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2 - 中期财报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约8.259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9.1%[1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约1.982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6.7%[1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为8.259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9.1%;毛利约为1.982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6.7%[2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8.259亿港元,同比增长2.321亿港元,主要得益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的增长[5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为5.856亿港元,同比增长1.407亿港元[5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来自第三方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为5.384亿港元,来自关联方的销售收入为4,714万港元[4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825,926千港元,同比增长39.1%[12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98,224千港元,同比增长16.7%[12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63,204千港元,同比下降10.3%[12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20,184千港元,同比下降33.2%[12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19,72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全面收益61,737千港元[12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144,070千港元,同比下降68.8%[13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资产总额为7,224,288千港元,同比下降4.4%[13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负债总额为4,010,692千港元,同比下降4.5%[1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为1,271,344千港元,同比下降13.1%[13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为2,739,348千港元,同比增长0.1%[135] - 公司经营所得的现金净额为43,267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288千港元大幅增长[140]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260,681千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40]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75,368千港元,主要用于偿还借贷和支付利息[14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4,070千港元,相比期初的461,351千港元有所减少[140] - 公司来自销售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的收入为585,578千港元,同比增长31.6%[146] - 公司来自装饰及园林服务的收入为154,061千港元,同比增长141.8%[146] - 公司其他收入为9,161千港元,其中包括来自关联方的融资部分6,461千港元[148] - 公司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总额为766,775千港元,同比增长40.8%[149] - 公司融资成本为32,124千港元,主要包括借贷利息开支51,071千港元[151]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附属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适用15%的优惠税率[15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总额为10,89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6,546千港元下降34.2%[153]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68港仙,较2021年同期的0.94港仙下降27.7%[158]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68.0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6.2百万港元增加47.2%[161]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在建厂房资本化利息开支为21.8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2.6百万港元下降3.5%[161]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423.9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33.8百万港元下降2.3%[163]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联营公司投资所佔资产净值为227,054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1,514千港元下降6.0%[165]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支付认购资本之承担为45,113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7,583千港元下降21.7%[169]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353,700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2,303,016千港元增长2.2%[171] - 贸易应收款项中,第三方应收款项为1,337,152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1,217,674千港元增长9.8%[171] - 存货总额为166,478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211,424千港元下降21.3%[17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9,717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64,234千港元下降22.6%[178] - 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为144,070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461,351千港元下降68.8%[178] - 非控股权益总额为693,957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694,718千港元基本持平[183]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结余为52,377千港元,较2021年底的47,449千港元增长10.4%[185]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1年12月31日的1,772,008千港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1,842,792千港元[187] - 贸易应付款项中,第三方应付款项从1,223,820千港元减少至1,154,907千港元,关联方应付款项从10,015千港元增加至16,099千港元[187] - 物业、厂房及设备建设应付款项中,第三方应付款项从68,338千港元减少至64,991千港元,关联方应付款项从64,786千港元增加至71,894千港元[187] - 应付关联方款项从205,769千港元增加至338,196千港元[187] - 