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表现 - 2021年12月31日,香港恒生指数按年下跌3841点,约14%,收市报23397点[7] - 2021年小型股首次公开发售数目大幅减少,GEM仅录得一宗新股上市[7] 公司历史发展 - 2014年公司收益由2013年的1650万港元增长100%至3300万港元,净溢利由2013年的940万港元增长约126%至2120万港元[12] - 2015年6月12日,公司以每股0.50港元配售1.2亿股股份,于联交所GEM上市[13] - 2015年12月22日,公司发行本金额为1000万港元的两年期5%票息债券[13] - 2016年3月15日,公司进行10换1的股份分拆;2016年6月2日,按每股0.55港元的配售价配售110,000,000股新股份,筹集约60,500,000港元[158] - 2016年6月2日,公司以每股0.55港元配售1.1亿股普通股,筹集资金约6050万港元[13] - 2017年6月8日,公司股份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14] - 2017年6月8日,公司股份由GEM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158] - 2017年12月21日,公司赎回1000万港元的票息债券[15] - 2019年公司由2018年的净亏损转亏为盈,录得净溢利约720万港元[17] - 2021年公司总部迁至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华润大厦18楼1807室[18] - 公司于2015年1月1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以每股0.50港元发行及配售120,000,000股新股份,于2015年6月12日在联交所GEM上市[158]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益总额约2500万港元,较2020年约3180万港元减少约21%[23] - 2021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减少至510万港元,2020年为1930万港元;2021年净亏损为490万港元,2020年为1880万港元[23][24] - 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2020年为0.42港仙[23][26] - 2021年集团综合净亏损约490万港元,2020年为净亏损1880万港元[42] - 2021年总收益为2500万港元,较2020年的3180万港元减少约21%[4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减至约1.993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2.283亿港元减少约13%[40] - 2021年现金及银行结馀由2020年的6690万港元减少约32%至4560万港元[40] - 2021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90万港元,较2020年的2830万港元按年减少约90%[40] - 2021年应收贷款增至约5130万港元,较2020年的5060万港元增加约1%[40] - 2021年雇员福利开支占开支总额约31%,2020年为13%;开支由2020年约680万港元增加约36%至2021年约930万港元[44] - 2021年其他经营开支为630万港元,2020年为480万港元,占开支总额约40%,2020年为41%[47] - 2021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贷款已确认减值亏损约125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3130万港元减少约60.1%[42] - 2021年所得税抵免约为17.3万港元,2020年为48.3万港元,该费用与香港利得税项下经调整亏损增加一致[84] - 2021年集团所得税前亏损约510万港元,净亏损约490万港元,较2020年所得税前亏损约1930万港元和净亏损约1880万港元大幅减少[85] - 2021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125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3130万港元减少约1880万港元或60.1%[85] - 2021年末集团无银行借贷,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另加租赁负债为470万港元,2020年为280万港元[87] - 2021年末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达4560万港元,2020年为6690万港元[87] - 2021年末集团非流动租赁负债总额160万港元,2020年无,长期负债权益比率维持低水平1%[87] - 2021年末集团流动资产为191765千港元,流动负债为5990千港元,流动比率为32.01倍[90] - 2021年末集团贸易应收款项为91007千港元,贸易应付款项为2851千港元[90] - 2021年集团员工流失率为0,新增1名雇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13名雇员,2020年有12名[126] - 2021年集团雇佣一名新雇员,年末有13名雇员,2020年末为12名[9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53,500,000港元[167] - 公司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已付股息總額为无,2020年也无[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证券经纪服务总交易价值由2020年的6.244亿港元减至2.476亿港元,佣金收入由140万港元减至50万港元[30] - 2021年证券抵押借贷服务所得利息收入上升约3%至2420万港元,2020年约为2360万港元[23][31] - 2021年12月31日,证券抵押借贷分部最大借款人未偿还应收款项约4000万港元,占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贷款总额约24%;五大借款人未偿还应收款项约1.28亿港元,占约76%[32] - 2021年孖展融资服务利息收入增至约1560万港元,较2020年约1530万港元增加约2%;2021年12月31日贷款结余总额约1.007亿港元,较2020年约9720万港元增加约4%[34] - 2021年放债服务所得利息收入约850万港元,较2020年830万港元增加约2%[35] - 2021年配售及包销服务收入约8.3万港元,2020年约为680万港元[23][36] - 2021年五大客户占集团收益总额约72%,2020年为36%;最大客户占收益总额约19%,2020年为9%[37] 信贷风险管理 - 集团成立信贷委员会处理定期借贷业务,负责批准及监督信贷政策、监察贷款组合[5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严格遵从信贷政策且未加强,进行减值检讨评估减值亏损[51] - 预期信贷亏损计量考虑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三个变量[51] - 集团将孖展客户按违约风险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信贷风险显著增加指标涉及集中率、抵押品比率、贷款对孖展比率等[56][57] - 计量违约概率时,管理层参考外部信贷评级机构研究并结合行业趋势和经验判断[59] - 