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兆业美好(02168) - 2022 - 中期财报

财务报告概述 - 公司提呈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计的综合业绩[10][13] 行业环境 - 2021年下半年至今中国物业管理行业面临挑战,上游房地产行业控制盲目扩张,疫情增加现场服务及业务推广成本和难度[11][12][14] 业务运营策略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开展“品质焕新”活动,通过“满意+惊喜”服务策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16] - 公司围绕深耕业务区域坚持品质维护和战略扩张原则,实现跨区域优势互补和信息沟通联动[17] - 公司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传统重点业务区域为中心,向周边城市拓展,同时聚焦京津冀、华中、成渝等城市群区域取得突破[17] - 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积极寻找业务协同良好的股权合作伙伴,创新合作方案,探索资本和非资本投资合作[17] - 公司以合作经营为重点,寻求与民营企业或政府合作平台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切入当地城市服务[29][30] 业务产品体系 - 公司发布“美好生活”“美好商务”“美好文体”“美好城市”四大产品体系和“美好智薈”“美好FUN”两大赋能板块全新业务产品体系[24] - 商写业态打造“五感六觉和20赫兹”服务体验,推出美好商务T系和S系两大服务体系[26][27] - 社群营造打造“美好公约”“萤火虫计划”“佳邻佳亲”和“闪亮红星特色社区”服务体系[28][30] 财务业绩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约8.971亿元,较2021年同期约13.25亿元减少约32.3%[20][22]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约5620万元,较2021年同期约2.165亿元减少约74.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4880万元,较2021年同期约2.091亿元减少约76.7%[21][22] - 2022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收益约6.187亿元,交付前及顾问服务收益约1.408亿元,小区增值服务收益约7340万元,智能解决方案服务收益约6430万元[20][22] - 公司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13.25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8.971亿元,减幅约32.3%[100][101][103] - 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5.652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6.187亿元,增幅约9.5%[103][104] - 交付前及顾问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5.525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1.408亿元,减幅约74.5%[103][106][110] - 社区增值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9760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7340万元,减幅约24.8%[103][107][110] - 智能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1.096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6430万元,减幅约41.4%[103][108][110] - 直接经营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8.927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6.731亿元,减幅约24.6%[109][111] - 公司整体毛利从2021年上半年约4.323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2.241亿元,降幅约48.2%,整体毛利率从约32.6%降至约25.0%,下降约7.6个百分点[117][118] - 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约29.8%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22.4%,下降约7.4个百分点,主要因包干制收费比例上升和成本增加[121][124] - 交付前及顾问服务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约31.1%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22.4%,下降约8.7个百分点,主要受宏观政策、市场和疫情影响[122][125] - 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约59.9%升至2022年上半年约60.7%,上升约0.8个百分点,保持相对稳定[12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490万元升至2022年上半年约570万元,增幅约16.3%,因物业管理服务市场拓展力度增加[128]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1.131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1.203亿元,增幅约6.4%,因在管总建筑面积增加[128]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7570万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约1960万元,减幅约74.1%,因2022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减少[128]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上半年约2.165亿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约5620万元,减幅约74.0%,因交付前及顾问服务和智能解决方案服务业务规模减少[128] - 购股期权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602.5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464.7万元,降幅约22.9%[130] - 按公平值经损益入账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从2021年上半年2520.8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43万元,降幅约98.3%[1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调整溢利约613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477亿元减少75.3%[131] 业务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物业管理服务覆盖中国17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的58个城市,总在管建筑面积达93.0百万平方米,总物业管理数量为657个[52][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合同建筑面积为121,177千平方米,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6,894千平方米有所下降;在管建筑面积为93,034千平方米,较2021年12月31日的90,267千平方米有所上升;在管物业数目为657个,较2021年12月31日的672个有所下降[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在管建筑面积为93,034千平方米,在管物业数目为657个;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在管建筑面积为90,267千平方米,在管物业数目为672个[59] - 