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工程、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及其他(含建筑信息模型服务和桩销售)[53]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工程、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56]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从事建筑工程、销售桩柱、可再生能源及电子商务业务[182] 建筑工程业务 - 2021年公司建筑工程业务收益改善,获授5份地基工程及配套服务新合约和1份一般建筑工程项目新合约[24][28] - 2021年下半年开始,Delta及Omicron变种病毒扩散,影响建筑相关供应链[43][44] - 香港第五波疫情至报告日期录得超百万宗Omicron确诊个案,预计2022年上半年对公司建筑业务有负面影响[46][47] - 2014年公司在塞班岛签订建筑合同,因天气、签证政策、设计变更等因素,项目进度受阻,完工日期多次延迟[54] - 新冠疫情影响项目进度,预计项目在复工后18个月内完成,取决于检疫和旅行限制放宽及当地签证审批[55] - 塞班建筑项目原预计2018年2月竣工,后因多种因素延期至2020财年,又受疫情影响进一步推迟,预计复工后18个月内竣工[56][57] - 公司决定不进行项目转让及约务更替,已与相关方订立谅解备忘录确保未偿还金额可收回,并于2022年1月7日订立协议契据[61][62][63] - 项目于2022年1月复工[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手头合约共10份,较2020年的15份减少,未确认合约金额约38340万港元,较2020年的44010万港元减少[67][72] - 2021年地基工程及配套服务项目21个,较2020年的19个增加,带来收益约13570万港元,较2020年的11480万港元增加[69][73] - 2021年一般建筑工程项目2个,较2020年的4个减少,带来收益约1270万港元,较2020年的960万港元增加[71] - 2022年1月复工的塞班项目将为集团来年业绩做贡献[108][111] - 2022年1月7日,公司就客户A塞班项目未偿还的179,584,366港元款项与相关方订立协议契据,相关方提供担保[123] 可再生能源业务 - 国家“双碳”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6][30] - “双碳”目标为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带来新发展契机[32] - 2021年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约1.772亿港元,2020年为1.224亿港元,手頭合约7份,2020年为3份,合约总额约2.002亿元,2020年为1.415亿元[75]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集团可再生能源业务带来新机遇[109][110][112] 电子商务业务 - 2021年公司加强电子商务业务开拓,加大与品牌商家战略合作[33][34] - 公司期望未来3年通过浙江中宏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及孵化自有品牌核心商品[33][34] - 公司拟通过可变权益实体安排实际控制浙江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营及全部经济权益和利益,以捕捉中国电商平台业务增长机会[35] - 2021年电子商务业务收益约2570万港元,2020年为300万港元[75] - 集团期望未来3年通过中宏顺联打造及孵化自有品牌核心商品[114][119] 建筑信息模型服务业务 - 2021年公司完成建筑信息模型服务相关产品研发和优化,签订多个相关合同[38][40] - 公司预计基于已有案例向相关政府部门及园区客户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项目智慧化运营管理[39][41] - 2021年建筑信息模型业务收益约420万港元,2020年为120万港元[75] - 2021年上半年集团完成建筑信息模型服务相关产品研发和优化,并签订多个合同[115][12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年公司收益约为3.555亿港元,2020年为2.509亿港元,主要因建筑、可再生能源和电子商务业务收益上升[77][80] - 公司毛损由2020年约3040万港元降至2021年约950万港元,毛损率由12.1%降至2.7%[78][80] - 2021年销售及行政开支约8930万港元,较2020年约5860万港元增加约3070万港元[79][81]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008亿港元,2020年亏损约5550万港元[82] - 2021年流动比率为1.6,2020年为2.2;杠杆比率为22.9%,2020年为29.0%;净债务权益比率为12.0%,2020年为17.5%;利息偿付率为 -40.0,2020年为 -9.5[8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20名雇员[89][9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资本承担[9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本承担[94] - 2021年12月31日,太阳能发电站租赁负债以72,000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及1000万元人民币全资附属公司注册资本作抵押,2020年12月31日分别为137,000港元和1000万元人民币[96][97] - 2021年12月31日,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1披露外,集团无其他或然负债[99] - 