计量违约损失率时,集团考虑证券抵押品价格改动概率、可收回现金、出售债务所得款项、货币时间价值等[59] - 集团应用一般方法计量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的亏损拨备[60] - 集团向借款人授予的贷款为期少于一年,定期贷款通常到期前一次性偿还[60] - 评估应收贷款违约风险时,管理层考虑抵押品比率、实际不足额等因素[61] - 管理层将应收贷款分为第一阶段,即信贷风险自初步确认未显著增加且未出现信贷减值风险[64] - 信贷风险显著增加指标之一为抵押品比率为60%或以上[65] 客户贷款情况 - 已对8名个人客户作出减值,涉及非定期和定期贷款[69] - 相关客户A非定期贷款本金100,000港元,年利率12.5%[69] - 相关客户B非定期贷款本金4,400,000港元,年利率12.5%[69] - 相关客户C非定期贷款本金5,400,000港元,年利率12.5%[69] - 相关客户D非定期贷款本金14,200,000港元,年利率24%[69] - 相关客户E非定期贷款本金17,800,000港元,年利率24%[69] - 相关客户F非定期贷款本金11,500,000港元,年利率24%[69] - 相关客户G定期贷款本金14,000,000港元,年利率15%[69] - 相关客户H定期贷款本金8,800,000港元,年利率12%[69] - 2021年12月31日,相关客户D应计利息1610万港元,减值金额190万港元,孖展账户抵押品约4270万港元,未偿还余额约1420万港元[79][80] - 2021年12月31日,相关客户H应计利息930万港元,减值金额330万港元,抵押品为已停牌上市证券[79] - 2021年12月31日,相关客户A应计利息930万港元,减值金额330万港元,孖展账户抵押品约20万港元,未偿还余额约10万港元[79][80] - 2021年12月31日,相关客户C应计利息470万港元,减值金额160万港元,孖展账户抵押品约560万港元,未偿还余额约540万港元[79][80] - 2021年12月31日,相关客户E孖展账户抵押品约4040万港元,未偿还余额约1780万港元[79] - 公司对各相关客户均进行了解客户身份全流程的尽职审查,包括获取收入来源及金额等资料[83] - 相关客户A、C、D、E、F、G贷款因2021年12月31日一定市值的上市证券抵押,磋商正在进行且风险可控[83] - 相关客户B因集团已清算所有抵押品并可能提出法律诉讼,信贷风险评估为高[83] - 相关客户H、A、C贷款未过期,信贷风险评估为可控[83] 股息分配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2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末期股息,公司也未派付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前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0年均无股息[160][161]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0年同期也无[193] - 公司未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也无[194] - 公司将根据财务状况、经济环境及业务表现每年评估股息付款,股息分派由董事会全权酌情厘定[19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目前由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要约人拟提名新董事,尚未决定未来组成[107]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5中企业管治守则规定的守则条文[109] - 张仁亮任主席,张存隽任行政总裁,二人是父子且均为执行董事,职责分工明确[110] - 董事会由五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应届股东大会上苏汉章和黎子亮将轮值告退并愿重选连任[111] - 执行董事负责集团运营、执行策略,确保设立内部监控制度及业务合规[112] - 公司与独立非执行董事重新订立委任函,任期至2024年6月11日止为期三年[115] - 杨景华、黎子亮、苏汉章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重新委任开始日期均为2021年6月12日,年度袍金均为120千港元[115] - 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景华和苏汉章具备上市规则规定的专业资格或专长[115]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所有委任按择优基准,考虑多元化裨益[116] - 2021年审核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117] - 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分别由3名、4名、4名成员组成[117][119][120]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杨景华先生,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张仁亮先生,薪酬委员会主席为杨景华先生[117][119][120] - 2021年董事会会议、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各成员有相应出席率[121] - 2021年各控股股东声明遵守不竞争承诺,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无违反情况[129][130] - 2021年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规定准则,公司不知悉期内有违规事宜[1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入、出售或赎回上市股份[133] - 公司制定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成立信贷委员会和合规委员会应对财务和非财务风险[136] - 股东提名董事,通知及函件递交期限从不早于公司寄发选举董事的股东大会通知的第二天开始,不迟于该股东大会日期前7天结束[140]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以上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于提交申请后两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天内未筹备召开,要求股东可自行召开,费用由公司偿付[141] - 董事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于该日不知悉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45]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委任函,自2021年6月12日起为期三年,可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69] - 董事会认为公司符合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及守则条文,相关报告载于年报第22 - 28页[199] - 张仁亮先生及张存雋先生本年度不竞争承诺详情载于年报企业管治报告“不竞争承诺”一段[
鼎石资本(00804)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