2022年上半年新委聘带来在管建筑面积增加10,424千平方米、项目数增加64个,收購带来在管建筑面积增加10,925千平方米、项目数增加84个,终止导致在管建筑面积减少7,657千平方米、项目数减少79个[5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在管建筑面积为18,556千平方米、项目数102个,环渤海经济圈在管建筑面积为5,967千平方米、项目数39个,华西在管建筑面积为8,371千平方米、项目数32个,华中在管建筑面积为4,183千平方米、项目数19个[5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住宅社区在管建筑面积为53,460千平方米,占比57.5%,项目数297个;非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为39,574千平方米,占比42.5%,项目数360个[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包干制物业管理服务在管建筑面积为66,401千平方米,占比71.4%,项目数485个;酬金制物业管理服务在管建筑面积为26,633千平方米,占比28.6%,项目数172个[71] - 酬金制下公司仅记录物业管理服务合同预先厘定的物业管理费或服务成本的10%作为收益,包干制则将所有物业管理费记录为收益[72] - 公司在管物业包括佳兆业集团及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开发的物业,2022年上半年投得佳兆业集团开发物业的所有公开招标,并加大与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的合作[73] - 公司在物业业态及项目来源渠道上实现更合理业务结构,整体发展前景光明[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总在管建筑面积93034千平方米,项目657个;2021年12月31日,总在管建筑面积90267千平方米,项目672个[76][77] - 2022年6月30日,由佳兆业集团开发的物业在管建筑面积34332千平方米,占比36.9%,项目160个;独立第三方开发的物业在管建筑面积58702千平方米,占比63.1%,项目497个[77] 业务板块详情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交付前及顾问服务收益约1.408亿元,占总收益约15.6%,较2021年同期的约5.525亿元减少约74.5%[79][80] - 交付前服务包括建筑工地管理服务和示范单位及物业销售场地管理服务[82][84] - 顾问服务是公司向其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日常物业管理咨询,以拓展新市场[83][85] 社区增值服务 - 社区增值服务品牌“小K生活”自去年发布后获市场逐步认可,服务类别从发布时的十项拓展到社区生活各方面,公司将对其进行战略细分和重构,扩充子品牌[38][39] - “K系列生活”从去年的十项拓展到社区生活各方面[87][91] - 公司将推出K - Charging服务布局新能源市场[88][91] - 公司将细化K - Delivery和K - Commercial and Office Buildings服务类别,完善线上平台功能[89][91] - 公司将用创新营销渠道推广K - Group Buying等重点服务[89][91] - 报告期内,社区增值服务总收入约7340万元,同比减少24.8%[90][92] 智能解决方案服务 - 旗下佳科智能被315家房地产开发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库[32][33] - 2022年2月佳科智能签约深圳前海华润金融中心T3酒店项目智能化工程[32][33] - 2022年3月佳科智能签约大唐养生小镇智能化项目,项目面积约46万平方米;4月签约佛山荣盛文博府项目[32][33] - 2022年5月民政部等9部门发布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新型数字社区,公司旗下佳科智能将致力于城市配套建设服务[41][42] - 佳科智能被315家房地产开发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库[95][98] - 高空抛物慧眼系统试运行期间减少约85%高抛事件发生[96][98]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96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约1.618亿元[131][13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4.87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约3810万元,流动比率约1.61倍[133][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商誉约1.608亿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无需计提减值拨备[139][14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使用权资产约2.06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2.173亿元有所减少[1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贸易账款约8.47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约1.087亿元[1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应收款约6750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约600万元[1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代表住户付款约5760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约460万元[143][1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应付贸易账款余额约1.93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约5390万元[144][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应付款项余额约3.51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约640万元[145][147] 投资与风险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投资,报告日期亦无其他重大投资或增加资本资产的计划[154]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均为零,因概无计息借款[15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2021年12月31日:无)[154] - 2022年6月30日,以港币及美元计值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人民币1360万元,有外汇风险,集团未对冲但持续监控[154] 人员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12630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12871名),截至该日止六个月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4.322亿元[154]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中期报告回顾期后,董事会自2022年9月16日起委任牟朝辉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廖传强不再任总裁但留任主席,使公司重新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条文[160][163] - 2022年6月17日和8月22日分别委任聂强和赵建华担任执行董事,9月16日委任牟朝辉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171][176] 审核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核监督集团财务汇报程序等,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61][163][164] - 审核委员会已审核集团会计政策及2022年中期报告,独立核数师已审阅2022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66]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2022年上半年董事均遵守该守则[16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69]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会计政策及2022年中期报告,独立核数师审阅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72]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付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股息[170][175] 购股计划 - 公司采纳购股计划,目的是激励参与者和吸引人才,参与者为对集团有贡献的人员[179][180][181][184][185] - 购股计划可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