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2 - 年度财报

教育机构及专业设置 - 集团投资及经營四所教育機構,包括新華學院、臨床醫學院、紅山學院和新華學校[10] - 新華學院提供專注於應用型教育的本科教育、專科教育及繼續教育,並獲批金融科技、人工智能2個本科專業[11,12] - 臨床醫學院新增預防醫學、智能醫學工程和生物醫藥數據科學3個本科專業,在校生人數達到5,993人,同比增長40.65%[13,14] - 新增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预防医学等15个本科专业[22] - 引進博士、副高級職稱及以上人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23] - 與蒙古、泰國等國家開展國際教育合作,引入哈佛、牛津等名校課程資源[24] - 投入大量資金新建和改建80個實驗實訓中心及3個學術報告中心[25] - 紧密对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打造优质课程和高质量师资团队[28,29,30] - 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多个实践教育基地和产业学院[24] 学校建设及学生规模 - 新校區一期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將隨學生規模擴大而逐步建設[15] - 集團在校學生總人數由2021年的56,518名增加至2022年的60,510名[7] - 集團旗下院校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等方面均有提升[7] 教育服务及社会责任 - 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等專項活動,解決就業崗位萬餘個[27] - 成立培訓學院承接各類培訓服務項目,2022年獲得600餘萬人民幣項目資金[27] - 開展社會志願服務,4支"三下鄉"實踐團隊獲得國家級優秀團隊稱號[27] - 為農民、退役軍人等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27] 财务数据 - 集團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幣565.4百萬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幣625.5百萬元[7] - 經調整收入(包括集團收入及臨床醫學院及紅山學院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幣774.0百萬元增加11.1%至2022年的人民幣860.1百萬元[33] - 主營業務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幣195.3百萬元增加31.5%至2022年的人民幣256.8百萬元[36] - 毛利由2021年的人民幣370.1百萬元減少0.4%至2022年的人民幣368.7百萬元[38] - 銷售及分銷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幣14.3百萬元減少44.8%至2022年的人民幣7.9百萬元[40] - 行政開支由2021年的人民幣64.1百萬元增加147.1%至2022年的人民幣158.4百萬元[42] - 集團2022年度溢利為人民幣235.5百萬元,較2021年下降33.6%[47] - 經調整淨溢利為人民幣330.8百萬元[48] - 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流動資產淨額為人民幣26.5百萬元,較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848.7百萬元減少98.6%[51] - 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502.1百萬元[50] - 合約負債包括學費和寄宿費,2022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329.5百萬元,較2021年增加6.8%[55] - 其他應付款項主要包括向學生收取的雜項開支、應計費用、應付供應商款項、應計員工成本和應付利息,2022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128.5百萬元,較2021年增加1.7%[56] - 2022年資本開支為人民幣436.7百萬元,主要用於建設樓宇和學校設施以及購買設備和軟件[57] - 於2022年12月31日,已授權但未訂約的資本承諾為人民幣600.4百萬元[58] - 2022年12月31日流動比率為1.1,較2021年的4.8有所下降[62] - 2022年12月31日資產回報率為5.8%,股本回報率為7.5%,均低於2021年[63] - 2022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率為22.8%,與去年相比無顯著變化[64] 管理团队 - 陸先生在教育領域擁有逾10年經驗[79] - 王先生在教育和財務事宜方面擁有逾18年經驗[82] - 蔣先生擁有近30年的法律執業經驗[83][84] - Yang先生於2002年12月獲得美國邁阿密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86] - 姚先生獲得安徽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士學位,並擁有註冊會計師及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資深會員的資格[89] - 黃先生於教育領域擁有逾15年經驗[92] - 倪先生於2000年7月畢業於淮南師範專科學校,並於2017年6月畢業於貴州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94] - 王繼紅女士於1998年2月加入本集團,並於2017年10月31日獲委任為本公司首席戰略官[96] 公司概况 - 本集團為長三角領先的民辦高等教育供應商[100] - 本集團上市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239.8百萬港元(相當於約人民幣1,038.0百萬元)[119] - 所得款項淨額主要用於收購其他學校以擴大學校網絡(53.0%)、提升學校設施及教育設備(35.0%)、鞏固市場地位及提升品牌認可度(2.0%)、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10.0%)[120] - 本集團五大客戶佔收入比例不足30%,並無任何單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