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能国际(01102) - 2023 - 中期财报
环能国际环能国际(HK:01102)2023-09-27 16:30

公司历史与发展 - 公司于2002年7月3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06][111] - 2017年公司开始于中国从事销售材料业务[9][14] - 2019 - 2020年销售材料业务陷入低迷[10][14] - 2020年3月银行将环能营口及辽宁淘气宝结欠贷款及相关应计利息全部权利转让给贷款人A,代价约为人民币16660万元(相当于约18240万港元)[78][80] - 2020年8月贷款人A将应收债务A全部权利转让给贷款人B,代价约为人民币17680万元(相当于约21630万港元)[78][80] - 2020年12月18日公司收到联交所函件,判定其未能按上市规则第13.24条要求有足够业务运作以保证股份继续上市[70] - 2021年1月13日公司提出书面要求将联交所决定提交上市委员会复核[70] - 2021年1月27日,公司与潘立辉订立贷款融资协议,金额为1000万美元,年利率3% [192][196] - 2021年5月18日公司收到上市委员会维持决定的函件[70] - 2021年5月27日公司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交复核上市委员会决定的书面要求[70] - 2021年7月1日,公司与华德控股订立贷款融资协议,金额为700万港元,年利率3% [200] - 2021年12月6日,公司与华德控股订立贷款融资协议,金额为1300万港元,免息[200] - 2021年初公司在中国建立仓库进行存货管理[10][14] - 2021年,集团因利息豁免协议产生其他贷款利息豁免收益约8.7百万港元[180][182] - 2022年初因疫情和俄乌战争,公司暂停主营铝业务,2022年10月与杭州中机成立杭州峻衡[20][21][24][26][29] - 2022年12月1日,公司与华德控股及潘先生订立债务重组协议,华德控股转让公司结欠潘先生约979万港元贷款的全部权利[193][196] - 2023年3月5日谭湘益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月30日辞任[3][4] - 2023年3月5日杜宏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3][4] - 2023年5月4日公司宣布达成联交所施加的复牌指引,5月5日上午9时起股份恢复买卖[73][75] - 2023年5月4日,公司与周立新订立贷款融资协议,金额为100万港元,年利率3%,2023年12月31日偿还[198] - 2023年6月30日曹中舒获委任为执行董事[3][4] - 2023年6月30日潘永业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公司收入及毛利为2.424亿港元及2030万港元,上年同期均为零[32][36] - 行政及经营开支从上年同期的730万港元降至本期的710万港元[34][38] - 本期公司溢利为340万港元,上年同期亏损740万港元[35][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人民币一年内到期贷款为1.93323亿港元,港元为4317.5万港元[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21.0%,2022年12月31日为120.9%[44][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总额约为471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470万港元减少,主要因期间经营溢利所致[47][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约为2.235亿港元和3.8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677亿港元和4.343亿港元[47][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231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0万港元,其中约99%、1%和0%分别以人民币、美元和港元计值,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5%、2.5%和2.5%[48][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0.6,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48][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账面价值约1.208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作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1.264亿港元[50][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亦无[57][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确认或然负债,亦无重大或然负债[5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5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27名,期间员工成本约为29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220万港元[59][63] - 董事会决定不就本期宣派任何中期股息,上年同期亦无[65][69]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4242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0[90]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02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90]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324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724.7万港元[90]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19.9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755.2万港元[90]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35.4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735万港元[9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0.46港仙,2022年同期为1.36港仙[90]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3.4435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4125亿港元[95]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3.8140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4296亿港元[97] - 2023年6月30日亏绌总额为3705.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17.1万港元[95]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40171千港元,6月30日为37051千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500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120千港元[99] - 2022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21118千港元,6月30日为207681千港元[10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7350千港元,全面亏损总额为13437千港元[10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现金净额为9856千港元,2022年为 - 12752千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57千港元,2022年为1千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5000千港元,2022年为4022千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及现金结余增加净额为14913千港元,2022年为 - 8729千港元[10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余为23104千港元,2022年为1058千港元[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310万港元,不足以支付约3.814亿港元的流动负债[115][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入为242,4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指定非流动资产为120,85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457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199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分部资产总计321,076千港元,未分配资产23,281千港元,资产总额344,357千港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分部负债总计 - 122,325千港元,未分配负债 - 259,083千港元,负债总额 - 381,408千港元[143]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中,销售材料为242,286千港元,租金收入为142千港元,总计242,4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5,04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5千港元[14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借款之利息为4,991千港元,来自关联方贷款之利息为34千港元[148] - 2023年上半年售出存货成本为221,71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52]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千港元[152] - 2023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为1,0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0千港元[152] - 2023年上半年薪金、津贴及其他福利为2,6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41千港元[152] - 2023年上半年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4千港元[152] - 2023年上半年即期税项拨备为-4,8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2千港元[1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50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350千港元[164]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46港仙,2022年同期为-1.36港仙[164]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47,62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731千港元[170] - 2023年上半年董事会决定不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宣派[159][1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30,90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568千港元[1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41,6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9,270千港元[1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贷款(流动、有抵押)为193,32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2,287千港元[179] - 2023年6月30日,其他贷款以人民币计值,由账面价值约120.8百万港元的投资物业作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126.4百万港元[179][1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根据民事判决可能欠银行的最高债务约为275.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66.8百万港元[1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可能结欠银行的最高债务约为人民币2.416亿元(约2.75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332亿元(约2.668亿港元)[1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补偿约为172.9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1万港元[191][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材料业务贡献约2.423亿港元收入,2022年同期为零[18] - 2023年上半年物业投资租金收入为0.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零[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材料贡献收入约2.423亿港元,上年同期为零[22] - 本期物业投资租金收入为10万港元,上年同期无[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材料业务分部收入为242,286千港元,物业投资为142千港元,总计242,428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材料业务分部业绩为19,788千港元,物业投资为 - 648千港元,总计19,140千港元[140] 公司债务相关 - 集团与贷款人B订立贷款协议,金额约为人民币17680万元(相当于约21000万港元),为期三年,固定年利率5% [78][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根据民事判决欠银行的未偿还贷款及利息总额约为人民币24160万元(相当于约2751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3320万元(相当于约26680万港元)[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根据民事判决处于轮候查封状态[85] - 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贷款及利息合共约为人民币2.416亿元(约2.75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332亿元(约2.668亿港元)[87] - 2020年3月,银行以约182.4百万港元向贷款人A转让应收债务A;8月,贷款人A以约216.3百万港元向贷款人B转让应收债务A;集团与贷款人B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