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惠产业金融(00730) - 2021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30[1][8]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7][8] - 公司主要过户登记处为Ocorian Management (Bermuda) Limited[7]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登捷时有限公司[7] - 公司香港主要办事处位于湾仔告士打道56号东亚银行港湾中心5楼[8] - 公司网址为www.shougang-grand.com.hk[8] - 公司于2022年1月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将名称更改为首惠产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45][48] 公司股权及投资信息 - 公司持有京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41.41%股权[9][10] - 公司持有悦康融汇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京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北京京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华方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股份,其中对北京京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华方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对京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5%,对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1.41%[32][33][34] 公司管理层任职信息 - 徐量先生于2017年1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17年6月任董事会主席,2021年1月兼任董事总经理,2021年3月29日辞任董事总经理[9][10] - 梁衡义先生于2022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及执行委员会成员,2021年3月加入公司任总经理[12] - 田刚先生于2021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17年7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及华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3] - 黄冬林61岁,2018年5月任公司非执行董事,2021年3月任审核委员会成员,有超30年金融工作经验[14][16] - 梁衡义48岁,2022年3月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及执行委员会成员,2021年3月加入公司[15] - 田刚52岁,2021年3月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执行委员会成员,1990年8月至2017年7月于建行北京分行任职[15] - 张建勋42岁,2021年3月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现任首钢基金董事总经理、京西控股董事长及总经理[18][20] - 谭竞正72岁,1996年2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19][21] - 张兴禹37岁,2020年3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现任高腾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23][25] - 吴文丰54岁,2021年3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现任明发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4] - 吴文丰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任CEF Brokerage Limited分析师[24] - 吴文丰1998年12月至1999年7月任GK Goh Securities Limited研究部副总裁[24] - 吴文丰1999年7月至2015年1月任南海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融资主管[24] - 伍文峯于2021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安殷霖于2021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6][29] - 田刚、张建勋自2021年3月24日起获委任为董事[160][163][170] - 苏桂锋自2021年3月19日起辞任董事[161][170] - 李婧、游文丽自2021年3月24日起辞任董事[162][164][170] - 伍文峯、安殷霖自2021年3月19日起获委任为董事[165][166][167] - 温兆华于2021年1月8日离世[167][171] 公司业务收益结构信息 - 2021年按主要业务分类收益中,售后回租安排服务占比95%,供应链管理业务占比0.1%,资产管理及咨询服务占比4.8%,物业租赁服务占比0.1%[38] - 2021年按经营地区分类收益中,中国内地占比99.9%,香港占比0.1%[40] 公司发展战略及业务方向信息 - 公司围绕金融服务赋能产业升级思路,深耕钢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展其他行业核心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与金融服务能力[43][47] - 公司努力打造“三位一体”产品体系,提出新金融、新科技、新服务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发挥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45][48]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参与方,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46][48] - 2022年公司将继续围绕钢铁产业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组合服务产品[51][53] - 业务拓展上,公司将深耕集团钢铁主业并拓展市场化业务,聚焦服务央企、国企[52][54] - 新业务拓展围绕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境内外资金融通平台和新产业上市培育平台定位开展[56][59] - 公司将围绕央企、国企上下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助力企业降负债、优化资本结构[56][59] - 公司抓中国创新现代供应链领域政策机遇,为目标企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89][91]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信息 - 2021年公司紧扣发展基础工作主线,营业收入和溢利同比显著增长,各业务单位收入与业务规模保持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44][47] - 公司多年来首次恢复向股东提供实质的股息回报[44][47] - 2021年公司各业务单位收入与业务规模保持增长,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双增[62][63] - 2021年公司推进以融资租赁等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思路,打造金融赋能综合服务平台[62][63] - 2021年公司收益约为18.98亿港元,较2020年的8537.8万港元增加约22倍,主要因供应链管理业务收入增加[69][70][73][74] - 2021年公司毛利约为1.051亿港元,较2020年的7376万港元增长约42%,但毛利率从2020年的约86%降至2021年的约6%[69][71][73][74] - 