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重组与更名 - 2021年公司成功重组,11月1日更名为裕承科金有限公司,股份在港交所恢复交易[6] - 2021年9月29日公司英文名由“Freeman FinTech Corporation Limited”变更为“Arta TechFin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名由“富勤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阿尔塔科技金融有限公司”[56] - 2021年11月1日上午9点起,公司股票英文简称由“FREEMAN FINTECH”变更为“ARTA TECHFIN”,中文简称由“富勤金融”变更为“阿尔塔科技”,股票代码不变[56] - 2021年10月公司采用新标志,将印在相关公司文件上[56] - 2021年11月1日公司网站由“http://www.freeman279.com”变更为“http://www.artatechfin.com”[56] - 2021年11月1日,公司成功完成重组,清盘呈请被驳回,临时清盘人获解除职务,公司股份同日恢复交易[20] - 重组中,旧债权人约44亿港元的所有债权被全额清偿,部分子公司被转出集团[20] - 重组中,相当于集团约10%的新股被发行给旧债权人,郑志刚博士向集团额外注资约1.2亿港元[20] - 2021年9月27日,临时清盘人向高等法院申请驳回呈请及解除职务,10月4日高等法院下令驳回呈请,11月1日解除临时清盘人职务[59] 公司愿景与业务规划 - 公司名称体现将传统业务转变为该地区最佳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愿景[7] - 公司将在相关规则制度下拓宽产品,满足客户投资需求和目标[7] - 公司正大力投资IT基础设施,以增强网络安全、升级设施和开发创新客户界面[8] - 预计未来几个月推出“最先进”服务平台[8] - 公司全球市场业务经纪产品目前限于中国香港和美国股票及期货,正与全球产品伙伴讨论拓展产品范围,还与金融机构讨论合作分销跨境财富管理产品,并计划申请QFII、QFLP和MRF资格[62] - 公司与百度联合创始人郭丹达成谅解备忘录,将建立为经纪业务提供SaaS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成熟后将向第三方推出[62]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准备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两只新基金,一只投资区块链和元宇宙基础设施私营公司,另一只为多策略基金中的基金,子公司Arta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将担任两只基金的联合普通合伙人[62] - 公司保险经纪业务与Digital Technology of Insurance Co., Ltd.建立合作,提供专有销售SaaS系统等服务,并计划在2022年第三季度在大湾区建立保险技术创新中心[62]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优先获取包括家族办公室、持牌基金、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在内的专业投资者客户,2023年上半年将拓展目标至大众富裕零售投资者[62] - 公司正与监管机构协商提升某些牌照条件,以开展虚拟资产交易[62] - 公司组建团队开发和构建基于区块链的银行和保险系统,全资子公司将成为持牌受托人服务提供商[65] - 公司目前通过中央结算系统账户为港股提供托管服务,近期开始提供债券和票据托管服务,并计划扩展至其他市场股票和虚拟资产[65] - 公司正在开发新交易界面,以应对产品和客户群体的扩展,包括虚拟资产[65] - 公司为新业务发展组建经验丰富的团队,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多地约有100名内部员工、承包商和合作伙伴[65] 管理层变动 - 刘富荣(Eddie)于2021年6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并于2021年6月1日起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4] - 李楚楚(Tracy)、杨雪芬(Pamela)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 - 郑志刚(Adrian JP)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主席[14] - 韩锦梁(Michael)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4] - 凌洁心(Imma)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 - 罗俊宇(Toby)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4] - 谭丽芬(Gloria)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 - 蔡伟康(Clifford)、丘柏宇于2021年10月29日辞任执行董事[14] - 洪美莉(Mary)、钟伟文于2021年10月2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4] - 安栋、冯子华、吴克利于2021年9月28日退休[14] - 刘富荣(Eddie Lau Fu Wing)于2021年6月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和授权代表,有近20年全球资产管理和经纪经验[68] - 李楚楚(Tracy Li Chuchu)为公司执行董事,在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68] - 杨雪芬女士48岁,2021年7月加入集团担任全球市场主管,有超20年顶级投资银行经验[71] - 郑志刚博士42岁,是公司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自2006年加入新世界发展担任多个高级职位[74] - 郑志刚博士是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负责监督集团战略和运营,业务涵盖多个领域[74] - 截至2020年12月,新世界发展持有资产774亿美元[74] - 郑志刚博士29岁创立K11品牌,是全球首个“博物馆零售”概念[74] - K11品牌计划到2025年运营40个地点,包括艺术商场、办公楼等[74] - 郑博士带领开发了价值26亿美元、面积300万平方英尺的维港文化汇项目[77] - 郑博士在大湾区牵头多个重大开发项目,包括深圳太子湾项目和11 Skies项目等[77] - 2017年郑博士创立C Ventures,管理颠覆性生活方式、科技和媒体品牌投资组合[77] - 韩锦梁先生51岁,是公司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成员[77] - 韩锦梁先生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保险行业有超27年经验[77] - 韩锦梁先生在公司附属公司及Concord保险有不同任职经历[77] - 凌洁心女士67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主席,是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罗俊宇先生59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991年毕业于伦敦大学[80] - 谭丽芬博士64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83] - 谭丽芬博士1982年于香港大学完成本科医学训练,1985年加入香港政府医疗及卫生服务[83] - 谭丽芬博士1992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公共卫生医学硕士学位[83] - 1997 - 2003年,谭丽芬博士担任卫生署助理署长,负责食品安全和食用动物人畜共患病[83] - 2007年谭丽芬博士获委任为卫生署副署长,监督超5000名员工[83] - 2012年6月中旬,谭丽芬博士晋升为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总监[83] - 谭丽芬博士2017年6月从香港公务员体系退休[83] - 谭丽芬博士曾担任兆科眼科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4月11日辞任[83] - 