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保工程控股(01627) - 2022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为55.775亿港元,同比增长50.5%[9] - 2022年公司毛利为2.532亿港元,同比增长72.2%[9] - 2022年公司年內溢利为1.229亿港元,同比增长29.7%[9] - 2022年公司合約成本为53.243亿港元,同比增长49.6%[9] - 2022年公司行政開支为8684.7万港元,同比增长33.2%[9] - 2022年公司財務費用为1150.6万港元,同比增长37.8%[9] - 2022年公司所得稅開支为3304万港元,同比增长82.5%[9] - 2022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40.5万港元,同比下降90.3%[9] - 2022年公司母公司持有者應佔年內溢利及全面收入總額为1.229亿港元,同比增长29.7%[9]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年度收入为55.775亿港元,同比增长50.5%[14][20]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年度净利润为1.2288亿港元,同比增长29.8%[15][26]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6.14港仙,同比增长29.5%[16][26]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资产净值为142.2423亿港元,同比增长5.4%[27][29] - 公司建议派发每股3.5港仙的末期股息,总股息为7000万港元[30][32] - 公司2022年母公司持有者应占溢利为1.2288亿港元,较2021年的9470万港元增长29.8%[63]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6.14港仙,较2021年的4.74港仙有所增加[63] - 公司2022年母公司持有者应占资产净值为14.224亿港元,较2021年的13.495亿港元增长5.4%[64]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3.5港仙,较2021年的2.5港仙有所增加[67] - 公司2022年整体毛利率为4.5%,较2021年的4.0%略有提升[67] - 公司2022年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一个重大楼宇建设项目,该项目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67]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1年的24,802,000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2,405,000港元,主要由于上年金额包括特区政府提供的18,556,000港元“保就业”计划补助金[69]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65,180,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86,847,000港元,主要由于2021年1月支付的地价折旧全年影响及向香港理工大学捐款[69] - 公司财务费用从2021年的8,350,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11,506,000港元,主要由于2021年1月起的非流动借款全年影响[70][71] - 公司应占合营企业净亏损1,355,000港元,主要由于第五波COVID-19疫情导致成本大量增加[72][73] - 合营集团在2018年12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累计确认溢利50,462,000港元,达到保证溢利50,000,000港元的要求[74][75][76]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的18,090,000港元增加82.6%至2022年的33,040,000港元[78] - 母公司持有者应占溢利从2021年的94,700,000港元增加29.8%至2022年的122,880,000港元[78] - 公司总权益从2021年的1,349,543,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1,422,423,000港元[7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904,933,000港元增加66.1%至2022年的1,502,962,000港元[78] - 公司银行信贷额度从2021年的2,950,000,000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2,400,000,000港元,其中1,425,243,000港元尚未动用[79] - 公司物业、机器及设备从2021年的1,185,004,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1,207,511,000港元[86] - 公司应收账款在2022年3月31日的100%已于2022年6月10日或以前收回[88] - 公司合约资产中的应收保证金从2021年的275,061,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432,326,000港元[89] - 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总额为1,083,450,000港元,较去年增加630,200,000港元,主要由于合约工程成本的拨备增加[94] - 资产抵押中,物业、机器及设备抵押金额为1,175,685,000港元,应收账款为40,008,000港元,未开发票收入为42,076,000港元,应收保证金为62,895,000港元[94] - 银行存款14,704,000港元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履约保证金的保证存款[94] 业务发展 - 公司预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在2022-2023年度拨款755亿港元用于公共工程,较2021-2022年度增加67.8亿港元[38] - 公司认为香港建筑行业的中长期前景看好,主要由于住房和医疗服务的持续需求以及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计划[39] - 公司预计香港特区政府2022/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基本工程储备基金将分配约755亿港元用于公共工程计划,较2021/2022年的678亿港元有所增加[43] - 公司通过收购佳祺和与亮雅发展合作,拓展上游业务至独立集成模块的生产,并扩大潜在客户群,以把握香港建筑业的机遇[40]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公共工程的建筑合约投标机会将持续稳定[67] - 公司获得屯门业旺路第1期及2期公共房屋发展计划建筑工程项目,合约价值22.60亿港元[69] - 公司获得启德第2B区2号公共房屋发展计划建筑工程项目,合约价值12.75亿港元[69] - 公司预计未来十二个月将消耗大量资金,主要用于地皮重建、收购Gain Capital及在中国建设厂房、办公室及相关物业[80][81] - 公司以181,400,000港元收购佳祺有限公司,预计其工厂、办公室及相关物业的结构工程将于2022年12月31日前竣工[97] - 公司与亮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提供承包服务至2025年3月31日[99][100] - 框架协议构成公司的持续关连交易,已获独立股东批准[101][102] - 公司通过框架协议扩大和多元化其作为承包商或分包商的能力,并进一步扩大潜在客户群[103] 