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齐合环保(00976) - 2023 - 中期财报
齐合环保齐合环保(HK:00976)2023-09-21 17: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再生产品190万吨,较2022年同期的200万吨下降6.0%[3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外部收入为88.2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8.26亿港元下降25.4%[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售出190万吨再生产品,较2022年同期的200万吨减少6.0%[47] - 2023年上半年,外部总收益为88.2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8.26亿港元减少25.4%[47] - 欧洲分部收益为82.248亿港元,较2022年的109.593亿港元减少25.0%;亚洲分部收益为7.625亿港元,较2022年的8.926亿港元减少14.6%;北美洲分部收益为4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690万港元减少85.1%[5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6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012亿港元减少20.0%[51][60] - 除利息及税项前溢利为1.94亿港元,较2022年的4.021亿港元减少51.8%;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007亿港元,较2022年的3.011亿港元减少66.6%;期内溢利为5020万港元,较2022年的1.854亿港元减少72.9%[51] - 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5.9%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6.4%[51][63] - 净溢利率为0.6%,较2022年的1.7%减少64.7%;除利息及税项前溢利/收益为2.2%,较2022年的3.4%减少35.3%;股东资金回报率为1.1%,较2022年的4.3%减少74.4%[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88.16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5.73亿港元增加2.8%;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9.58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8.242亿港元增加2.8%[62] - 现金及已抵押银行存款为65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230万港元减少87.6%[6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5.6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012亿港元减少20.0%[6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费用总额为4.8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7%,占收益百分比升至5.5%(2022年:4.4%)[75][7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为2310万港元,占收益0.3%(2022年:2480万港元,占0.2%)[7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为4.617亿港元,占收益5.2%(2022年:5.004亿港元,占4.2%)[77] - 2023年首六个月公司总销量及收益分别为190万吨和88.217亿港元[83][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532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995亿港元[85][87]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3港元,上一财政期间为0.12港元[85][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为3.53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35.5%[86][87] - 2023年上半年北美洲分部再生产品销量65吨,2022年为1000吨;分部收益400万港元,2022年为2690万港元;毛损90万港元,2022年为150万港元,毛损率21.2%,2022年为5.6%;分部亏损590万港元,2022年为分部溢利2690万港元[107] - 2023年及2022年上半年亚洲分部销量均为8万吨;2023年上半年分部收益7.62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14.6%;毛损7750万港元,2022年为720万港元,毛损率10.2%,2022年为0.8%;2023年上半年分部亏损1.026亿港元,2022年为6400万港元[107] - 公司周转日数2023年为34天,2022年为33天[96] - 2023年中期黑色金属收益占比67%、有色金属占比67%、其他占比3%;2022年中期黑色金属占比96%、有色金属占比65%、其他占比32%[98] - 2023年中期产品销售量中某部分占比6%、某部分占比8%、某部分占比86%;2022年中期对应部分占比8%、7%、85%[102][118] - 2022年中期按地区划分收益中某部分占比0%、某部分占比8%、某部分占比92%[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588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48名减少;通过当地承包商雇用约416名工人及办公人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9名减少[122] - 2023年上半年,欧洲分部售出184万吨再生产品,较去年同期的197万吨下降6.6%;分部收益较2022年同期减少25.0%至82.248亿港元[125] - 2023年上半年,欧洲分部毛利为6.4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8%;毛利率由2022年的6.5%增至7.8%[125] - 2023年上半年,欧洲分部溢利为3.374亿港元,2022年为4.257亿港元[1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总额约为4.798亿港元,2022年为4.938亿港元[128][1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东资金为4,958.8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上升2.8%,每股股东资金从3.01港元升至3.09港元[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银行结余及抵押存款为357.6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6.0百万港元[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34,2022年12月31日为1.31[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外部借款总额为928.8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213.3百万港元[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约625.2百万港元借款按固定利率计息,2022年12月31日为935.0百万港元[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10.5%,2022年12月31日为13.3%[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1,454.