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华百货控股(00602) - 2022 - 年度财报

全球消费物价指数情况 - 2022年世界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8.8%,与2021年增长率相比大幅度提升[17][18] - 2022年美国全年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约为8.1%[17][18] - 2022年欧元区全年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约为8.3%[17][18] - 2022年欧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高达27.8%[17][18] - 2022年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均达到14%左右[17][18] - 2022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物价增长率达到了4.1%[17][18] 中国宏观经济情况 -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应冲击和前景恶化的压力,实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减弱[20] - 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率降至疫情前水平以下,服务业受疫情干扰恢复受阻[20]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持续扩大,制造业投资因出口快速增长和支持政策而具有韧性[20] - 2022年中国净出口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出口贸易下降,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率下降[20] -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减弱[22] - 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回落至低于疫情前水平,服务业受疫情扰动复苏受阻、结构分化明显[22] - 2022年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持续扩大,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 2022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强,但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由正转负[22] - 2022年中国GDP约121.0万亿元,同比增长3.0%[90][92] -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4.0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约17.1万亿元,同比上升1.4%[93][95] - 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2.0万亿元,增长6.2%,占比27.2%[93][95] 中国零售行业规模与趋势 - 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达13.79万亿元[24][25] - 2022年全年366个购物中心开业,体量约3268万平方米,截至12月31日全国购物中心存量项目达5685个,体量达5.03亿平方米[27][28] - 2022年开业项目华东区占比超四成,华南区开业量占比18%,广东省占比超七成[27][28] - 2022年开业项目5 - 10万平方米区间是主流,15 - 20万平方米区间占比大幅增加,3 - 5万平方米小体量项目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7][28] - 品质化、个性化、差异化消费是未来零售行业发展趋势,品牌化连锁零售模式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24][25] - 2023年零售行业将面临增速放缓、营运成本高、利润收窄压力,行业整合并购加剧[36][40] - 未来实体店与网店将高度融合,多业态发展成主流[36][4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3.353亿元,同比下降约22.8%[31][33] - 直接销售毛利约为人民币1480万元,同比增长约4.0%[31][33]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079亿元,同比增长约7.8%[31][33] - 公司对亏损零售店计提减值准备,导致亏损增加[31][33] - 2022年公司总收入约3.353亿元,同比下降约22.8%,商品销售毛利约1480万元,同比增长约4.0%[98] - 2022年公司归属股东亏损约1.079亿元,同比增长约7.8%[98] - 2022年商品销售减少约6800万元,专柜销售佣金减少约390万元,店铺转租租金收入减少约1840万元[98] - 2022年购物中心转租租金收入减少约8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收入减少约2.5万元,融资服务利息收入减少约60万元[98] - 2022年集团总收入约为人民币3.353亿元,同比下降约22.8%[99] - 2022年销售毛利额约为人民币1480万元,同比上升约4.0%[99] - 2022年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079亿元,同比上升约7.8%[99] - 商品销售减少约人民币6800万元,专柜销售所得佣金减少约人民币390万元,分租店铺物业的租金收入减少约人民币1840万元,分租商场物业的租金收入减少约人民币800万元,投资物业收入减少约人民币2.5万元,来自金融服务之利息收入减少约人民币60万元[99] - 2022年集团收入约为3.353亿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4.342亿人民币下降22.8%[122] - 2022年商品销售降至1.828亿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2.508亿人民币下降27.1%,占集团总收入的54.5%,2021年同期为57.7%[123] - 2022年专柜销售佣金降至231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2700万人民币下降14.4%,占集团总收入的6.9%,2021年同期为6.2%[124] - 2022年店铺转租租金收入降至425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6090万人民币下降30.2%,占集团总收入的12.7%,2021年同期为14.0%[125] - 2022年购物中心转租租金收入减少约800万人民币[122] - 2022年投资性房地产收入减少约2.5万人民币[122] - 2022年融资服务利息收入减少约60万人民币[122] - 2022年公司收入约3.353亿元,较2021年的4.342亿元下跌22.8%[126] - 2022年销售货品收入约1.828亿元,较2021年的2.508亿元减少27.1%,占总收入百分比从57.7%降至54.5%[126] - 