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情况 -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增长8.1%[10] - 2020年香港经济按年下跌6.5%,2021年回归增长6.4%[10] - 2021年全球疫情反复带来经济波动,市场环境极不稳定[10] - 2021年底恒生指数收报23,397点,全年累计下跌3,833点或14.1%,跑输环球主要股市指数[11] - 2021年香港主板上市新股数量同比下跌36%至98家,总集资额较2020年回落约17.8%至约3,289亿港元,资本市场集资总额约7,70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3.2%[12] - 2021年亚洲G3货币(美元、欧元及日元)债券发行(除日本地区外)总金额约3,500亿美元[14] - 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变异毒株、通胀政策转向、俄乌冲突等因素带来不确定性[19][20] 公司业务成果 - 公司为129家发行人完成超163笔境外债券发行,向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5个,成功上市保荐项目4个,参与18个股票承销项目[16] - 报告年度集团完成163单债券承销交易,覆盖多发行板块,投资级债券占承销总规模约76.77%,较上一年度的约62.21%明显提升[28] - 报告年度金融机构、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承销规模占承销总规模约80.2%[29] - 报告年度,集团新增投资顾问业务规模超4亿美元,“民银丰收二号”分级基金新增认购规模超4000万美元[43] - 报告年度,集团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数目为5个,成功上市保荐项目数目为4个,上一年度为2个[45] - 报告年度,集团完成18个股票承销项目,保荐项目储备预期发行规模大幅增长[45] - 集团非上市直接投资业务集中于科技、生物医药健康及新消费等行业,报告年度内项目价值总体稳定增长[40] 公司财务状况 - 报告年度公司实现总收入约8.15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约23.6%;实现净利润约2.912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26.0%[18] - 公司总资产由2020年12月31日约111.7亿港元增加约30.2%至2021年12月31日约145.4亿港元[18] - 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溢利约为291.2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26.0%[24] - 报告年度集团收入下降23.6%至约815.0百万港元,主要因2021年下半年股债市场波动,证券投资损失及债券利息收入减少[24] - 报告年度证券分类收入约为104.7百万港元,溢利约为58.5百万港元,收入增加因债券承销收入增加,溢利减少因融资成本及经营开支增加[28] - 报告年度固定收益直接投资分类收入约为274.9百万港元,录得亏损约10.3百万港元,主要因风险倾向转变致利息收入减少及出售债券亏损[32] - 报告年度其他投资及融资分类收入约为242.7百万港元,溢利约为113.4百万港元,溢利减少因融资规模下降、投资收益减少及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3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投资总额为11,455,295千港元,较2020年的8,153,590千港元有所增加[3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融资中贷款及垫款为841,160千港元,较2020年的1,485,217千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自营投资资产规模约115亿港元,2020年约82亿港元;债券投资约100亿港元,2020年约72亿港元[37] - 报告年度,集团投资组合产生收入总额约5.137亿港元,上一年度为5.787亿港元[37] - 报告年度,集团资产管理分类收入及溢利分别约1.286亿港元和9650万港元,上一年度分别约为1.374亿港元和1.032亿港元[43] - 报告年度,集团企业融资及咨询分类收入约641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为4790万港元;溢利约342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为1950万港元[46] - 报告年度,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合共约3.497亿港元,上一年度为4.873亿港元[48] - 员工成本增加主要因员工人数据增加,融资成本减少主要因借贷利率降低[48][49] - 2021年12月29日股份合併生效,法定股本為10億港元,分為25億股每股面值0.4港元股份,已發行1.174466693億股[50] - 2021年底股東應佔權益總額約27.557億港元,2020年為26億港元[52] - 2021年底流動資產約144.054億港元,2020年為109.551億港元;速動資產合共約108.862億港元,2020年為74.551億港元[53] - 2021年底流動比率約為1.2,2020年為1.3[53] - 2021年融資成本中應付票據利息約1150萬港元,銀行借貸利息約60萬港元等[53] - 2021年底債項約107.728億港元,2020年為77.35億港元;資本負債比率約為79.6%,2020年約為74.8%[55] - 2021年底集團有79名僱員,2020年約73名;總員工成本約9370萬港元,上一年度約8910萬港元[66] - 报告年度,集团五大客户总收益占总收入约15.7%,上一年度约19.8%,最大客户收入约6.7%,上一年度约10.3%[108] - 2021年公司于联交所共购回7.4768亿股股份(股份合并前)及16.05万股股份(股份合并后),总代价约7090万港元[10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含约19.092亿港元实缴盈余,2020年为20.661亿港元[107]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将建议派发2021年度末期股息,每股7.48港仙[18] - 董事会建议报告年度末期股息每股7.48港仙,合共约8730万港元,上一年度每股13.2港仙(股份合并后)[92]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将通过严格风控确保业绩平稳健康发展,秉持稳健发展和持续创新基调,完善金融科技平台[22] - 公司将继续寻找并购机会,力争成为多个平台,为股东创造回报[22] - 集团将採用发展策略以促進業務進一步發展[68] - 加强境内外资源互补和一体化协同,推动联合营销,拓展客户资源[69] - 推进牌照业务发展,提升投资银行板块业务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强调券业务[69] - 提升权益性资产的管理能力,推进境内科创基金,加强投贷联动[69] - 夯实投行基础设施、综合化服务资质与能力建设,引进专业人才[70] - 推进产品服务数字化与销售服务网络化能力建设,拓展互联网销售平台功能[70] - 聚焦和培育优质重点客群,深化经营优质机构和高净值个人客户群体[70] - 发挥“商行 + 投行”联动优势,加强全能投行基础能力建设[71] - 兼顾业务发展与合规风控,提升“三大能力”,坚守“三大底线”[71] 风险管理 - 加强集团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73] - 董事会成立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监察整体风险管理架构[73] - 集团业务运营取决于中国及香港经济和市场环境,面临信用、市场、操作、法律合规和流动性风险[110] - 集团法律和合规部门制定实施合规政策,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业务交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112] 