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银资本(01141) - 2022 - 年度财报
民银资本民银资本(HK:01141)2023-04-27 17:05

全球经济与市场环境 - 2022年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供应链短缺问题未完全解决,商品价格攀升导致通胀加剧[6] - 香港在2022年遭受五次疫情冲击,尽管政府推出救济措施和消费券,但主要央行大幅加息导致金融状况收紧,零售服务业面临压力[7] - 香港劳动市场回稳使失业率下降,但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海外需求疲弱,香港对外商品贸易表现疲弱[7] - 国内经济在促增长政策逐步落实下呈现复苏迹象,基建投资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7] - 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行趋势,反弹势头较弱[7] - 2023年预计美联储及主要国家央行将继续控制通胀,利率或维持相对较高水平[13]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 - 2022年香港恒生指数全年下跌3,616点或15.5%,年末收报19,781点[8] - 2022年香港主板上市新股数量同比下降8%至90家,首次公开发售集资总额同比下降68%至约1,046亿港元[8] - 2022年香港市场集资总额同比下降67%至约2,519亿港元[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36.2%至约519.9百万港元,净亏损约436.6百万港元[12] - 2022年公司总资产同比下降25.4%至约108.5亿港元[12] - 公司报告年度亏损436.6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盈利291.2百万港元由盈转亏[19] - 公司报告年度收入下降36.2%至519.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香港资本市场萧条及美元债券市场和股票首次公开发售市场融资额下降[20]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599.4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2,755.7百万港元下降[77] - 公司流动比率为1.2,与2021年持平[81]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84.4%,较2021年的79.6%有所上升[84] - 公司2022年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为1,823.7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909.2百万港元有所下降[140] - 公司2022年五大客户产生的总收益占集团总收入的20.8%,其中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为12.6%[141] 公司业务表现 - 2022年公司完成75家发行人共90笔境外债券发行[11] - 2022年公司成功保荐3个联交所主板上市项目,参与15个股票承销项目[11] - 2022年公司发行第二只股债混合型公募基金,进一步丰富资管产品种类[11] - 证券业务收入下降至29.0百万港元,分类业绩由盈转亏,亏损60.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债券承销业务收入和保证金融资业务客户利息收入减少[23] - 公司为75家发行人完成90笔境外债券发行,投资级债券占承销总规模的73.3%[24] - 固定收益直接投资分类收入增加至428.2百万港元,但分类亏损扩大至197.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地产债券和民营企业债券价格下跌及利息支出增加[30] - 其他投资及融资分类收入及投资亏损净额为132.8百万港元,分类业绩由盈转亏,亏损274.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投资项目公允价值下跌及贷款规模减少[31] - 公司自营投资资产规模在2022年为87亿港元,较2021年的115亿港元下降[34] - 公司债券投资在2022年为75亿港元,较2021年的100亿港元下降[34] - 公司投资组合在2022年产生收入总额约538.8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513.7百万港元增长[35] - 公司债务证券投资在2022年的利息收入为233.9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305.1百万港元下降[35] - 公司通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投资在2022年的利息收入为61.6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40.8百万港元增长[35] - 公司股息收入和其他投资收入在2022年为243.3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67.8百万港元增长[35] - 公司贷款业务在2022年向六名市场参与者发放贷款,涉及体育、科技、房地产及教育等多个行业[40] - 公司贷款年利率在2022年介乎6%至10%,按季或每半年支付一次,到期时间约3至12个月[49] - 公司贷款本金额在2022年末介乎5,000,000美元至30,000,000美元,以美元或港元计值[49] - 公司贷款所得款项的拟用途为收购融资、现有债务再融资或为借款人的一般营运资金拨资[49] - 公司应收贷款总额为581,537,000港元,较去年894,441,000港元下降35%[50] - 应收最大借款人的贷款金额为180,000,000港元,占应收贷款总额的31%[50] - 应收五名最大借款人的贷款金额为545,786,000港元,占应收贷款总额的94%[50] - 贷款亏损拨备金额为141,649,000港元,较去年53,281,000港元增加166%[50] - 公司于2023年1月5日与一名借款人签订补充契据,将160,000,000港元的贷款还款日期延期[51]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在报告年度内录得收入及溢利分别为166.1百万港元和138.0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128.6百万港元和96.5百万港元有所增长,主要由于调整管理费率[72] - 公司企业融资及咨询分类在报告年度内录得收入约29.4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64.1百万港元下降,分类溢利为8.4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34.2百万港元下降,主要由于市场氛围不稳定导致发行人募集金额减少[74] - 公司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在报告年度内合计约434.3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349.7百万港元增加,主要由于持续加息导致融资利率上升[75] - 公司于2022年8月1日发行第二只公募基金——民银融汇大中华策略基金,采用股债混合策略,报告年度内净值稳步上涨,领先可比同类型产品[70]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在2022年12月31日保持稳定,较2021年12月31日微幅增长[69] - 公司于报告年度内成功保荐三个项目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覆盖造纸毛毯制造业、社交新零售业、电商行业等多个行业[73] - 公司于报告年度内完成15个股票承销项目,覆盖医疗、高端制造、物业管理、IP运营、电商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等受投资者关注的行业[73] - 公司于2022年11月开始对旗下各投资组合的气候相关风险进行管理及披露,采用彭博PORT Enterprise ESG解决方案[71] - 公司于2022年底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联合授予的“2022年度银行间市场慈善日爱心机构”称号[71]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每半年或每年定期对抵押品进行估值,上市股份每日监控市场表现及价格变动[54] - 公司通过三层次管理风险及内部监控框架,确保信用风险敞口评估和管理的有效性[55] - 