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0.6%至241.2百万港元[1]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8.7%至54.4百万港元,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7%至22.6%[1] - 持续经营业务之期內虧損約為13.1百萬港元,而2022年同期則錄得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約16.3百萬港元[1] - 持續經營業務之每股基本虧損約為0.72港仙,而2022年同期則錄得持續經營業務之每股基本虧損約0.84港仙[1] - 期內產生之其他全面收益總額為16,746千港元[3,4] - 期內全面收益總額為4,176千港元[3,4] - 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期內應佔虧損為20,411千港元,非控制權益期內應佔溢利為7,841千港元[3,4] - 收益约为241.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0.6%[68] - 毛利约为54.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8.7%[69] - 毛利率约为22.6%,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7%[69] - 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12.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00.3%[71] - 銷售及分銷費用約為18.6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4%[72] - 行政開支約為47.6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6.0%[73] - 出售附屬公司大中華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確認收益約1.1百萬港元[76] - 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虧損約為20.4百萬港元,淨虧損率約為8.5%[78] 财务状况 - 於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流動資產淨額為442,106千港元[5,6] - 於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的資產淨額為662,797千港元[5,6] - 於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權益為621,569千港元,非控制權益為41,228千港元[5,6] - 現金及銀行結餘約為362.7百萬港元,流動比率為2.7[80] - 於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约为216.4百万港元,其中包括买卖证券及期货合约服务产生的贸易应付款项约61.0百万港元[85] -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存货约为47.9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19.3%[86] -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约为28.8%[87] -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银行借款约为3.7百万港元[88] 业务发展 - 本集团已终止经营其於若干附屬公司的業務,該等附屬公司從事製造及銷售個人護理產品、提供金融業務以及提供溫控倉儲及配套服務[11] - 本集团根据产品及服务劃分下列经营分部:餐飲、金融业务及物业持有,以及已终止经营的个人护理产品、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15,16] - 本集团出售被管理层视为本集团獨立主要業務線的若干附屬公司的權益,相關分部資產及分部負債及分部收益及分部業績的先前呈報數字已重列[18] - 本集团将继续专注于将产品范围扩展至高利润率产品,并与来自不同采购地区的多元供应商建立可靠的关系,以控制采购成本[94] - 本集团一直发掘商机,以进一步投资金融业务,包括以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在香港率先发行资产支持信用卡,以及与联合品牌合作夥伴关系[96] - 本集团对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增长保持乐观,计划将持有的香港元朗地塊物业拆除并重新发展[97] - 本集团将持续检讨現有業務表現,並考慮拓展具潛力的分部及新業務,以提高盈利能力和股東利益[98] 人力资源 - 本集團向表現出眼的員工提供年終花紅[1] - 本集團為根據香港法例聘用的僱員設立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本集團及每名僱員須按僱員相關收入的5%對該計劃作出供款[1] - 本公司已於2021年6月採納購股權計劃,旨在向對本集團的成功作出貢獻的員工及其他合資格參與者提供鼓勵與獎勵[1] - 於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共聘用81名員工[99] 企业管治 - 本公司的功能貨幣由人民幣變更為港元,以更能反映本公司及其作為投資控股公司的業務活動[10] - 本集團將呈列貨幣由人民幣變更為港元,以更準確地讓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了解本集團的財務表現[11,14] - 本集團首次採納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佈的新訂或經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但對此等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財務報表並無重大影響[15] - 本公司董事會認為本公司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間一直遵守上市規則附錄十四內的企業管治守則所載的守則條文,惟偏離了董事會主席與首席執行官角色分開的規定[4,5] - 本公司將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盡快提名合適人選擔任董事會主席[5]
未来发展控股(01259)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