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为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芯大道18号,邮编611731[7] - 公司注册资本31.19亿元[8] - 董事会秘书为龚丹,证券事务代表为刘志[9]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10] - 登载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网址为www.sse.com.cn,联交所指定网站网址为www.hkexnews.hk[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19亿元,同比增长28.26%[3] - 2021年度公司利润总额26.67亿元,同比增长29.02%[3] - 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89亿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11.41亿元[2] - 公司拟以31.19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30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7.17亿元[2] - 2021年营业总收入478.19亿元,较2020年增长28.26%[14] - 2021年营业收入467.56亿元,较2020年增长29.02%[14] - 202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89亿元,较2020年增长22.93%[14] - 202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7.63亿元,较2020年增长15.31%[14]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21亿元,较2020年净流出增加,扣除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后净流入7.05亿元[14][16] - 2021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324.98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5.14%[14] - 2021年末总资产1031.0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5.43%[14]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73元/股,较2020年增长21.67%[15]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0%,较2020年增加1.01个百分点[15]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70亿元,2020年为0.50亿元,2019年为7287.76万元[19] - 2021年营业总收入478.19亿元,较上年增长28.2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89亿元,同比增长22.9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0%,比上年增加1.01个百分点[2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年初余额12.9286047115亿元,年末余额14.6644400412亿元,当年变动1.7358353297亿元,对当年利润影响2.7996264534亿元[21]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年初余额0.2754464947亿元,年末余额0.523亿元,当年变动0.2475535053亿元,对当年利润影响0.0096368999亿元[21] - 2021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为2.436474752亿元,2020年为2.5579153871亿元,2019年为2.4525141868亿元[20] - 2021年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0.0330952956亿元,2020年为 - 0.8968173103亿元,2019年为 - 0.5183131887亿元[20]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2606235072亿元,2020年为3.3308516292亿元,2019年为2.1969678259亿元[20] - 公司营业总收入478.19亿元,同比增长28.26%;营业收入467.56亿元,同比增长29.02% [44] - 公司营业成本386.70亿元,同比增长33.97%;销售费用14.58亿元,同比增长23.88% [44] - 公司财务费用4017.84万元,同比下降76.15%;研发费用21.10亿元,同比上升5.34% [44] - 公司资产处置收益2.72亿元,同比增长3741.0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4亿元,同比增长3.11亿元 [44][45] -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1.99亿元,同比增长196.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21亿元 [44][45] - 销售费用14.58亿元,同比增长23.88%;管理费用27.90亿元,同比增长6.48%;研发费用21.10亿元,同比增长5.34%;财务费用4017.84万元,同比下降76.15%;所得税费用2.38亿元,同比增长57.54%[63] - 本年费用化研发投入24.99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2.23亿元,研发投入合计27.22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82%,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8.20%,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122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24.29%[6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49.69亿元,同比增长16.36%;收到的税费返还3.75亿元,同比增长73.96%;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9.22亿元,同比下降64.69%[66] - 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376.32亿元,同比增长23.81%;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7.25亿元,同比下降75.67%;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1.51亿元,同比下降12.71%[66]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1.82亿元,同比增长2634.76%;投资支付的现金155.15亿元,同比增长439.5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1.00亿元,同比下降26.72%[66] - 货币资金年末数187.22亿元,占总资产18.16%,较年初下降29.84%;应收账款融资年末数13.42亿元,占总资产1.30%,较年初下降31.02%;存货年末数190.62亿元,占总资产18.49%,较年初增长22.12%[67] - 发放贷款及垫款年末数32.41亿元,占总资产3.14%,较年初增长68.11%;债权投资年末数126.60亿元,占总资产12.28%,较年初增长27.28%;长期应收款年末数5.52亿元,占总资产0.54%,较年初增长101.59%[67] - 长期股权投资年末数22.90亿元,占总资产2.22%,较年初增长28.94%;在建工程年末数2.86亿元,占总资产0.28%,较年初增长40.10%;使用权资产年末数2.31亿元,占总资产0.22%,较年初增长40.20%[67] - 公司年末受限货币资金折合人民币23.9779683671亿元,主要为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准备金、保证金[71] - 公司年末用于抵押的无形资产净值为5.0751168315亿元[71] - 公司年末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净值为0.8026138265亿元[71] - 20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68%[71] - 公司2019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78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5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6.39亿元[173] - 