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梧桐国际(00613) - 2021 - 年度财报
梧桐国际梧桐国际(HK:00613)2022-04-27 16:26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2021年总收益1.953亿港元及其他收入1050万港元,合共2.05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780万港元或16%[42] - 集团2021年录得除税后综合亏损1530万港元,2020年为溢利4080万港元[42]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220万港元,2020年为溢利4180万港元[42] - 出售附属公司的其他收入同比减少4770万港元,一间联营公司2021年应占亏损5520万港元,上一年度应占溢利为4660万港元[42] - 撇除应占联营公司的亏损/溢利,集团核心业务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4690万港元,去年为270万港元[42] - 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2.35港仙及2.37港仙,去年同期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4.47港仙及4.46港仙[43]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2021年及2020年财政年度并无宣派中期股息[44] - 本年度集团收益约为1.9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50万港元或10.5%,分部收益总额约为1.96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90万港元[6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19.361亿港元(2020年:18.437亿港元),每股综合资产净值为2.05港元(2020年:1.96港元)[6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及负债总额分别为22.457亿港元(2020年:23.091亿港元)及3.096亿港元(2020年:4.654亿港元)[6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以港元计值的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4.344亿港元(2020年:4.302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以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总计为5.603亿港元(2020年:4.581亿港元),流动比率为5.1(2020年:3.3)[6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合共为2.654亿港元(2020年:2.757亿港元),并无任何银行短期循环信贷备用额(2020年:无)[6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不适用(2020年:1%)[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恒生指数从年初27,000点跌至年底23,000点,集团资产管理费收入降至1880万港元(2020年:5170万港元)[48] - 2021年集团孖展贷款利息收入达8150万港元(2020年:5950万港元)[48] - 集团从事第6类受规管活动2021年贡献收入790万港元(2020年:470万港元)[49] - 2021年该分部收入为1.114亿港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18亿港元,分部溢利由去年的9990万港元下跌至本年度的6920万港元[49] - 2021年信贷及借贷服务分部收益增加至5020万港元(2020年:2690万港元),分部溢利减少至840万港元(2020年:2170万港元)[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信贷及借贷服务本金总额及应计利息约2.973亿港元未偿还,应计减值准备约4840万港元(2020年:730万港元)[53] - 2021年其他金融服务分部收益达2800万港元(2020年:1680万港元),分部溢利达1170万港元(2020年:700万港元)[54] - 2021年物业投资及租赁分部收益由去年的950万港元下降至本年度的890万港元,分部亏损为440万港元(去年:亏损2130万港元)[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战术及策略投资资源约为1.259亿港元(2020年:2790万港元),分部亏损为6350万港元(2020年:3480万港元)[56] 集团业务发展与策略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金融服务,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类、第2类及第9类牌照开展业务[47] - 集团将继续申请第7类受规管活动牌照,预期信贷及借贷服务业务财务表现来年改善[58] - 集团企业策略专注发展金融服务业务,维持财务与管理能力及提升股东回报平衡[83] 公司治理相关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除偏离提名委员会主席规定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0]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有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董事确认回顾会计年度遵守规定标准[81]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各董事权益及淡仓载于年报“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之权益”一节[82] - 报告日期,董事会有八名董事,四名执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规定[91] - 提名委员会2022年3月23日会议认为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化适当,达可预见目标且符合规定[92] - 董事会带领公司业务方向,执行董事负责日常管理及营运,定期检讨授权安排[94] - 董事会保留确立策略、宣派股息等多项职能,管理层执行须获事先批准[95] - 董事会授权三个辖下委员会处理事务,须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决定或建议[96] - 公司2013年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2014年采纳董事提名政策,其后均修订生效,董事会定期检讨[101] - 2022年3月23日提名委员会会议讨论、审阅并批准董事会架构等事项[102] - 2021年董事会会议举行8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次,提名委员会会议2次,股东大会1次[113] - 执行董事梁永祥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3] - 执行董事林晓露董事会会议出席率87.5%,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仕鸿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100%,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爽董事会会议出席率62.5%,股东大会出席率0%[113] - 