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发展成果 - 公司生产经营稳步提升,超越疫情前水平[6] - 公司连续6年跻身中国光伏品牌EPC排行榜前列[8][11] - 公司作为总承包方完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100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槽式光热项目核心的太阳岛EPC项目[8][11] - 公司新增光伏、风电项目储备800兆瓦[9][12] - 公司承接采油平台光伏BOO项目,与辽河油田携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9][12] - 公司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海西州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9][12] - 剑川县村级扶贫电站惠及40个村、34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4][16] - 尖扎县尖扎滩乡光伏电站投运两年半累计发电量3487万千瓦时,超出计划发电量562万千瓦时,覆盖34个贫困村,带动1133户贫困户,贫困村年预期收入26万元[14][16] - 公司持续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度,增加项目储备,装机容量稳定增长,发电和利润持续增加[51] - 公司推进资产优化,减少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依赖,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累计正增长[51] - 公司积极拓展融资业务,通过提升能力和探索市场培育核心竞争优势[51] - 2021年公司获授权专利8项,开展5项科技研发项目,获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62][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备案总规模265兆瓦,同比增加55兆瓦(26.2%),风电站备案总规模140兆瓦[63][66] - 2021年公司完成发电量5.8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26亿千瓦时(124.0%)[63][66] - 2021年公司投资的光伏电厂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80小时,同比增加7小时[63][6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光伏和风力发电厂累计获批容量405兆瓦,其中272兆瓦符合20年电价补贴政策[69] - 集团位于徐州沛县的组件厂自2020年下半年停产,相关资产已处置,已重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81][85] 公司业务调整与拓展 - 公司调整类金融业务,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反向保理取得成效[15][17] - 公司加强新行业、新业态研发,引进大疆无人机航测系统[15][17] - 公司开展储能、氢能、光热项目、5G业务跟踪开发,关注绿证、碳交易市场[15][17] - 2022年公司将以风电、光伏投资建设运营为主业,储能、光热为重要板块,新能源制氢为拓展[27][29] - 公司积极开展储能、氢能和太阳能热业务,为2022年新业务发展做准备[70] - 2021年公司重点开发外部非关联项目,融资租赁针对新能源等领域研判,保理业务重点发展反向保理和供应链科技金融,已累计投放内部子公司合格供应商超15家[76][78] - 2021年集团建立法务部与投资管理部合署办公,开展行业政策研究等工作,提供法律保护[89] - 2021年集团建立纪检监察办公室与内控部合署办公,加强内控管理和反腐纪律监督[89] - 2021年集团建立产业发展部,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储能和制氢业务[89] - 公司为确保光伏和风力发电厂安全高效运行,引入智能集中控制平台,提高总部监控等效率,还采取措施增加发电容量[90] - 公司将各电站纳入智慧集控平台,提升总部对各电站监管效率及故障排查率,提高设备投入率[92] -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以风电、光伏投资建设运营为主业,以储能、光热为重要板块,以新能源制氢为拓展[103][104] - 公司以5G通讯铁塔基站、集中供热及供暖、房建市政作为其他利润增长点,保持持续均衡发展[103][104] - 公司将加强内部投资项目前期服务与咨询,维护重点老客户[112][114] - 公司将开拓4 - 5家有资质企业进行横向合作[112][114] - 公司将继续发展新能源发电行业,挖掘外部优质项目[113][115] 行业数据情况 - 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其中集中式电站25.60GW,分布式电站29.28GW,累计装机达306GW[37][39] - 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平均利用小时数1163小时,同比增加3小时,利用率98% [42][46] - 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47.57GW,其中陆上风电30.67GW,海上风电16.90GW,累计装机达328GW[43][47] - 2021年中国风电发电量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平均利用小时数2246小时,同比增加149小时,利用率97%,同比增长约0.4% [44][48] - “十四五”光伏年均70 - 90GW,同比至少翻倍,完全市场化的光伏行业竞争更激烈[107][109] - 受“3060目标”影响,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在2035年达到800GW,2060年达到3000GW,目前仅328GW[107][109] - 到2030年,全球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从2020年底的715.9GW增加到1747.5GW,增幅144%[108][110] - 2030年中国太阳能总装机容量有望从2020年底的253.4GW增加到690.3GW,占2030年全球太阳能新增总量的42%[108][110] - 203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416 - 536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 - 26%[108][11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年全年收益同比增长约20.1%至26.074亿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同比增长约57.3%至8978.4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加约57.2%至6.84港仙[52][54] - 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销售同比增加约13.3%至21.154亿港元,但分部利润同比下降约52.8%至3318.6万港元[53][55] - 2018年收购的建筑及工程公司2021年产生收益8.141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8.7%[58][60] - 某业务板块2021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约102.3%至4.288亿港元,分部利润同比增加约142.5%至2.063亿港元[71] - 2021年该业务分部收益按年增长约102.3%,达4.28838亿港元,分部利润(未扣税及财务成本)增加约142.5%至2.06347亿港元[73] - 2021年集团融资租赁业务对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4241.8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69.9%,分部利润(未扣税及财务成本)为1482.9万港元,2020年为亏损3061.1万港元[75][77] - 