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教育(02779)

搜索文档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30
ANNUAL REPORT 2024 年報 目錄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主席報告 | 3 | |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 4 |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 | 12 | | 董事會報告 | 18 | | 企業管治報告 | 52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67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105 | | 綜合損益表 | 112 |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113 |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114 |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116 |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117 |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118 | | 財務摘要 | 162 | | 釋義 | 163 | 公司資料 董事會 非執行董事 吳俊保先生 (主席) 執行董事 張明先生 陸真先生 (於2024年12月30日辭任) 王永凱先生 陳明女士 (於2024年12月30日獲委任) 獨立非執行董事 蔣敏先生 Yang Zhanjun先生 姚和平先生 審核委員會 姚和平先生 (主席) 吳俊保先生 蔣敏先生 薪酬委員會 蔣敏先生 (主席) 吳俊保先生 Yang Zhanjun先生 提名委員會 吳俊保先生 (主席) ...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48,078千元,较2023年的642,660千元增长0.8%[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392,261千元,较2023年的377,956千元增长3.8%[4] - 2024年公司年度溢利为330,219千元,较2023年的307,099千元增长7.5%[4]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溢利为359,406千元,较2023年的329,692千元增长9.0%[4] - 2024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20.53分,2023年为19.09分[5] - 2024年公司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342,949千元,2023年为318,587千元[7]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928,626千元,2023年为3,721,485千元[8]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920,120千元,2023年为754,171千元[8]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为576,581千元,2023年为515,499千元[8]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720,336千元,2023年为3,463,926千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30,219,000元,2023年为307,099,000元;本年度已发行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08,583,000股,与2023年相同[24]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1,128,410千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848,746千元,资产负债率为23%;2023年负债总额为1,011,730千元,资产总额为4,475,656千元,资产负债率为23%[43]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6.427亿元略微增加0.8%至报告期的6.481亿元[58] - 公司其他收益由2023年的3360万元增加45.5%至报告期的4890万元[59]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由2023年的2.647亿元减少3.4%至报告期的2.558亿元[60] - 公司毛利由2023年的3.78亿元增加3.8%至报告期的3.923亿元[61] - 公司除税前溢利由2023年的3.132亿元同比增加7.8%至报告期的3.375亿元[65] - 公司年度溢利由2023年的3.071亿元同比增加7.5%至报告期的3.302亿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长期银行定期存款及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0.19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46亿元[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3.43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87亿元增加43.9%[71]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为937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19亿元[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为6.01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63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23.3%,2023年12月31日为22.6%[75] 各业务线及费用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租金及物业管理收益为26,124千元,2023年为24,476千元;服务收益2024年为23,512千元,2023年为26,838千元[17] - 2024年贷款及借款利息开支为13,309千元,2023年为14,293千元;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2024年为161,959千元,2023年为155,947千元[18]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9,378千元,2023年为60,070千元;无形资产摊销2024年为2,299千元,2023年为3,032千元[20] - 2024年中国所得税拨备为7,241千元,2023年为6,064千元[22] - 2024年投资预付款项为660,000千元,与2023年相同;向安徽学校及江苏学校的垫款2024年为2,230,700千元,2023年为2,165,104千元[27] - 2024年末贸易应收款项一年内为2,137千元,2023年为2,885千元;预付款项及按金2024年为201,838千元,2023年为201,757千元[28] - 2024年长期银行定期存款为330,000千元,2023年为160,000千元;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2024年介乎1.45%至3.55%,2023年为2.30%至3.59%[29] - 2024年无抵押银行贷款一年后但两年内为62,880千元,2023年为50,020千元;两年后但五年内2024年为0,2023年为62,880千元[30] - 2024年来自关联方的贷款两年后但五年内为293,555千元,2023年为287,272千元;五年后2024年为195,394千元,2023年为96,059千元[30] - 2024年12月31日,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2.70%,2023年为3.05%;来自关联方吴俊保有限公司贷款年利率为2.00%[32] - 2024年合约负债中,学费为327,088千元人民币,寄宿费为34,957千元人民币,总计362,045千元人民币;2023年分别为305,912千元、34,083千元、339,995千元[33] - 2024年向学生收取的杂项开支为6,64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11千元;2024年应付利息为23,535千元,2023年为14,362千元[35] 股息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港仙,2023年为6.32港仙;2024年已批准及派付上个财政年度末期股息为92,60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216千元[38][39] - 董事会暂不建议派发报告期的末期股息,2023年为6.32港仙[85] 购股权相关情况 - 2019 - 2023年公司多次授出购股权,包括向执行董事及雇员授出不同数量、不同行使价的购股权,其中2019年7月15日授出的2,000,000份购股已于2024年到期[41] 学生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25学年,集团全日制在校生约42,553名,同比下降约2.94%,继续教育在籍生达20,183名,同比增长约32.15%,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总数比例约97.09%[46] 教学成果相关情况 - 集团累计获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华学院获批安徽省首批应用特色高校培育单位[47] - 集团各高校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赛事奖项同比增长21.7%,国家级及以上赛事获奖数增长1.7倍[48] 教师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全年引进博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同比增长23.1%,组织培训837场次,覆盖3万人次,教师获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数量同比增长67.5%[49] 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情况 - 公司全年建设实验室项目34个,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35间,师生宿舍1470间,新增馆藏图书155万册[50] 产学研及合作项目相关情况 - 公司各院校新增产学研横向项目171个、社会服务项目33个、合作育人基地29个[51] - 公司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52] 公司人员数量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559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2504名[81] 公司会议及报告相关安排 - 公司将於2025年6月26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於2025年4月30日或之前刊发及寄发[84]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资格,公司将於2025年6月23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86] - 公司报告期全年报告将於2025年4月底前刊登於指定网站并寄发印刷本给有需求股东[9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6日举行[94] 公司及学校成立信息 - 公司于2017年8月3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94] - 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779[94] - 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为0.01港元[95] - 安徽学校于2003年成立[94] - 江苏学校于1999年成立[95] - 新华集团于1999年9月1日成立[95] - 新华学校于2002年4月11日获批成立[95] - 