董事会及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会成员变动,梁婉珊女士于2021年8月31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职务[41] - 叶亦楠先生于2022年4月1日退任执行董事,不再续签服务合约[42] - 游国辉先生将于2022年9月1日起接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48] - 魏振雄先生为公司控股股东,自2016年7月起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拥有超过25年的建筑行业经验[111][113] - 张浩源先生自2020年2月起担任公司行政总裁,负责公司战略实施、日常管理和业务发展[115] - 刘志辉先生负责公司的建筑项目管理和合同行政工作,拥有超过29年的建筑行业经验[119][120] - 游国辉先生负责公司政策制定和整体发展,拥有超过30年的建筑行业经验,并持有多个工程学位和专业资格[121][122] - 游国辉先生拥有超过三十年建造业经验,自2016年7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公司政策及整体发展[124] - 高赞明教授拥有超过五十年结构工程及工业合作经验,自2021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意见[127][129] - 李文彪医生自2021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意见,拥有丰富的牙科医学背景[133][135] - 李毓湘博士自2017年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三十年土木工程及教育经验,现任薪酬委员会主席[138][139] - 麦淑卿女士自2017年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意见,现任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4] - 麦淑卿女士拥有超过30年的教育和管理经验,曾担任多所学校的校长,并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怡益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45][147] - 蒙灿先生自2021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成员,拥有超过40年的财务和成本管理经验[150][151] - 蒙灿先生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财务副主管、理工大学财务总监及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等职,并在多个会计和税务相关委员会任职[154][155] - 任巨鸿先生自1996年2月加入公司,现任集团主要附属公司董事,负责集团的品质评估、项目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拥有超过41年的建筑行业经验[157][159] - 公司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五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5] - 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关键政策、整体战略计划和目标,并监控管理层的表现[173] - 公司董事会负责实施和监控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173] - 公司董事会负责审批中期报告、年报、公告、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及通函[173] - 公司董事会负责商讨派息政策及建议/决定宣派末期/中期股息[173] - 公司董事会负责确保公司有良好的企业管治,并检讨及监察其遵守适用法律及监管规定的政策及常规[173] - 公司董事会负责审议及监察其他重大财务及营运事宜[173] - 公司管理层的日常运作由执行董事领导[173] - 公司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年度内遵守了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条款[171] - 公司董事会具备适当的技能和经验以处理集团业务需求,所有董事均有独立途径接触高级管理层和公司秘书[176][177]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可能面临的法律行动投保,保险范围每年审查以确保充分保障[178][179] - 公司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要求,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81] - 公司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工程、教育、齿科和会计及财务领域拥有专业资历及经验,为董事会职责提供强力支持[181]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命均有指定任期,为期一至两年,并已收到各自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181] - 公司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定期会议,约每季度一次,会议日期在每年年底拟定[187][188] - 无法亲临会议的董事可通过电子通讯设备参与董事会会议[189] - 每次定期董事会会议的通知至少提前14天发出,会议议程和文件在会议前至少7天发送给董事[190] - 公司董事会在2021-2022年度共举行了5次会议,所有执行董事均出席了全部会议[19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及其委员会中的出席率均为100%,显示了高度的参与度[196] - 公司于2017年1月采纳了《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于2019年4月采纳了《董事提名政策》,以提升董事会的多样性和提名程序[199][200] - 提名委员会负责监督董事的任命和继任,并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97][198] - 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了会议讨论的事项和达成的决议,确保透明度和可追溯性[191][192] 合约及项目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附属公司的手头重大合约总价值约为58.04亿港元,未完成合约价值约为35.43亿港元[5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合营业务的手头重大合约总价值约为186.75亿港元,未完成合约价值约为129.03亿港元[56] - 公司参与的合营项目中,玛丽医院重建工程第一期主要工程的合约价值为94.5亿港元[57] - 公司参与的合营项目中,香港国际机场过路湾高端物流中心发展工程的合约价值为56.38亿港元[57] - 公司参与的合营项目中,将军澳第67区政府联用办公大楼设计及建造工程的合约价值为35.87亿港元[57] 员工及薪酬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雇佣了352名全职员工,较2021年的330名有所增加[105] - 公司根据员工表现、工作经验和市场状况确定薪酬,并提供包括强制性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福利[105] - 公司于2018年8月31日采纳了购股权计划,但截至2022年3月31日未授予任何购股权[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