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层变动 - 王川濤博士於2021年5月1日辭任副主席,丁國傑先生於2021年6月30日退任[5] - 王川涛博士68岁,2009年4月任公司执行董事,2021年5月1日辞任,在制造工程领域有超30年经验[26] - 丁国杰先生60岁,2014年11月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曾于2007年11月19日至2011年5月3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15年会计、财务及企业管理经验[29][30] - 王川涛博士于2021年5月1日辞任公司副主席[160] - 丁国杰先生于2021年6月30日退任公司相关职务[160] 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2019年12月底COVID - 19爆發,疫情給全球營商環境和經濟帶來挑戰,汽車行業受影響[11][14] - 公司研發進度受遠程辦公影響,效率無法保持最優[12][14] - 公司資本募集困難,與潛在投資人磋商進度被拖慢,歐洲和中東地區募資工作順延[13][14] - 疫情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集团研发进度和合作磋商进度[49][51] - 新冠疫情阻碍公司业务发展,集资困难,业务发展停滞[60][61] - 仲裁程序准备和调解进展不佳,原因包括XALT股权结构和管理层变动、COVID - 19大流行影响[75][77] - 公司持续评估COVID - 19对业务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录得不利业绩、流动性限制和资产减值[76] - 因美国疫情影响,出售事项登记及存档程序受阻延且未完成,但公司已将出售事项入账,美国附属公司财务业绩不再并入综合财务报表[142] 公司管理层信息 - 仰融博士64岁,1998年11月任公司执行董事,在汽车业有逾20年经验[22][24] - 冯锐先生48岁,2020年1月1日任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行政总裁,有约30年财务及企业管理经验[23][24] - 刘泉先生67岁,2007年10月任公司执行董事,从事投资管理业务超15年[26] - 朱胜良博士71岁,2008年5月任公司执行董事,有丰富财务及企业管理经验[26] - 李正山先生52岁,2010年6月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03年起任公司主席执行助理[28][30] - 陈晓50岁,2014年11月任公司执行董事,2008年4月加入集团,1994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31] - 夏廷康66岁,2010年6月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持有北京大学学士学位等[34] - 朱国斌60岁,2010年7月任非执行董事,2012年12月31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持有多所大学学位[34] - 郑达华57岁,2012年8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商业会计领域有逾15年经验[36][39] - 李建勇64岁,2012年12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7年获保荐代表人认证及资格,同年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主席[37][39] - 陈善衡37岁,2012年12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3年3月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在会计领域有逾10年经验[38][40] - 李暢悅40岁,2017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15年并购等工作经验[43] - 梁啟賢35岁,2019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兼财务经理,有逾10年会计等经验[43] 公司业务及发展战略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开发销售电池管理系统等,自2011年起从事汽车电池业务[46] - 全球汽车业向电能驱动演进,公司致力于改良电池等技术[46] - 集团开发的高电压电池组技术使用通用单电池及模组,充电系统兼容AC和DC快充[52][54] - 集团电池组可配置多种形状和尺寸,不限制车辆设计[53] - 集团持续为汽车创新产品寻找全球优质制造商和供应商[53] - 公司电池组体积灵活,使汽车型号拥有独特外观及内饰设计[55][57] - 公司一直为汽车创新及产品在全球寻找优质生产商和供应商[55][57] - 公司对汽车市场有信心,尤其看好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是发展趋势[63][65] - 2022年3月公司与独立第三方就中国一家汽车公司潜在投资订立谅解备忘录[67][71] - 公司将继续寻求战略投资、合作机会,灵活调整业务策略[68][69][71] - 公司将积极接触XALT新管理层重启磋商,就解决纠纷策略等寻求专业意见[75][78] - 公司将继续寻求专业意见,考虑2022年采取积极方针收回预付款[157][158]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约260万港元,2020年为2180万港元;毛利约100万港元,2020年为18万港元;股东应占亏损约5530万港元,2020年为1.008亿港元[57] - 2021年亏损主要来自行政开支约4610万港元和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710万港元[57] - 2021年行政开支约4610万港元,2020年为8900万港元,主要因研发开支和雇员福利开支减少[57] - 2020年雇员福利开支约2600万港元,2021年降至1930万港元[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约为4.65亿港元,2020年为5.078亿港元[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5.1%,2020年为39.94%[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832亿港元,2020年为3.169亿港元[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40万港元,2020年为3540万港元[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尚未偿还股东贷款1.145亿港元,2020年为9880万港元[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质押资产,2020年也无[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约60名雇员,2020年为60名[90] - 集团本年度亏损5530万港元,经营现金流出2270万港元,存在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93] - 公司在深圳南科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有16.7%股权,在宁波合资公司有18%股权[103] - 公司于宁波合资公司的股权在2021年和2020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672亿港元和1.676亿港元[103] - 宁波合资公司2021年12月31日净资产约为9.279亿港元[103] - 公司为宁波合资公司18%股权出资人民币3.6亿元[103] - 潜在出售宁波合资公司权益代价为人民币3.6亿元,此为集团出资总额[107] - 集团于2016年5月27日以人民币6000万元认购美来集团5%股权[109][112] - 2021年12月31日美来投资股权账面金额约为1540万港元,2020年为1500万港元[110][112] - 