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情况 - 公司2023财年总收入为12,792,较上一年的43,649下降70.7%[6] - 全球市场业务2023财年收入为10,143,较上一年的35,368下降71.3%[11] - 资产管理业务2023财年收入为0.2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4百万港元下降95.8%[27] - 保险经纪业务2023财年收入降至200万港元,较2022年的400万港元下降42.6%[14] - 2023年全球市场业务收入由2022年的3500万港元下降71.3%至1000万港元[7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营业额为1279.2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70.7%;综合(亏损)/溢利净额为亏损8991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103.2%[8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收入减少至1300万港元,因一级及二级资本市场活动减少致业务量下滑[8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球市场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3500万港元降至1000万港元,减少71.3%[8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400万港元降至20万港元,减少95.8%[9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保险经纪收入从2022年的400万港元降至200万港元,减少42.6%[91] 资产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有非流动金融资产(按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400万港元(2022年:无)、非流动金融资产(按损益以公平值列账)200万港元(2022年:200万港元)、流动投资(按损益以公平值列账)34,000港元(2022年:100万港元),各项资产价值均低于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的5%[3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一项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400万港元,占总资产1.17亿港元的3.3% [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一项透过损益以公平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200万港元,可换股贷款账面价值约160万港元,报告期内录得公平值亏损41.2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透过损益以公平值列账的投资3.4万港元,报告期内录得未变现公平值收益净额7000港元,出售公平值亏损净额29.2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资产质押[5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无占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59][6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约为1.17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000万港元,资产净值约为3400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500万港元[81] - 2023年3月31日借贷比率为190.4%,2022年为61.8%[81] 债券业务 - 2023年5月16日,公司与发行人及独立债券认购人订立债券认购协议,认购本金4000万港元的债券,涉及296,846,011股转换股份,初始转换价为每股0.13475港元[35] - 2023年5月30日完成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3810万港元,本金4000万港元债券已发行[37] 业务转型与发展 - 公司转型为全球性、综合、多资产经纪平台,升级优化经纪交易平台,客户可获更广泛产品[20] - 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开展现金结算的数码资产证券、期货及期权业务[20] - 公司因市场环境不佳,在资产管理业务引入资金管理和保本策略,并开展中国跨境资产管理业务[27] - 公司正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全数字化证券型代币发行(STO)平台[48] - 集团专注吸纳专业投资者,包括家族办公室、持牌基金、企业及高净值人士[49][51] - 公司正与全球持牌机构就数字资产产品结构及分销进行深入讨论[49][51] - 全球市场业务转型以捕捉跨境财富管理产品需求,正与顶级中国金融机构讨论产品分销合作[53] - 资产管业务持续发展外部资产管理人业务和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积累不同资产类别专业知识,准备推出不同策略基金[53] - 集团参与香港金管局“数码港元”先导计划,创新流专注基于智能合约的现金管理[53] - 公司正在开发全面数字化的证券型通证发行(“STO”)平台,以发放及发行广泛资产类别[56] - 公司将交易系统升级为更高效、用户友好的平台,并与全球数字资产平台和交易所建立合作,推出新的数字资产结构化产品[86] - 公司制定财务管理及保本策略应对风险格局变化,并开展中国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90] - 公司团队开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应用的先进解决方案[89][92]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员工61名,2022年为68名[53] - 年内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5500万港元,2022年为5000万港元[53]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5500万港元,2022年为5000万港元[74] - 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执行董事李女士获委任为副首席财务总监,月薪及其他福利增至港币58,333元[141] 经营开支与盈利情况 - 2023年经营开支为9400万港元,较2022年的9200万港元保持稳定[74] - 2023年顾问、法律及专业费用为1200万港元,2022年为1500万港元[74] - 2023年股东应占综合净亏损9000万港元,2022年为净溢利27.7亿港元[74]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5仙,2022年为盈利30.9仙;每股摊薄亏损为0.5仙,2022年为盈利25.9仙[74] - 2023年未收回应收款撇销300万港元,2022年为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65.8万港元[74]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减少至200万港元,2022年为600万港元[74] - 2023年无所得税开支,2022年为700万港元[74] ESG相关 - 公司采用上一报告期的重要性评估结果确定重大ESG事宜,气候变化、反贪污和商业道德为最重要议题[102][103] - 2023年公司业务运营产生92.09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外购电力和废纸处理[108][113] - 以鰂魚涌和灣仔辦事處总楼面面积计算,2023年公司整体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0.02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108] - 2023年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上一报告期下降87.5%,因业务拓展和新办公室增加了建筑面积[115][117] 董事相关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谭医生于2022年4月11日辞任兆科眼科独立非执行董事[121][124] - 谭医生于2021年9月29日获委任为业聚医疗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该公司于2022年12月23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21][124] 董事会运作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召开10次会议,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通知至少提前14天发出[134][151] - 薪酬委员会于年内开会1次,审查公司薪酬政策,包括董事薪酬[160]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凌女士及谭医生和一名非执行董事韩先生组成[154]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医生及卢先生和一名执行董事刘先生组成[156] - 提名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凌女士及谭医生和一名执行董事杨女士组成[161] - 公司鼓励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不时安排内部培训并提供阅读材料[150] - 行政总裁在董事会会议报告集团业务概况,董事获主要业务分部表现及最新财务数据定期更新资料[150] - 董事会通过授权各董事会层面委员会履行部分职责,相关职权范围已发布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153]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一次会议,认为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及提名政策仍属有效及适当[179] - 提名委员会认为董事会由多元化成员组成,提供了切合公司业务需要的均衡技能及经验[179] - 提名委员会就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退任董事向董事会作出推荐建议[179]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集团财务监控、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财务及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事宜[172]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医生、卢先生及一名执行董事刘先生组成[173]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及提名政策[175][178] 核数师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核数师酬金约为港币1,774,000元,其中本公司核数师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及其他核数师提供的审核服务分别约为港币1,088,000及约港币76,000元[188] - 本公司核数师国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提供的非审核服务约港币610,000元,占应付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审核及非审核服务费用总额的35.9%[188] - 外聘核数师向集团提供审核、审核相关及获许可非审核服务,且该等服务不损害核数师独立性[187] - 董事在财务及会计部门协助下负责编制公司及集团财务报表,且不知悉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88]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98] - 公司已检讨独立核数师的独立性、客观性、委聘条款、审核性质及范围和报告责任,确认其独立[198] - 年内,外聘核数师为集团提供审计、审计相关及允许的非审计服务[200] - 审计服务包括与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部分子公司审计相关的服务[200] - 审计相关服务包括为税务、监管或合规目的出具审计或鉴证报告等服务[200] - 允许的非审计服务包括对公司持续关连交易进行年度审核等服务[200] - 所提供的服务均未损害核数师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专业会计师道德守则》规定的独立性[200] 合规情况 - 集团在报告期内遵守对业务运营重要的法律法规,无重大法律合规相关案件[146]
裕承科金(00279)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