公司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62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5.62亿元[173] - 公司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89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3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7.17亿元[173] - 2021年每10股派息2.30元,现金分红数额为7.173702599亿元,占净利润比率为31.34%[175] - 2020年每10股派息1.80元,现金分红数额为5.615327034亿元,占净利润比率为30.16%[175] - 2019年每10股派息2.05元,现金分红数额为6.3935238665亿元,占净利润比率为50.04%[17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零碳”发电装备占装备制造板块比重超60%[3] - 2021年新增订单563.92亿元,同比增长14.15%;新增生效订单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25.81%,可再生能源装备占29.40%,工程与贸易占13.46%,现代制造服务业占12.78%,新兴成长产业占18.55%;截至年末,在手订单816亿元[23] - 2021年风电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6.4%、新生效合同占比提升至23.1%,煤电产业营业收入、新生效合同占比均降至20%以下,“零碳”发电装备占装备制造板块比重超60%[26]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营业收入478.19亿元,同比增长28.26%,营业成本387.82亿元,同比增长33.90%,毛利率减少3.42个百分点[48] - 公司本年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增长28.26%,除现代制造服务业外其他板块收入均同比增长[51] - 可再生能源装备营业收入151.38亿元,同比增长50.11%,主要因风电产品营收同比增长69.77%[49][52] - 境内营业收入439.19亿元,同比增长33.06%;境外营业收入39.00亿元,同比下降8.80%[51] - 定制化销售营业收入478.19亿元,同比增长28.26%[51] - 水轮发电机组产量8101MW,同比增长14.2%;销量11957MW,同比增长113.36%;存量1295MW,同比下降74.86%[55]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原材料成本309.17亿元,占比79.72%,同比增长32.01%[58] - 可再生能源装备原材料费用105.34亿元,占比27.16%,同比增长52.99%[60]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营业收入127.87亿元,同比增长14.66%,毛利率21.73%,同比减少1.84个百分点[49] - 工程与贸易营业收入77.58亿元,同比增长60.33%,毛利率10.88%,同比减少16.03个百分点[49] - 现代制造服务业营业收入39.63亿元,同比下降19.28%,毛利率46.49%,同比增加1.77个百分点[4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57.3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2.00%;最大客户占年度销售总额3.53%;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7.4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55%[6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6.95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9.53%;最大供应商占年度采购总额3.51%;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19.1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94%[62] 公司研发情况 - 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27.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69%,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励29项[24] - 2021年公司研发经费投入27.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82%[35] - 2021年度公司获得授权专利401件,其中发明专利86件[35]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3045件,其中发明专利1106件[35] 公司生产与运营成果 - 公司已累计产出发电设备6.25亿千瓦[37] - 公司“零碳”发电装备占装备制造板块比重超60%[37] - 公司建成7个数字化车间,1个无人车间[38] - 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实现人均产出提升620%[38] - 定子冲片“无人车间”能源利用率提高56.6%[38] - 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38] - 搭载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百辆氢燃料公交车运营累计近1000万公里[34] 公司海外业务情况 - 公司在35个国家建立55个海外营销机构和布点[39] 公司人员情况 - 公司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4.3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2.0%,具有高级职称员工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27.9%,科技人才占比32.4% [41] - 公司共有51人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7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41] 公司商标情况 - 公司“DEC及图”等两枚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在25个国家注册并受当地法律保护[42] 公司未来规划 - 2022年公司预计完成发电设备产量3524万千瓦[82] - “十四五”期间全国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量超100GW[80] - 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现代化产业[80] - “十四五”期间节煤降耗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供热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成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 - 4000万千瓦[80] - 2022年公司将保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和利润总额持续提升[82] - 2022年公司将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各方面重点工作落实[81] 公司风险应对措施 - 公司将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应对疫情防控风险[92] - 公司将多措并举,加强海外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开拓国际新能源市场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93] - 公司推进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供应商培育,确保2022年交货任务应对项目执行风险[94] - 公司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研究和推广,做好成本控制应对市场竞争风险[9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俞培根于2021年4月8日出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徐海和于2021年3月出任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徐鹏于2021年8月任
东方电气(01072)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