新华学院于2000年6月18日获批成立[96]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95]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7:2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收入为510,70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55,7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13,11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溢利为224,7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2,41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470万元减少2.4%[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为11,98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1,630万元增加3.0%[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59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3,480万元小幅增加0.5%[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11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10万元减少64.5%[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3,67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6,620万元减少44.6%[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1,59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8,370万元增加17.5%[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为27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20万元增加22.7%[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内溢利为21,31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8,150万元增加17.4%[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溢利为224,77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18,904千元增加2.7%[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55,71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51,075千元人民币增长1.3%[72] - 学费收入为328,60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23,909千元人民币增长1.5%[72] - 寄宿费收入为27,10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7,166千元人民币基本持平[72] - 租金及物业管理收益为12,3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0,914千元人民币增长13.1%[76]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利息收益为7,06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4,842千元人民币增长45.9%[76] - 临床医学院及红山学院运营亏损为3,123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同期为盈利1,411千元人民币[76] - 员工成本为88,46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85,547千元人民币增长3.4%[77] - 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4,28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1,164千元人民币下降22.1%[79] - 汇兑亏损净额为7,55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5,009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78.4%[79] - 本期间中国所得税拨备为2,7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238千元人民币增长22.7%[7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325元,同比增长17.46%[8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3,119,000元,同比增长17.46%[81][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22,2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6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13,11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6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3.2分人民币,同比增长16.8%[6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0,21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4%[6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593,07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长期银行定期存款为2,925,14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3,593,07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63,926千元人民币增长3.7%[6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213,11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81,454千元人民币增长17.5%[67][6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为4,5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3,282千元人民币下降80.5%[67][6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5,24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83,311千元人民币下降9.7%[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5,18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56,119千元人民币增长33.9%[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57,93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48,697千元人民币增长6.2%[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留存收益为2,343,16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30,041千元人民币增长10%[6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汇兑储备为118,02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483千元人民币增长4%[68] 学生与教育 - 公司旗下新华学院在2023/2024学年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同比增长29.7%,其中国家级奖项同比增长49.5%[6] - 公司旗下临床医学院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21/2022学年正式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将随学生规模扩大逐步建设[7] - 公司旗下新华学院新增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电路》[6] - 公司旗下新华学院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项同比增长200%[6] - 公司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5,110万元增加1.3%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5,570万元,主要由于在校生人数增加[14] - 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43,659人,较2023年的44,277人略有下降[10] - 继续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23年的15,586人增加至2024年的19,777人[9] - 红山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9,941人,较2023年的9,820人有所增加[10] - 新华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从2023年的4,374人减少至2024年的2,577人[10] - 公司旗下院校累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11] - 新华学院新增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共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71门省级一流课程[11] - 公司引进博士教师188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11] - 公司旗下院校与马来亚大学共建安徽省预科中心,并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越南设立海外合作基地[11] - 公司将持续推进数字化教育,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教学环境[13] 股东与股权 - 吴俊保先生通过吴俊保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1.77%的股份[40][43] - 张明先生持有公司1.86%的股份,陆真先生和王永凯先生各持有0.75%的股份[40] - 蒋敏先生持有公司0.03%的股份[40] - 吴俊保先生在新华集团中持有95.70%的权益[42]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608,583,000股[40][43] - 公司于2018年3月8日采纳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合资格人士[44] - 公司股东于2024年6月18日通过特别决议案,采纳第三次经修订及重述的章程细则[39]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购股权总数为20,200,000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1.26%[45] - 公司董事张明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为30,000,000份,其中15,000,000份于2019年4月30日授出,15,000,000份于2023年6月5日授出[47] - 公司董事陆真和王永凯各自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为12,000,000份,其中6,000,000份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6,000,000份于2023年6月5日授出[47] - 公司雇员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为85,800,000份,其中40,900,000份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44,900,000份于2023年6月5日授出[47] - 公司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剩余约三年零七个月[46] - 公司2019年7月15日授出的52,900,000份购股权中,33,000,000份(A组购股权)将按每年25%的比例分四年归属[48] - 公司2019年7月15日授出的52,900,000份购股权中,1,500,000份(B组购股权)将按30%、30%、40%的比例分三年归属[48] - 