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科智能投资(01140) - 2022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即将迎来上市20周年[1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确立以“强、稳、大”为核心的发展路线图[12] - 公司把数字经济确立为重大投资方向[13] - 公司董事会和投委加入数字经济领域专家,业务团队增设数字投研团队[13] - 公司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在上游、中游、下游做了大量布局[13] 公司风控与治理 - 公司在风控合规方面坚持高标准,优化内控体系建设[14] - 公司定期检讨企业管治政策,完善募投管退机制[14] - 公司提高资产组合抗压力,推动可持续发展[14] 公司股本情况 - 公司法定股本扩充至200亿,已发行股份突破70亿[17]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61,316,000股股份[162][165] 公司投资总体情况 - 本年度主要通过私募股权、债务投资、基金及上市证券投资25.6130亿港元,退出投资11.3053亿港元[21] - 最近3年新增投资分别为25.61亿港元、18.42亿港元、16.59亿港元,退出/出售投资分别为11.21亿港元、11.31亿港元、14.61亿港元[21] - 2022年追加投资25.6130亿港元,出售投资11.3053亿港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追加3.1467亿港元,出售1.3456121亿港元[84] 公司投资组合结构 - 投资年期小于1年占比34.96%,1 - 2年占比16.44%,2 - 3年占比19.97%,3 - 5年占比21.39%,大于5年占比7.54%[26] - 金融服务投资占比8.75%,医疗与健康投资占比17.53%,环境及工业投资占比12.48%,技术、媒体和电信投资占比14.94%,消费投资占比0.47%,其他投资占比30.74%,债务及其他投资工具占比0.28%[26] 各投资项目持仓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私募股权类别持仓额达33.9370亿港元[3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核心持股公司持仓额达11.4209亿港元[3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碳云智能7.73%股权,持仓额账面价值为10.0055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减少12.95%或1.4883亿港元[32] - 2022年3月31日,华科资本拥有南方东英已发行股本22.5%,账面价值为港币1.0374亿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港币1.0383亿元减少0.09%[39] - 2022年3月31日,华科资本合计拥有东英资管30%已发行普通股及100%无表决权优先股,持仓额为港币3,780万元,2021年3月31日为港币5,600万元[44] - 2022年3月31日,华科资本于其他私募股权类别持仓额达港币22.5161亿元,本年度新增投资港币3.1467亿元,退出若干私募股权投资合共港币1.3456亿元[48] - 2022年3月31日,华科资本于Jiedaibao持仓额为港币9.5458亿元,占Jiedaibao 2.49%已发行股份[49] - 2022年3月31日,公司于北京国际信托持仓额为3.9435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4.4674亿港元;2021年其母公司净利润11亿元,按年增长11.55%[52] - 2022年3月31日,公司于华建实业持仓额为3.6726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8838亿港元减少5.44%[56]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投资组合管理类别的持仓额达约31.0708亿港元,其中基金投资约15.9518亿港元,上市证券约8.8544亿港元,债务投资约6.2638亿港元,其他投资约8万港元[57] - 2022年3月31日,公司交易及其他类别持仓额2183万港元,其中上市证券2093万港元,其他股权投资90万港元[68] - 2022年3月31日,公司于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投资资产价值6.8865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7.0502亿港元减少2.32%[69] - 2022年3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之投资为52.1787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36.7778亿港元增加41.88%[69]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债务投资6.1609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5.4937亿港元增加12.14%[70] - 2019年6月公司收购达刚控股19.9%股权或63,202,590股股份,成本8.2256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持仓额7.39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3901亿港元减少11.8%[62] - 2021年公司投资九久亚洲基金,规模30亿港元,拥有权益23.33%,成本7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持仓额6.9970亿港元[65] - 2021年公司投资九久亚洲基金II,规模30亿港元,拥有权益26.67%,成本8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持仓额7.9963亿港元[65] 被投资公司经营情况 - 碳云智能2021年9月把多肽芯片研发与生产平台转移至国内,提高生产效率[36] - 碳云智能2020年底其2019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CE认证[33] -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南方东英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10亿美元,规模在2021年录得超过11%的增长[40] - 东英资管于2021年底管理38只基金,基金平台规模2亿美元[44] - 南方东英曾持有金额达人民币461亿元的全球最大RQFII投资额度[40] - 2021年达刚控股营业总收入较2020年同期下跌21.21%[61]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 - 公司2021/2022财年全年盈利2.2127亿港元[12] - 公司总资产由去年的53.68亿港元增长至今年的74.41亿港元[1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55.2824亿港元,每股1.36港元,2021年3月31日分别为45.2718亿港元及每股1.56港元[69] - 