集团大部分交易以港元、美元及人民币计值,无重大外币风险,2021年12月31日无外币对冲政策[101][102][103] - 2021年五大客户合共占集团总收益约62.7%(2020年:84.1%),最大客户占约18.7%(2020年:34.5%)[182] - 2021年五大分包商合共占集团总分包费用约85.7%(2020年:85.8%),最大分包商占约53.1%(2020年:45.3%)[182] - 2021年五大供应商合共占集团总材料成本约57.5%(2020年:76.9%),最大供应商占约15.2%(2020年:21.4%)[182][18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1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8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1879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26320万港元)[198][199] 审计保留意见 - 核数师认为,除保留意见所述事项可能产生的影响外,公司2021年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23] - 保留意见因对公司2020年财务表现及现金流量造成相应影响而发表,源于无法确认2019年合约资产等余额是否公允列报[125] - 核数师已在2020年审核时要求审计证据,管理层也提供了相关文件,但核数师仍无法评估2019年减值亏损入账基准[125] - 保留意见不会对公司2021年财务状况造成影响[125] - 管理层同意保留意见,认为其会在2022年审计报告中被移除[125][127] - 审计委员会审查并同意保留意见,也认同管理层对保留意见的立场[128][129] - 公司预计保留意见将在2022年财政年度核数师报告中移除[130][131] - 保留意见对公司自2021年财政年度起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130][131] - 无需在2022年财政年度核数师报告中对2020年财政年度比较数字进行审计修改[130][131] - 审核委员会因核数师无法执行满意审核程序同意保留意见[132] - 审核委员会同意管理层有关保留意见的立场[133] 公司人员情况 - 吴瑞47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副主席,有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经验[135] - 何俊傑博士44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在金融及投资方面经验丰富[137][139] - 郭建峰49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有超27年建筑行业经验[138] - 郭剑峰49岁任集团执行董事,有超27年建筑和新能源投资经验[140] - 黄纪宗64岁任集团执行董事,在中国及亚洲多地建筑等领域有超38年经验[142][145] - 杜毅79岁任集团非执行董事及主席,曾担任政协委员,现为荣誉退休委员[144][146] - 叶文珊69岁任集团非执行董事,为叶剑英之女,是中信置业(广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148][149] - 陆齐伟38岁任集团非执行董事,有10多年外企工作及管理经验[150][151] - 伍绮琴64岁任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是谢瑞麟珠宝(国际)有限公司多职人员[154] - 伍绮琴是合格会计师,拥有多个专业协会资格[156] - 伍绮琴自2019年2月28日起为优质旅游服务协会理事会当选成员[156] - 伍绮琴曾于200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担任医院管理局审核委员会增选成员[156] - 黄纪宗曾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涉及太阳能、建筑、集成电路等业务[143][145] - 伍女士为合资格会计师,自2019年2月28日起为优质旅游服务协会执行委员会(零售界别)选任委员[157] - 黄永昌先生58岁,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1994年获香港律师资格,1995年获英格兰及威尔士律师资格[158][160][162] - 汤大杰博士53岁,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于投资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自2015年10月起任深圳前海勤智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164][165][167] - 吴冠云先生58岁,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于管理等行业有逾20年经验,自2009年12月起任多间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70][172] - 卢俊文先生41岁,担任集团财务总监、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之一[175][176] 公司其他事项 - 2017年6月23日采纳购股计划,截至年报日期无授出、行使或注销购股情况,计划有效期10年[105][106] - 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受疫情、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公司将评估其对运营和财务表现的影响[48][49] - 集团将继续评估疫情发展及其对运营和财务表现的影响[118][121]
中天顺联(00994)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