2022年3月23日薪酬委员会会议讨论、审阅及批准2022年薪酬政策等事项[107] - 2022年3月23日董事会会议处理检讨企业管治政策等企业管治事项[108] - 董事会成员定期会议一般每年召开4次,委员会成员每年至少举行1次会议[111] - 董事会认为2021年全体董事均投入充足时间履行责任[115] - 公司安排法规更新内部简报及持续专业发展讲座,费用由公司承担[116] - 董事会会议通知及建议议程至少提前十四日发给全体董事,会议议程及文件至少提前三日提供[117] - 董事确认有责任编制集团账目及相关财务资料,2021年严格遵守条文刊发中期报告及2020年年报[122] - 管理层每月向董事会成员提供最新财务资料[122] - 安永自2019年12月6日起辞任公司核数师,中审众环(香港)于2019年12月31日获委任[125] - 回顾年度已付/应付外聘核数师审核费用150万港元,非审核费用61.5万港元,总额211.5万港元[126] - 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持及运营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预期每年检讨一次[127] - 公司委聘独立内部监控顾问公司评估内部监控系统,采纳其推荐的改善措施[127] 信贷业务相关数据 - 信贷监控团队收到贷款申请后进行“了解您的客户”程序并向放债部门管理层报告批准建议[130] - 信贷监控团队参考申请资料及“了解您的客户”结果,向放债部门管理层提出审批、信贷额度、利率及贷款期限建议[131] - 2021年五大借款人贷款账面值总额为345,720千港元,2020年为319,114千港元[137] - 2021年客户1贷款账面值30,895千港元,占比8.9%;2020年账面值30,017千港元,占比9.4%,年利率12% [137] - 2021年客户2贷款账面值30,000千港元,占比8.7%;2020年账面值30,038千港元,占比9.4%,年利率11.5% [137] - 2021年预期信贷亏损总拨备48,441千港元,2020年为7,300千港元[140] - 2021年客户1减值亏损拨备30,895千港元,占总拨备63.8%;2020年为3,211千港元,占比44.0% [140] - 2021年客户3减值亏损拨备16,770千港元,占总拨备34.6%,2020年不适用 [140] - 2021年末应收贷款(减亏损拨备)15,036,000港元由香港物业质押及个人保证担保,282,243,000港元无担保 [144] - 2021年预期信贷亏损之亏损拨备从2020年12月31日的7,300,000港元增加41,100,000港元至48,400,000港元 [144] - 2021年客户1违约概率100%(2020年:17.8%),违约损失率100.0%(2020年:61.9%) [145] - 2021年客户2违约概率1.65%(2020年:2.66%),违约损失率61.7%(2020年:61.6%) [145] - 2021年12月31日,基于3601.3万港元的违约风险敞口、100%的违约概率、70.0%的违约损失率、0.92的贴现系数,累计预期信贷亏损金额为1677万港元[146] - 2021年12月31日,基于2607.9万港元的违约风险敞口、0.35%的违约概率、61.8%的违约损失率、0.97的贴现系数,累计预期信贷亏损金额为5.5万港元[146] - 2021年12月31日累计预期信贷亏损金额5.5万港元(2020年:65万港元),基于2566.2万港元的违约风险敞口(2020年:4035.5万港元)、0.35%的违约概率(2020年:2.66%)、61.8%的违约损失率(2020年:61.6%)、0.99的贴现系数(2020年:0.98)[147] 公司秘书与股东相关 - 2020年1月31日至2021年1月22日,袁雨虹任公司秘书;2021年1月23日起,文惠存接任;2022年4月1日起,周志华接任[15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文惠存参加不少于15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50]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书面请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52] - 考虑通过特别决议案的股东特别大会须提前至少21日及不少于10个营业日发出书面通知,其他可提前至少14日及不少于10个营业日发出[153] - 持有不少于公司股东总投票权二十分之一的股东或不少于100名股东,有权书面请求公司发出决议案通知或分发不超1000字陈述[155] - 2018年11月30日公司采纳股息政策,2019年1月1日起生效[157] - 董事会制定股东沟通政策和内幕消息政策,并将定期检讨政策有效性[161] - 2021年5月25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主席就各具体独立事项提呈个别决议案,一切决议案均以投票表决方式通过[162] 审核委员会相关 - 2021年审核委员会举行了两次会议,成员出席记录于企业管治报告“董事出席率及投放之时间”一节内披露[166]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及讨论集团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166]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审阅及讨论集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166] - 审核委员会审阅2021年中期报告及2021年年报,并考虑其中所载任何重大财务汇报判断事项[166]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考虑及讨论可能须于2021年年报内反映的任何重大或异常事项以及公司负责会计及财务汇报职能的人员、合规主任或核数师所提出的任何事宜[166]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多个行业经验,主席拥有合适的会计专业资格及会计事务经验[166] 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 - 董事会于2016年6月6日采纳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适用于集团全体董事、管理层及雇员[17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的核心业务[177] - 公司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21年基准年减少45%(范围1、2及3)[186] - 公司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无害废弃物从2021年基准年减少50%[186] - 公司目标是至2030年将范围1及2的消耗量减少50%[188] - 公司目标是以2021年为基准年,在2030年前将用水量减少至当前水平的30%[188] - 公司自2016年起在印製中期报告及年报时使用非木材用的FSC认证书纸[188] - 公司进行年度重要性评估活动以识别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83] - 董事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等相关事宜[182] - 管理層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责并实施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182] - 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股东、地方社区、投资者及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