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架构 - 公司董事会有9名成员,包括8名男性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4] - 公司于2017年6月23日成立薪酬委员会,2022年举行两次会议[1][2] - 公司未设独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董事会已采取适当措施履行内部审计职能[11]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确定集团的ESG风险,确保相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作[30] - 董事会通过股东沟通政策并确认有效实施[41]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是与股东沟通及股东参与主要平台,网站有丰富公司资料[42] - 公司除与董事或全职雇员的服务合同外,未签订其他个人、商号或法人团体承担公司整体或部分业务管理和行政的合同[61] - 董事会提交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報告及經審核財務報表[81] 董事相关情况 - 董事酬金依据董事职务、责任、表现及集团业绩厘定,每年由薪酬委员会检讨[19][22] - 薪酬范围在100万港元或以下的董事有1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2人[23] - 陆齐伟39岁,2021年1月25日加入集团任非执行董事,有10多年外企工作及管理经验[46] - 汤大杰54岁,2019年7月16日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投资等领域经验超20年[46] - 吴冠云59岁,2021年12月3日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管理等行业经验超20年[49][52] - 汤大杰担任多个协会职务及多所大学兼职教授[48][51] - 陆齐伟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46] - 汤大杰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48][51] - 吴冠云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是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50][53] - 连达鹏博士于2022年6月30日加入集团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40年会计、财务和公开发售经验[55][56] - 罗俊文先生于2019年7月16日加入集团担任财务总监、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之一,有超19年会计、融资和审计工作经验[58][59] - 吴瑞先生于2019年4月26日加入集团担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在国际贸易业务及跨国投资方面经验丰富[65] - 何俊傑博士45歲,2019年4月26日加入公司任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在金融及投資方面經驗豐富[67] - 郭劍峰先生50歲,2018年7月6日加入公司任執行董事,有逾27年建築行業經驗[67] - 杜毅女士80歲,2019年4月26日加入公司任非執行董事及主席,曾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69][71] - 孫得鑫先生35歲,2023年3月7日加入公司任執行董事,在投資及企業管理領域有超過10年經驗[70] - 盧先生在會計、融資及審計領域有逾19年工作經驗,獲英國倫敦大學專業會計學碩士學位等[76][77] 审计相关 - 公司已委聘中汇安达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对202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检讨,未发现重大关注领域[13] - 2022年支付或应付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服务费用252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25.3万港元[20]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及相关服务,包括建筑工程、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等业务[31] - 公司近年加大研发投入,拓展行业应用范围,在园区、公交、地铁、港口等领域签订多个项目合同[63] - 公司出售建筑工程业务后,将内部资源重新分配至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及建筑信息模型服务业务[63] - 公司将继续探索新兴产业及科技转型机会,投标合适潜在项目,多元化投资优质产业[63] - 公司与华际科工(北京)卫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达成谅解备忘录,将借此拓展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119] - 公司借助浙江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平台,拓展电子商务业务,扩大经济效益并分散风险[146] - 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扩大行业应用范围,签订多个建筑信息模型服务项目合同[149] - 公司将抓住中国农业数字化契机,拓展电子商务业务,为双方产生协同效益[121]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南京中天宏信智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建筑信息模型服务[177][179] - 公司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在园区、公交、地铁、港口等领域签订多个项目[180] - 公司出售建筑工程业务后,将资源重新分配至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和建筑信息模型服务业务[181] - 公司将继续探索新兴产业和技术转型机会,投标合适项目,多元化投资优质行业[181] 行业环境与政策 - 到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约3.3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增量将占总增量用电量超50%,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将翻倍[116] - 国家发布相关意见及各省出台鼓励政策,新能源行业将迎来爆发期,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有望增长[143][144] - 到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占比超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翻倍[174] 疫情影响 - 疫情影响投资情绪,建筑市场竞争加剧,项目招标延迟,建筑工程业务收入显著下降[138] - 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建筑工程大幅延误,成本提高[140] - 新冠疫情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导致原计划2020财年中恢复施工的项目进一步延迟[186] - 项目原定于2020财年年中复工,因疫情导致进度进一步延后[188] 项目情况 - 公司于2014年10月在塞班订立建筑合约,原预计2018年2月前后竣工,后因多种因素完工日期延至2020财年,又因新协议预计延至2023年12月[156][158][162] - 2022年1月1日项目恢复施工,4月客户A与管理公司签订临时顾问服务协议[162] - 项目于2022年1月复工,因咨询服务协议预期延至2023年12月竣工[192] - 公司与客户A就项目复工及偿还未偿还金额进行讨论并提供偿还时间表[189] - 2022年1月7日,恒诚、简博士、李先生与Win Win Way Investment订立协议契据,为客户A偿还责任提供担保[191] 业务出售 - 董事会决定终止对建筑业务的持续投资,该业务于2022年11月29日被处置[112] - 董事会于2022年11月29日出售建筑工程业务,以降低成本和亏损,提高盈利能力[141] - 2022年11月29日,公司出售Win Win Way Investment 100%股权及相关债权,代价为5643.6592万港元[165] - 2022年11月29日,Win Win Way Investment是公司直接全资附属公司,公司出售其及附属公司代价为5643.6592万港元[194] 财务摘要与客户供应商情况 - 本年年报第200页“财务摘要”部分包含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已公布业绩及资产负债摘要[60] - 2022年五大客户共占集团总收益约79.1%(2021年:62.7%),最大客户占约32.1%(2021年:18.7%)[82] - 2022年五大分包商共占集团总分包费用约82.8%(2021年:85.7%),最大分包商占约37.7%(2021年:53.1%)[82] - 2022年五大供应商共占集团总材料成本约96.8%(2021年:57.5%),最大供应商占约50.8%(2021年:15.2%)[82] 公司秘书培训 - 公司秘书卢俊文在2022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38] ESG报告 - 公司发布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43] 业务收益情况 - 2022年地基工程及配套服务项目10个(2021年:21个),带来收益约4700万港元(2021年:1.357亿港元)[198] - 2022年一般建筑工程项目3个(2021年:2个),带来收益约3710万港元(2021年:1270万港元)[199]
中天顺联(00994)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