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康医疗-B(02170) - 2023 - 中期业绩
贝康医疗-B贝康医疗-B(HK:02170)2023-08-30 22: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5,546千元,2022年同期为68,568千元,同比增长约24.7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亏损为58,166千元,2022年同期为31,603千元,亏损同比扩大约84.0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00,0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2,262千元,同比增长约137.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73,6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552千元,同比增长约51.5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85,546千元,2022年同期为68,568千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33,564千元,2022年同期为30,218千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亏损58,166千元,2022年同期为31,603千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62,493千元,2022年同期为21,092千元[3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亏损61,369千元,2022年为21,285千元[36]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62,493千元,2022年为21,092千元[36][37]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为0.2元,2022年为0.1元[3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00,0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2,262千元[3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364,94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7,596千元[3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73,6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552千元[3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91,32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13,044千元[3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62,40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774千元[39]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528,94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1,532千元[39]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85,546千元,2022年为68,568千元,主要来自销售检测试剂盒、检测设备等[51]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收入12,371千元,客户C收入8,617千元;2022年客户A收入12,970千元,客户B收入10,808千元[52]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分部收入83,484千元,澳洲分部收入2,062千元,除税前可呈報分部虧損58,256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47,678千元,2022年为45,021千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银行存款利息收益等[56]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90千元,2022年为433千元,主要为银行贷款利息和租赁负债利息[57]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65,144千元,2022年为50,631千元,包括薪金、工资及退休计划供款[58]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内所得税总计4,237千元,2022年为1,515千元[59] - 2023年上半年主要购买设备成本9,437,000元,在建工程资本化49,484,000元[63] - 2023年上半年通过新加坡BMX收购事项收购无形资产124,852,000元[64] - 2023年6月30日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非流动资产为35,80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359千元[6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向基金出资585,000美元(约人民币3,997,000元),占基金规模总额的1.14%;2022年12月31日出资350,000美元(约人民币2,425,000元),占比1.26%[6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88,6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716千元[6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64,01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6,291千元[7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为219,09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394千元;有抵押银行贷款利率为3.90%至4.15%(2022年12月31日:4.15%至4.50%),无抵押银行贷款利率为3.55%[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人民币61,369,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73,526,000股计算[72] - 2023年公司或集团子公司无支付或宣派股息(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74]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6860万元增加24.6%至2023年上半年的8550万元[79] - 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3840万元增加35.4%至2023年上半年的5200万元[81]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3020万元增加11.3%至2023年上半年的3360万元,毛利率从44.1%降至39.2%[82]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4500万元增加6.0%至2023年上半年的4770万元[83]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3070万元增加28.0%至2023年上半年的3930万元[84]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3060万元增加18.3%至2023年上半年的3620万元[85] - 研发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4550万元增加40.0%至2023年上半年的6370万元[87] - 存货从2022年末的4810万元增加59.0%至2023年6月末的7650万元[91]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2年末的1.457亿元增加29.5%至2023年6月末的1.887亿元[92]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2年末的14.13亿元减少15.7%至2023年6月末的11.913亿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未履行资本承诺分别为44,182千元及72,729千元人民币[1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8910万元人民币的有抵押银行贷款以土地使用权作质押[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1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488名雇员[105]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薪酬成本总额约为6510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5060万元人民币增加[10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计18.987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9.292亿港元,占比22.88%[121] - 核心产品PGT - A试剂盒计划用途金额3.797亿港元,占所得款项总额20%,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2065万港元,占比3.78%[119] - 用于PGT - A试剂盒在中国持续销售及营销活动计划用途金额1.519亿港元,占比8%,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281万港元,占比0.04%[119] - 用于升级现有生产机器及设备等计划用途金额2.278亿港元,占比12%,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1.784亿港元,占比3.74%[119] - PGT - M试剂盒的临床试验、注册申报及商业化计划用途金额1.899亿港元,占比10%,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1.053亿港元,占比4.02%[120] - 用于其他产品的开发等计划用途金额5.696亿港元,占比30%,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3.268亿港元,占比4.62%[120] - 建设并装潢研发中心及扩充厂房计划用途金额1.899亿港元,占比10%,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1.219亿港元,占比3.06%[121] - 营运资本及一般企业用途计划用途金额2.848亿港元,占比15%,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7070万港元,占比1.64%[121] - 公司不建议派付报告期的中期股息(2022年中期股息为零)[1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新加坡BMX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32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20%[131] 产品注册相关情况 - 公司PGT - M试剂盒预计2024年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PGT - SR试剂盒预计2025年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6] - 公司DA500基因测序仪预计2023年获医疗器械注册证,DA5000高通量测序仪预计2024年获注册证[7] - 公司开发的智能精子品质分析平台预计2024年获注册证,可将设备检测结果准确率提升至95%[9] - 公司首款家用精子分析仪预计2024年获注册证,期望覆盖更多健康用户群体[10] - 公司BCT38C智能液氮罐2021年完成性能验证和注册检定,2022年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 - 公司BSG800A自动化超低温存储仪2021年实现仪器系统商业化销售,并建立全国首个自动低温生物样本存储系统样板实验室[12] - 公司匹配超低温度存储仪使用的玻化冻存管预计2024年获注册证[12] - 公司研发的PGT - A试剂盒于2020年2月获首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 - PGT - A于2020年2月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2] - PGT - M预计2024年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2] - PGT - SR预计2025年获注册证[22] - CNV预计2025年获注册证[22] - Geri®全时差胚胎培养箱于2020年11月获注册证[22] - Gavi®全自动化玻璃化冷冻仪预计2026年获注册证[22] 产品特性及优势 - 公司DA500基因测序仪能将手工操作时间降低95%,检测场地要求降低60%[7] 收购事项 - 2023年6月公司完成新加坡BMX收购事项,实现胚胎实验室布局[4] - 公司于2023年6月完成新加坡BMX收购[14] - 2023年6月21日公司完成收购新加坡BMX集团全部股权,总代价40,470,000美元(约人民币288,637,000元)[75] - 收购产生的商誉于2023年6月30日为146,489千元[77] - 自收购日期起至2023年6月30日,新加坡BMX为集团贡献收入人民币2,062,000元及期间亏损人民币2,917,000元[77] - 2023年6月21日公司完成收购新加坡BMX全部股权,其成为全资子公司[128] 市场及业务布局 - 公司国内合作本地化实验室达65家,在头部辅助生殖中心市场占有率超70%[21] - 新加坡BMX业务及合作伙伴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600家临床机构[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有185名销售人员,合作超30家经销商,覆盖超300家辅助生殖机构;新加坡BMX有20名销售人员,合作超18家经销商,服务超600家临床机构[27] 公司总部及生产厂情况 - 公司总部建设项目规划总楼面面积71,628平方米,其中研发及开发中心办公用途21,503平方米,生产用途50,125平方米,预计2023年10月完成内部装修[25] - 公司在苏州1,364平方米生产厂房产能为每年400,000人份,拥有两间ISO7级清洁车间[26] 公司人员变动 - 2023年7月13日,林兆荣先生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9] - 2023年7月14日,宗秋平女士及史丽娟女士获委任为职工代表监事[30] - 2023年8月10日,梁博士等多人获重选或委任为公司董事、监事[31] - 2023年6月14日,邹国强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短暂未能符合上市规则部分规定[115] - 2023年7月13日,林兆荣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公司再次符合上市规则多项规定[116] 公司治理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守则条文第C.2.1条,董事长及总经理均由梁博士担任[111] 所得款项用途及相关决议 - 公司通过首次全球发售募集所得款项净额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