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市场规模与发展 - 2021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23] - 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23] - 预计2022年中国医美消费用户规模将超过2000万,非手术类医美用户占比从72.6%提升至83.1%[34][35] 公司健康板块发展 - 公司通过细胞医疗健康应用和大麻素健康应用驱动健康板块发展,并深耕皮肤健康管理[24] - 美瑞健康国际在2021年销售旗下品牌麻妆的CBD护肤品取得良好口碑和成绩,但受政策影响调整了相关业务[32] - 美瑞健康国际推出护肤新品牌“肌小简”,主打医美+护肤组合,以60%轻医美结合40%精简高效护肤[37][39] 细胞治疗领域布局 - 公司在细胞治疗领域持续布局,2019年战略入股茵冠生物,2020年成立美艾康,布局细胞免疫疗法领域[26] - 茵冠生物在干细胞药品研发领域建立了符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药学工艺及质量标准体系[27] - 茵冠生物在2021年6月11日通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新增一项发明专利授权[28] - 茵冠生物于2021年3月启用新建的生产研发基地,依据cGMP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拥有B+A级洁净实验室[30] - 茵冠生物在2021年完成新一轮融资,获得东方富海和汉商集团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30] - 美艾康与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合作,完成17例病例入组,并改进临床方案以利于未来治疗技术申报[31] 国际业务拓展 - 美瑞健康国际在瑞士成立附属公司Green Gold Health SA,并于2021年推出高端健康消费品牌AlpReleaf,覆盖欧洲22个国家[3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收益为253.0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4.6%,主要由于健康医疗管理服务收入减少24.4百万港元[43] - 2021年毛利为100.9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9.3%,毛利率从42.0%下降至39.9%[4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21.9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32.2%,主要由于汇率变动导致的汇兑亏损9.9百万港元[46] - 经营开支总额为42.7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15.3%,主要由于出售香港及上海的诊所导致经营开支减少6.6百万港元[47] - 融资成本为8.4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38.7%,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利息减少4.7百万港元[48] - 除税后溢利为60.5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28.9%,主要由于缺少一次性收益及毛利减少[49] - 工业大麻业务收益为26.5百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4.3%,溢利增加35.0%至5.4百万港元[51] - 健康医疗相关业务收益为28.5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48.0%,溢利减少14.9%至12.0百万港元[52] - 贸易业务收益为146.8百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9.6%,但溢利减少35.0%至14.7百万港元[54] - 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为31.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7%,但溢利减少8.3%至22.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经营开支增加1.4百万港元[56] - 物业投资及租赁业务收益为19.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8.5%,但溢利大幅增加16.3倍至31.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的利好财务影响[57] - 物业发展业务中,位于澳大利亚的住宅发展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80%,预计建筑阶段将于2022年4月展开[58] - 公司非流动资产增加118.6百万港元至861.3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增加81.7百万港元及投资物业增加34.0百万港元[64] - 公司流动资产减少84.5百万港元至875.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221.8百万港元[64] - 公司负债总额增加6.7百万港元至306.3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增加17.9百万港元[64] - 公司资产净值增加27.4百万港元至1,430.7百万港元,主要来自年度溢利60.5百万港元及汇兑收益13.7百万港元[6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9.1百万港元至272.6百万港元,其中55.8%以澳元列值[66]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3.3百万港元,主要用于日常营运资金需求[67] - 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1.6百万港元,主要来自收购及赎回基金投资及金融产品投资的净额154.6百万港元[70] - 公司二零二一年总现金流入为168,699千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150,825千港元增长11.8%[71] - 公司二零二一年现金净额为61.1百万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19.8百万港元增长208.6%[76] - 公司二零二一年未动用的配售股份所得款项净额为190.4百万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225.2百万港元减少15.5%[75] - 公司二零二一年资产负债比率为-4.5%,较二零二零年的-1.4%进一步下降[76] - 公司二零二一年资本开支为2,644,000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417,000港元增长534.1%[77] - 公司二零二一年投资组合为315.0百万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193.1百万港元增长63.1%[84] - 公司二零二一年员工成本为30.4百万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32.3百万港元减少5.9%[87] - 公司二零二一年员工人数为138名,较二零二零年的116名增长19.0%[87] - 公司二零二一年资本承担为11.5百万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35.3百万港元减少67.4%[79] - 公司二零二一年投资物业及受限制存款的账面净值为355,583千港元,较二零二零年的338,680千港元增长5.0%[80]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财务表现和财务状况详见综合财务报表第104页至212页,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1年度股息[104] - 公司可供分派予其拥有人之储备总额为361,216,000港元,较2020年的342,662,000港元有所增加[131] - 公司在2021年以总代价40,535,610港元购回91,350,000股股份,并已全部注销[133] - 购回股份的最高每股购买价为0.48港元,最低为0.42港元[134] - 公司购回股份的目的是提升每股资产净值及每股盈利[133] 业务风险与合规 - 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状况和消费信贷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94] - 公司业务受政府政策和监管变动影响,未能遵守相关规则可能导致业务暂停或惩罚[95] - 公司业务依赖声誉和产品服务质量,若受到质疑可能失去潜在业务[96] - 公司主要财务风险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97] - 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详见年报第53页至96页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一节[98] - 