公司2019年7月15日授出的52,900,000份购股权中,15,200,000份(C组购股权)将按50%、50%的比例分两年归属[48]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购股权中,15,000,000份授予张明的E组购股权将在2024年至2028年每年6月5日归属20%[50]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购股权中,34,000,000份F组购股权将在2024年至2027年每年6月5日归属25%[51]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购股权中,1,500,000份G组购股权将在2024年和2025年每年6月5日归属30%,2026年6月5日归属40%[51]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购股权中,19,300,000份H组购股权将在2024年和2025年每年6月5日归属50%[52]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购股权中,2,100,000份I组购股权将在2024年6月5日归属100%[52] - 公司报告期初及期末购股权计划下的可授出购股权数目均为20,200,000份[52] 法律与合规 - 公司董事会审查结构性合约后认为集团在所有重大方面均已遵守结构性合约[53] - 公司中国法律顾问表示报告期内资历要求的实施条例未进行任何更新[54] - 公司董事会认为《外商投资法》及负面清单不会对集团业务运营、商业计划和财务状况产生直接重大不利影响[55] - 公司独立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对报告期的未经审核综合中期财务报表进行审阅[5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投资预付款项为人民币660,000,000元,用于收购红山学院[83] - 公司向临床医学院及红山学院的垫款总额为人民币2,925,140,000元[8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812,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71.85%[8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预付款项及按金为人民币201,133,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0.31%[85]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长期银行定期存款为人民币240,000,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50%[8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无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57,920,000元,年利率为3.05%[8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合约负债为人民币12,480,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96.33%[8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其他應付款項總額為197,912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119,420千元人民幣增長65.7%[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應付股息為92,785千元人民幣,2023年同期無應付股息[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比率為18%,較2023年12月31日的23%下降5個百分點[95]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未清償資本承擔為338,720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440,199千元人民幣下降23.1%[9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計息銀行貸款為157,920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207,940千元人民幣下降24.0%[9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關聯方收取的服務費為614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44千元人民幣增長1,295.5%[9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關聯方收取的利息開支為3,887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2,818千元人民幣增長37.9%[9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應付供應商款項為58,451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64,109千元人民幣下降8.8%[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應計員工成本為20,933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25,357千元人民幣下降17.4%[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應計費用為5,045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9,821千元人民幣下降48.6%[90]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安徽新華學院於2000年6月18日獲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為民辦高等學歷教育機構[100] - 安徽新華學校於2002年4月11日獲安徽省教育廳批准成立,為民辦學歷教育中等職業學校[100] -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於2003年成立,由中國新華教育集團及安徽醫科大學共同經營[100] - 安徽新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於1999年9月1日成立,為新華學院及新華學校的學校舉辦者[100] - 中國新華教育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中國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及上海市[100]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收入为510,70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55,7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13,11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溢利为224,7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3.2人民币分,同比增长16.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13.2人民币分,同比增长16.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22,2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15,86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總收入為355,716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351,075千元人民幣增長1.3%[7] - 公司报告期确认除所得税前溢利21,59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8,370万元人民币增加17.5%,主要由于中国的应课税溢利增加[44] - 公司报告期录得溢利21,310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8,150万元人民币增加17.4%[45] - 经调整净溢利从2023年的218,904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224,779千元人民币[46]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4,087,0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3,593,07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4] - 公司长期银行定期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0,000,000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40,000,000元[20] - 公司无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2,920,000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7,920,000元[21] - 公司向关联方吴俊保有限公司的贷款总额为人民币386,064,000元,年利率为2.00%[22] - 公司长期银行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50,02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8,460万元减少26.9%[47]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21,17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870万元减少11.3%[4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7.5%,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6%下降5.1个百分点[51]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23%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8%[27] 收入与成本 - 學費收入為328,607千元人民幣,寄宿費收入為27,109千元人民幣,與2023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7] - 租金及物業管理收益為12,345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10,914千元人民幣增長13.1%[9] - 員工成本為88,461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85,547千元人民幣增長3.4%[11] - 融資成本為6,375千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的6,514千元人民幣略有下降[11] - 主营业务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630万元人民币增加3.0%至报告期的11,98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及持续教学投入增加[40] - 毛利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480万元人民币小幅增加0.5%至报告期的23,59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管理水平优化及资源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41]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10万元人民币减少64.5%至报告期的11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2024年上半年招生开支减少[4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620万元人民币减少44.6%至报告期的3,6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减少[43] - 融资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50万元人民币小幅下降至报告期的64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利率下降[44] 投资与资本 - 