2022年专卖销售所得佣金约2310万元,较2021年的2700万元下跌14.4%,占总收入百分比从6.2%升至6.9%[127] - 2022年分租店铺物业租金收入约4250万元,较2021年的6090万元减少30.2%,占总收入百分比从14.0%降至12.7%[127] - 2022年分租商场物业租金收入约7270万元,较2021年的8060万元减少9.8%,占总收入百分比从18.7%升至21.7%[128][133] - 2022年存货采购及变动金额约1.68亿元,较2021年的2.366亿元减少29.0%,占销售货品百分比从94.3%降至91.9%[131][134] - 2022年其他经营收入约5180万元,较2021年的4720万元增加9.7%[132][135] - 2022年员工成本约6930万元,较2021年的7590万元减少8.7%[137][144] - 2022年租赁使用权摊销约5840万元,较2021年的6960万元减少16.1%[138][145] - 2022年固定资产折旧约6010万元,较2021年的5930万元微升1.3%[139][146] - 2022年应收贷款减值损失约90万元,2021年应收贷款减值冲回约210万元[147] - 2022年其他经营开支约230万元,较2021年同期约890万元减少约660万元[148] - 2022年租赁负债利息约3320万元,较2021年同期约3730万元减少约410万元;银行借款财务成本约620万元,较2021年约470万元增加约150万元[149] - 2022年所得税抵免约250万元,2021年同期约10万元;2022年一般附属公司实际税率25%,广西及高新科技企业子公司税率15%,中国附属公司股息预扣税率10%[150][154] - 2022年股东应占亏损约1.079亿元,较2021年同期约1.001亿元有所增加[151][155]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620万元,2021年约2610万元;受限银行存款均为约200万元;2022年银行贷款约1.572亿元,2021年约9340万元[152][156] - 2022年流动负债净值约7160万元,2021年约1.02亿元;2022年负债比率约3.86,2021年约2.25[153][156] - 2022年销售货品收入1.82773亿元,2021年2.50765亿元;2022年总营业额3.35272亿元,2021年4.34237亿元[162] - 2022年专卖销售所得款1.29997亿元,2021年2.02322亿元;2022年所得款项总额4.4223亿元,2021年6.09587亿元[166] - 2022年公司在中港两地平均有618名全职雇员,员工总成本约为人民币6930万元[179][184] - 2022年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960万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5030万元[181][186] - 2022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2.427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2.573亿元,已抵押作零售业务银行贷款的抵押品[182][18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240万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610万元[189][192] 公司经营策略调整 - 公司对主力店进行内部架构改组,实行营运负责制,精简业务流程[32][34] - 公司调整总部员工架构,减轻资金压力[32][34] - 公司将以“整合资源,发展连锁”理念,加强管理,强化竞争力[38][40] - 公司将利用多种方式开拓广东、广西等区域市场[38][40] - 公司采取积极稳定的经营策略,为实体零售店提供增值服务,寻找其他投资项目潜在利润机会[98] - 公司举办营销活动、实行异业合作、开展直播销售等刺激顾客消费[111] - 公司加强分店安全管理,对消防等系统检查维修,对员工培训演练[113][114] - 公司将探索新商业零售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117][120] 集团人员信息 - 庄小雄40岁,2006年加入集团,服务超17年,负责集团整体经营管理[47][50] - 钱锦祥65岁,服务集团超15年,是骏溢环球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8][51] - 孙聚义70岁,有超33年财务相关经验,服务集团超10年,是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49][51] - 艾及69岁,有超41年法律经验,服务集团超15年,是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53][56] - 陈理崇47岁,2003年加入集团,服务超20年,负责工程及设备管理体系等工作[54][57] - 李东48岁,有超21年零售行业经验,服务集团超19年,负责集团安全防范管理工作[55][57] - 温孟臣45岁,1997年加入集团,服务超24年,负责超市采购部门商品采购和资源分配[59] - 刘亚峰39岁,2018年10月加入集团,服务超4年,负责集团整体信息技术及子公司运营[60] - 杜俊胤41岁,2021年2月加入集团,服务超2年,是商业管理中心经理[61] - 石威38岁,2020年11月加入集团,服务超2年,是集团O2O首席运营官[62] 零售行业动态 - 2022年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升级[71][72] - 2022年超市行业受疫情和周期性低谷影响,永辉、联华等多家超市企业进行战略收缩、关店止损[74][76] - 2022年腾讯、京东减持步步高,永辉减持中百集团[74][76] - 2022年中百集团、家乐福等企业经历换帅调整[74][76] - 2022年新华都、安德利、华联综超等剥离零售业务,彻底转型[74][76] - 2022年全国至少42家百货商场关闭[75] - 2022年上半年国内上市百货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仅约10%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75] - 2022年全国至少42家百货门店停业闭店,国内百货上市企业仅约一成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77] - 电商巨头面临线上流量见顶、用户增长放缓,阿里裁员约1.5万名员工[79][81] - 社区团购进入冷静期,兴盛优选关停华北、东南区域,退出4个省市网站[80][82] - 2022年中国邮政、李宁等与咖啡无关企业入局咖啡市场[81][82] - 2022年零售行业并购频繁,电商领域京东收购德邦等[83][86] - 餐饮行业遭遇闭店潮,多家知名连锁、网红及经典老店关闭[84][87] - 2022年京东、美团等聚焦即时零售,实体商超加入[85][87] - 服饰领域李宁控股英国百年鞋履品牌Clarks等[83][86] - 超市及快消领域统一收购台湾家乐福等[83][86] - 新茶饮领域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并投资多个品牌[83][86] 集团购物中心情况 - 集团目前运营2个位于深圳中高档新型住宅区的购物中心[102][103] - 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开业的深圳百佳华沙井购物中心已积极筹备[102][103] 集团活动情况 - 授权展合作活动期间客流、销售额、新会员数目及媒体曝光率均有所提升[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