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约为4230万港元,2022年约为4190万港元,按年增加约1.0%[9] - 2023年公司亏损约为970万港元,2022年约为1580万港元,亏损减少主要因年内物业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确认的减值损失较去年减少[9] - 公司收益从2022财年约4190万港元增加约1.0%至2023财年约4230万港元[20] - 2022及2023财年存货成本均为1020万港元,已售存货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约24.3%及24.2%[21] - 其他收入从2022财年约170万港元增加约0.8百万港元或约4.6%至2023财年约180万港元[22] - 2023财年确认终止租约收益约120万港元,2022财年确认约790万港元并撇销贸易应收款项约120万港元[23] - 员工成本从2022财年约2020万港元增加约8.0%至2023财年约2190万港元,占收益百分比从约48.3%升至约51.7%[24] - 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22财年约250万港元减少约0.6百万港元或26.1%至2023财年约180万港元[26] - 折旧及摊销开支减少约230万港元或36.2%,2023财年使用权资产折旧约380万港元,物业及设备折旧约30万港元[27] - 其他开支从2022财年约1420万港元减少约1.8%至2023财年约1400万港元[28] - 2023财年公用事业开支260.4万港元,核数及专业服务费用269.9万港元等[29] - 2023财年因诉讼确认估计附加费及罚金拨备约1.5万港元,2022年约1.3万港元[29]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分别约为0.3百万港元和2.1百万港元,2022年分别约为5.3百万港元和5.5百万港元[3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约0.7百万港元(2022年约0.6百万港元),银行借款利息约29,000港元(2022年约66,000港元)[32]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抵免约39,000港元,2022年开支约1.0百万港元[33]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约9.7百万港元,2022年约15.8百万港元[34] - 2023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6.6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约11.6百万港元减少约5.0百万港元[35] - 2023年3月31日计息银行借款约0.1百万港元(2022年约1.0百万港元),租赁承担约14.3百万港元(2022年约9.7百万港元)[35] - 2023年3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12.9百万港元(2022年约18.1百万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9.3百万港元(2022年约13.1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0.7倍(2022年约1.4倍),资产负债率约3.9%(2022年约13.6%)[36] - 2023年3月31日计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和拨备的相关金额分别为1,867,000港元和147,000港元,2022年分别为1,867,000港元和104,000港元[39]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114名雇员(2022年76名),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21.9百万港元(2022年约20.2百万港元)[4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拥有人的储备金额约为8.0百万港元,2022年约为7.2百万港元[9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最大供应商的购买金额占采购总成本约26.1%[10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五大供应商的购买金额总额合共约为采购总成本约57.1%[10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审计服务及非审计服务已付或应付费用分别约为0.5百万港元及0.2百万港元(2022年:约0.5百万港元及零)[172] 业务线布局与运营 - 2023年1月公司在屯门以新品牌开设一间日式餐厅及一间川菜餐厅,新餐厅收益抵销部分收益下跌[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及报告日期,公司主要在香港经营拉面餐厅,收益还来自特许经营权及商标许可[12] - 2023年3月31日及报告日期,公司于香港经营6间拉面店、1间港式餐厅、1间川菜餐厅及1间日式餐厅[13]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为连锁餐馆运营商,主要于香港以「豚王」品牌售卖日本拉面[79] - 公司主要于香港经营拉面餐厅,收益还来自特许经营权授予、商标许可费等[188] - ESG报告范围涵盖公司香港业务,包括6间拉面餐厅、1间港式餐厅、1间川菜餐厅及1间日式餐厅[193]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包括质量控制、劳工短缺或成本增加、商业房地产租赁及中央厨房运作中断[14]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2019年3月15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4610万港元[50] - 在香港开设新店占所得款项净额约30.3%,计划金额1398.3万港元,已全部动用[50] - 扩张香港现有中央厨房占所得款项净额约20.0%,计划金额922.9万港元,已全部动用[50] - 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占所得款项净额约4.7%,计划金额214.7万港元,已全部动用[52] - 提升营运能力及效率占所得款项净额约4.4%,计划金额203万港元,已全部动用[52] - 一般营运资金占所得款项净额约40.6%,计划金额1875.7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全部动用[52] - 2023年3月31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全部按拟定用途动用[54] 公司业务目标与展望 - 公司业务目标是提供优质日本拉面和服务,争取提高营运效率和盈利能力[55] - 自2023财年第三季度多数国家放宽旅行限制,公司料可从中获益[55] - 公司会积极寻求商机或合作,扩大收入来源[56] 公司人员变动 - 何丽全先生68岁,于2019年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制作及广播行业拥有逾33年经验[63] - 黎文轩先生63岁,于2020年1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8月31日辞任,在香港消防处服务逾37年[64][65] - 苏小英女士64岁,于2022年8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4月11日辞任,在餐饮服务业拥有逾35年经验[66][67] - 李明容女士39岁,于2023年4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营销策略制定方面经验丰富[68][69] - 吕思豪先生41岁,于2023年6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财务及业务营运方面拥有逾15年经验[69] - 关稼莹女士35岁,于2018年5月16日加入集团任首席财务总监,2022年8月31日辞任[71] - 李敏丰先生39岁,于2015年6月8日加入集团任首席营运总监,2023年1月1日辞任[72] - 廖颖宇先生39岁,于2016年10月3日加入集团任首席采购总监,2023年1月1日辞任[73] - 严秀屏女士40岁,2019年2月22日获委任为集团公司秘书,2022年8月31日辞任[75] - 王芷恩女士34岁,2022年8月31日获委任为集团公司秘书,自2016年3月起担任吉辉控股有限公司公司秘书[76] - 