公司投资预付款项中,收购红山学院的首期付款为人民币660,000,000元,向临床医学院及红山学院的垫款分别为人民币1,165,261,000元和人民币1,099,879,000元[18] - 公司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0,170万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610万元减少19.3%[49] - 公司银行贷款及自关联方获得贷款为人民币54,400万元[50]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52]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53] - 公司未进行任何资产抵押[53] 学生与教育 - 公司旗下新華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23,831人,繼續教育學生人數為19,777人,總計43,608人[33] - 臨床醫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7,310人,紅山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9,941人,新華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2,577人[33] - 新華學院新增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字電路》,學生獲各類學科競賽獎項同比增長29.7%,國家級獎項同比增長49.5%[30] - 公司旗下院校累計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4個及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4個,臨床醫學院新增生物製藥本科專業[34] - 公司引進博士教師188人,開展系列培訓352場次,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34] - 新華學院新增1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目前共有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71門省級一流課程[34] - 公司旗下院校與馬來亞大學共建安徽省預科中心,並設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越南等海外合作基地[34] - 臨床醫學院新校區圖書館全部建成,東校區正式投入使用,紅山學院高淳校區即將啟用[34] 其他 - 公司未就提供學歷教育服務的收入確認所得稅費用,因地方稅務局未對該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一年内到期的金额为人民币812,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885,000元大幅减少[19] - 公司应付股息从2023年12月31日的0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2,785,000元[24] - 公司雇员人数为2,501名,较2023年6月30日的2,567名减少2.6%[54] - 公司未派发中期股息[55]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30
教育机构概况 - 集团投资及经營四所教育機構,包括新華學院、臨床醫學院、紅山學院和新華學校[13] - 新華學院為民辦本科學歷教育機構,提供應用型科學教育的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14] - 新華學院為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是安徽省應用型高水準大學建設單位及碩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14] - 新華學院下設10所二級學院及2個教學部,共開設59個本科專業,其中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5] - 臨床醫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培養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的獨立學院,專業設置以臨床醫學為主,開設15個本科專業[16] - 紅山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培養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的獨立學院,開設15個本科專業,專業設置以經管為主,兼具文法特色[19] - 新華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合肥市校企合作示範校及合肥市德育創新實驗學校[20] 教育质量与师资队伍 - 學生獲各類學科競賽獎項同比增長29.7%,其中國家級獎項同比增長49.5%;教師獲國家級、省級教學競賽獎項同比增長39.0%[15] - 本集團持續引進博士、副高級職稱及以上人才,培養及引進博士教師187人,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24] 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 - 本集團緊密圍繞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力度,目前累計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4個及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4個[22] - 本集團積極推進校企、校地合作,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力度,創建國際交流雲平臺,引入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名校課程資源[25] 财务数据 - 集團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幣625.5百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642.7百萬元[7] - 經調整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60.1百萬元增加5.5%至人民幣907.5百萬元[36] - 主營業務成本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56.8百萬元增加3.1%至人民幣264.7百萬元,主要由於學院規模擴張及教學投入增加[39] - 毛利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68.7百萬元增加2.5%至人民幣378.0百萬元,主要由於管理水平提升和資源整合帶來的規模效應[40] - 銷售及分銷成本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7.9百萬元減少53.2%至人民幣3.7百萬元,主要由於招生開支和折舊攤銷減少[42] - 行政開支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58.4百萬元減少49.3%至人民幣80.3百萬元,主要由於匯兌虧損減少[44] - 除稅前溢利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39.4百萬元增加30.8%至人民幣313.2百萬元,主要由於匯兌虧損減少[47] - 年度溢利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35.5百萬元增加30.4%至人民幣307.1百萬元[49] - 經調整淨溢利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30.8百萬元減少0.3%至人民幣329.7百萬元[51] 资产负债情况 - 于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為人民幣7.54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5.38億元增加40.2%[52] - 于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額為人民幣2.39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0.27億元增加800.8%[53] - 于報告期內,公司資本開支為人民幣1.52億元,主要用於建設校舍及購置設備和軟件[56] - 于2023年12月31日,公司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為人民幣5.46億元[57] - 公司資產負債率于2023年12月31日為22.6%,較2022年12月31日的22.8%無重大變化[59] 公司治理 - 公司於2023年6月5日向合資格人士授出71,900,000份購股權[66] - 於2023年6月5日授出71,900,000份購股權,其中1,500,000份C組購股權將於2024年至2026年分三期歸屬[156] - 於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購股權中,19,300,000份D組購股權將於2024年至2025年分兩期歸屬[156] - 於2023年6月5日授出的71,900,000份購股權中,2,100,000份E組購股權將於2024年全部歸屬[156] - 於報告期間,購股權計劃下的可授出購股權數目由92,100,000份減至20,200,000份[157] - 根據購股權計劃授出的購股權可能發行的股份數目佔報告期間已發行股份的加權平均數為8.69%[157] - 於2023年6月5日授出的購股權公平值分別為每份0.22港元[158] 管理团队 - 陸先生在教育領域擁有逾10年經驗[75] - 王先生在教育及財務事宜方面擁有逾18年經驗[78] - 蔣先生擁有逾30年的法律執業經驗[79][80] - Yang先生於2002年12月獲得美國邁阿密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82] - 姚先生獲得安徽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士學位,並擁有註冊會計師及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資深會員資格[85][86] - 黃先生於教育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88] - 倪先生於2000年7月畢業於淮南師範專科學校,並於2017年6月畢業於貴州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90] 风险管理 - 本集團面對利率、信貸及流動資金等多種市場風險[102][103][105][106] - 本集團已建立風險管理結構和措施以管理相關風險[107] 关联交易 - 本集團已根據上市規則第14A章訂立持續關連交易[167][168] - 公司通過結構性合約控制中國營運學校及學校舉辦者的經濟利益[173] - 公司與中國綜合聯屬實體簽訂獨家技術服務及管理諮詢協議,中國營運學校及學校舉辦者須向公司支付相應服務費[179] - 為防止中國綜合聯屬實體資產及價值流失,未經公司事先書面同意,中國營運學校不得向學校舉辦者或記名股東分派股息或其他款項[180] - 公司與中國營運學校及學校舉辦者簽訂業務合作協議,約定公司提供民辦教育業務所需技術服務、管理支持及顧問服務[181] - 未經公司事先書面同意,中國營運學校及學校舉辦者不得進行可能對其資產、業務等產生影響的活動或交易[183] 其他 - 本集團為長三角領先的民辦高等教育供應商[93] - 本集團將加強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持續提升現有院校的管理水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及教育輔助服務[8] - 本集團將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把握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的市場潛力及契機[8] - 本集團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服務產業升級轉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12] - 本集團畢業生就業率總體高於所在省市平均就業率[12] - 本集團以專業、優質的教育,為學生及其家庭、為用人單位、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做出卓越貢獻[12]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0:5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642,66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 - 2023年毛利为377,9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 2023年年度溢利为307,09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1] - 2023年经调整净溢利为329,69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3%[1] - 