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淀粉(03838) - 2022 - 年度财报
中国淀粉中国淀粉(HK:03838)2023-04-13 16:40

股息派发 - 公司建议向2023年6月15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69港仙,若获股东大会批准,预计2023年7月19日或前后现金派发[12] 董事变动 - 高世军、于英泉及余季华将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退任并参选连任,余季华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9年,其重选需独立决议经股东批准[12]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玉米淀粉、赖氨酸等产品制造及销售[4][7] - 公司业务收入来自上游产品和发酵及下游产品两个业务分部,生产活动在中国进行[4][8] 关连交易 - 2022年公司关连方交易详情载于经审核合并财务报表附注25及32,构成获全面豁免的关连交易[4][11] 董事独立性 - 余季华、花强、孙明导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发年度独立性确认函,公司认为他们均具独立性[12] 报告索引 - 有关集团年内业务回顾载于第10至18页管理层讨论及分析[4][9] - 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报告载于第19至30页,对集团环境政策等进行检讨[4][9] - 风险审阅报告载于第31至34页,对集团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检讨[4][9] 公司运营承诺 - 公司承诺遵守业务运营环境相关环境政策及法规,设内部实验室监控产品质量[4][10] 股东权益情况 - 田其祥先生持有受控制法團3,705,385,194股權益,佔已發行股本61.81%[26] - 田其祥先生通过怡兴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拥有约54.58%权益,被视为于怡兴持有的所有股份中拥有权益[48] - 田其祥先生在Merry Boom拥有131股股份,占相联法团权益百分比为54.58%[53] - 田其祥先生、高世军先生在怡兴的权益占比为25.00%,于英泉先生在怡兴的权益占比为0.42%[53] - 高世军先生在寿金光玉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权益占比为0.75%,于英泉先生占比为0.20%,刘象刚先生占比为0.19%[53] - 高世军先生通过寿光君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有1,500,000股寿光晟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3] - 于英泉先生通过寿光星辰大海商贸有限公司持有400,000股寿光晟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3] - 刘象刚先生通过寿光象印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75,000股寿光圣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怡兴持有37.0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61.81% [82] - 田其祥拥有怡兴约54.58%权益,被视为于怡兴持有的所有股份中拥有权益[82] 业务线收入数据变化 - 其他發酵產品收入大幅增加56.6%,至約人民幣8080萬元(2021年:人民幣5159.6萬元)[22] - 澱粉糖收入約人民幣5.41364億元(2021年:人民幣5.19544億元),平均售價約為每噸人民幣2277元(2021年:人民幣2650元),銷售量為237718噸(2021年:196049噸)[38] - 2022年上游产品收入略微上升1.5%至87.05998亿元(2021年:85.76482亿元),毛利率减少0.7个百分点至5.1%[101] - 2022年赖氨酸收入从约22.2423亿元增至24.24684亿元,销量约314,179吨(2021年:320,638吨),平均售价约7,718元/吨(2021年:6,937元/吨)[102] - 2022年其他发酵产品收入大幅增长56.6%至约8080万元(2021年:5159.6万元)[103] - 2022年淀粉糖收入约5.41364亿元(2021年:5.19544亿元),平均售价约2,277元/吨(2021年:2,650元/吨),销量237,718吨(2021年:196,049吨)[104] - 上游产品收入略微增长1.5%至87.06亿元,2021年为85.76亿元;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5.1%;玉米淀粉平均售价约为2872元/吨,2021年为2988元/吨;销售量约为195.36万吨,2021年为191.58万吨[121] - 发酵及下游产品收入增长至32.43亿元,2021年为30.63亿元[125] - 变性淀粉收入为1.96亿元,2021年为2.67亿元,主要因污水减排措施导致产量下降[126] - 赖氨酸收入从约22.24亿元增加至24.25亿元;总销量约为31.42万吨,2021年为32.06万吨;平均售价约为7718元/吨,2021年为6937元/吨[127] - 发酵及下游产品收入增至人民币32.42854亿元(2021年:人民币30.62833亿元)[153] - 变性淀粉收入为人民币1.96006亿元(2021年:人民币2.67463亿元)[154] 成本及费用数据变化 - 2022年交付及物流、市場推廣開支、員工成本和其他費用合計1.71044億元,2021年為1.64934億元[23] - 其他淨收入增至人民幣1.19838億元(2021年:人民幣1.14923億元)[24] - 銷售總成本增至人民幣107.58377億元(2021年:人民幣106.87104億元)[39] - 2022年集團玉米粒平均成本為每噸人民幣2550元,2021年為每噸人民幣2542元[39] - 公用事業費用佔銷售總成本的百分比增至7.9%(2021年:5.5%)[39]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07835亿元(2021年:1.92013亿元)[108] - 销售总成本增加至107.58亿元,2021年为106.87亿元;2022年平均玉米粒成本为2550元/吨,2021年为2542元/吨;公用事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比例增加至7.9%,2021年为5.5%[12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分销费用增加至1.71亿元,2021年为1.65亿元;行政费用增加至2.08亿元,2021年为1.92亿元[129][132] - 其他净收入增加至1.20亿元,2021年为1.15亿元[13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和香港约有2364名全职员工,2021年为2326名;员工总成本约为2.66亿元,2021年为2.29亿元[138] - 