2021年公司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729.4万港元,较2020年的598万港元增长356%[65][69][73] - 2021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68港仙,较2020年的0.15港仙增长353%[65][69][73] - 2021年公司总现金为3.87095亿港元,较2020年的3.18818亿港元增长21%[65] - 2021年公司总资产为23.25595亿港元,较2020年的21.61473亿港元增长8%[65] - 2021年公司总负债为4.35216亿港元,较2020年的3.97484亿港元增长9%[65] - 2021年公司银行借款为2.90922亿港元,与2020年的2.90303亿港元基本持平[65] - 2021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6093.8万港元,较2020年的6807.9万港元减少约10%,主要因员工成本降低[76][79] - 2021年12月31日总借款中流动借款为HK$196,603,000,2020年为HK$143,308,000;非流动借款为HK$94,319,000,2020年为HK$146,995,000[96] - 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HK$387,095,000,2020年为HK$318,818,000,增长主要因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约HK$48,956,000、银行贷款净额约HK$6,708,000及出售债务工具所得款约HK$15,957,000[96][97] - 2021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HK$1,890,379,000,2020年为HK$1,763,989,000[96] - 202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HK$2,325,595,000,2020年为HK$2,161,473,000[96] - 202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528%,2020年为458%[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约为2.90922亿港元,2020年为2.90303亿港元,其中约1.96603亿港元须于12个月内偿还,约9431.9万港元须于12个月后偿还[100] - 2021年集团取得新增银行贷款约1.48382亿港元,2020年为2.83683亿港元[10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及储备约为15.37657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4.45637亿港元[100] - 2021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729.4万港元,换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共约3237.9万港元,重估楼宇约4227.4万港元[100] - 公司已发行股本约为3984.6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约39.8464亿股[1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信息 - 2021年售后回租安排服务分部收入约为9181.6万港元,较2020年的7869.1万港元增加约17%,该分部录得溢利约6750.1万港元[78][80] - 供应链管理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约HK$5,294,000增至2021年的约HK$1,803,045,000,业绩溢利从约HK$2,431,000增至约HK$8,525,000[86] - 资产管理及咨询服务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约HK$1,054,000增至2021年的约HK$2,409,000,亏损从约HK$5,259,000减至约HK$136,000[84][86] - 物业租赁服务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约HK$339,000增至2021年的约HK$733,000,业绩从亏损约HK$970,000转为溢利约HK$796,000[85][87] - 2021年集团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上升约HK$300,000,2020年为下跌约HK$1,000,000[85][87] 公司风险管理信息 - 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和框架[57][60] - 公司将战略目标与风险管理结合,在风险可控下把握市场商机[57][60] 公司人员规模信息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47名全职雇员,2020年12月31日为50名[107][112] 公司企业管治及董事会相关信息 - 独立非执行董事温兆华于2021年1月8日离世后,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上市规则要求,伍文峯及安殷霖于2021年3月19日获委任,使人数符合规定[116][117][120] - 公司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遵守了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15][120] - 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3][125] - 本年度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男性董事占87.5%,女性董事占12.5%[135][137] - 37.5%董事年龄介于30 - 49岁,62.5%董事为50岁或以上[135][137]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方针载于公司网站[133][137][142][145] - 提名委员会负责物色合适董事人选,履行职责时会考虑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40][141] - 董事会负责集团整体战略制定和表现监控,授权执行委员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处理日常运营[143][146] - 董事会授权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执行不同职责[143][146] - 董事会定期举行会议,每年至少召开四次,必要时会另行安排[144][147] - 董事可亲自出席或按公司细则通过电子通讯方式参与会议[144][147] - 非执行董事通过提供意见对公司策略和政策制定作出贡献,定期出席并参与会议[131][13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内举行七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集团项目、中期及全年业绩[153][155] - 徐量、黄冬林、谭竞正、张兴禹出席会议次数/资格出席次数为7/7[154] - 田刚、张建勋、伍文峯、安殷霖出席会议次数/资格出席次数为6/6[154] - 苏桂锋、李婧、游文丽出席会议次数/资格出席次数为1/1[154] - 温兆华出席会议次数/资格出席次数为0/0[154] - 公司委任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至少三分之一[179][184] - 所有董事(包括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签订任期不多于三年的服务协议或委聘书[178][183] - 服务董事会超过九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须获股东以独立决议案批准方可续任[181][184]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合适的责任保险[187][190] 董事培训信息 - 2021年12月31日的董事向公司提供年内参与培训概要[195] - 徐量参与的培训内容为A、B I、II[196] - 田刚于2021年3月24日获委任为董事,参与的培训内容为B I、II[196][199] - 黄冬林参与的培训内容为B I、IV[196] - 张建勋于2021年3月24日获委任为董事,参与的培训内容为B I[196][200] - 谭竞正参与的培训内容为A、B I、II、IV[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