公司业务遵守中国、香港、澳洲、日本、瑞士及百慕达的相关法律及法规[99]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讨论并制定整体策略及审阅财务表现[189]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5] - 公司已成立四个董事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战略委员会,以监察集团相关事务[18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就独立性发出书面年度确认,并具备独立身份[188] - 公司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2年6月24日举行[179]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2年6月20日至6月24日暂停办理[182] - 公司核数师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在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提呈续聘决议案[178]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不存在任何重大法律诉讼或仲裁[17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84] - 公司董事会成员在2021年度内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的记录如下:执行董事周旭洲先生3/4次,曾文涛博士3/4次,周文川女士4/4次,非执行董事毛振华博士4/4次,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志伟教授4/4次,高冠江先生4/4次,吴鹏先生4/4次[187] - 公司为董事安排了持续专业发展培训,包括外部座谈会和专家简介会,以确保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195][198] - 全体董事已参与业务或董事职责相关的培训,包括法规阅读和最新资讯的更新[196][19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联席主席周旭洲先生和曾文濤博士,以及行政总裁周文川女士,负责日常管理和策略实施[193] - 非执行董事毛振华博士也参与了业务或董事职责相关的培训[200] 购股权计划 - 公司通过购股权计划吸引、挽留及激励主要雇员,并提供持续培训[101] - 公司于2020年5月12日根据2019年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61,248,000份购股权[110] - 公司建议向周文川女士授出18,000,000份购股权,并于2020年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独立股东批准[110] - 购股权的归属期分为四批,每批25%,分别在接纳日期起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和48个月后归属[110] - 购股权的归属期分为三批,每批三分之一,分别在接纳日期起24个月、36个月和48个月后归属[111] - 购股权的归属期分为四批,每批25%,分别在接纳日期起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和60个月后归属[1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曾文涛博士持有10,002,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格为0.33港元[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周文川女士持有18,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格为0.345港元[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合计持有18,051,000份购股权[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他合资格参与者合计持有26,568,000份购股权[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购股权计划合计授出78,636,000份购股权[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向24名非集团雇员承授人授予了20,089,500份购股权[112] - 公司向茵冠生物和美深瑞的11名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授予了15,528,000份购股权[114] - 茵冠生物的投资规模占公司总资产的4.0%,公司持有其35.20%的股份[115] - 美深瑞的投资规模占公司总资产的0.2%,公司持有其45%的股份[116] - 茵冠生物和美深瑞的购股权归属条件包括达成年度业绩目标和取得研发成果[117] - 公司向美深瑞的9名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授予了2,520,000份购股权,无需达成业绩目标[118] - 公司向3名管理顾问授予了2,052,000份购股权[121] - 公司向十名销售代理授予了2,509,500份购股权,以奖励其过往贡献并激励其带来更多客户[125] - 公司根据2019年购股权计划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为427,175,263股,占已发行股本的约10%[127] - 公司向管理顾问授予购股权,以奖励其过往贡献并激励其提升表现,购股权将在四年内分四期等额归属[122][123] - 公司认为向销售代理授予购股权对股东整体而言属公平合理,因其规模较小且分四年等额归属[126][127]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周旭洲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251,534,761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3.43%[144] - 曾文濤博士持有公司股份75,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78%[144] - 周文川女士持有公司股份31,938,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76%[144] - 毛振華博士持有公司股份113,89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2.70%[144] - U-Home Group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964,172,53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22.88%[153] - U-Home Group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499,653,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1.86%[153] - Zhongjia U-Hom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660,296,761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5.67%[153] - Shunda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124,122,291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0.41%[153] - 海通恒信租赁(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263,825,53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29.99%[153]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最大客户占总销售的14%,五大客户合计占总销售的41%[165]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的29%,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总采购的87%[165] - 公司与宇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物业销售及顾问咨询服务框架协议,2023年12月31日前每年服务费不超过人民币40,000,000元(约45,268,000港元)[160] - 公司与周旭洲先生签订的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及健康产品供应框架协议,2023年12月31日前每年支付金额分别不超过8,000,000港元、13,000,000港元及13,000,000港元[161] - 宇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投资物业最近年度租金收入约为人民币58.6百万元,账面值约为人民币2,178.0百万元[169] 历史业绩与资产 - 公司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业绩及资产、负债概要详见年报第213页[105]
美瑞健康国际(02327)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