2023年总资产为3,960,15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3] - 2023年总权益为3,463,92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3] - 2023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24,6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9%[3] - 2023年学费收入为588,14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 - 2023年寄宿费收入为54,5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14] - 2023年其他收益为人民币33,617千元,较2022年的52,760千元有所下降[18] - 2023年临床医学院及红山学院运营亏损为人民币30,433千元,较2022年的16,357千元有所增加[18] - 2023年除税前溢利已扣除融资成本人民币14,293千元,员工成本人民币176,146千元,以及其他项目人民币82,990千元[21][22] - 2023年所得税拨备为人民币6,064千元,较2022年的3,892千元有所增加[23]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91元,较2022年的0.146元有所增加[29] - 2023年其他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825,104千元,其中投资预付款项为人民币660,000千元,向临床医学院及红山学院的垫款为人民币2,165,104千元[3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2,885千元,较2022年的2,639千元有所增加[32] - 预付款项及按金在2023年为人民币201,757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205,089千元[33] - 其他应收款项在2023年为人民币24,890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8,140千元[33] - 无抵押银行贷款在2023年为人民币162,920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212,940千元[34] - 来自关联方的贷款在2023年为人民币546,251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496,116千元[34] - 合約負債在2023年为人民币339,995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329,549千元[36] - 其他應付款項在2023年为人民币119,420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128,517千元[37] - 2023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6.32港仙,2022年为6.56港仙[38] - 2023年已批准及派付上個財政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6.56港仙,2022年为10.78港仙[39]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625.5百万元增加2.7%至2023年的人民币642.7百万元[64] - 经调整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860.098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907.451百万元[65] - 其他收益从2022年的人民币52.8百万元减少36.4%至2023年的人民币33.6百万元[66] - 主营业务成本从2022年的人民币256.8百万元增加3.1%至2023年的人民币264.7百万元[68] - 毛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368.7百万元增加2.5%至2023年的人民币378.0百万元[69]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2年的人民币7.9百万元减少53.2%至2023年的人民币3.7百万元[71]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人民币158.4百万元减少49.3%至2023年的人民币80.3百万元[73]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人民币15.8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人民币14.3百万元[75] - 除税前溢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239.4百万元增加30.8%至2023年的人民币313.2百万元[76] - 年度溢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235.5百万元增加30.4%至2023年的人民币307.1百万元[78] - 公司建议派付报告期间的末期股息每股6.32港仙,较2022年每股6.56港仙有所减少[96] 业务运营 - 2023年所有收入均来自中国,且所有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15] - 公司仅有一个经营分部,即提供教育服务[17] - 公司未就提供学历教育服务的收入确认所得税费用,但未来可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7][28] - 公司尚未启动将学校注册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组织的程序[26] - 新華學院在2023/2024學年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同比增长29.7%,其中国家级奖项同比增长49.5%[44] - 臨床醫學院在2023/2024學年在校生人数达到7,325人,同比增长22.2%[47] - 新華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從2022年的24,095人減少至2023年的23,834人[52] - 新華學院繼續教育學生人數從2022年的15,888人減少至2023年的15,273人[52] - 新華學院全日制在校生總計從2022年的39,983人減少至2023年的39,107人[52] - 臨床醫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從2022年的5,993人增加至2023年的7,325人[52] - 紅山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從2022年的9,826人增加至2023年的9,950人[52] - 新華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數從2022年的4,708人減少至2023年的2,732人[52] - 公司全年新建、改造工程24.65萬平方米,建設5G+、華為ICT、虛擬仿真等40個實驗室項目[56] - 公司新增館藏圖書16.4萬冊,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93間[56] - 公司旗下高校面向各行各業輸送畢業生10,862人,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4.8%[57] - 公司培養及引進博士教師187人,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5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18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相关通告将于2024年4月30日前发布[95]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24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末期股息的股东资格[99] - 公司报告期间并无订立任何资产负债表外交易[93] - 公司报告期间并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00] - 公司年度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102]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的企业管治,并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条文[103]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為守則,所有董事均确认已遵守[104] - 公司年度业绩及年度报告将于2024年4月底前刊登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本公司网站[105] 公司背景 - 安徽新華學校成立于2002年4月11日,为民办学历教育中等职业学校[108] - 安徽新華學院成立于2000年6月18日,为民办高等学历教育机构[108] - 长三角地区包括中国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及上海市[108]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6:3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收入为490,69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1,4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9] - 公司收入由2022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3,350万元增加5.3%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5,110万元,主要由于平均学费增加[30] - 经调整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457,295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490,697千元[30] - 其他收益由2022年的人民币3,780万元减少34.7%至2023年的人民币2,470万元,主要由于红山学院营运收益减少[31] - 主营业务成本由2022年的人民币11,160万元增加4.2%至2023年的人民币11,630万元,主要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及教学投入增加[31] - 毛利由2022年的人民币22,190万元增加5.8%至2023年的人民币23,480万元,主要由于管理水平优化及资源整合[32]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2022年的人民币180万元增加72.2%至2023年的人民币310万元,主要由于招生活动增加[32] - 行政开支由2022年的人民币7,660万元减少13.6%至2023年的人民币6,620万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减少[33] - 融资成本由2022年的人民币800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人民币650万元,主要由于贷款总额及利率下降[3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录得溢利人民币18,150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7,250万元增加5.2%[3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81,454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495千元有所增长[5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51,07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143][154] - 学费收入为323,90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165] - 