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收益约为39.977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约43.245亿港元减少约7.6%[6] - 本财政年度毛利约为5.781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约8.564亿港元减少约32.5%[7] - 本财政年度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亏损约3060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约1.316亿港元[8] - 本财政年度就应收贸易款项确认的减值亏损约为590万港元,2022年无[9] - 本财政年度就应收贷款及应收贷款利息确认的减值亏损约为1270万港元,2022年约为5640万港元[10] - 本财政年度销售及代理成本较上一财年减少约19.1%[11] - 本财政年度行政费用较上一财年上升约3.2%[1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310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约3410万港元[13] - 本财政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5.5港仙,上一财年为每股盈利10.0港仙[14] - 本财政年度未宣派任何股息,2022年也无[15] - 2023年公司资产总值3985960千港元,负债总额1758040千港元,资产净值2227920千港元,有形资产净值1738027千港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727684千港元、2002361千港元、2725323千港元、2181770千港元[18] - 2023年公司毛利率14.5%,权益回报率 -2.4%,流动比率1.54,资本负债比率45.2%;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9.8%、1.3%、1.5、39.4%[18] - 公司收益从约4324.5百万港元降至约3997.7百万港元,毛利从约856.4百万港元降至约578.1百万港元[21] - 本财政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3.1百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纯利约34.1百万港元[21] - 2023财年公司收益约为39.977亿港元,较上一年的43.245亿港元减少约7.6%[73] - 2023财年汽车销售额约为34.04亿港元,上一财年约为37.09亿港元[73] - 2023财年公司毛利减少约32.5%至约5.781亿港元,毛利率由19.8%下跌至14.5%[74] - 回顾财年汽车销售毛利减少约2.557亿港元[75][7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亏损约3060万港元,上一年亏损约1.316亿港元[7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贷款及应收贷款利息减值亏损支出约为1270万港元,上一年约为5640万港元[78] - 2023年3月31日,应收贷款账面金额为零,上一年为3450万港元[83] - 回顾财年已就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确认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1020万港元,上一年为5550万港元[8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贸易款项减值亏损支出约为590万港元,上一年无[84] - 销售及代理成本由约5.045亿港元减少约19.1%至约4.083亿港元[90] - 行政费用由约8170万港元上升约3.2%至约8430万港元[91] - 融资成本由上一财政年度约7260万港元上升约32.5%至本财政年度约9630万港元[9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39.859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47.277亿港元[9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及手头现金约为1.467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1.515亿港元[94] - 2023年3月31日集团物业、机器及设备约为12.085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13.895亿港元[98]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约为3.939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4.374亿港元[99]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商誉约为3.023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3.332亿港元[10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借贷约为9.969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约10.647亿港元减少约6.4%[10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上升至约45.2%,2022年3月31日约为39.4%[10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存货从约13.612亿港元降至约12.298亿港元,降幅约9.7%,汽车存货占比约55.7%[105] - 集团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09天增至2023年的139天[10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456名雇员,2022年为453名[111] - 本财政年度员工成本约为8420万港元,2022年约为7020万港元[112] - 董事认为,可供分派储备账包括公司储备亏损约95,815,000港元(2022年:盈余125,992,000港元)[171]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年内无分派中期股息,公司欲保留资金经营和发展现有业务[154]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本财政年度派发现金股息 [167] 奢侈品及汽车分销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业务占公司业务约87.5%[21] - 超豪汽车代理收益从上一财年约38亿港元减少约8.0%至约34.98亿港元[32] - 兰博基尼销售额从上一财年约3.69亿港元增加约10.6%至本财年约4.08亿港元,售出数量从93辆增加约19.4%至111辆[32][33] - 宾利销售额从上一财年约17.06亿港元下跌约7.0%至约15.87亿港元,售出数量从442辆增加2.9%至455辆[36] - 劳斯莱斯销售额从上一财年约16.34亿港元下跌约13.8%至约14.09亿港元,售出数量从225辆下跌10.2%至202辆[39] - 销售汽车整体毛利下跌约42%[40] 