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碳中和(01372) - 2021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经营溢利约4170万港元,2020年亏损约2.861亿港元[12][15][40][48][50]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677亿港元,2020年约3.02亿港元[12][15][40] - 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维持稳健,营业额约4.676亿港元(2020年约4.753亿港元),业务分部利润约720万港元(2020年约260万港元)[45] - 出售汽车发动机业务录得收益约2.692亿港元[45] - 公司发行及配发共8200万股股份,募集约4.211亿港元[45] - 降低负债过程中,债券欠息减免约9930万港元[45] - 2021年4月9日及5月26日,公司发行4000万股认购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92亿港元[103][105] - 2021年8月3日,公司发行及配售4200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291亿港元[103][10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及非流动负债较2020年12月31日分别大幅减少63.9%及50.4%[104][105] - 202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为173%,2020年因权益为负不适用[109][1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332名员工,2020年为334名,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1.069亿港元[159][16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1年初公司开展全球碳中和业务,专注碳信用资产开发等[13][16] - 碳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将拓展至碳交易等领域[19] - 负碳业务聚焦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及林业农业碳汇咨询交易[20] - 2021年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表现稳健[2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14个重大在建项目,4个楼宇建造及保养项目,其余为土木工程建造项目[2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重大在建项目合约总金额约6.26亿港元,未完成工程合约总金额约3.43亿港元,2020年分别约为5.366亿港元及1.974亿港元[21] - 公司于2021年1月完成汽车发动机业务出售,不再从事该业务[40] - 全球碳中和业务本年度录得分部盈利约1.49亿港元,带动公司经营溢利约4170万港元,2020年亏损约2.861亿港元[40][48][50] - 拓展碳中和业务,碳信用资产公允价值收益约1.72亿港元,碳信用资产销售等收入约50万港元[45] - 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维持稳健,营业额约4.676亿港元(2020年约4.753亿港元),业务分部利润约720万港元(2020年约260万港元)[45] - 公司自2021年初发展全球碳中和业务,建立独特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47][50] - 为配合碳中和业务发展,公司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49][50] - 公司与中化环境签订战略协议,合作开发碳资产项目,提供碳咨询和管理服务[57][59] - 公司与北京金茂签订协议,合作研究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制定碳中和方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58][59] - 公司与中国光大环境、粤丰环保电力、中国节能环保(香港)投资等战略伙伴签订协议,合作开发碳资产减排项目[62] - 本年度公司成功开发及购得相当的自愿减排量(VER),涵盖多种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还开发或购得2021年起12年期CER期货,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碳信用资产持有者之一[62] - 公司与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中碳银之杰,从事碳信息技术业务,提供数字化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65][67] - 公司碳咨询业务将结合银之杰数字化优势,为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数字化碳中和方案及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66][67] - 公司与南京江岛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成立合资企业中碳南京,从事环保和碳咨询业务[69][71] - 公司中标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碳中和项目,覆盖20个高新区超40000家企业[70][71] - 公司注册为瑞士黄金标准及美国VERRA综合用户,境内子公司开立相关交易账户[74][76] - 公司推出ToC综合交易平台和“气候商店”网络版PC端,还推出ToG、ToC和ToB平台[75][77] - 公司筹备设立全球碳资产投资管理基金,强化碳资产经营领先地位[80] - 公司工业负碳聚焦负碳技术开发应用,自然负碳开展碳汇咨询和交易,目标削减中国2%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自然和技术途径各1亿吨负碳排放[80] - 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务表现稳定[83] - 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务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合同客户为香港政府部门等独立第三方[85] - 2021年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收益约4.67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99.9%,2020年分别约为4.753亿港元和99.4%[88][91] - 2021年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毛利约3600万港元,毛利率增至7.6%,2020年分别约为1500万港元和3.1%[88][9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14个重大在建项目,其中4个为楼宇建造及保养项目,其余为土木工程建造项目[89][9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重大在建项目合约总金额及未完成工程合约总金额分别约为6.26亿港元及3.43亿港元,2020年分别约为5.366亿港元及1.974亿港元[89][92] - 