寄宿费收入为27,1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6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24,7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6%[145][1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90,20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83,6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1,4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3人民币分,同比增长5.6%[1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04,73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1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81,454,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495,000元有所增长[1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中的贷款及借款利息开支为人民币6,514,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7,989,000元有所减少[1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31,164,000元,较2022年同期的30,167,000元有所增加[191] 学生与教师情况 - 新華學院2022/2023学年师生获奖数量再创新高,获各类学科竞赛获奖899项,国家级奖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10] - 臨床醫學院在校生人数达到5,991人,同比增长40.6%[13] - 新華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24,092人,继续教育学生人数为15,586人[15] - 红山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9,820人,新華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4,374人[15] - 公司持续引进博士、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人才,提升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1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拥有2576名雇员,较2022年6月30日的2057名增加25.2%[76] 校区建设与设施 - 红山学院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可容纳12,000名学生学习和生活[21] - 公司资本开支由2022年的人民币1,43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12,610万元,主要用于兴建楼宇及学校设施[39] -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一流教学设施设备,新建或改建32个实验实训中心,并升级数据中心服务器,启用学籍预警审核与处理功能,实现多平台数据共享[43] - 新华学院建设可视化在线巡课平台,覆盖273间多媒体教室[43] - 公司计划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多样性的智慧教学环境[46] - 公司计划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45] - 公司投资预付款项为人民币6.6亿元,用于收购红山学院[197] - 公司向临床医学院支付的校区建设款项为人民币10.81亿元[197] - 公司向红山学院支付的校区建设款项为人民币10.85亿元[197] - 公司应收红山学院的预付款项及按金为人民币2亿元[199] 财务状况与资本结构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长期银行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28,340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210万元有所下降[5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银行贷款及自关联方获得贷款为人民币50,020万元[53]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17.7%,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8%有所下降[5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4700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50万元增加77.4%[72]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3,653,976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3,748,538千元人民币[109] - 流动资产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537,936千元人民币减少到2023年6月30日的315,688千元人民币[109]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2年12月31日的322,068千元人民币减少到2023年6月30日的103,433千元人民币[109]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511,423千元人民币减少到2023年6月30日的268,684千元人民币[109] - 资产净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3,234,393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3,345,354千元人民币[10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3,345,35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234,393千元人民币增长3.4%[133][1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3,31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62,352千元人民币增加33.6%[13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6,11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78,956千元人民币减少68.6%[13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43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2,068千元人民币减少77.4%[13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204,73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12,337千元人民币减少3.6%[135][1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支付上一年度核准股息96,21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48,237千元人民币减少35.1%[135][1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投资预付款项为人民币660,000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574,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39,000元大幅减少[1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介于3.10%至3.70%,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6%至3.70%有所上升[1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07,94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2,940元略有减少[1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学费收入为人民币5,797,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6,718,000元大幅减少[18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股东吴俊保先生持有71.77%的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61] - 公司董事吴俊保先生持有公司95.70%的权益[81] - 公司实益拥有人吴俊保公司持有公司71.77%的股权[86]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剩余年期约为四年零七个月[90] - 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52,900,000份购股权,其中33,000,000份为A组购股权,分四年每年归属25%[91] - 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52,900,000份购股权,其中1,500,000份为B组购股权,分三年分别归属30%、30%和40%[91] - 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52,900,000份购股权,其中15,200,000份为C组购股权,分两年每年归属50%[91] - 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52,900,000份购股权,其中1,200,000份为D组购股权,于2020年7月15日一次性归属100%[92] - 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授出52,900,000份购股权,其中2,000,000份于授出日期归属[92] - 公司报告期间根据所有计划授予的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数目除以报告期间已发行股份的加权平均数为0.0869[94] - 公司购股权的公平值在2019年4月30日为16,434千港元,2019年7月15日为53,520千港元,2023年6月5日为16,055千港元[96] - 公司股价在2019年4月30日为2.66港元,2019年7月15日为2.82港元,2023年6月5日为0.75港元[96] - 公司购股权的行使价在2019年4月30日为2.69港元,2019年7月15日为2.82港元,2023年6月5日为0.764港元[96] - 公司购股权的预期波幅在2019年4月30日为47.04%,2019年7月15日为41.99%,2023年6月5日为48.94%[96] - 截至报告日期,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20,2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1.26%[111]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向雇员参与者及董事所授出购股权的公平值分别为每份购股权0.22港元[119] - 公司采用二项式模式来厘定购股权于授出日期的公平值,预期波幅根据相似行业的平均波幅厘定[119] 税务与政策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193] - 公司旗下学校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就提供正规教育服务的收入确认所得税费用[194] - 公司可能因政策更新而失去优惠税收待遇,需为提供正规教育服务的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194] - 公司与中国附属公司雇员需参加地方市政府管理的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按平均雇员薪金的百分比供款[170] 其他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报告期的中期股息[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并无任何未入账重大或然负债、担保及诉讼[73]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并无抵押任何资产[75]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7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并无订立任何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75]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并无任何重大劳资纠纷[7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作为其本身的企业管治守则,并在报告期间一直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26] - 