公司人员情况 - 李稳狮于2021年6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银行业有18年经验[79] - 杨鲲鹏于2021年6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银行业经验丰富[81] - 李卓然于2017年6月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业务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82] - 吴斌于2017年6月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中平资本总裁及合伙人[84] - 王立华于2017年6月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天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85] - 陈祎为集团副总经理,2017年5月加入,在金融行业有16年经验[87] - 李建阳为集团证券部主管,2017年7月加入,在香港资本市场有12年经验[87] - 杨鲲鹏、李稳狮自2021年6月29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16] - 任海龙、廖肇辉自2021年6月29日起退任非执行董事[116] 关联交易 - 2020 - 2022年集团在民生港分行每日存款结余年度上限均为3亿港元[121] - 2022 - 2024年集团在中国民生银行集团每日存款结余年度上限均为10亿港元[124] - 2019 - 2021年中国民生包销转介服务年度上限均为1200万港元[130] - 2019 - 2021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年度上限分别为1.41亿、2.04亿、2.48亿港元[130] - 2019 - 2021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分销费年度上限分别为500万、5400万、6200万港元[130] - 2019 - 2021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管理费及顾问费年度上限分别为9400万、1.08亿、1.24亿港元[130] - 2019 - 2021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表现费年度上限分别为4200万、4200万、6200万港元[130] - 2019 - 2021年中国民生包销服务年度上限均为1100万港元[130] - 2021年服务协议期限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符合规定可自动重续三年[134][146] - 2022 - 2024年中国民生包销转介服务年度上限均为1200万港元[136] - 2022 - 2024年中国民生认购转介服务年度上限均为1200万港元[136] - 2022 - 2024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分销费年度上限分别为6200万、6820万、7502万港元[136] - 2022 - 2024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管理费及顾问费年度上限分别为1.488亿、1.7856亿、2.1427亿港元[136] - 2022 - 2024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表现费年度上限分别为7440万、8928万、1.0714亿港元[136] - 2022 - 2024年中国民生包销服务年度上限均为1100万港元[136] - 重续办公室共享协议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40] - 2020 - 2022年办公室共享费用年度上限均为888万港元[144] - 2022 - 2024年托管服务费用年度上限分别为942万、1130万、1356万港元[147] - 2021年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分销费为0.1百万港元,管理费及顾问费为108.6百万港元,表现费为18.7百万港元,中国民生包销服务为1.7百万港元,办公室共享费用为8.88百万港元[1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持续关连交易在日常业务产生,按一般商业条款进行,符合公司和股东整体利益[151] - 核数师就持续关连交易发出无保留意见函件,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规定[153]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目前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7] - 报告年度内董事会已举行4次会议,符合最少每年举行4次的要求[181] - 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因业务承担未出席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董事会主席主持会议并回答股东提问[174] - 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年度全面遵守公司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75] - 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且均获书面确认具独立性[184] - 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职位分别由李金泽先生和丁之锁先生担任[186]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安排针对法律诉讼的合适保险并每年审阅保障范围[187] - 公司为新任董事提供全面指引及简报,向全体董事提供公司表现等定期最新信息[18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各董事均参加了与监管发展及其他合适主题有关的培训[190] - 公司设有六个董事委员会,包括审核、薪酬、提名等委员会[19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年度内举行四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194] - 薪酬委员会获授权负责厘定个别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195]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任海龙6月29日退任,李稳狮同日获委任[195] - 报告年度内,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198] - 高级管理层成员(董事除外)报告年度薪酬范围:200 - 300万港元有1人,300 - 400万港元有1人[199] - 公司薪酬政策根据雇员个人表现厘订,可能发放酌情花红[199]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及提出董事委任建议[200] 其他事项 - 报告年度后至年报日期,无重大事项[90] - 董事提呈集团报告年度之董事会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8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提供贷款融资服务,通过相关牌照扩充业务及运营[91] - 集团肯定雇员价值,提供有竞争力薪酬福利、良好工作环境并组织休闲活动[114] - 集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维持业务和资产增长及长期盈利能力[115] - 公司按雇员能力、表现、经验及市场情况厘定薪酬,有公积金、医保等福利[157] - 公司根据
民银资本(01141)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