过去一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和营业利润创纪录,连续四年保持盈利增长[27][28] - 2022年公司实现连续四年盈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创招商局集团控股以来新高,全年营业收入1.13亿美元,人均产值约30万美元[39][49] - 2022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约为1.13亿美元,同比增加98.2%;股权股东应占溢利约为2590万美元,同比增加180.7%[7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2774.6万美元,同比增加34.3%;经营溢利为731.8万美元,同比减少49.9%;年内溢利为2589万美元,同比增加177.1%[74] -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4.5%,净利率为22.9%,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82美仙,同比增加182.8%[74] - 2022年资本设备及总包收入为6102.6万美元,占比54.0%,同比增加120.9%;油田耗材及物料收入为4069.9万美元,占比36.0%,同比增加93.5%;管理及工程服务收入为1131.5万美元,占比10.0%,同比增加35.2%[74] - 2022年可再生能源业务相关的资本设备、耗材及物料销售收入约为4930万美元,占总收入44%,去年仅为320万美元,占总收入6%[75] - 2022年传统能源板块收入为6370万美元[75] - 油田耗材及物料收入从2021年的2100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4070万美元,增幅93.5%[76] - 管理及工程服务收入从2021年的840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1130万美元[77] - 2022年总收入为1.1304亿美元,较2021年的5702.7万美元增加98.2%,其中中国内地收入7906.7万美元,占比70%,增幅154.7%[78] - 2022年毛利为2770万美元,较2021年的2070万美元增加700万美元,但毛利率从36.2%降至24.5%[78] - 其他收益及净收入从2021年的470万美元降至2022年的360万美元[80] - 销售分销及一般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2370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2460万美元,增幅约4%[81]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1年的190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260万美元[82] - 财务成本从2021年的50万美元降至2022年的20万美元[84] - 分占合营公司之溢利从2021年的140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1930万美元,增加1790万美元[8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399亿美元,较2021年的1.532亿美元增加;流动负债约为1.081亿美元,较2021年的7920万美元增加[88][9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为150万美元,2021年为220万美元;资产负债比率为39.3%,2021年为35.4%[9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以总代价人民币6000万元(约894.6万美元)在中国内地投资设立三家联营公司,已支付人民币4100万元(约611.3万美元),并承诺出资人民币1900万元(约286.8万美元)[93] - 2022年12月31日,共有3243433914股已发行股份,公司股本约为4141.8万美元,年内无股份发行[95] - 集团约20%的收益以美元计值,面临外汇风险,2022年12月31日及2021年12月31日未作相关对冲[96][97][98] - 2022年12月31日,除抵押存款外,集团无其他资产抵押[100] - 2022年12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10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442名全职员工[103] 2022年业务成果 - 2022年公司与招商局工业集团联合设计制造新一代1600吨海上风电安装平台[25] - 2022年公司签署多份LIFTBOAT和高规格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核心设备供应订单[25] - 2022年公司基本完成1000 - scf电解槽产品设计和组装,交付首套500KG组装氢气压缩机[25] - 2022年公司签下6条LIFTBOAT和3条大型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的升降系统、吊机和电控系统订单,1600吨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稳步推进[40][50] - 公司成功中标欧洲MPS公司海上浮式风电项目张紧器部署系统设计制造[40][50] - 公司续签“湾钻6号”和“湾钻8号”两个平台的三年合同,完成4台升级陆地钻机交付[41] - 公司合资企业WME通过光船租赁为集团贡献超440万美元累计净利润,处置平台资产为合资企业带来超3600万美元净收益[41] - 1000标方大型碱性电解槽基本完成设计和组装,预计2023年一季度测试后推向市场[42] - 2022年7月首套500KG组装式膜氢压缩机在青岛成功交付,11月GHT 500KG组装式膜压缩机设计通过评估[43] - 2022年6月公司与合作伙伴出资成立深圳智氢实业有限公司,打造氢能车辆运营和租赁结合新模式[43] - 2022年年中公司与荷兰KenzFigee公司签订海上风电核心设备全面战略合作协议,3D AMC舷梯系统样机预计2023年下半年推出[45] - 2022年11月公司获CLS“最佳ESG实践奖”,12月获钛媒体“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金梧桐奖”[45] - 合营公司WME通过SMS公司光租合约为集团带来累计净利润超440万美元,平台资产处置将为合营公司带来净收益超3600万美元[51] - 2022年公司为“湾钻6号”和“湾钻8号”两座平台赢得3年合同续签,为PEMEX完成四台陆地钻机升级改造交付[51] - 1000标方大型碱性电解槽产品预计2023年一季度测试后推出市场[52] - 2022年7月首套500KG隔膜式氢压缩机成撬在青岛交货,11月500KG隔膜压缩机成撬设计通过外部专家委员会评审[52] - 氢压缩机头样机预计2023年年中问世[53] - 2022年公司与招商局工业团队研制生产的3D主动补偿舷梯样机预计2023年下半年问世[55] - 2022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约为100美元/桶,相比2021年上涨约41%,公司油气业务订单稳步增长[59][60] - 2022年公司风电安装平台核心设备接连斩获大单,与招商重工(江苏)、烟台中集来福士、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分别签订大型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升降系统销售合同[61] - 公司与荷兰KenzFigee签署海上风电运维核心装备技术合作协议,加速业务扩展至近海和深海绿色风电业务全产业链布局,中标欧洲深海浮式风电项目关键系统订单[63][64] - 2022年公司先后参股加氢站核心装备及氢能车辆运营租赁公司,成功交付500KG隔膜式氢气压缩机成撬[66][67] - 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建造的两个平台获客户续约,国际区团队针对墨西哥市场设立新运维服务中心且订单不断[68][69] - 公司新设立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职能部门,召开集团首次科技工作会议,开启科技创新战略新阶段[70] 行业市场情况 - 预计全球原油市场维持紧平衡,油价每桶平均价格在80 - 100美元浮动[109] - 预计到2023年底,全球自升式平台需求将达418台,较2022年初增长18%,浮式平台需求增长19%至162台[111][112] - 2022年风电安装船新接订单中吊重1200吨以上的大型风电安装船占比达96%[114] - 自2022年2月以来,全球启动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117] - 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投资总额将达5000亿美元[117] - 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中占比可达25%,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10%[117] - 电能替代适合的低位热能碳排放占整体工业约20%,工业领域80%高于400℃热能由氢能替代更合适[117] - 预计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达1万亿人民币[117][118] - 预计到205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12万亿人民币[117][118] - 2022年原油价格一度推至130美元/桶,全年大多维持在80美元/桶以上,远高于过去5年平均价格;欧洲天然气价格8月达339欧元/兆瓦时,是去年同期10倍以上[133] - 2022年原油价格波动幅度高达60%,市场需求恢复较年初预期低100万桶/日左右,成品油裂解差从高位回落[134][135][136] - 2022年1 - 11月全球钻井平台需求量增长12%至528台,使用率升至87%,全年上升7个百分点[138] - 2022年中东地区进行45次钻井平台租约招标,南美地区浮式钻机平均日费上涨43%,年末达35万美元/天[138] - 截至12月23日,美国活跃陆地石油钻机数达622台,全年累计增加141台,恢复至过去5年平均水平[138] - 2022年风力涡轮机安装船(WTIV)新船订单达25艘,同比增长9%,总投资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32%[139] - 中国船东2022年订造21艘WTIV,预计到2025年底需求进一步增加[141] - 2022年风电运维船(CSOV)新船订单达24艘,
华商能源(00206)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