2021年9月28日,安栋、冯子华和吴克礼退休,不再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2021年6月30日,刘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01] - 2021年10月29日,丘柏宇和蔡伟鸿辞任执行董事,洪美莉和钟伟文辞任非执行董事;李楚楚和杨雪芬获委任为执行董事,郑博士和韩锦良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凌洁心、卢俊宇和谭丽芬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自2021年5月13日起,郑博士重新指定为非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25)主席;自2022年6月1日起,辞任新世纪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518)非执行董事[101] - 自2021年6月2日起,凌洁心退休,不再担任数字好莱坞互动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022)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自2022年4月1日起,执行董事杨雪芬的月薪及其他福利增至309,375港元[101] - 2021年10月29日,郑博士获委任为公司主席[104] - 自2021年6月1日起,刘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104] - 公司前主席和前行政总裁分别于2020年7月1日和2020年3月16日辞任后,直至郑博士和刘先生获委任前,临时清盘人履行职责[10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1.33亿港元(2021年:14.18亿港元),净流动资产3600万港元(2021年:净流动负债37.14亿港元),净资产6500万港元(2021年:净负债29.75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6800万港元(2021年:3.99亿港元)[25] - 2022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1.57(2021年:0.15),集团无有抵押借款(2021年:26.83亿港元),无抵押借款4000万港元(2021年:3.58亿港元)[2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按借款除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计算的资产负债比率为61.8%(2021年:因集团权益有赤字而无数据)[2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综合营业额为4400万港元(2021年:2600万港元),增长66.8%[2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一般及行政开支为8900万港元(2021年:6600万港元),增加35%[2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综合净利润为2769716万港元(2021年:亏损701692万港元)[25] - 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35%主要由于重组及恢复交易产生的非经常性开支,包括法律费用、支付给财务顾问的费用等[25] - 集团面临外汇风险,主要涉及港元及美元,但因港元与美元挂钩,外汇风险敞口有限[25] - 集团无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工具[25] - 去年独立核数师报告对集团持续经营有保留意见,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报告已移除该意见[2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合并净利润显著增长至27.7亿港元,2021年为净亏损7.02亿港元[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港元,2021年为亏损0.38港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26港元,2021年为亏损0.38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未审计合并经营亏损约为2700万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转回65.8万港元,2021年为计提65万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财务成本为3.81亿港元,2021年为6.36亿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降至600万港元,2021年为1300万港元[28]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费用为700万港元,2021年为税收抵免9.5万港元[31] - 2022年1月,公司子公司AGML与税务局就税务纠纷达成和解,支付应纳税额708.7608万港元[31]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支付末期股息,2021年亦无[31] - 2022年公司三个业务板块收入均增长,全球市场业务收入3536.8万港元,同比增长48.9%;资产管理业务收入395.7万港元,同比增长15119.2%;保险经纪业务收入432.4万港元,同比增长80.9% [35] - 2022年公司总营收4364.9万港元,较2021年的2617.3万港元增长66.8% [36] - 全球市场业务新增企业和并购咨询等投资银行业务,2022年收入从2021年的2400万港元增至3500万港元,增长49% [36] - 资产管理业务2022年收入400万港元,2021年为2.6万港元,因期间完成多项新投资咨询任务 [37] -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未达预期,原计划2021年第四季度推出聚焦中国科技和房地产行业的基金,因监管审查和行业问题未能实现 [37]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200万港元增至400万港元,主要因保险产品销量增加[41] - 自新冠疫情开始,保险经纪业务受旅行限制严重影响,业绩低于预期,原因是旅行限制未放宽及新负责人牌照审批时间长[4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联营公司投资;2021年3月31日,集团持有联营公司投资,包括Imagination Holding Limited 31.74%有效股权、Jocasta Ventures Ltd 28.13%股权、FreeOpt Holdings Limited 17.61%股权[41] - 2021年11月1日重组完成后,上述联营公司投资作为被排除子公司资产的一部分,转移至ListCo Schemes SchemeCo[4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其他金融资产[4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有非流动其他金融资产7.45亿港元[44] - 对申港证券未上市股权投资7.22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4.18亿港元的50.9%,股权比例为12.17%[44] - 对菲律宾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230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6%,占其总发行股份的1.2%[44] - 2021年11月重组完成后,上述两项投资转移,集团不再持有其他金融资产权益[44] - 申港证券2021年前9个月收入9.1亿元人民币(约10.93亿港元),2020年全年为14.22亿元人民币(约15.99亿港元)[44] - 申港证券2021年前9个月净利润1.73亿元人民币(约2.08亿港元),2020年全年为3.31亿元人民币(约3.72亿港元)[44] - 截至20
裕承科金(00279)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