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是领先高端特钢生产商,2003年创立,2012年2月23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生产基地位于山东邹平[9][10] 生产模式 - 公司拥有两种生产模式,可通过利用不同原材料控制成本及产品组合[11] 产品规格 - 普通钢棒材横切面直径介乎12毫米至40毫米,线材横切面直径介乎5.5毫米至14毫米[12][13] - 优质碳素结构钢碳含量低于0.8%,产品横切面直径介乎5.5毫米至350毫米[17][21] - 合金结构钢产品棒材横切面直径介乎5.5毫米至350毫米,用于机械[18][22] - 轴承钢产品横切面直径介乎5.5毫米至150毫米,用于汽车业[19][23] - 钢锭产品规格从3吨至80吨,用于交通运输等行业[20][24] 人事变动 - 2023年4月20日起李海霞女士辞任公司执行董事[2][4] - 2023年2月14日起张建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超群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王迪辞任非执行董事[27] - 2022年5月6日起冯雅芳任公司秘书,余志杰于2022年4月1日辞任[28] 经营数据 - 2022年钢材销售量为2459638吨,2021年为2964119吨[36] - 2022年营业额为1446027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9116121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毛损为749999千元人民币,2021年毛利为783956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每销售一吨钢材毛损为294元人民币,2021年毛利为239元人民币[36] - 2022年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亏损为809345千元人民币,2021年盈利为946358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328792千元人民币,2021年溢利为65031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56.09分人民币,2021年盈利为2.74分人民币[36] - 2022年董事会未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36][37] - 2022年公司普通钢销售毛损约2.48亿元,去年毛利约6.37亿元,特钢销售毛损约4.75亿元,去年毛利约0.72亿元,商品贸易毛损约0.07亿元,去年毛利约0.47亿元,副产品销售毛损约0.2亿元,去年毛利约0.28亿元[49,52,53,54] - 2022年特钢产品销量较去年略微增加约4.9%,但平均售价下降约9.4%[52,55] - 2022年公司营业额为144.60271亿元,2021年为191.16121亿元,下降约24.4%[58,61] - 2022年普通钢棒材销售额41.66964亿元,平均售价3666元/吨,2021年销售额62.58588亿元,平均售价4291元/吨;2022年普通钢线材销售额17.78968亿元,平均售价3807元/吨,2021年销售额31.56303亿元,平均售价4578元/吨[58] - 2022年特钢销售额34.83072亿元,平均售价4070元/吨,2021年销售额36.64146亿元,平均售价4490元/吨[58] - 2022年商品贸易营业额45.25714亿元,2021年为53.72183亿元;2022年副产品销售营业额5.05553亿元,2021年为6.64901亿元[58] - 2022年普通钢棒材销量113.6657万吨,占比46.2%,2021年销量145.8657万吨,占比49.2%;2022年普通钢线材销量46.7278万吨,占比19.0%,2021年销量68.9395万吨,占比23.3%[61] - 2022年特钢销量85.5703万吨,占比34.8%,2021年销量81.6067万吨,占比27.5%[61] - 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从2021年的约183.32亿元降至约152.10亿元,主要因销量和贸易业务减少[62] - 公司收入减少约24.4%,主要因普通钢销量及普通钢和特钢产品平均售价减少[64] - 2022年销售成本从2021年约183.32亿元降至约152.10亿元,主要因销量及贸易业务减少[65] - 普通钢及特钢产品平均单位成本约为每吨4127元,去年约为每吨4173元,原材料成本维持高位[63][65] - 本年度毛损约为7.50亿元,去年毛利约为7.84亿元,毛损率约为5.2%,去年毛利率约为4.1%[66][68] - 普通钢及特钢产品平均售价从每吨约4412元降至约3833元,销量减少17.0%[67][68] - 本年度其他收入及亏损/收益净额约为亏损0.28亿元,去年为收益约0.59亿元,因产生汇兑亏损约0.47亿元[70][7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约0.13亿元降至2022年约0.08亿元,与2022年营业额下降相符[72][74] - 本年度行政开支约为1.28亿元,去年约为0.90亿元,主要因无形资产摊销增加[73][74] - 本年度其他营运开支约为1.49亿元,去年无,为停产产生的一次性费用[76][79] - 2022年研发开支约为3.79亿元,去年约为3.87亿元,与去年相比维持稳定[78][8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12亿元,较2021年的3.32亿元减少[84] - 2022年12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约为2.69亿元,较2021年的4.19亿元减少[8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约为150.7亿元,较2021年的161.69亿元减少[87][8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约为106.08亿元,较2021年的103.84亿元增加[87][8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44.77亿元,较2021年的35.75亿元增加9.02亿元[93][9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约为0.62亿元,2021年无[85] - 2022年公司采用保守财政政策,所有计息借贷按固定利率计息[93][9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30.6%,较2021年的22.9%增加[96][9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以美元计值的净负债约为人民币2.01亿元,较2021年的约2.15亿元有所下降[143][14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202名雇员,较2021年的3459名有所减少;本年度雇员成本约为人民币2.61亿元,较去年的约2.91亿元有所降低[144][148] 行业环境 -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效益处于近年较低水平[41][44] -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价格年初受俄乌冲突推动小幅上涨后回落,4月下旬因下游行业不景气和疫情影响进一步下跌[165][167] - 全球高通胀使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公司销售总成本,且风险难以完全转移给客户[164] - 