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城控股(01486) - 2022 - 年度财报
思城控股思城控股(HK:01486)2023-04-25 16:59

市场环境与业务发展 - 2022年公司受中国内地房地产政策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收入较2021年减少,香港市场总收入与2021年持平[10]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LWK + PARTNERS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展艰难,公司积极确保服务质量并与优质客户合作[11] - 中东及北非地区市场成为公司转机,阿联酋房地产市场实现近7%的增长,沙特阿拉伯的高水平房地产投资将推进公司日后发展[12] - 2022年受宏观环境和内地疫情影响,公司在迈达的投资面临巨大压力[16] - 预计2023年市场将逐步复苏,迈达将寻求确保收益稳定和增强抵御市场波动能力的途径[17] - 大湾区和中东及北非将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公司将扩展技术发展,如中东及北非的智能家居技术[21] - 2016 - 2020年中国内地建筑业通过提高生产力每年扩张5.1%,占GDP的6.9%以上;预计2025年数字经济附加值将达到GDP的10%[32][33] - 公司将业务拓展至东南亚及中东,使业务组合及市场渗透更多元化[54]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 公司积极物色潜在初创公司及企业,参与数字化建筑行业转型,数字转型等已成建筑及建造行业重要问题[13] - 2017年投资的香港互联立方每年实现双位数收入增长,2022财年相关收入呈指数级增长[14] - 过去数年公司向中东及北非地区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产品仍在开发中[15] - 香港互联立方畅销产品鹰眼套件能提升项目管理效率,推高ESG价值,2022年获提名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被认定为中国“智能家居及都市化”组别的最佳数字创新产品[32] - 香港互联立方率先开发专属SaaS产品JARVIS,是多合一项目管理套件,包括获ISO - 19650认证的CDE、鹰眼套件、DWSS等数字化建设模块[34] 公司荣誉与排名 - 集团全球项目荣获至少50个国际奖项及国内荣誉,位列2023年1月公布的World Architecture 100榜单全球第29大建筑公司[18] - 2023年1月公布的WA100榜单嘉许公司2022年在大湾区的增长,公司半数以上业务在大湾区开展[29] - 2023年1月公布的WA100榜单中,LWK + PARTNERS位列全球第29大建筑公司,零售领域排名第七,综合发展领域排名第八[35] - 2022年BCI亚洲大奖让公司第十一次跻身香港十大建筑事务所之列[35] - 年初公司勇夺13项2022年缪斯设计奖[35] - 2022年公司项目获Architizer A +大奖住宅-未建成-多层房屋(10层以上)类别特别表彰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36] - 公司在华侨城东莞松山湖月荷项目设计竞赛中夺冠[36] - LWK + PARTNER被评为2022年全球百强建筑事务所,跻身香港十大建筑事务所之列[98] 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综合建筑设计业务贡献分部收益5.33759亿港元,减少27.4%;从外部客户新签94份合约,新签合约及补充合约价值共约7.44758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18.7%;在手合约金额约为15.2379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7.0%[40][41] - 2022年香港互联立方分部收益达1.535亿港元,较2021年的1.36094亿港元增加12.8%;成功从外部客户新签170份合约,新签合约及补充合约价值共达约1.29424亿港元,较去年减少19.8%;12月31日在手合约金额约为1.79813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2.3%[41] - 2022年公司亏损1113.6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450.5万港元[44] - 2022年公司收益为6.82667亿港元,较2021年的8.6199亿港元减少20.8%,内地收益减少1.9904亿港元,减幅34.9%[45] - 2022年服务成本为5.7424亿港元,较2021年的6.9926亿港元减少17.9%[45] - 2022年毛利为1.08427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33.4%[45] - 2022年行政开支为1.20547亿港元,较同期的1.54278亿港元减少21.9%[4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2.45倍,2021年为2.38倍[4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共1.60869亿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为8400万港元[4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7.0%,2021年为14.6%[46] - 2022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未使用金额为4800万港元,预计到2024年末充分使用[52] 公司运营与管理 - 公司业务受牌照、许可及资质规限,内地甲级资质于2018年11月续期五年[54][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股本架构变动,股本仅含普通股[6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抵押资产(2021年:无)[6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为附属公司履约义务向银行提供655.1万港元担保(2021年:413.6万港元)[61] - 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对合营公司大云湾智滙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资本承担为1000万港元[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未来计划[6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聘用约1130名全职雇员(2021年:约1450名)[6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63] - 董事未建议派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无)[64] 公司人员情况 - 梁鹏程73岁,1985年成立梁黄顾建筑工程师,在建筑设计服务业积逾47年经验,在香港有近42年经验[68] - 刘江涛53岁,2022年6月16日获委任为联席主席及执行董事,在相关领域积累近三十年经验[70][72] - 符展成56岁,1991年加入集团,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建筑设计服务业拥有逾30年经验[73] - 王君友58岁,2013年12月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中国内地建筑设计服务业拥有逾35年经验[75][76] - 刘勇59岁,1985年加入北京市政总院,从事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三十余年[78] - 马桂霖54岁,2017年5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建筑设计服务业拥有27年经验[81] - 梁鹏程自1980年起成为新南威尔士州的注册建筑师,自1984年起成为香港建筑物条例下的认可人士等[69] - 