2020年12月31日应付补偿约为7570万港元,2021年为7780万港元[111][113] - 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出售美国附属公司分别录得亏损约100,000港元及3,900,000港元[142] 公司股票相关情况 - 公司股票于2021年4月1日起暂停在联交所买卖[80] - 联交所为公司股票复牌列出指引,公司需解决核数师无法表示意见问题、显示遵守上市规则第13.24条、发布重要信息[80] - 联交所规定连续停牌18个月的证券可被除牌,公司第6.01A(1)条下的18个月期限于2022年9月30日届满[80][81] - 若公司未能在2022年9月30日前补救停牌问题、遵守上市规则并复牌,上市科将建议除牌[80][81] - 联交所有权根据上市规则第6.01及6.10条施加较短补救期[80][81] - 公司股份继续暂停于联交所买卖直至另行通知[84]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20,352,872,747股[167][16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Sun East LLC持有2,673,071,189股,占比13.13%[16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仰融博士直接及间接持股2,741,211,189股,占比13.47%[166][17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刘泉先生持股291,760,000股,占比1.43%[172] - Sun East LLC由仰融博士拥有35%权益,马文伟先生及王健先生拥有65%权益[164][16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20,352,872,747股[175][196][197] - 朱胜良持有股份22,043,883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1%[175] - 李正山持有股份26,27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3%;其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70,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34%[175][194] - 陈晓持有股份25,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2%;其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50,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25%[175][194] - 郑达华持有股份1,3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006%;其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5,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03%[175][196] - 陈善衡持有股份5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002%;其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4,5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02%[175][196] - 刘泉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20,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0%[185] - 朱国斌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20,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0%[196] - 李建勇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30,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5%[196] - 夏廷康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20,000,00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0.10%[194] 公司仲裁及相关事项 - 2020年9月29日,公司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就应付补偿及退还美来集团投资成本连利息针对保证人提出仲裁程序[116] - 2020年12月29日及2021年3月24日分别进行第一次及第二次聆讯[116] - 2021年7月2日,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保证人须在30天内向公司支付6000万元人民币加上按年利率12%计算不少于约3300万元人民币的利息,用于回购公司在美来集团5%的股权[116] - 因保证人未履行仲裁裁决,公司于2022年3月向主管机构申请执行令[116] - 因争议及仲裁结果,公司无法取得美来集团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最新综合管理账目[116] - 核数师因难以取得美来集团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及保证人未履行仲裁裁决,无法核实美来集团管理账目[116] - 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认为若保证人履行仲裁裁决,公司可收回应付补偿及美来投资[118] - 核数师表示仲裁裁决只能作参考,不能作为应付补偿可收回性的实质审核凭证[118] - 若保证人遵守仲裁裁决,公司可能收回应付补偿及美来投资,且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会再无法就股本投资表示意见[118] - 公司原拟对XALT展开仲裁程序并聘法律顾问,但因疫情,考虑与XALT管理层重开磋商,以诉讼或仲裁为最后手段[146][149][150] - 核数师无法就预付款项表示意见,因预付款可收回性取决于未落实的磋商、仲裁或法律补救结果[151][153] - 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认为暂停法律程序对集团业务无重大影响,理解核数师无法评估预付款可收回性等情况[152][154] 公司资产减值及应收款项问题 - 2018年底公司从合资公司撤回技术知识,将先前注入的技术知识公平值6260万港元确认为无形资产[120] - 2019年底公司就无形资产计提全额减值[120] - 2020和2021年底公司就约400万港元的应收增值税计提全额减值[123][128] - 逾期应收款包括应收代价约2450万港元、预付供应商款项约1210万港元、首付金约240万港元[133][137] - 核数师因现金流量预测关键假设无法证明,无法信纳无形资产2020和2021年底账面价值[120] - 核数师因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无法信纳集团能否产生足够增值税应税收入抵销应收增值税[124][129] - 核数师因逾期应收款未支付且供应商和买方财政实力资料有限,无法信纳逾期应收款可收回性[134][138] - 董事会和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将有足够营运资金,无形资产未来可产生正现金流,2022年底不会再无法就无形资产表示意见[120][126][130] - 董事会和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未来可产生足够增值税应税收入抵销应收增值税,2022年底不会再无法就应收增值税表示意见[126][130] - 董事会和审核委员会认为应继续要求买方结算应收代价,预付款项将用于业务发展,2022年底不会再无法就
正道集团(01188)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