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1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1]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闫立先生、闫一帆先生、李小双先生、曹衆女士[3]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何亦武博士、蔡艺华女士[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思先生、王宁先生、黄慈波教授[3] - 公司核数师为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招商永隆银行有限公司、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Hamilton, HM 10, 31 Victoria Street, Victoria Place, 5th Floor[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铜锣湾告士打道255–257号信和广场19楼01–03室[4] - 公司为百慕达注册成立的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上市,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159][164]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通过附属公司开展长寿科学业务、借贷、证券及其他投资、金融及投资咨询及物业投资业务[161][164] - 公司名称于2021年3月17日由亚太丝路投资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基长寿科学集团有限公司[157][16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益为61,119千港元,2020年为80,022千港元,2019年为145,846千港元,2018年为180,048千港元,2017年为273,347千港元[6] - 2021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溢利为6,055千港元,2020年亏损11,487千港元,2019年亏损825,678千港元,2018年亏损2,199,094千港元,2017年溢利82,274千港元[6] - 2021年集团收益为6111.9万港元,2020年为8002.2万港元[12][15] - 2021年集团年内利润为5190.9万港元,2020年为7245.8万港元;2021年净利润为620万港元,2020年亏损1070万港元;2021年全面盈利总额为1583.2万港元,2020年亏损5.12555亿港元,同比增长33.37倍[12][13] - 2021年集团年度净总资产为4.70718亿港元,2020年为4.54886亿港元,同比增长3.48%;流动资产净值为2.32256亿港元,2020年为1.5612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48.76%[18][21] - 2021年集团相对年度总金融资产(有形资产 — 贷款现金等价物)公平值为11.21667亿港元[18][21] - 2021年公司收入约6111.9万港元,2020年为8002.2万港元;年盈利约620万港元,2020年亏损1070万港元[72][75] - 2021年经调整EBITDA约2901万港元,2020年为2954.9万港元[72][75]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约0.04港仙,2020年每股亏损0.08港仙[73][7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净值约4.70718亿港元,2020年为4.54886亿港元[73][76] - 2021年借贷业务无利息收入,2020年为4808.1万港元;业务收入约2721.8万港元,2020年为6115.4万港元[86][87] - 2021年金融投资咨询业务收入约1144.2万港元,2020年为1315.1万港元[88] - 借贷业务报告年度应收贷款及利息无利息收入,2020年为4808.1万港元;分部收益约2721.8万港元,2020年为6115.4万港元[90] -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报告年度分部收益约1144.2万港元,2020年为1315.1万港元[91] - 证券投资报告年度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079.5万港元,2020年为5.1075亿港元[94][97] - 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27134.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7649万港元;公平值约2415万港元,2020年为5426.9万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约42.5%(2020年:74.0%),占总资产约4.7%(2020年:11.3%)[95][98] - 首創環境股份投资725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5%,投资成本约2579.3万港元;公平值约1428.3万港元,2020年为870万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约25.1%(2020年:11.9%),占总资产约2.8%(2020年:1.8%)[101][102][106] - 首創環境2021年收益约人民币79.02604亿元,纯利约人民币5.73139亿元,报告年度无股息收入[103][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为2.32256亿港元,2020年为1.561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943.7万港元,2020年为4079.7万港元[1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无变动,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1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未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质押任何资产,也未向任何实体提供公司担保,2020年也无此类情况[112][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与2020年持平[120][12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2020年也无[122][12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也无[123][128] - 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124][129]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0年也未派付[125][1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放债贷款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经营收入为3866万港元,长寿科学业务收入为2244.6万港元[17][21] - 放债贷款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经营收入萎缩,2019/20年为43.24%,2020/21年为47.97%[19][21] - 