符展成自1993年起成为香港建筑物条例下的认可人士及香港注册建筑师,2016年7月获委任为太平绅士等[73][74] - 王君友自2001年起取得中国内地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2022年成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会员[76] - 刘勇获认可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百馀项重大工程设计项目,多次获国家、部、市级奖项等[78][80] - 卢伟雄63岁,2013年12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多间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或非执行董事[83] - 余炽铿73岁,2013年12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特区政府服务超32年[84] - 苏玲53岁,2017年5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丰富资本运作及财务咨询经验[85] - 卢建能53岁,为建筑总监,在建筑服务业拥有25年经验[86] - 吴国辉52岁,为建筑总监,在香港建筑设计服务业拥有27年经验[87] - 陈聚文47岁,为建筑总监,2000年6月加入集团,2014年1月晋升为总监[88] - 余咏诗46岁,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兼首席财务官,累积近25年会计及审计经验[89] - 李敏58岁,为内地附属公司财务总监,累积逾31年相关经验[90] - 张丽娟58岁,为内地经营部总监,在经营及合约部门累积逾25年管理经验[91]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综合建筑服务及BIM服务,涵盖建筑、规划等多个领域[95][98] - 主要运营公司LWK + PARTNER于1985年开始运营,在大中华、中东及北非、东南亚多地设有办事处[98]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遵照相关规定编制[95][96] - 董事会于2023年3月29日审阅及批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97]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群体持续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沟通以创造共同价值[101] - 公司确定的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事项包括排放物、资源使用、雇佣等多个方面[101]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创造可持续价值,推动BIM及MiC发展成为绿色建筑行业[102] - 公司自2018年起获得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2] - 公司积极参与并支持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及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绿色倡议[102] - 公司2022年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中东及北非办公室总耗电量为1320577千瓦,2021年为1372782千瓦[106][111] - 公司2022年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为694060千克,覆盖总建筑面积16859平方米,2021年排放量为723393千克,覆盖香港办公室总建筑面积16859平方米[106] - 公司2022年能源强度为78.33千瓦/平方米,2021年香港地区为77.20千瓦/平方米[111] - 公司设定有意识用电的减排目标,采取采购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灯泡等节能措施[106][111] - 公司提倡员工重复使用、减少使用及回收利用经FSC认证的印刷材料,营销材料逐步由印刷版转变为电子版[104] - 公司支援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夜间熄灯一小时[108] - 公司认为香港特区政府《香港气候行动2050蓝图》为绿色建筑实践带来商机[109] - 公司设计研究总监分享零能耗建筑设计见解,提及物联网系统可增强建筑能源性能[110] - 公司运营不涉及用水统计及包装材料使用[111] - 公司运营对环境及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需应对气候变化风险[112] - 公司力争将香港北部都会区打造成未来的生态之城,未来20年该地区将成香港城市发展及人口增长的最大热点区域[113] - 公司BIM服务业务分部香港互联立方有限公司中选中山科技创新园的BIM首席顾问,采用BIM技术能降低重建成本达95% [113] - 公司承诺有意识使用自然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探索采用前沿及先进技术发展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113] - 公司确保按环保法规处理业务废物,培养员工不浪费习惯,参与印刷废物回收运动[114] 员工管理与发展 - 公司为员工提供具竞争力薪酬待遇和广泛事业发展机遇,吸引及挽留人才[119] - 公司通过奖学金参与及支持本地大学建筑系毕业生毕业展,参与职业论坛及招聘会[120] - 公司过往三年概无因工作关系死亡情况,概无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117] - 公司概无童工及强制劳工雇佣、产品召回记录、接获产品及服务相关投诉、侵权案件、已审结贪污诉讼案件[117] - 2022年集团年度人员流失率总计4%,其中高层管理人员22%,中层管理人员74%,一般管理人员100%;2021年总计1%,高层管理人员5%,中层管理人员94%,一般管理人员100%[125] - 2022年雇员人数按年龄划分,30岁及以下占5%,31至40岁占10%,41至50岁占85%,51至60岁占1%,60岁以上占0%;2021年对应比例分别为5%、12%、83%、2%、0%[126] - 2022年雇员人数按教育程度划分,硕士或以上占5%,大学学位及本科占11%,大专占84%,中专占0%,初中或以下占0%;2021年对应比例分别为5%、12%、83%、0%、0%[127] - 2022年雇员人数按性别划分,男性占5%,女性占1%,小计5%;高层管理人员男性占9%,女性占2%,小计11%;中层管理人员男性占56%,女性占28%,小计84%;一般雇员男性占69%,女性占31%,小计100%;2021年对应比例分别为5%、1%、5%、9%、3%、12%、56%、27%、83%、69%、31%、100%[127] - 2021年12月香港互聯立方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前海賈維斯遷往中國內地廣州番禺區的新辦事處[129] - 2022年集团保持零工伤事故发生,过去三年实现零工伤致命个案[131] - 自2021年起公司推出绿色星期一健康计划,每周分享新鲜水果给雇员[133] - 2022年12月22日公司于香港举办冬至午宴[133] - 公司通过LWK Academy促进不同办公室雇员之间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交流[134] - 培训重点是扩展设计能力以实现未来城市及建筑脱碳化,关注零耗能设计等主题[135] - 报告期内线下培训时数共计1210小时,吸引489名各级雇员参与[136] - 2022年高层男性、女性接受培训的雇员百分比分别为46%、63%,中层为68%、100%,一般员工为29%、55%[136] - 2022年高层男性、女性每位雇员完成的平均培训时数分别为2小时、2小时,中层为4小时、4小时,一般员工为2小时、3小时[136] - 2021年高层男性、女性接受培训的雇员百分比分别为71%、10%,中层为80%、100%,一般员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