售后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售后服务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6%,毛利率从约33.4%上升至约50.8%[41][42] 非汽车分销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非汽车分销分部销售收入从上一财年约4.375亿港元减少约3.5%至约4.22亿港元,毛利率从约30.3%下跌至约24.1%[43][45] 其他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分部收益从上一财年约8680万港元减少约10.2%至约7800万港元[50] - 物业管理业务收益从上一财年约8120万港元减少约6.3%至约7610万港元[54] - 投资电影及电视节目业务本财年无收益,部分投资电影发行时间表延迟[52][53] - 放贷业务本财年应计利息收入约190万港元,2022年约570万港元[57] 市场趋势相关 - 202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同比下滑10%,预计到2030年中国中高收入消费者数量翻倍[23] - 预计到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以约11%的年复合增速增至4447亿美元,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人民币8160亿元,占全球约25%[25] - 2022年整体豪华车市场零售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6%,传统豪华车市场同比下降4%,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长49%[27] - 预计2021 - 2026年亚太地区豪华车市场增长率最高,超50%的豪华车市场增长将来自中国等非传统市场[29]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与展望 - 公司认为疫情影响消除后中国宏观经济将稳健恢复,将抓住机遇推动长期稳定发展[30] - 2023年初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公司汽车销售同步回升,但汽车业务仍面临挑战,预计销售水平可维持,盈利能力有下行压力[142] - 公司非汽车分销分部中,预计B&O产品销售温和下跌,手表、珠宝及名酒业务将继续减少库存,对自持白酒品牌“国酿•耀莱醇酿”保持审慎乐观,家饰品业务处于增长阶段[144] - 因中国房地产市场未复原,预计来年物业管理业务充满挑战,放贷业务下一财年无扩张计划,电影业务预计已投资电影逐步上映,暂无新投资计划[145][146] 公司投资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持有14059347股B&O股份,占其总发行股份约11.45%,投资账面价值占公司总资产约3.9%[63] - 本财年B&O投资未产生股息,3月31日股价降至每股9.72丹麦克朗,较2022年下跌约49.8%[64][65] - 2022年12月公司以97.9万港元收购新爱德178万股股份,2023年2月又以约37.4万港元收购89万股[6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持有新爱德267万股股份,占其总发行股份约2.97%,投资账面价值占公司总资产约0.03%[70] - 本财年新爱德投资未产生股息[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约1.58亿港元,2022年约3.2亿港元[72]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下降,主要因B&O股份市价公允价值变动[72] - 2023年1月10日,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北京文福新天地置业有限公司26.1%股权,代价为8156万元人民币[114] - 收购完成后,买方所持目标公司股权从70.4%增至96.5%[118] 公司贷款相关 - 2021年3月4日,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向第一借款人授出5800万港元贷款,年利率6.5%,期限12个月[120] - 第一借款人未能在2022年3月4日偿还5800万港元本金及应计利息[121] - 2022年4月20日,集团在香港高等法院对第一借款人和担保人提起法律诉讼[122] - 年内公司收到部分分期款项共24320000港元,第一借款人未偿还余下分期款项及应计利息,公司重启法律诉讼[124] - 2021年3月22日,贷款人向第二借款人授出本金32000000港元贷款,为期12个月,年利率7%[126] - 2022年3月22日,第二借款人未能偿还32000000港元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127] - 2022年12月6日,贷款人获针对第二借款人的判决文本;2023年2月17日,获针对担保人的判决文本,公司正强制执行判决追讨款项[130] - 公司已取得针对第二借款人及其担保人的判决,并正在强制执行以追讨贷款及损失赔偿[61] 公司股份配售相关 - 2022年9月9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拟配售最多538000000股新股,配售价每股0.093港元[133]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估计分别约为50000000港元及49100000港元[134] - 公司拟将所得款项净额约10000000港元用于偿还现有贷款,约25000000港元用于非汽车分销业务,其余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34] - 2022年9月26日,配售协议条件全部达成,但主要承配人需更多时间寻求法律意见及考虑结算程序[135] - 2022年10月19日,公司与配售代理协定终止配售事项[137] - 董事会认为终止配售协议及配售事项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营运无重大不利影响[138] 公司股份合并相关 - 2022年11月23日公司董事会建议进行股份合并,每16股每股面值0.002港元的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0.032港元的合并股份,每手买卖单位由8000股合并前股份改为2000股合并股份,股份合并于2023年1月10日生效[140] 公司股份期权计划相关 - 2022年8月19日根据旧计划向集团雇员授出涉及290,000,000股每股面值0.1港元普通股的股份期权,相当于18,125,000股合并后股份,截至2023年3月31日未行使股份期权获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数为18,125,000股,该年度无股份期权获行使[157] - 2022年9月29日公司采纳新股份期权计划,有效期10年,旧计划于2022年8月19日届满[158] - 2022年9月27日公司更新一般计划限额,可授出认购最多547,195,344股合并前股份(相当于34,199,709股合并后股份)的期权,占已发行股本10% [159] - 2020年6月22日公司更新计划授权限额,可授出认购最多271,823,697股合并前股份(相当于54,364,739股合并后股份)的期权,占已发行股份10% [160] - 2023年3月31日,概无根据新计划须予发行而未发行之股份 [164] - 新计划于2022年9月29日采纳[197] 公司供应商与客户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及五大供应商分别占总采购额的54.9%及97.9%,最大
新耀莱(00970)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