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收益约为139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1105亿港元大幅减少约87.43%[4] - 同期,集团毛利约为1250万港元,较2022年中期约2836万港元大幅减少约55.92%或1586万港元[4]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4252万港元,2022年中期为溢利净额约1408万港元,主要因放弃应收款亏损约2050万港元、产业园收益减少及外汇亏损约923万港元[19] - 本期经营成本约1672万港元,较2022年中期的约1934万港元减少约13.55%,主要因出售附属公司[20] - 本期融资成本约799万港元,较同期约456万港元增加约75.22%,因确认可换股票据违约应计利息[21] - 本期每股基本亏损约0.95港仙,2022年为每股基本盈利约0.32港仙,较同期减少约396.88%[2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64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4924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2.13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流动负债净额约1.9364亿港元;流动比率约2.80,2022年12月31日约0.54;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33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039万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发行可换股票据应付本金及利息账面价值约1.31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可换股票据到期,本金及未偿还应付利息账面价值重新分类为应付一名股东款项约1.2612亿港元;债券账面价值约285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903万港元,年利率5%,2023年10月23日到期[2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4.55020888亿股;股本约557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711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约557万港元及约1.1403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243%,2022年12月31日约163%[26] - 2023年6月30日,无集团资产抵押作借贷担保,2022年12月31日也无[2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香港及中国共聘用约133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约131名[36] - 本期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622万港元,2022年中期约674万港元[3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45]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3,95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1,050千港元[69]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2,4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358千港元[6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5,038千港元,2022年同期经营溢利为28,003千港元[6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3,257千港元,2022年同期期内溢利为24,857千港元[69]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为0.95港仙,2022年同期为0.32港仙[69]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09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5,433千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31,6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5,230千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250,61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9,397千港元[73]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85,15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266千港元[7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14,596千港元,2022年同期全面收益总额为58,557千港元[70]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9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所得现金净额536,970千港元[78]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57,09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1,465千港元[78]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38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411千港元[78]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08,74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19,094千港元[79]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238千港元,期末为264,171千港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55,681千港元,期末为613,516千港元[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不包括非金融负债)为52,535千港元,应付关联方款项为4,979千港元,借贷为13,387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为152,908千港元,应付债券为29,121千港元,租赁负债为2,556千港元[9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不包括非金融负债)为72,330千港元,应付一名股东款项为126,118千港元,应付一间联营公司款项为121,276千港元,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0,953千港元,借贷为30,841千港元,应付债券为30,463千港元,租赁负债为2,556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衍生金融资产为1,81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0[101] - 2023年上半年分类溢利为8,97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538千港元[108] - 2023年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亏损为1,758千港元,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亏损为578千港元,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1,211千港元,修订可换股贷款票据之收益为1,983千港元,外汇亏损净额为9,233千港元[10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5,038千港元,2022年同期经营溢利为28,003千港元[10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3,257千港元,2022年同期期内溢利为24,857千港元[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35,76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20,663千港元下降35.51%[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50,61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19,397千港元下降40.24%[110]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6,22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741千港元下降7.67%[113] - 2023年上半年外汇亏损净额为9,2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外汇收益净额4,328千港元[11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所得税为2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所得税抵免729千港元,税率均为25%[11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42,5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盈利14,084千港元[11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95港仙,2022年同期为每股基本盈利0.32港仙[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金额为1,320千港元,较2023年1月1日期初金额2,552千港元下降48.28%[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计41,17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9,963千港元下降17.59%[123] - 2023年和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股本均为5,569千港元,股份数目均为4,455,020,888股[12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9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52000港元[140] - 2023年6月30日应计薪金764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9000港元[140] - 2023年6月30日应计开支5042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18000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贷13,387,000港元,借贷总额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390,000港元降至13,387,000港元[1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贷应付本金13,387,000港元及利息3,257,000港元拖欠未还[1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已出售负债净额为 - 258,000港元[1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出售附属公司应收代价2106千港元,总代价2106千港元,出售亏损1758千港元[1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出售附属公司现金流出净额为14827千港元[1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156]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6个月,董事及其他主要管理层成员薪金及其他短期福利为15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90千港元[158]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6个月,与Qilu International Funds SPC的利息开支为70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53千港元;与陈秋叁的利息开支为87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90千港元[161] - 2023年6月30日,应付陈秋叁债券2858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028千港元[16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Qilu International Funds SPC可换股贷款票据1311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此项;2023年6月30日无应付Qilu International Funds SPC股东款项,2022年12月31日为126118千港元[163] - 2023年6月30日无应收袁红兵关联方贷款,2022年12月31日为17003千港元[16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北京远创关联方款项49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209千港元;应付陈秋叁关联方款项7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4千港元[16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能源贸易业务收益为零,2022年中期约为7893万港元[6] - 能源数字贸易产业园运营业务已与国内17个城市/地区的多实体签署合作协议,引入至少724家企业入驻[7] - 2023年上半年,能源数字贸易产业园业务收益约为1396万港元,2022年中期约为3212万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钻井服务业务收益为零,2022年中期也为零[11] - 2023年上半年能源业务来自外界客户收益为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928千港元;能源数字贸易产业园的营运2023年上半年为13,95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2,122千港元[105] - 2023年6月30日能源业务分类资产为266,93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1,152千港元;钻井服务2023年6月30日为73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0千港元;能源数字贸易产业园的营运2023年6月30日为13,71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294千港元[107] - 2023年6月30日能源业务分类负债为41,99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879千港元;钻井服务2023年6月30日为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千港元;能源数字贸易产业园的营运2023年6月30日为18,73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980千港元[107] 业务合作与发展计划 - 2021年下半年,集团与北京华烨签订新钻井服务协议,提供63个油井的钻井服务,合约金额超7.48亿元人民币,但因先决条件未达成尚未开展[10] - 集团计划实现运营30个数字产业园,引入2000家以上企业入驻[15] - 集团将继续探索开发新能源相关产品和服务机会,与大型国企合作,待油价平稳恢复能源贸易业务[14] - 集团将继续探索石油勘探及开发业务等领域新投资商机,与大型国企联手开发高价值油田[16] 公司股权与股东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董事袁红兵实益拥有1379.6万股,占已发行股份
金泰能源控股(02728)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