公司管理层批准了投融资业务的程序指引和集中度限制政策,以及债权投资的发行人白名单[59] - 公司每月就每个未偿还贷款项目举行会议,监控债务人的还款进度和财务状况[59] - 公司内部审计部通过抽查已完成的交易进行独立检查,确保符合内部监控政策和程序[60] - 公司于报告年度内计提的融资及放债业务减值金额约为88,368,000港元,较上一年度的63,236,000港元增加,主要由于一名借款人拖欠还款[67] - 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及流动性风险[99] - 公司董事会成立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委员会,以监察集团整体风险管理架构[99] 公司未来战略与发展 - 公司将继续寻找有利的并购机会,力争成为中国民生银行国际投行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平台[17] - 公司预计固定收益投资价格将面临较大波动,融资价格维持高位,利润压力加剧[93] - 公司将秉持风险控制和内控合规战略,优化投资组合,寻求潜在投资机会[93] - 公司将继续完善金融科技平台,探索网络化、数据化的业务体系建设[94] - 公司将积极寻找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并购机会,力争成为中国民生银行国际投行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平台[95] - 公司积极推动上市保荐和股票承销业务发展,加强中大型投行项目的挖掘和营销,提升市场影响力[96] - 公司进一步加强优质企业债券业务的承揽,拓展与优质金融同业合作,鼓励客户发行绿色债券或其他绿色金融产品[96] - 公司以高效销售模式、精准产品建设及优质管理服务为核心,持续优化资产管理组合品质,提升管理规模和费类收入[96] - 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民生银行优质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境外金融服务支持,全力打造财富管理业务平台[96] - 公司加强信用和市场风险管控,优化组合结构和资产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97] - 公司全面提升企业管治能力,加强优质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增收创收业务能力[9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为附属公司提供贷款融资服务[116] - 陈禕先生负责公司境内外股权投资业务及市场发展,拥有17年金融行业经验[112] - 李建阳先生负责公司证券业务,拥有13年香港股本市场经验[113] - 李穩獅先生拥有19年银行业经验,现任中国民生银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106] - 杨鲲鹏先生拥有丰富银行业经验,现任中国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107] - 李卓然先生在业务运营及扩张、资本市场运营及会计方面具有逾20年经验[108] - 吴斌先生现任中平资本总裁及合伙人,持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09] - 王立华先生现任天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持有北京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111] - 公司报告年度亏损,未派发末期股息(上一年度:每股7.48港仙)[118] - 公司于报告年度在联交所购回48,906,500股股份,总代价为约98.1百万港元[137] - 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的奖励股份总数为114,446,89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10.19%[130] - 公司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获发的牌照(第1、2、4、6及9类牌照)扩展业务及营运[117] - 公司股息政策将考虑盈利、财务状况、营运需要及资本需要等因素[119]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自2016年2月19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十年[125]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不受上市规则第十七章条文规限,但自2023年1月1日起须受修订后的上市规则第十七章条文规限[133] - 公司于报告年度未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任何股份奖励[132] - 公司于报告年度未订立任何股票挂钩协议[134] - 公司于报告年度未享有任何税务优惠或豁免[136] - 公司2022年全年共回购48,906,500股股份,总代价为98,050千港元[138] - 公司前主席李金泽于2022年6月13日辞任,由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丁之锁代行主席职责直至2023年1月6日委任新主席李宝臣[193]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7]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已全面遵守[196] - 非执行董事的任期为三年,直至2024年6月29日,独立非执行董事无特定任期[200] 公司关连交易与协议 - 公司2022年与中国民生银行集团签订的存款服务协议,每日存款结余年度上限为1,000百万港元[153] - 中国民生转介服务、资产管理服务、分销服务及包销服务的年度上限分别为:2022年12百万港元、2023年12百万港元、2024年12百万港元[157] - 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的分销费、管理费及顾问费、表现费年度上限分别为:2022年62百万港元、68.2百万港元、74.4百万港元;2023年75.02百万港元、178.56百万港元、89.28百万港元;2024年214.27百万港元、107.14百万港元[157] - 中国民生包销服务的年度上限为:2022年11百万港元、2023年11百万港元、2024年11百万港元[157] - 办公室共享协议的年度上限为:2020年8.88百万港元、2021年8.88百万港元、2022年8.88百万港元[161] - 重续办公室共享协议的年度上限为:2023年8.88百万港元、2024年8.88百万港元、2025年8.88百万港元[163] - 托管服务费用的年度上限为:2022年9.42百万港元、2023年11.30百万港元、2024年13.56百万港元[1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与中国民生银行集团的持续关连交易中,存款服务(每日存款结余)的年度上限为10亿港元,实际金额未超过年度上限[169] - 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中,管理费及顾问费的实际金额为1.4708亿港元,接近年度上限1.488亿港元[169] - 中国民生资产管理服务中,表现费的实际金额为1269万港元,远低于年度上限7440万港元[169] - 办公室共享服务的实际金额为888万港元,与年度上限一致[16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持续关连交易符合日常业务、商业条款及股东利益[170] - 核数师确认持续关连交易已获董事会批准,未超出年度上限,并发出无保留意见函件[172]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关于关连交易的规定[173] - 公司主要股东中国民生银行持有公司67.69%的股份,民银国际持有67.47%的股份[183] - 公司已确认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186] - 公众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最少为25%[18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由董事会批准[188]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已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核[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