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2022 - 年度财报

公司战略投资与股权变更 - 2022年公司完成引入战略投资人目标,南山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7][52] - 2021年11月18日公司与中核投资订立协议出售中核检修14.43%股权,交易于2022年5月31日完成,代价约为人民币1.41亿元(相当于港币1.73亿元),完成后公司将专注中国新能源业务[178] 业务模式与结构调整 - 2022年公司坚持新能源电站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业务模式,推进业务结构调整[8] 行业环境与政策目标 - 受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2022年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全球重要电力来源之一[11] - 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达12亿千瓦以上[36][37] - 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18%左右[38]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左右[38] - 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33%和18%左右[38] - 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38] - “十四五”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将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131] -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25%,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133] 项目开发与建设 - 2022年公司通过自主投资及并购完成193MW电站并网发电[14] - 公司自主开发的云南镇康县8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云南首批新能源重大项目且为首 个并网项目[14] - 2022年公司在云南、广东等区域新增光伏、风电项目储备3,000MW[14] - 2022年公司在独立储能业务布局取得新突破,获云南镇康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备案[14] - 2022年电站EPC业务稳步发展,连续7年跻身中国光伏品牌EPC排行榜前列,完成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及储能电站项目建设[17] - 2022年公司电站EPC业务承建项目如期完工,连续7年跻身中国光伏品牌EPC排行榜前列,完成多个光伏及储能电站项目建设[59] - 2022年8月完成收购凤阳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及镇江鑫能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全部股权[73][74][75] - 2022年2月28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晶科能源订立设备采购协议,开发80兆瓦镇康光伏电站,代价为人民币1.84亿元(相当于约港币2.27亿元),该电站于2022年5月30日并网发电[180][181] 电站运维与发电情况 - 2022年公司运维电站共48座,总运营规模598MW,发电量8.22亿KWh,较2021年增加2.34亿KWh,发电收入4.7051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4167万港元[19] - 镇江鑫能、广东阳江光伏项目通过绿电交易创收约695万港元,标志绿电交易取得突破性进展[20] - 2022年自主投资电站累计发电822040000千瓦时,其中光伏电站累计发电501580000千瓦时,风电场累计发电320460000千瓦时[69][70] - 2022年风电全年等效利用小时考核指标按2021年实际等效利用小时2500h下达,可研全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为2276h,发电任务超可研9.84%[71] - 2022年公司持续运用智能化系统提升运维水平,运营48座电站,总规模598MW,全年发电量8.22亿KWh,较2021年增加2.34亿KWh[67] - 各电站纳入智慧集控平台,提升监管效率和设备投入率,排查低效发电单元提高发电能力[122][123] 类金融业务开展 - 2022年持续开展新能源领域类金融业务,加大外部业务收入占比,重点完成“保投放、降杠杆、保流动、降成本”任务[22] - 2022年公司围绕新能源领域开展类金融业务,加大外部业务收入占比,重点完成“保投放、降杠杆、保流动、降成本”任务[80] - 融资租赁业务针对新能源、新基建、健康医疗等领域开展市场分析,保理业务重点发展基于国央企核心企业的反向保理和供应链科技金融[81][82]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核建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融资租赁及保理业务,模式包括直租、售后回租和有追索权保理[83] - 融资租赁直租模式为承租人指定供应商选定设备,三方签采购协定,核建融资租赁付款给供应商并与承租人签租赁合同,承租人按期付租金[84] - 公司目标客户主要是中国清洁能源、文体科技等行业的大规模、资产密集型机构客户,获客方式有业务伙伴推荐、市场推广销售、集团自有项目带来机会[88] - 融资租赁贷款一般年期为3到10年[89] - 应收融资租赁款以光伏电站、售电所得款项和承租人缴足的注册资本为抵押,应收贷款总额以借款人的应收融资租赁款和应收贸易款作抵押[90] - 开展业务时会对新客户进行信贷风险评估,包括考虑财务状况、市场份额等,符合准入要求的进行尽职审查和信誉核查[92][94] - 业务部经尽职审查后会根据估计资本成本、回报评估和管理层批准提供初步报价[97] - 会评估不同交易架构、租赁及融资选择权,考虑租赁和融资条款,评估多种风险并进行现金流分析[99] - 就融资安排一般会获取至少三家金融机构的初步意向[101] - 与客户确定主要条款后,业务部将项目报告呈交风险评审决策委员会,获批后向董事会建议,董事会批准后编制协议及文件[102] - 厘定融资安排具体规定和条款后,公司各部门协作配合融资租赁及融资,财务部按协议规定投放项目款项[105][106] - 若申请金额触发上市规则下公司的披露或股东批准责任,所有融资租赁及保理业务须经公司董事会进一步审批[108] - 核建融资租赁资产管理部监测租赁付款收取情况,密切关注是否有延迟并及时跟进,每半年要求债务人提供财务报表,每年进行实地现场检查[109] - 若发生逾期还款,核建融资租赁业务部和资产管理部将与客户及债权人密切联系,可酌情授予客户不超三个月的缓冲期,期满后发催款函,违约时可磋商和解方案,无法达成则可提起法律诉讼[111] 公司治理与内部建设 - 2022年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及内控建设,提高金融风险管控水平,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保证核心人才零流失[27] - 2022年公司成立法律事务部、纪检监督办和产业发展部,拓展业务至储能和制氢领域[120][121] 未来发展规划 - 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预计持续高景气,但面临复杂国际宏观环境和国内激烈竞争,公司将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29] - 公司力争早日成为国际先进的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为国家清洁能源事业发展做贡献[30] - 