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6877[5] - 公司香港總部及主要營業地點自2022年5月1日起更改[5]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交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5] - 公司核數師為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5] - 公司董事包括執行董事袁峰、鍾卓勳,非執行董事李冏、許建強,獨立非執行董事武劍鋒、Christopher Wesley SATTERFIELD、胡朝霞[3] - 公司審核委員會主席為胡朝霞[3] - 公司薪酬委員會主席為Christopher Wesley SATTERFIELD[3] - 公司提名委員會主席為李冏[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载于附注[87] - 公司按地区及服务/产品分部划分的2022年表现分析载于附注[88] - 公司2022年度业绩载于年报「综合全面收益表」一节[89] 公司管理层信息 - 袁峰39歲,2019年6月獲委任為集團副行政總裁[7] - 鍾卓勳43歲,現為公司法律及合規主管,2021年4月加入CLSA集團[8] - 李冏53岁,2018年5月21日任非执行董事,现任董事会主席等职,1996年加入中信证券,1992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0][11][12] - 许建强42岁,2018年5月21日任非执行董事,现任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等职,2005年8月加入中信证券,2003年获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14] - 武剑锋47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为公司审核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019年12月9日起任美国运通公司首席工程师,2000 - 2014年任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1993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计算机系统结构工学博士学位[17] - Christopher Wesley SATTERFIELD 50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为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2015年9月起任中邮创业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992年毕业于美国海军核领域“A”学校,1997年获美国海军荣誉退役证书[18][19] - 胡朝霞71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为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2012 - 2015年9月任赞华(中国)设备租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1978 - 2012年1月任职于中国银行,197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1992年获高级会计师职衔[20][21] 业务经营情况 - 集团业务收入远逊预期,原因包括客户投资取向转变、本地同业竞争激烈、监管要求收紧和疫情影响[25][26] - 2022年年中公司开始业务转型,计划多元化业务至保健行业,潜在专注非处方药及保健产品[27][28][29] - 公司通过国际知名网上销售平台成立网上商店,与网红合作推广商品,并利用上市地位增强客户信心[30] - 2022年11月18日公司与同仁堂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展保健业务[3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2月,集团保健产品业务收益令人鼓舞[32] - 公司计划在收益稳定增长前提下,拓宽产品阵容,探索多种销售渠道并制定长远业务计划[34] - 2022年保证金交易分部整体客户交易量较2021年增长20%,澳洲及新西兰客户交易量因暂停运营减少33%,贵金属客户交易量增长849%[39] - 2022年贵金属业务交易收入较2021年增加900%至约200万港元[39] - 2022年1月25日公司宣布暂停新西兰保证金交易业务,6月CLSAP NZ归还牌照和客户款项,经营被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41] - 2022年11月CLSAP AU澳洲金融服务牌照被注销,截至12月31日归还客户款项未完成,经营被分类为持续经营业务[42][43] - 2020 - 2021年医药电商大幅增长25%,2022年4月公司决定开展保健产品业务[47] - 公司为发展保健产品业务委聘行业专家并委任专家担任附属公司董事[49] - 2022年8月公司获得中成药批发商牌照,可扩展销售网络至线上个人客户和线下批发客户[50] - 公司通过B2C模式向中国内地个人客户销售产品,通过B2B模式向批发客户销售产品[52] - 2022年公司开拓保健产品业务,上半年和下半年销售收益总额分别约为760万港元和3150万港元[53] - 持续经营业务的经营亏损从2021年的4870万港元减少40%至2022年的2920万港元[54] - 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总额从2021年的约900万港元增加约377%至2022年的约4300万港元[55] - 持续经营业务的开支总额从2021年的约5770万港元增加约25%至2022年的约7230万港元[57] - 撇除销售成本,2022年开支总额约403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30%[58] - 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成本从2021年的约1870万港元减少约35%至2022年的约1210万港元[60] - 持续经营业务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2021年的约180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约70万港元[61] - 持续经营业务的使用权资产折旧从2021年的约970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约190万港元[62] - 持续经营业务的其他经营开支从2021年的约2680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约2340万港元[63] - 持续经营业务的全年亏损从2021年的约4900万港元减少约40%至2022年的约2950万港元[64] - 就保证金交易业务,集团考虑涵盖其他商品及提升VIP计划扩大贵金属交易业务[77] - 因放宽措施及VIP计划改善,集团预期香港贵金属交易业务将保持增长[78] - 鉴于保健产品业务业绩鼓舞,集团将继续扩大该业务,预计会持续增长[80] - B2C模式下,公司将精简业务运营、扩大产品阵容,开设更多网店,提高品牌知名度[82] - 公司决定获取香港卫生署药物办公室的批发商牌照,扩大保健产品贸易业务[84] - 公司正探索在ODM模式下生产保健产品的机会,以扩大产品供应和提高利润率[85] - 2022年公司总收入46036千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3041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2995千港元[91]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0979千港元,年内亏损31052千港元,年内全面开支总额37957千港元[9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284310千港元,负债总额53510千港元,流动净资产229955千港元[92] 财务状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118亿港元,2021年为2.345亿港元[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为零,2021年约为3.6%[67] - 