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3.7百万港元,存货周转天数从25天增至30天[157][1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存货拨备为463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860万港元减少[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14.54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37亿港元;平均存货占收益百分比(年化)为7.9%,2022年为7.4%[1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净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为16.90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905亿港元增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上半年的32天减至2023年上半年的31天[166][167][1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付款项为17.28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188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上半年的33天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34天[16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均应收款项占收益百分比(年化)为8.4%,2022年为7.8%[1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1.521亿港元于有形资产,2022年6月30日为1.178亿港元[176] - 2023年中期,亚洲、欧洲、北美洲销售占比分别为67%、32%、3%;2022年中期分别为30%、67%、3%[180] - 2023年中期,亚洲、欧洲、北美洲销售占比分别为92%、8%、0%[182] 各条业务线产能建设 - 捷克比爾森鎮金屬回收料場预计2023年9月完工,建成达产后将使集团子公司金属回收年产能增加50万吨[7] - 欧洲东南部新建两个回收料场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7] - 山东邹平合资项目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线再生铝产能已超1500吨/月并逐步攀升[6][8] - 中欧投资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捷克皮尔森金属回收场项目预计2023年9月完成,投产后每年增加50万吨金属回收量[27] - 东南欧新建两个回收场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将扩大集团在巴尔干半岛的回收业务[27] 市场环境与政策 - 2023年上半年市场复苏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无明显变化,市场供大于求[10][16] - 2023年3月欧盟发布《循环经济行动计划》[17] - 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报废车辆的法规提案[17] - 2023年4月中国11部门发布文件,显示到2025年资源回收标准将成双碳标准体系关键建设元素[19] 业务地区布局 - 集团在奥地利、波兰、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等地运营多个工场,各有业务特点[28][34][38] - 集团在中国北京、台州、烟台、滨州、上海等地开展业务,包括报废汽车及动力锂电池回收等项目[22][23] - 公司在德国运营88个工场(包括合营企业),覆盖德国西南部、中部及东部[44] 控股股东重整情况 -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及关联公司正在实施重整计划,后续进展和结果有不确定性,若重整不成功,控股股东有破产风险,若实施重整,控股股东最终实益拥有人可能变动[109][116] - 2023年3月2日,参与重整的投资者联盟牵头人取得香港证监会确认,重整不会触发对公司股份的强制全面要约责任[109][116] - 公司并非重整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及财务方面独立于控股股东,董事会认为重整目前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110][121] - 公司发布多份有关控股股东潜在重整的公告[196]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在欧洲市场稳定现有业务,拓展高成长型项目,匈牙利和捷克金属回收项目有进展,投建欧洲东南部回收料场项目;在中国和东亚市场,已投产合资项目产能攀升,在建项目资质审批、验收有进展[90]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605,152,291股[140] - 涂建华先生于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978,383,181股,占公司股权约60.95%[1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渝商香港持有978,383,181股股份,涂建华先生被视为拥有该等股份权益[144][146] - 隆鑫控股于渝商集团的股权为53.29%,其余股权由13名个人及27间公司持有,持股比例在0.29%至10%之间[144][146] - 隆鑫控股由隆鑫集团拥有98%,涂建华先生拥有2%;隆鑫集团由涂建华先生拥有98%,涂建敏女士及涂建容女士分别拥有1%[144][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6.05152291亿股[189] 公司资产担保与资本承担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抵押账面总值约26.554亿港元的资产为借款及银行融资作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37.229亿港元[1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关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添置在建工程的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金额为9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290万港元[190] - 集团已分别向关联方及合营企业提供金融担保1940万港元及50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00万港元及4990万港元[190] 公司法律诉讼 - Delco于2015年12月21日向公司及方安空先生索偿5780万港元连利息及成本,法院准许Delco终止向公司索偿此金额,部分事宜待决[190] - Delco于2016年11月10日向公司等索偿,就可换股债券违约向公司索赔,向齐合天地香港索偿100万美元,案件仍在进行中[194] 公司出售事项 - 2022年8月10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Liberty Iron & Metal, Inc.与AIM (USA)订立出售协议[196] - 出售事项代价为350万美元,约合2744万港元[196] - 出售权益为Kalischatarra Iron & Metal LLC和Kalischatarra Iron & Metal NM LLC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东权益的50%[196] - 出售事项于2023年1月5日完成[196] - 除中报披露外,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子公司等事项及具体未来计划[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