公司将继续贯彻中央部署,加大投资开发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业务[65] -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加大光伏和风电项目投资开发力度[135] -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投资活动,培育储能和氢能市场[137][138] - 公司加强与宝湾物流合作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探索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合作[139] 行业数据统计 - 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46] - 2022年集中式光伏新增36.3GW,同比增长41.8%;分布式光伏新增51.1GW,同比增长74.5%[46] - 2022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37.63GW,累计装机365.44G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14.25%[48] - 2022年中国风光发电量达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9] - 2022年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49][50] 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收益同比下降约18.0%至2.138482亿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同比上升约2.7%至9224.3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约18.9%至5.55港仙[53] - 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销售同比下降约22.6%至1.63741亿港元,主要因光伏电站EPC业务重心在内,外部工程及设备采购业务减少[55] - 2018年收购的建筑及工程公司2022年产生收益7.55955亿港元,同比下降约7.1%[5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发电业务收益按年增长约9.7%至470510000港元,分部利润增加约14%至235178000港元[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资租赁业务对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30562000港元,减少约27.9%,分部利润为6567000港元(2021年为亏损14829000港元)[78] - 公司2022年收益为21.38482亿港元,较2021年的26.07411亿港元减少约18%[141][14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224.3万港元,较2021年按年增加约2.7%[141][148]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55港仙,2021年则为6.84港仙[141][148] - 2022年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收益为16.3741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22.6%[143][144] - 2022年发电分部发电量为8.22亿KWh,较2021年增加2.34亿KWh,收益增长约9.7%至4.7051亿港元[145] - 2022年融资分部收益减少约28%至3056.2万港元[146] - 2022年溢利为9835.4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6.9%[147] - 公司2022年纯利率增加至4.6%,2021年为4.1%[148] - 2022年销售成本及建设成本分别较2021年减少约14.9%及21.7%[150] - 2022年员工成本增加约14.4%至7583.3万港元[151] - 2022年财务成本约增加8.9%,至1.60666亿港元(2021年:1.47491亿港元)[155]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增加41.1%,至4094.7万港元(2021年:2902.1万港元)[156] - 2022年末非流动资产约增加30.5%,至34.77459亿港元(2021年:26.64687亿港元)[157][158] - 2022年末流动资产约增加11.7%,至59.41456亿港元(2021年:53.189亿港元)[157][158] - 2022年末资产总额约增加18%,至94.18915亿港元(2021年:79.83587亿港元)[157][158] - 2022年末非流动负债约增加28%,至25.59068亿港元(2021年:19.9957亿港元)[157][159] - 2022年末流动负债约增加9.8%,至51.66417亿港元(2021年:47.0636亿港元)[157][159] - 2022年末负债总额约增加15.2%,至77.25485亿港元(2021年:67.0593亿港元)[157][159] - 2022年末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增加34.4%,至16.60077亿港元(2021年:12.3476亿港元)[160] - 2022年5月10日完成股份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4.68981亿港元,截至2022年末未动用7644万港元[16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7.75039亿港元,2021年为6.1254亿港元[16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03877亿港元,2021年为7.41318亿港元,其中2022年约14%为港币、85%为人民币及1%为欧元[16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0.36915亿港元,2021年为36.1157亿港元,其中约9.5%为港币及90.5%为人民币,借贷年利率介乎3.4%至6.6% [16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内须偿还贷款为26.46606亿港元,2021年为16.17754亿港元;一年后须偿还贷款为23.90309亿港元,2021年为19.93816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为3.08,2021年为2.84 [16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0.82,2021年为0.84,较去年下跌2% [16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分别为2290.8万港元、10.75948亿港元及17.03687亿港元之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已抵押银行存款及发电站被抵押,2021年分别为1.88611亿港元、2.29184亿港元及1.608246亿港元[168] - 2022年公司资本开支为7.80968亿港元,2021年为4437.8万港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7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资本承担和或有负债,2021年亦无[176][177] - 2022年纯利率为4.6%,资产回报率为1.0%,杠杆比率为3.08,流动比率为1.15 [184] 科技研发与企业资质 - 2022年公司获授权专利1项,开展3项科技研发项目,获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