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臣控股(01201) - 2021 - 年度财报
天臣控股天臣控股(HK:01201)2022-06-01 06:10

2021年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2021年公司溢利为亏损501,014千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26,94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174,072千港元[10] - 2021年非流动资产为593,571千港元,流动资产为1,934,860千港元,流动负债为1,676,638千港元,非流动负债为61,189千港元[10] - 2021年资产净值为790,604千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764,589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26,015千港元[10] - 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收益增至约1.57691亿港元,2020年为1.49171亿港元[50] - 物业分部收益约为53.7万港元,2020年为6.03833亿港元,交付总建筑面积为66,640平方米[50] - 文化业务收益增至约1091.8万港元,2020年为988.7万港元[50] - 2021年其他收入增至约1586.3万港元,2020年为533.1万港元[50] - 2021年行政开支增至约1.78757亿港元,2020年为1.6293亿港元[54] - 2021年融资成本减至约964.2万港元,2020年为1295.1万港元[56] - 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26.92港仙,2020年为2.11港仙[57] - 2021年末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58222亿港元,2020年末为5.31286亿港元[62] - 2021年末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264.3万港元,2020年末为1510.9万港元[62] - 2021年末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6.25%,2020年末为20.24%[62] - 2021年总雇员成本(含董事酬金)约为70,265,000港元,2020年为68,191,000港元[6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23,649,37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236,493,7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127][134] 公司业务受外部因素影响情况 - 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受到影响[13] - 公司物业及文化业务受疫情防控措施和暴雨影响,广西南宁和江西南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不佳,物业交付推迟,收入大幅下降[14]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受疫情和火灾事故挑战,但影响不大[15][19] - 陕西渭南一期生产基地火灾事故致资产损失约8399.7万港元[34][35] 物业及文化业务相关情况 - 南宁和南昌两个物业项目的物业单位计划于2022年交付,南京丽水的物业项目因相关地块收购终止而暂停[14] - 考虑到中国内地市场情况和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收紧,公司将专注于现有项目开发,近期不会启动新项目[14] - 容州港九城住宅单位交付延至2022年,年内无相关收入,确认发展中待售物业减值亏损约5439.1万港元[36][39] - 凤翔台-容州文化中心可供出售住宅单位已认购完,其余物业单位减值约7569.3万港元,预计2022年第二季交付[37][38] - 今年11月公司终止2018年溧水区一幅104600.43平方米商住地块交易,亏损约581.2万港元[43][46] - 公司短期内不开展新物业发展项目,正考虑逐步停止物业发展业务,业务计划改变致商誉重大减值[44][47] - 公司物业及文化业务因疫情、暴雨和市场监管,收入大幅下降,将专注现有项目[18] 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相关情况 - 公司将继续评估成本控制政策并寻找商机,提升电池产品毛利,多元化业务结构[16][20] - 公司将为开发汽车电池产品、扩大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等投放更多资源[30][32]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为家电和电摩生产商提供产品,电池应用渐广[30][32] - 公司将生产活动转移至二期生产基地,其设备更先进,生产流程更流畅[15][19][34][35] - 公司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研发团队背景,研发家电及电动摩托车电池产品,专注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并抓其他机遇[45][48] 中国市场行业数据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6倍[29][31] - 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全年零售额达人民币8811亿元,同比增长5.7%[29][31] - 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线上销售占整体零售额的52.9%,连续两年占比超50%[29][31] 公司股份配售情况 - 2021年6月25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拟配售最多75,000,000股新股份[74][78] - 2021年7月20日公司完成配售40,008,000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5,640,000港元[74][7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按计划全部动用[74][78] - 公司以每股0.40港元价格配售40,008,000股新股份,筹集约15,640,000港元(扣除费用后),配售于2021年7月20日完成[126][134]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田钢61岁,自2015年8月27日起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2019年8月1日任行政总裁[81][86] - 刘柳36岁,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影视制作等方面有逾17年经验[83][88] - 陈淮44岁,2021年7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审核等方面有逾19年经验[85][87] - 王金林57岁,2015年3月24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毕业于浙江大学1984年获学士学位[91][93] - 吴家荣65岁,2016年3月8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4月获国际美洲大学工商管理工业及服务荣誉博士学位[92][94] - 施德华58岁,2017年1月27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5年财务及综合管理经验[96][97][99] - 