公司所有收益均来自中国,且所有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165]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1:5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351,07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34,82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1,4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净溢利为218,90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3人民币分,同比增长5.6%[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03,43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9%[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748,5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268,68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5%[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3,345,3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为24,725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37,817千元下降34.6%[1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中,员工成本为85,547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79,083千元增长8.2%[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中国所得税拨备为2,238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752千元增长197.6%[2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13元,较2022年同期的0.107元增长5.6%[2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0.113元,较2022年同期的0.107元增长5.6%[2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投资预付款项为660,000千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2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为2,166,09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40,291千元增长6.2%[2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57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39千元大幅减少[2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预付款项及按金为201,299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5,089千元略有下降[30]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83,43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2,068千元显著减少[3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无抵押银行贷款为207,94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2,940千元略有下降[3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合约负债为14,78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29,549千元大幅减少[3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其他应付款项为201,64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8,517千元显著增加[3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18%,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有所下降[43] - 公司收入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3,350万元增加5.3%至报告期的35,110万元[65] - 经调整收入为490,69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66] - 其他收益减少34.7%至2,4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红山学院营运收益减少[66] - 主营业务成本增加4.2%至11,63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及教学投入增加[67] - 毛利增加5.8%至23,48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管理水平优化及资源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68] - 销售及分销成本增加72.2%至31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招生活动增加[69] - 行政开支减少13.6%至6,62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减少[70] - 融资成本减少至65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贷款总额及利率下降[71] - 除税前溢利增加6.1%至18,3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收入增加[72] - 报告期内溢利增加5.2%至18,150万元人民币[74] - 流动资产净额增加77.4%至4,7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合约负债减少超过流动资产减少[76] 收入来源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和寄宿费,分别为323,909千元人民币和27,166千元人民币[1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全部来自中国,非流动资产也全部位于中国[14] 教育机构运营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及经营四所教育机构,包括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和安徽新华学校[44] - 安徽新华学院在2022/2023学年期间,师生获奖数量再创新高,获各类学科竞赛获奖899项,国家级奖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46] - 临床医学院2022/2023学年在校生人数达到5,991人,同比增长40.6%[49] - 新华学院2023年6月30日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24,092人,继续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5,586人,合计39,678人[54] - 红山学院2023年6月30日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9,820人[54] - 新华学校2023年6月30日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4,374人[54] - 临床医学院新增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批“六卓越一拔尖”项目[55] -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一流教学设施设备,新建或改建32个实验实训中心[58] - 新华学院建设可视化在线巡课平台,覆盖273间多媒体教室[59] - 公司持续引进博士、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人才,提升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比[56] - 公司积极推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师资和招生资源的共享,拓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63]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审阅委聘准则第2410号对未审核综合中期财务报表进行审阅[91] - 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法律及法规,并已作出适当披露[92]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并在报告期间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9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所有董事在报告期内均遵守该守则[94] - 公司中期报告将于2023年9月底前寄发予股东并刊登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95]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6:41
教育机构及专业设置 - 集团投资及经營四所教育機構,包括新華學院、臨床醫學院、紅山學院和新華學校[10] - 新華學院提供專注於應用型教育的本科教育、專科教育及繼續教育,並獲批金融科技、人工智能2個本科專業[11,12] - 臨床醫學院新增預防醫學、智能醫學工程和生物醫藥數據科學3個本科專業,在校生人數達到5,993人,同比增長40.65%[13,14] - 新增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预防医学等15个本科专业[22] - 引進博士、副高級職稱及以上人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23] - 與蒙古、泰國等國家開展國際教育合作,引入哈佛、牛津等名校課程資源[24] - 投入大量資金新建和改建80個實驗實訓中心及3個學術報告中心[25] - 紧密对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打造优质课程和高质量师资团队[28,29,30] - 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多个实践教育基地和产业学院[24] 学校建设及学生规模 - 新校區一期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將隨學生規模擴大而逐步建設[15] - 集團在校學生總人數由2021年的56,518名增加至2022年的60,510名[7] - 集團旗下院校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等方面均有提升[7] 教育服务及社会责任 - 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等專項活動,解決就業崗位萬餘個[27] - 成立培訓學院承接各類培訓服務項目,2022年獲得600餘萬人民幣項目資金[27] - 開展社會志願服務,4支"三下鄉"實踐團隊獲得國家級優秀團隊稱號[27] - 為農民、退役軍人等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27] 财务数据 - 集團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幣565.4百萬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幣625.5百萬元[7] - 經調整收入(包括集團收入及臨床醫學院及紅山學院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幣774.0百萬元增加11.1%至2022年的人民幣860.1百萬元[33] - 主營業務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幣195.3百萬元增加31.5%至2022年的人民幣256.8百萬元[36] - 毛利由2021年的人民幣370.1百萬元減少0.4%至2022年的人民幣368.7百萬元[38] - 