2021年集团获得6份新合约[90][9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2年公司继续为商业伙伴开发碳资产项目,并开展首个CCUS项目[26][29] - 香港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未来数年经营环境艰难,但公司有信心获取业务机会[27][29] - 2022年1月3日,三名第三方行使公司本金总额7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换股权,公司配发及发行350万股股份[169][17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1年12月31日,为道路构筑物提供无障碍通道设施第三期第九份合约金额为1.73亿港元[33] - 2021年12月31日,油塘内地段第45号东园街拟建住宅发展项目污水处理厂合约金额为400万港元[33] - 2021年12月31日,北区地政总署斜坡升级/改善工程合约金额为1.58亿港元[33] - 2021年12月31日,北角132千伏气体绝缘开关土木及建设改进工程(第3期-第1阶段)合约金额为3300万港元[33] - 2021年12月31日,南丫发电厂围栏翻新工程(二期)合约金额为1000万港元[35] - 2021年12月31日,2018 - 2019年第9批公营房屋发展项目前期土木工程合约金额为2700万港元[35] - 2021年12月31日,将军澳车厂II期第4段上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金额为9200万港元[35] - 2021年1月29日,公司完成出售盛盈,总代价4150万港元,其中50万港元现金,4100万港元以豁免利息方式支付[121][124] - 2021年3月26日,可换股债券持有者完成部分转换,涉及金额4000万港元,发行2000万股换股股份[107][110] - 2021年上半年,集团提前支付承兑票据利息,总额5050万港元,代表还款总额8200万港元[107][110] - 2021年下半年,集团以2.1亿港元结算面值2.3575亿港元的承兑票据,6560万港元应付利息被豁免[107][110] - 2016年2月4日,公司发行本金3.9亿港元零息可换股债券和4.1亿港元承兑票据[113][116] - 2017年12月31日,承兑票据到期日延长2年,利率从10%下调至8%[114][116] - 2019年11月8日,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长至2025年2月4日,承兑票据期限改为永久,利率固定为5%[115] - 2021年3月7日,公司与懋源资本和张亚循先生订立协议,按每股4.80港元认购4000万股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92亿港元,已全部应用[131][132][133][137] - 2021年3月19日,巧能行使4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换股权,公司于3月26日向其发行2000万股换股股份[129][130][135][136] - 2021年4月9日,向张亚循控制的Z&F发行及配发1624万股认购股份[132][137] - 2021年5月26日,向懋源资本发行及配发2376万股认购股份[132][137] - 2021年7月26日,公司与国泰君安证券订立配售协议,以每股5.50港元配售最多4200万股普通股[139][143] - 2021年8月3日,4200万股配售股份成功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291亿港元,已全部应用[140][141][143][1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本金3.5亿港元,转换后可发行股份上限1.75亿股[128][134] - 2021年9月23日,巧能将全部可换股债券转让给敏将[122][125] - 2021年10月18日,敏将将本金200万港元及3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分别转让给两位独立第三方[123][125] - 2021年1月29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完成出售盛盈全部已发行股份及股东贷款[145] - 2021年6月10日,公司完成认购中国生态旅游集团2亿股股份,总代价约2000万港元[148][15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国生态旅游集团2亿股股份,占其股权约6.48%,公允价值2000万港元,约占集团总资产4.1%[151][153] - 2022年1月4日,公司开曼群岛股份过户登记处变更为Ogier Global (Cayman) Limited,注册地址也相应变更[172] - 2021年公司除上述披露外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151][1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2020年也无[156][162] - 集团大部分资产及负债以港元及人民币计算,未订立工具降低外汇风险[158][164] - 除报告披露外,集团来年无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168][170] - 陈歆玮先生46岁,2021年3月2日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负责领导集团碳中和业务,有20余年全球资本市场经验[176][178] - 陈丹娜女士41岁,2021年11月18日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拥有CFA专业资格[177] - 邸灵先生58岁,2021年3月18日任执行董事,负责碳中和业务战略及投资,有风险管理等经验[181][183] - 崔定军博士56岁,2021年3月18日任执行董事,是流体机械领域专家,有多项工作经历[182][184] - 陈蕾先生58岁,2021年5月13日任执行董事,是生态建设领域专家,曾在媒体和生态领域任职[186][187] - 林宝勋先生60岁,2021年8月10日任非执行董事,有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经验,2017年参与创立信托公司[188] - 林宝欢先生60岁,2021年8月1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980年代末投身金融领域,2017年联合创办惠富资产信托人有限公司并任主席[189] - 郭毅可博士59岁,2021年8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是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主席,在大规模数据挖掘领域知名,目前还担任荔支网络和百融云创独立非执行董事[192][193][194][195] - 王安元先生50岁,2021年11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毕业于上海海运大学,有丰富金融行业任职经历,目前是F8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