2022年行政费用增至人民币2.07835亿元(2021年:人民币1.92013亿元)[158] - 集团研究费用由人民币1.99648亿元大幅增加至人民币3.24108亿元[159] - 2022年政府补助的摊销为81,766千元,2021年为62,925千元[161] - 2022年销售废料之收益为21,841千元,2021年为17,317千元[161] - 2022年公司全职雇员约2,364名,2021年为2,326名;2022年总员工成本约为266,179,000元,2021年为229,470,000元[161] - 2022年其他净收入增至119,838,000元,2021年为114,923,000元[163] 产能建设 - 乳酸試產線2022年5月完成,12月轉入正常生產階段,年產能為20000噸[34] - 2023年底赖氨酸产品年产能将从300,000吨提高到500,000吨[92] - 2023年底将建立年产能5,000吨的丙交酯及聚乳酸试产线[92] - 2024年底前将建立年产能20,000吨的乳酸酯生产设施[92] 财务关键指标 - 2022年税后利润大幅增至4.95432亿元(2021年:4.0283亿元)[98] - 公司全年总收入约为119.49亿元,较2021年的116.39亿元增长约2.66%;毛利大幅上升25.0%至约11.90亿元,2021年为9.52亿元;除税后利润大幅上升至4.95亿元,2021年为4.03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0587元,2021年为0.0577元[120][123] - 集团毛利增至人民币11.90475亿元(2021年数据未提及对比金额)[157] - 2022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1天,2021年为14天[167] - 2022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7天,2021年为7天[167] - 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为25天,2021年为24天[167] - 2022年流动比率为2.8倍,2021年为2.5倍[167] - 2022年速动比率为1.9倍,2021年为1.8倍[167] - 2022年杠杆比率为5.6%,2021年为2.4%;2022年总股东回报率为9.4%,2021年为41.7%[167] 购股期权计划 - 所有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获行使时可能发行的公司股份总数,不得超过不时已发行股份数目30%;根据购股权计划及集团任何其他购股权计划将授出的所有购股权(为此不包括已根据购股权计划及集团任何其他购股权计划条款失效的购股权)获行使时可能配发及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购股权计划获批准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59] - 公司于2017年5月19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77][79] - 购股期权计划目的是激励员工及吸引、招聘和挽留人才[77] - 购股期权计划合资格参与者包括员工、非执行董事等八类[77][79] - 因行使未行使购股期权可能发行股份上限不超已发行股份30%[77] - 行使全部购股期权可能配发及发行股份总数不超批准日已发行股份10%[77] - 任何12个月期间因行使购股计划授予各承授人的购股权已发行及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1% [80] - 12个月内,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等授出购股超已发行股份0.1%或总值超500万港元,须股东大会批准[80] - 购股归属期限由董事厘定,不迟于授出建议日期后十年或购股计划届满日期(以较早者为准)[80] - 授出购股建议须28日内接纳,承授人支付1港元[80] - 购股计划有效期至2027年5月18日[80] 股份交易及持股量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主要行政人员及其各自联系人无相关权益或淡仓需记录[77][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事公司上市证券[82] - 年内,集团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少于30%,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少于30% [87]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有不少于25%的已发行股份的公众持股量[66] - 报告日期,公司维持不少于已发行股份总数25%的公众持股量[88] 公司目标与战略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中国玉米深加工业市场领导者,通过成本控制等方法为股东创造价值[174] - 公司目标是在中国玉米精炼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董事和董事会执行管理团队正从多方面拓展集团业务[200] - 公司致力于提升研发能力[200] 员工管理 - 公司重视员工健康安全,提供多种安全培训和身体检查,培训结果纳入员工评估记录[176][179] - 公司严格遵守中国劳动法规,在人力资源各领域提倡公平平等,避免雇佣童工和强制劳工[176] - 所有员工需遵守公司道德政策,禁止非法行为,实施举报政策[179] 合规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违法违规事件,无腐败相关法律诉讼[180] - 回顾年度内公司有不少于2500名玉米粒供应商,均位于中国[184] - 回顾年度内公司有不少于600名化工原料及消耗品供应商,均位于中国[184] - 回顾年度内公司未接获任何有关员工或供应商贪污的报告[184] - 回顾年度内公司无对集团健康与安全、营销及标签有重大影响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事件[189]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目前未就减少无害废料排放设定目标,因易受产品组合及生产方式影响[193] - 回顾年度内,公司生产厂房未产生任何有害废料,大部分无害废料收集后售予第三方[193] - 公司主要使用山东煤电,虽无法选择能源来源,但致力改善生产效益以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193][195] - 公司抽取地下水生产,使用自设回收水处理设施减少对地下水依赖及环境影响,未设定具体节水目标[193][195] - 2022年,制成品所用包装物料约为10,240吨[19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新采购的可重复使用包装物料约为7,515吨,2021年为672吨,增长显著[193] - 包装物料使用量大幅增长,一是因公司弃置旧包装袋并更换为较耐用的包装袋,二是因国内销售增加需为国内客户提供包装物料[193] 报告编制说明 - 报告主要参考香港联合交易所相关报告指引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