非即期有抵押银行借贷从1,672,723千港元减少至1,535,772千港元[191] - 非即期无抵押银行借贷从64,212千港元减少至49,697千港元[193] - 即期有抵押银行借贷从174,902千港元减少至106,538千港元[193] - 即期无抵押银行借贷从249,075千港元减少至153,318千港元[193] - 已订约但尚未产生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从37,664千港元增加至71,891千港元[196] 产能与工厂布局 - 公司在全国布局21家PC工厂及1家装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141万方[15] - 2022年上半年新增投产3个工厂(汝阳、确山和武汉)[15] - 公司在全国累计的自营智能化PC工厂达21个及装配式装饰产业园1个,新投产汝阳、确山及武汉工厂[23] - 公司已投产厂房年预计产能总计1,080千立方米,土地面积2,515亩,厂房面积505,790平方米[44] - 公司在建厂房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年预计产能80千立方米,土地面积218亩,厂房面积44,345平方米[46] 技术与研发 - 公司拥有行业全球领先的五大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12] - 公司专利数量稳居行业第一位,设有行业唯一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12] - 公司持有的装配式技术专利累计达1,912项,持续领跑行业[17] - 公司新增4项自主研发的装配式技术专利,专利总数达到1912项,继续稳居行业首位[28] - 公司通过超过40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究,发布《建业住宅绿色技术应用指引1.0》,推动低碳绿色建筑产品升级[29] - 公司覆盖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包括研发、设计、施工总包及园林等,拥有六大核心技术体系[34] - 公司执行“家智造”战略,通过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技术串联,实现建筑质量、工期和成本的全面升级[3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提交专利申请4项,获得专利授权55项,累计提交专利申请约1,912项,获得专利授权1,372项[43] 市场与政策 -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83条[14] - 住建部和发改委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14] - 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较2020年增长18%至7.4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32] - 国家住建部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到2030年达到40%[32] - 公司重点布局的海南省明确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95%以上[32] - 公司在大湾区的市场占有率继续维持同业领先,惠州工厂取得香港质量保证局颁发的“混凝土生产和供应质量规范”认证[17][23] 合作与战略 - 公司与广联达深化合作,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智能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PMS)及完善装配式建筑快速报价系统(QQS)[18] - 公司与广联达达成战略合作,广联达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67%,认购资金中9000万港元用于建筑数字化及软件开发[26] - 公司结合母公司在全球首创的设计、制造、采购及施工(EMPC)业务模式,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认可[9]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以装配式建筑科技为发展之首,结合PC构件、园林和装饰的全产业链业务,在全国布局智能化数字工厂[36]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发布《住宅绿色技术应用指引1.0》,推动低碳绿建产品升级,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17] - 公司旗下装饰产业园获评“2022年河南省能碳管理示范企业”及“2022年河南省智能车间”[18][23] - 公司通过超过40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究,发布《建业住宅绿色技术应用指引1.0》,推动低碳绿色建筑产品升级[29]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劉衛星先生持有4,84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1.06%[92] - 公司董事郭衛強先生持有2,93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0.77%[93] - 公司董事王靜女士持有8,000,000股購股權,佔已發行股本0.26%[94] - 公司主要股東嘉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470,11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47.39%[101] - 公司主要股東嘉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779,61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57.36%[101] - 河南建業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779,610,000股,佔已發行股本57.36%[105] - 胡葆森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025,177,425股,佔已發行股本65.28%[105] - 廣聯達(香港)軟件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00,000,000股,佔已發行股本9.67%[105] - 公司購股權計劃中尚未行使的購股權可認購178,30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5.75%[111] - 公司董事劉衛星先生持有28,000,000股購股權,行使價為1.09港元[115] -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僱員持有109,100,000股購股權,行使價為1.09港元[115] 其他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1,035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532万港元有所下降[49]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溢利为20,200,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0,200,000港元减少33.1%[60]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1.0,净负债权益比率为52.5%,较2021年12月31日的50.8%有所上升[61]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4,100,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61,400,000港元大幅减少68.8%[62]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市值为1,582,224,000港元,基于每股0.510港元的收市价[64]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聘用901名员工,较2021年12月31日的847名增加6.4%,其中897名员工在中国工作[71] - 公司未清償資本承擔合共約為71,900,000港元,較2021年12月31日的37,700,000港元增加約90.7%[80] - 公司並無進行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的重大投資、或重大收購或出售[84] - 公司並無重大投資或資本資產的未來計劃[85] - 公司並無發行任何股本證券以取得現金[81] - 公司並無重大資產抵押予銀行作為一般銀行融資及銀行貸款的擔保[79] - 公司于2021年11月19日发行300,000,000股新股,认购价为每股0.96港元,所得款项约288,000,000港元[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