銷售及分銷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幣14.3百萬元減少44.8%至2022年的人民幣7.9百萬元[40] - 行政開支由2021年的人民幣64.1百萬元增加147.1%至2022年的人民幣158.4百萬元[42] - 集團2022年度溢利為人民幣235.5百萬元,較2021年下降33.6%[47] - 經調整淨溢利為人民幣330.8百萬元[48] - 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流動資產淨額為人民幣26.5百萬元,較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848.7百萬元減少98.6%[51] - 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502.1百萬元[50] - 合約負債包括學費和寄宿費,2022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329.5百萬元,較2021年增加6.8%[55] - 其他應付款項主要包括向學生收取的雜項開支、應計費用、應付供應商款項、應計員工成本和應付利息,2022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128.5百萬元,較2021年增加1.7%[56] - 2022年資本開支為人民幣436.7百萬元,主要用於建設樓宇和學校設施以及購買設備和軟件[57] - 於2022年12月31日,已授權但未訂約的資本承諾為人民幣600.4百萬元[58] - 2022年12月31日流動比率為1.1,較2021年的4.8有所下降[62] - 2022年12月31日資產回報率為5.8%,股本回報率為7.5%,均低於2021年[63] - 2022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率為22.8%,與去年相比無顯著變化[64] 管理团队 - 陸先生在教育領域擁有逾10年經驗[79] - 王先生在教育和財務事宜方面擁有逾18年經驗[82] - 蔣先生擁有近30年的法律執業經驗[83][84] - Yang先生於2002年12月獲得美國邁阿密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86] - 姚先生獲得安徽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士學位,並擁有註冊會計師及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資深會員的資格[89] - 黃先生於教育領域擁有逾15年經驗[92] - 倪先生於2000年7月畢業於淮南師範專科學校,並於2017年6月畢業於貴州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94] - 王繼紅女士於1998年2月加入本集團,並於2017年10月31日獲委任為本公司首席戰略官[96] 公司概况 - 本集團為長三角領先的民辦高等教育供應商[100] - 本集團上市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239.8百萬港元(相當於約人民幣1,038.0百萬元)[119] - 所得款項淨額主要用於收購其他學校以擴大學校網絡(53.0%)、提升學校設施及教育設備(35.0%)、鞏固市場地位及提升品牌認可度(2.0%)、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10.0%)[120] - 本集團五大客戶佔收入比例不足30%,並無任何單一客
中国新华教育(0277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22:44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为625,47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1]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68,70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1] - 2022年公司年度溢利为235,51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6%[1] - 2022年公司经调整净溢利为330,78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1] - 2022年公司学费收入为571,4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14] - 2022年公司寄宿费收入为54,02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14] - 公司2022年其他收益总额为52,76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3,042千元人民币下降36.5%[17] - 公司2022年除税前溢利中,员工成本为174,57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73,414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21]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6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0.220元人民币下降33.6%[27] - 公司2022年收入为6.2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6%,主要由于在校生人数及平均学费增加[62] - 经调整收入为8.601亿人民币,包括公司收入及临床医学院和红山学院的收入[63] - 其他收益为528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36.4%,主要由于红山学院投入加大[64] - 主营业务成本为2.5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5%,主要由于教学投入增加[66] - 毛利由2021年的人民币370.1百万元减少0.4%至2022年的人民币368.7百万元,主要由于主营业务成本增加[67] -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币14.3百万元减少44.8%至2022年的人民币7.9百万元,主要由于COVID-19控制措施下招生活动减少[69] - 行政开支由2021年的人民币64.1百万元增加147.1%至2022年的人民币158.4百万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增加[71] - 融资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币17.4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人民币15.8百万元,主要由于利率下降[73] - 除税前溢利由2021年的人民币357.3百万元下降33.0%至2022年的人民币239.4百万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增加[74] - 年度溢利由2021年的人民币354.5百万元下降33.6%至2022年的人民币235.5百万元[76] - 经调整净溢利为人民币330.8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341.4百万元略有下降[77] 资产负债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653,97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7%[3]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537,93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0%[3] - 2022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511,42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234,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4] - 公司2022年投资预付款项为660,000千元人民币,用于收购红山学院[29] - 公司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为2,040,291千元人民币,用于预付临床医学院和红山学院的校区建设[29] - 公司2022年无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为212,940千元人民币,年利率为3.90%[32] - 公司2022年来自关联方的贷款总额为496,116千元人民币,年利率为2.00%[33] - 公司2022年合约负债总额为329,549千元人民币,其中学费为296,718千元人民币,寄宿费为32,831千元人民币[34] - 公司2022年向学生收取的杂项开支为16,49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8%[35] - 公司2022年应付供应商款项为68,10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1年的人民币645.9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人民币502.1百万元[78] - 流动资产净额由2021年的人民币1,848.7百万元减少98.6%至2022年的人民币26.5百万元,主要由于其他应收款项重新分类为其他非流动资产[79] - 资本开支由2021年的人民币997.7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人民币436.7百万元,主要与兴建楼宇及学校设施以及购买设备及软件有关[80] 学生与教育 - 公司2022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44,622人,同比下降1.1%[50] - 公司2022年继续教育学生人数为15,888人,同比增长39.4%[50] - 公司2022年临床医学院在校生人数为5,993人,同比增长40.65%[45] - 公司2022年红山学院在校生人数为9,826人,同比下降3.8%[50] - 公司2022年新华学校在校生人数为4,708人,同比下降23.8%[50] - 公司新增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累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52] - 公司开展课程建设,实施“金课”培育计划,新华学院11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53] - 公司引进博士、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人才,开展680场次培训,选派116名优秀教师进入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专家库[54] -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一流教学设施设备,新建、改建80个实验实训中心及3个学术报告中心[56] - 公司2022年获得600余万人民币的培训服务项目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委托[57]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58] 股息与股东 - 公司2022年拟派末期股息为每股6.56港仙,同比下降39.1%[36] - 公司2022年批准及派付上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10.78港仙,同比增长49.1%[37]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23日至6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需在2023年6月21日下午4:30前提交过户表格以获取末期股息[96] - 报告期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97] - 公司年度报告将于2023年4月30日或之前寄发给股东并刊登于公司网站[102]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3年6月16日举行[103] 审计与合规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核对公司报告期间的财务数据与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一致,但未进行正式审计[98] - 公司年度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法律要求[99]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的企业管治,确保股东权益和企业价值[100] - 公司董事在报告期间遵守了证券交易的标准化行为守则[10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5] - 公司报告期间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