经营放债贷款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总收益从2019年的1.30914亿港元降至2020年的7430.5万港元,降幅43.24%[26][30][35][39] - 2021年长寿科学业务部分增加收益2244.6万港元[36][40] - 2021年集团有贷款客户3291个、3个财务咨询与投资公司、2个牌照放贷公司,经营放债贷款利息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收益3866万港元[43][45] - 2022年集团预计借债业务年利息收入4503.936万港元[43][45] - 2022年6月集团与HKCTSBUS MALL和荣华医药就借贷业务达成战略合作,试点奶粉产业链,预计年收入约4000万港元[44] - 2021年长科健康业务收入约2244.6万港元,其中诊断咨询及医疗测试约475.4万港元,保健品销售约1769.2万港元[79][81] - 物业投资业务公司物业位于中国内地及塞班岛,因刚收购及疫情空置未产生收益,2021年有杂项开支[105][108] 业务转型与发展战略 - 国家互联网金融新监管政策督导公司改革借贷与财务咨询投资业务,除去P2P互联网放债贷款元素[20][22] - 2020年下半年公司逐渐转型为新借贷与贷款财务咨询生意模型[19][21] - 对比2019和2020年年报,集团从事互联网金融的4家子公司已注销[24] - 集团主营的P2P业务自2019 - 2020年逐渐萎缩,2021年借贷收入已不统计该业务[63][66] - 集团将借债金融业务分为向企业客户借贷和战略合作提供抵押贷款两种模式[42][45] - 集团未来实行“供应链金融 + 长寿科学”双轮驱动模式[36][40] 长寿科学业务相关信息 - 长寿科学业务团队目前有32人,由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任荣誉主席兼首席科学家等[48][51] - 公司在香港的两个检测中心已获批运营,有21个技术平台,2021年获2项癌症早筛发明专利[53][55] - 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奥森多医学分别合作,赛默飞市值约2000亿美元,奥森多市值约41.05亿美元[54][56] - 第三方医学检测在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占比分别约为45%、55%、5%[54][56] -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分别有2个和8个生物制品获全球高标准认证[58] - 公司长寿生物制品目前在约2000家药店销售,未来三年将拓展至5000家[58] - 2021年公司与中植集团合作,为96万高净值人士提供服务,长寿科学业务营收2244.6万港元,利润350万港元[58] - 公司为约3000名全球高净值会员提供长寿管理咨询服务[59] - 2021年和2022年,集团分别有2款和8款生物制品拿到全球最高标准认证[60] - 集团长寿生物制品目前在约2000家国内药店及部分香港药店销售,未来三年国内将有5000家药店销售[60] - 集团为全球3000名高净值会员提供长寿管理咨询服务[60] - 2021年集团与美尔雅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为中植集团旗下96万高净值人士提供服务[61] - 2021年集团长寿科学业务收入为2244.6万港元,费用扣后利润为350万港元[61] - 2021年集团多元化发展长寿医疗健康业务,提供多种测试、细胞储存及产品销售[70] - 2021年9月公司与Vivo Miracle Biotechnology Limited订立销售代理合约[79][81] - 2021年11月公司与天大药业订立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9][82] 公司人员变动与薪酬 - 闫立先生50岁,2020年11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020年12月任董事会主席等职,有逾8年先进医疗、生物科技管理经验,2014年创办香港中基1号[131][133] - 闫一帆先生31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自2021年4月起任Mailyard Health Group (Hubei) Company Limited总经理[132][134] - 李小双先生48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1993及1997年连续两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2000年1月开始创业[136][137] - 曹众女士5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011年投资饮食行业,2017年进入先进生物医药技术领域[136][138] - 何一梧博士58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993年获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140] - 蔡毅华女士6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社会组织职务[141] - 李时巴里先生56岁,2022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0年审计、会计和财务管理经验[142] - 何亦武博士58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43] - 蔡艺华女士6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43] - 李思先生56岁,2022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44] - 王宁先生43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6][147] - 黄慈波教授59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先后工作近40年[146][148] - 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于1971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科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获美国成就学院金碟奖[150][152] - 公司委聘温新辉先生为公司秘书,自2022年5月31日起生效,温先生有逾20年相关经验[151][153] - 李小双先生于2021年8月3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7] - 王洪信先生于2021年5月1日获委任,2021年12月8日因调任其他职位辞任执行董事[177] - 李九华先生于2021年12月8日获委任,2022年4月8日因个人及其他商业事务辞任执行董事[177] - 杨少强先生于2021年5月21日因个人及其他商业事务辞任执行董事[177] - 何亦武博士于2021年8月1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78] - 余杨女士于2021年5月1日因个人及其他商业事务辞任非执行董事[178] - 按照公司细则第99条,闫立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并接受重选[178] - 闫一帆等6位董事将在应届股东大会退任并接受重选[180] - 李小双于2021年8月31日被委任为执行董事[180] - 王洪信于2021年12月8日辞任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80] - 李九华于2021年12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2022年4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