全球高通胀使炼钢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增加公司销售成本,且成本上涨风险难以全转嫁给客户[167] 发展规划 - 2023年公司将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探索新发展模式[43][45] - 公司管理层对特钢产品未来发展有信心,计划通过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长期生产更多优质高附加值特钢产品[52,55] - 公司坚持推进精细化管理、改革管理体制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中高端特钢客户开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151][154] - 预计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回暖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钢铁需求将增长[152][154] - 公司将深化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研发高端特殊钢新产品,优化品种结构,淘汰低盈利产品[153][155] - 公司获批设立山东省特殊钢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承担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157][159] - 公司预计2023年钢材价格波动较小,房地产行业增长风险减少,未完成项目可能完工[170][171] - 2023年中国两会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为5%,财政赤字率为3%,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但对公司信贷状况影响待评估[174][17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市场因需求疲弱和产量较高仍将承压,下半年需求有望改善但难回升至2021年底水平[172][175] - 公司将审慎管理风险,加强成本控制,希望改善2023年毛亏状况[172][175] - 公司预计新防控阶段上游供应改善、下游需求回升,将优化成本、稳固客户、提升收款等[178][179] 疫情影响 - 2022年公司在邹平市经历三次封城,因暂时停产产生亏损约人民币1.49亿元[158][160] - 2023年疫情对公司运营影响将减轻,但公司仍会对新冠采取预防措施[162][163] - 2023年疫情对公司运营影响将减轻,公司销售可正常开展,但仍会针对新冠采取预防措施[166] - 公司2022年财务表现因疫情、信贷措施和俄乌战争转差,盈利能力下降,营运资金压力增大[173][176] 企业管治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的企业管治守则,董事会已审阅公司管治常规和委员会职责[182][183][185] - 大部分修订后的企业管治守则新规定适用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公司多年来的企业管治常规与之相符[187] - 公司本年度采纳反贿赂及反贪污政策、举报政策及系统[188] - 公司董事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确保董事会获独立观点及意见[191] - 公司采用对照基准方法确定独立非执行董事酬金,不涉及与绩效相关的股权酬金,酬金水平需股东批准[191] - 公司推出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由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191]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1] - 公司持续检讨与股东的沟通渠道[191] 报告发布 - 自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起,公司同时刊发年报与ESG报告[195] 研发投入 - 公司本年度投入研发成本约人民币379百万元,与中科院合作研发高端特钢新产品[194][196] 员工培训 - 公司持续为员工及潜在员工提供培训,加强与各机构合作[200] 投资合作 - 2021年8月16日特钢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及10名中国个人就向中科西王出资订立合同,特钢公司投入约6.56亿元机器等,中科院金属所等投入约3.53亿元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日特钢公司已完成注入[109][111] 抵押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53.73亿元楼宇等、8400万元租赁土地、2.67亿元抵押存款用于抵押借款,2021年分别约为50.12亿元、8700万元、4.07亿元[113][1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约3.81亿元借款由西王再生资源100%股权抵押,2021年约为3.82亿元[113][1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特钢公司95.6%股权为同系附属公司约8.04亿元借款抵押,2021年为99.1%;西王金属科技100%股权为西王集团公司约14亿元借款抵押,2021年相同[114][116] 债券发行与债务问题 - 2019年11月22日公司与担保人和债券认购人订立协议,发行本金总额3000万美元债券[115][117] - 作为债券认购协议抵押,西王集团公司质押西王香港100%股权,西王香港质押西王控股95%股权,西王控股质押西王投资100%股权[119][122] - 2023年2月17日债券认购人Merlion Macro Firm Ltd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对公司清盘呈请,涉及债务500万美元及违约利息,首次聆讯日期为2023年5月3日[120][122] - 根据债券文据条款,若王勇先生不再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50%或以上表决权或违背相关承诺,债券将即时到期应付强制性赎回款项[121][123] - 公司曾发行总本金30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和3000万美元债券,前者原到期日为2019年10月10日,后者原到期日为2019年12月11日并延至2020年5月31日[124][127] - 2022年11月30日公司与一名债券认购人协定修订赎回时间表,该认购人500万美元未偿还债券余额将在2023年8月31日前分9期偿还,2023年2月17日该认购人向法院提交呈请[125][1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拖欠一名认购人到期已担保抵押债券本金约1亿元及利息约1300万元,正重新谈判赎回时间表[126][128] - 2022年公司未按预定日期偿还约1000万元其他借款本金及约500万元利息,导致约3.39亿元其他借款重分类为流动负债,另有约4200万元流动贷款违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拖欠其他借款总额约3.81亿元[130][132] 担保协议 - 2021年1月19日公司
西王特钢(01266)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