2022年3月31日,资产负债比例为0.35(2021年3月31日:0.19)[69] - 本年度公司总收益9393万港元,较去年同比下降15.01%,盈利2.2127亿港元,去年为3.7256亿港元[73] - 2022年股息收入未披露,2021年为2654.1065万港元;2022年利息收益9127.5万港元,2021年为10945.7万港元[7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之未变现投资亏损变动净额2.6638亿港元(2020/21财年为收益2.4352亿港元),未变现财务负债收益变动净额201万港元(2020/21财年为302万港元)[76] - 出售/分派之已变现投资收益净额529万港元(2020/21财年为亏损1.1869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回4.6037亿港元(2020/21财年为7471万港元)[76] - 营运及行政开支4948万港元(2020/21财年为6214万港元),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盈利468万港元(2020/21财年为1.4928亿港元)[76][77] - 其他全面收益净额3632万港元(2020/21财年为3745万港元),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2.5760亿港元[77] - 2022年3月31日,银行及现金结存8640万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6661万港元),贷款合共18.4497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5.2860亿港元)[81] - 2022年3月31日,股本负债比率为32.01%(2021年3月31日为10.07%),负债比率为24.79%(2021年3月31日为9.85%),流动比率为1.19倍(2021年3月31日为3.65倍)[81] - 2022年3月31日,股东权益为55.2824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45.2718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0.61316亿股(2021年3月31日为29.0094亿股)[83]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可分派儲備為港幣4,860,424,000元[143] 公司股份发行情况 - 2021年9月3日,公司按每股0.66港元发行580,188,000股新股,代价总额3.829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3.82亿港元,13.73%用于债务投资,86.27%用于私募股权投资[101] - 2021年11月25日,公司按每股0.62港元发行580,188,000股新股,现金代价总额3.5971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3.59亿港元,35.34%用于债务投资,8.94%用于私募股权投资,55.72%用于金融科技行业权益私募股权投资[102][114] - 2022年5月30日,公司向柳志伟博士配发及发行1,521,739,130股新股,总代价14.00亿港元,抵偿14.00亿港元股东贷款[116] - 公司向光威和王先生配发及发行1,630,434,783股新股,总现金代价15.00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4.99亿港元[117] - 2021年9月认购股份总面值为58,018,800港元,市值约为423,537,240港元[101] - 2021年11月认购股份总面值为58,018,800港元,市值约为429,339,120港元[102] - 2022年配发给柳志伟博士的股份面值为152,173,913港元,2021年12月31日市价为每股0.8港元[116] - 2022年配发给光威和王先生的股份总面值为163,043,478.3港元,2021年12月31日市值约为每股0.8港元[117]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行为[115] - 公司本年度內無購買、出售或贖回任何本公司上市證券[14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柳志偉博士55歲,自2020年12月16日起任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金融等方面有逾20年經驗[122] - 傅蔚岡博士44歲,自2018年6月29日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現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院長[123] - 王世斌博士44歲,自2021年10月11日起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有近20年國際金融和投資銀行工作經驗[124] - 陳玉明先生59歲,自2019年7月15日起任獨立非執行董事,銀行業等方面有逾30年經驗[127] - 閔轉田先生62歲,於2022年4月22日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位,經濟等方面經驗豐富[128] - 趙凱先生54歲,於2022年4月22日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位[129] - 王世斌博士2021年10月11日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年薪港幣250,000元[149] - 閏曉田先生和趙凱先生2022年4月22日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年薪港幣250,000元[150] - 何佳教授和王小軍先生2022年4月22日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149][150] - 喬炳亞博士2022年3月獲委任為公司行政總裁[132] - 梅冰先生2019年1月獲委任為財務總監[133] - 李溪寧女士2021年6月至今擔任公司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134] - 柳志偉博士、王世斌博士、閏曉田先生及趙凱先生將在應屆股東週年大會上退任,均合資格並願意應選連任[150]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其均属独立[153] - 各董事与公司订立固定任期服务合约,任期不多于三年,全体董事须轮值告退[155] 公司股东持股情况 - 2022年3月31日,柳志伟博士持有公司431,066,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0.61%[159] - 2022年3月31日,WU Gang、TJHCL、TIMGCL、TCHL、光威分别持有公司464,000,000股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11.42%[163] - 2022年3月31日,OPFGL、张高波、张志平分别持有公司359,800,000股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