李冠德先生于2023年3月15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苏小英女士于2023年4月1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李明容女士于2023年4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吕思豪先生于2023年6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股息与股权情况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派发末期股息[88] - 2023年3月31日,邓振豪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300.1万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5.46%[116] - 2023年3月31日,Brilliant Trade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300.1万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5.46%[118] - 2023年3月31日,邓庆治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300.1万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5.46%[118] - 2023年3月31日,戴少斌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300.1万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5.46%[118] - 2023年3月31日,李蕙如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300.1万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5.46%[11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主要或重大股东等持有公司类别股本面值10%或以上权益[11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12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订立股权挂钩协议[124] - 报告日期,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25] 公司合规与治理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第C.2.1条外[13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遵守证券交易规定标准,无不合规事件[13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比例超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138] - 2023年3月31日,董事会由3名男性成员(占60%)和2名女性成员(占40%)组成[144] - 2023年3月31日,员工(含高级管理人员)中男性约占48%,女性约占52%[145] - 各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合约初步固定期限为自签订日期起3年[156] - 根据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3年一次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膺选连任[157]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获委任后的下届股东大会止,须经股东重选方可连任[157] - 董事会应确保至少三分之一的董事会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8]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邓振豪先生担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但董事会认为现阶段安排恰当,长远目标是由不同人士履行两项职责[16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为全体董事提供GEM上市规则中涉及良好企业管治常规的最新资料,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61] - 董事会成立薪酬、提名、审核三个董事委员会,各委员会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并向董事会汇报[162] - 薪酬委员会于2019年2月21日成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无董事参与厘定自身薪酬[164] - 提名委员会于2019年2月21日成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检讨多项政策并提出委任及重选董事建议[165] - 审核委员会于2019年2月21日成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四次会议,认为综合财务报表符合准则及规则[16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主席在执行董事避席情况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16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及委员会会议,如邓振豪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6/6),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100%(4/4)等[170] - 严女士于2019年2月22日获任公司秘书,2022年8月31日辞任;王女士同日获任;二人截至2023年3月31日完成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71]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董事会按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呈请召开[174] - 董事会至少每年审查一次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175] - 公司每年进行或更新风险识别及评估,结果及纾缓措施记录在风险资料册供审阅[176] - 独立顾问公司对公司内部监控系统进行检讨,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系统有效充分[178] - 公司设有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发布内幕消息会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179][18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认为股东沟通政策及其实施有效[18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无重大变动[186] ESG相关情况 - ESG报告回顾年度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189] - ESG报告基于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四项原则编制[192] - 董事会对公司ESG策略、风险管理等承担全部责任[196] - 公司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涵盖多个职能部门[196] - 公司制定了环境目标及愿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会对实施进度进行检讨[197]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雇员等持份者沟通[198] - 公司制定计划强化持份者参与过程[200] - 计划拟采用ESG调研及访谈计划收集和交流资料并获反馈[200] - 公司通过上述举措加强ESG倡议和报告[200] 其他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后无发生
赏之味(08096)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