公司收益从2020年的港币2,171,194,000元增加约20.1%至2021年的港币2,607,411,000元[122][124] - 公司2021年溢利为港币89,784,000元,较2020年按年增加约57.3%[122][124]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84港仙,2020年为4.35港仙[122][124] - 2021年公司收益为26.07411亿港元,较2020年的21.71194亿港元增加约20.1%[129][130]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中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收益为21.12891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13.1%[131][132] - 2021年发电分部收益增长约101.5%至4.27274亿港元,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24.0%[135][139] - 2021年融资分部收益增加约86.2%至4648.9万港元[136][139] - 2021年制造及买卖分部(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减少约68.8%至2075.7万港元[137][139] - 2021年公司溢利为1.05674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50.2%[138][140] - 2021年发电业务溢利(未扣除税项及财务成本)较2020年增长约142.5%[138][140] - 2021年融资分部转亏(未扣除税项及财务成本)为盈[138][140] - 2021年公司净利润率增至4.1%(2020年:3.2%)[142]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增加约57.3%至8978.4万港元,基本每股盈利为6.84港仙[142] - 公司纯利率从2020年的3.2%增加至4.1%,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约57.3%至8978.4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6.84港仙[143] - 2021年其他收入及盈利为3119.7万港元,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及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收益[144] - 2021年销售成本及建设成本分别为11.39323亿港元和9.63761亿港元,较同期分别增加约24.7%及0.1%[144] - 员工成本增加约33.5%至6652.1万港元,集团折旧增加约60.1%至1.64318亿港元[144] - 2021年其他经营开支为527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2%,主要由于业务扩张[147] - 2021年财务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6.2%至1.47491亿港元,因扩大发电业务贷款增加[147] - 2021年集团所得税开支增加约19.6%至2326.2万港元,适用实际税率为18.6%[14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6.64687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10.8%;流动资产为53.189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24.1%[1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67.0593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9.1%;资产净额为12.77657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13.4%[149]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3476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11.6%;非控股权益为4289.7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114.7%[1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79.84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9.8%[15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增加约24.1%至53.19亿港元,非流动资产减少约10.8%至26.65亿港元[15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为67.06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9.1%[15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2.35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11.6%[151] - 2021年度公司未进行资本集资活动[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6.13亿港元,2020年为2573.5万港元[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维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41亿港元,2020年为3.86亿港元[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6.12亿港元,2020年为34.95亿港元[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全部借贷按浮动利率计息,实际年利率介乎2.0%至6.3%[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中,16.18亿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其余19.94亿港元须于一年后偿还[15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为2.84,2020年为3.11;资产负债比率为0.84,较去年下跌1% [15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账项、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已抵押银行存款及发电站分别为港币0元、1.5588亿港元、2.29184亿港元及16.08246亿港元,2020年分别为1311.1万港元、1.82082亿港元、4.18183亿港元 [1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为4437.8万港元,2020年为10.81346亿港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 [162][16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资本承担和或有负债,2020年分别为港币0元和无 [163][164][166][167] - 2021年纯利率为4.1%,2020年为3.2%[181] - 2021年资产回报率为1.3%,2020年为1.0%[181] - 2021年杠杆比率为2.84,2020年为3.11[181] - 2021年流动比率为1.13,2020年为1.01[181] 公司股权与交易 - 公司与雅致国际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总代价为港币475,347,506元[118][119] - 南山控股持有约68.43%股权,其最大股东南山开发由招商局(南山)持有约36.52%股权[118][119] - 2021年11月18日,公司与中核投资有限公司订立协议,出售中核检修有限公司14.43%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1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