2022年集团外汇收益净额约350万港元,2021年约360万港元;货币汇兑亏损约690万港元,2021年约780万港元;全年汇兑亏损合共约340万港元,2021年约420万港元[7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8名雇员,2021年为35名;员工成本总额约1400万港元,2021年约2470万港元[7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7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结余用于担保银行信贷,2021年也无[74] - 集团一般以内部资源及资金为运营提供资金,会考虑有利的其他融资方式[65][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5300万港元,2021年约为8400万港元[128]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派付比率由董事会酌情决定,旨在平衡股东期望和资本管理[129] - 股息派付及金额取决于集团经营业绩等多种因素,无预定分派比例[131] - 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内收益总额42%,最大客户占21%;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内采购总额98%,最大供应商占75%[1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38] 公司战略与规划 - 为恢复盈利能力,公司决定探索保健行业业务机会、暂停澳洲及新西兰业务、继续采取成本削减措施[38] - 董事将定期评估业务目标,根据市场状况调整计划以实现可持续增长[104] - 公司将升级信息技术系统,推出营销活动扩大客户群,保健业务实行VIP计划[114] 风险因素 - 集团主要业务面临信贷、市场和流动性等财务风险[96] - 宏观经济不利变动可能影响集团经营业绩[97] - 金融服务业务依赖资讯科技系统和网络安全,公司持续投资以维持标准[98] - 集团业务可能受法律法规变更和监管合规要求收紧影响[10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袁峰等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三分之一董事将在股东大会轮值告退并可重选[14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独立于公司,公司认为其符合上市规则独立性指引[144] - 无董事与集团成员公司订立集团不可一年内免付赔偿终止的服务合约[146] - 除关联方交易等章节披露外,无对集团业务重大且董事有重大权益的交易等[147]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人士酬金详情载于附注[148] - 除特定章节披露外,公司等无安排使董事通过购买股份或债券获利益[149] - 各董事可获公司资产及溢利就履职产生费用等进行赔偿,公司已安排董责险[151] - 2022年12月31日,无董事及联系人在与集团竞争业务中有权益[152] - 报告期内集团在各重大方面遵守经营地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107] - 集团在报告期内维持业务所需的所有必要牌照[108] 购股期权计划 - 公司于2013年6月3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目的是招揽、挽留及激励优秀参与者,促进集团发展及扩张[154] - 公司因行使根据该计划将予授出的所有购股权而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于采纳日期已发行股本的10%,除非获股东另行批准[162] - 公司因行使根据该计划以及其他类似计划授出而尚未行使的所有购股权而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不时已发行股份的30%[163] - 每名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期间因行使购股权已发行及将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有关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超限额须获公司股东大会批准[164] - 购股权可在授出日期起首个营业日至董事厘定的营业日结束期间(不超10年)全部或部分行使[165] - 董事有权在2013年7月3日起10年内,向合资格参与者提呈授出购股期权[167] - 2014年1月10日,公司向68名人士授出购股期权,以认购4000万股股份[168] - 授出的4000万份购股期权中,1492万份授予当时六名董事[168] - 2014 - 2015年,授出的4000万份购股期权中,3304万份已获行使,696万份被没收或失效[168] - 2015年8月19日公司向95名人士授出4000万份购股权,其中1220万份授予当时六名董事,20万份已行使,3980万份于2015 - 2019年失效[169] - 2016年12月29日公司向95名人士授出4000万份购股权,其中1175万份授予当时六名董事,5万份已行使,3995万份于2017 - 2020年失效[170] - 2018年3月22日公司向82名人士授出4000万份购股权,其中1220万份授予当时五名董事,2720万份于2018 - 2020年失效,1280万份仍可行使[17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实益拥有120031000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59.03%[17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KVB Holdings Limited实益拥有30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4.75%[17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Calypso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imited实益拥有10635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5.23%[177] - 2022年中信证券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向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转让其于公司的全部权益[178] - KVB Holdings Limited由李志达先生持有75%股份,李先生被视为于其拥有的股份中拥有权益[180][181] - Calypso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为海航速运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由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70%权益,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由盛唐发展(洋浦)有限公司持有50%权益[18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披露情况外,公司董事、最高行政人员等概无认购公司股份之权利[174] - 公司股份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持有65%,盛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35%,盛唐发展有限公司由泛美航空控股公司持有98%,泛美航空控股公司由慈航东西方文教交流基金会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相关方被视为于Calypso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imited持有的106,355,000股普通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董事及公司最高行政人员外,无其他人士需按规定披露权益或淡仓[184] 重大合约与诉讼 - 除“持续关连交易”披露外,2022年末集团无重大合约,公司或附属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无重大合约[185][186] - 年内无管理及经营公司业务的合约[18
TE HEALTHCARE(06877)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