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2 - 中期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2,1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闫一帆于2022年4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14] - 吕长胜于2022年8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4] - 蔡艺华于2022年8月3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4] - 李思于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位[14] - 柴楠于2022年4月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位[14] - 王伟霞于2022年4月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位[14] - 温新辉于2022年5月31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代替廖伟建[14] 董事会相关决策 - 董事会于2022年3月31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闫立任主席[14]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亦无)[24]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7]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自2021年3月更名后专注拓展长寿科学业务,同时经营借贷及金融咨询等现有业务[25][28] - 公司目前在香港经营两间尖端检测中心,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项检测和细胞储存服务[26][29] - 自2022年6月起,公司在中国湖北、广东、深圳等地的国药集团建立六个销售及分销合同网络,超2000家药店销售其长寿产品[31]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营收为3305.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611.2万港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期内利润为643.7万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2085.1万港元[43]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4港仙,2021年6月30日为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0.14港仙[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净资产为4.484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70718亿港元[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3305.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611.2万港元增长[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转亏为盈,盈利643.7万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2085.1万港元[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港仙,2021年同期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4港仙[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4.484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70718亿港元[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为2.374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2256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63.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43.7万港元[1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01港元之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38.7010265亿股,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1.6%,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7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未向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质押任何资产,2021年12月31日也无质押[17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资本承担,2021年12月31日也无资本承担[17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12月31日也无重大或然负债[177]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收入为1510.1万港元,分部利润为1268.4万港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1510.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894.1万港元增长;分部溢利约1268.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4.4万港元增长[56][58] - 宝欣财务提供累积金额约为253.6万港元的各类贷款,2021年6月30日为253.6万港元;回顾期内年利率介乎12% - 15%,2021年同期为10% - 15%;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利息收入,2021年同期也无[57][59] 贷款追讨情况 - 公司成立独立追缴委员会追讨香港宝欣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未偿还总额约为10.76476999亿港元[69][73] - 自业绩公布日起,高等法院登记处就独立追缴委员会就宝欣未偿还贷款及利息向借款人发出传票及清算令申请[70][74] 上市证券投资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的上市证券投资产生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1341.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公平值收益净额2385.3万港元[72][75] 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情况 - 公司持有博華太平洋271,345,000股股份,佔其2021年12月31日已發行股本約3.8%,投資成本約為7649萬港元[83][8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博華太平洋股份公平值约2415萬港元,相當於公司上市證券總投資約42.5%及總資產約4.7%,與2021年12月31日持平[84][87] - 博華太平洋業務自2020年3月起因疫情暫停運作[85][87] 物业投资业务情况 - 公司於2020年底開始物業投資業務,持有位於中國內地及塞班島的物業,2022年產生少量雜項開支,物業均空置未產生收益[86][88] 长寿科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长寿科学业务收入为1795.3万港元,分部利润为698.9万港元[43] - 长寿科学业务贡献了1795.3万港元的收入和698.9万港元的分部溢利[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長壽科學業務收入约1795.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717.1万港元[99][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長壽科學業務中診斷諮詢及醫學檢測收入约327.3万港元,銷售長壽生物製品收入约1468万港元[99][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長壽科學業務分部溢利约698.9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83.9万港元[99][102] 公司人才与激励措施 - 公司招攬人才,委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者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出任榮譽主席兼首席科學家,強化研發實力[101][103] - 公司採納股份獎勵計劃,表揚員工及吸納行業人才[101][103] 长寿科学业务运营调整 - 公司決定将長壽生物製品營運外判予獨立第三方,以提高運營效率及效益[107] 长寿科学业务生产布局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Perpetual Master在美国加州租用3.6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用于生产长寿生物制品[108] 公司科研成果与业务进展 - 公司收购的两间检测中心拥有19项细胞、健康指数及疾病检测平台[116][120] - 公司两项癌症早筛发明专利获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专利注册处审批注册[116][120] - Perpetual Master年初与中国国际骨关节医疗集团订立谅解备忘录拟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有限公司[119][121] - 公司持续与Banderland Development交涉,若成功将与杭州城南医院成立两个中心发展相关项目[130][132] - 公司自去年起在美国加州开展旗舰NMN产品“ZJ1”和VC缓释片等生产[131] - 公司NMN产品原料来自美国,通过毒性研究,获FDA和PDR认证及相关安全认证[131] - 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团队将“ZJ1”研发进度推进到第七代并推出长寿功能饮料[131] - 公司将利用ZJ1国际医疗集团(香港)资源搭建“互联网 + 医疗健康”长寿系统平台[131] - 两间检测中心于今年五月在深圳开始服务,受国内高净值人群欢迎[116][120] - 公司将“中基1号”研发进程推进至第七代,将推出长寿功能饮料[133] - 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对方将优先提供最新生命科学技术等[135][136] 公司销售与市场情况 - 公司依赖2000间药房零售店的中国国药六个销售及分销合约网络,管理层对下半年业务表现有信心[137] - 公司在天猫国际网站推出海外旗舰店,生物保健品销售获“抖音”平台七月销量榜第二[137] 公司未来规划 - 未来三年(2022 - 2024年),公司将在18个一二线城市设立长寿医学检测中心[147][148] - 从目前至2024年12月的两年半时间,公司有望通过合约在超2000间药店实现1.09亿元销量[158][159] - 公司将着力发展细胞和基因疗法研发及相关应用,提供细胞检测等服务[158][159] - 公司将加强“中基长寿云”统筹和营运,完善“互联网 + 医疗健康”平台[158][159] 市场规模预测 - 艾媒咨询预计2023年中国含NMN成分保健品市场规模将以近70%增速达270亿元[157][159] 公司股份权益情况 - 闫立先生持有长仓股份96.98855175亿股,占比250.61%;持有短仓股份92亿股,占比237.72%[185] - 曹衆女士持有长仓股份4560万股,占比1.18%[187] - 李小双先生持有长仓股份3868万股,占比1.00%[1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闫立先生持有498,855,175股股份,通过全资公司持有香港中基1号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90.76%股权权益,该公司持有本金18.4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可兑换92亿股公司股份[192][1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小双先生持有38,680,000份公司购股权,可认购38,680,000股股份[192][1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愉和控股有限公司享有11亿股相关股份好仓,占已发行股本约266.14%;还拥有92亿股相关股份好仓[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马宏义享有1亿股相关股份好仓,占已发行股本约268.72%;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拥有10.3亿股相关股份好仓[200] - 除已披露情况外,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董事、最高行政人员及紧密联系人无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及债券权益或淡仓[196][198] 公司业务风险 - 借贷业务面临汇率、政策、信贷及流动资金风险,中国经济放缓等或对借贷及咨询业务造成不利影响,香港股市波动增加证券投资业务回报不确定性[16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