钟东风53岁,2018年5月任集团副总裁,负责物业及文化业务运营,有超30年省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104][107] - 杨朝辉48岁,2019年8月任集团附属公司财务总监,负责锂电池业务财务管理,有超25年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05][108] - 赵启荣46岁,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任集团附属公司常务副院长,负责南京研究院锂电池业务运营,有超19年锂电池设计及生产经验[106][109] - 牛文涛37岁,2016年4月任集团附属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电池组相关工作,有超14年电池组产品设计开发经验[111] - 2021年7月28日陈淮先生和刘柳女士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1年6月25日陈德坤先生和盛司光先生退任执行董事[137] - 郑红梅女士、田钢先生和刘柳女士分别自2014年6月27日、2015年8月27日和2021年7月28日起与公司订立为期2年的服务协议,陈淮先生自2021年7月28日起与公司订立为期3年的服务协议,王金林先生自2015年3月24日起与公司订立为期2年的服务协议[137] - 陈淮任期初步为3年,每年可获董事袍金180000港元及薪酬900000港元[174][175] - 刘柳任期初步为2年,每年可获董事袍金180000港元及薪酬1020000港元[177] - 刘女士任期初步两年,每年董事袍金18万港元,薪酬102万港元[181] - 2021年12月31日,无董事资料变更需披露[181]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郑红梅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775,894,53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2.75%;倍建国际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775,894,53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2.75%;梁家骏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01,824,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23%[143] - 执行董事郑红梅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775,894,533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2.75%[149] - 郑红梅在倍建国际有限公司的股份中拥有100股,占该相联法团权益的100%[149]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2年6月13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将于2022年6月12日到期[154][159] - 每次授出购股期权时,行使价不得低于三者最高值,承授人接受邀约需支付1.0港元[155][159] - 截至年报日期,购股期权计划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19,648,57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9.68%[156][159] - 授予个人的购股期权可认购股份数不得超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的1%[156][159] - 自计划采纳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授出24,300,000份可认购24,300,000股股份的购股期权,且均已失效[157][160] - 截至2021年1月1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尚未行使之购股权总计14500000份,年内全部注销/失效,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无尚未行使之购股权[164][170] 公司董事相关权益及合约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需按规定披露[153][158] - 年内董事概无于公司竞争业务中拥有根据上市规则第8.10条须予披露的权益[178] - 除董事报告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披露者外,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并无订立任何安排使董事可认购证券或获取利益[17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或年内任何时间,公司或附属公司与控股股东无重大合约,控股股东或附属公司亦无向公司或附属公司提供服务的重大合约[18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或年内任何时间,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董事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且与公司业务有关的重大合约[180] - 年内无董事在公司竞争业务中有需披露权益[182]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2021年五大客户销售占集团全年总收益约33%,最大客户占约8%[188][195] - 2021年五大供应商采购占集团采购额约66%,最大供应商占约51%[189][195] - 董事、其联系人或持股超5%股东在五大客户或供应商中无实益权益[190][195] 公司其他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589名雇员,2020年为504名[6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也无[72][7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5][79] - 集团年内主要业务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及物业及文化业务[121][130] - 公司为百慕达注册有限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九龙尖沙咀麼地道68号帝国中心401A室[120][129] - 主要附属公司主营业务载于综合财务账目附注41,相关业务进一步讨论与分析见年报第7至13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22][130] - 物业、厂房及设备年内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账目附注17[123][131] - 集团资产质押详情载于综合财务账目附注28[124][132] - 集团承担详情载于综合财务账目附注39[125][133] - 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账目附注31[127][134] - 集团及公司年内储备变动详情载于年报[136]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可供分派储备[137] - 2021年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191][196] - 集团雇员薪酬政策由薪酬委员会根据表现等制定,董事酬金考虑经营业绩等确定[192][197] - 公司细则和百慕达法例无优先购股权条文[193][198] - 2021年集团关联方交易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部分无需披露或获豁免[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