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1.19428亿港元,2021年为1.76835亿港元[6] - 2022年毛利为1512.1万港元,2021年为3124万港元[6]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57706亿港元,2021年为1.00904亿港元[6] - 2022年年内亏损为1.35463亿港元,2021年为1.02327亿港元[6]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2.97港仙,2021年为2.20港仙[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69295亿港元,2021年为5.88249亿港元[8]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7.78554亿港元,2021年为9.77383亿港元[8]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8.35961亿港元,2021年为9.90443亿港元[8]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84692亿港元,2021年为4.2818亿港元[9] - 2022年总权益为2.84692亿港元,2021年为4.2818亿港元[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1.35463亿港元[12] - 于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流动负债净额5740.7万港元[12] - 2022年公司总收益为119,428千港元,较2021年的176,835千港元下降约32.46%[29][31]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7,706千港元,较2021年的100,904千港元亏损扩大约56.29%[29][31] - 2022年公司总资产为1,247,849千港元,较2021年的1,565,632千港元下降约20.30%[29][31] - 2022年公司总负债为963,157千港元,较2021年的1,137,452千港元下降约15.32%[29][31]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275千港元,较2021年的13,060千港元下降约5.99%[29][31] - 2022年和2021年总收益分别为1.19428亿港元和1.76835亿港元,主要客户收益占比分别为29.4%和24.7%[34] - 2022年和2021年与客户签订合约的收益分别为1.19337亿港元和1.68005亿港元,来自投资物业经营租赁总租金收入分别为9.1万港元和883万港元[34] - 2022年销售工业产品收益981.5万港元,建筑服务收益1.09522亿港元;2021年分别为1517.7万港元和1.52828亿港元[35] - 2022年和2021年已确认的建筑服务收益(包含在期初合约负债中)分别为1836.9万港元和2715.9万港元[37] - 2022年和2021年分配至剩余履约责任且预期一年内确认为收益的金额分别为6554万港元和1.58578亿港元[39] - 2022年和2021年其他收入分别为1136.3万港元和1360万港元,其他收益分别为296.5万港元和631.5万港元[40] - 2022年和2021年融资成本分别为535.5万港元和628.4万港元[41] - 2022年和2021年除税前亏损涉及的所售存货成本分别为941万港元和1435.2万港元,所提供服务成本分别为9489.7万港元和1.31243亿港元[42] - 2022年和2021年雇员福利开支(包括工资及薪金、养老金计划供款)分别为4741.1万港元和6781.4万港元[42] - 2022年公司收入1.19428亿港元,较2021年的1.76835亿港元下跌32.46%[53][55]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1.35463亿港元,2021年亏损1.02327亿港元[53][55] - 2022年公司经营业务毛利1512.1万港元,毛利率12.66%,较2021年下降5.01个百分点[56]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较2021年减少444万港元,下降61.01%[57] - 2022年行政开支5167万港元,较2021年的7095.2万港元减少27.18%[58] - 2022年其他开支812万港元,较2021年的956.6万港元下降15.12%[59] - 2022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5.26925亿股,2021年为44.18884亿股[47][49]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净值8859.5万港元,2021年为1.45985亿港元[50]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1.99801亿港元,2021年为2.46441亿港元[52] - 2022年底已签订在手合约价值6554万港元,2021年为1.58578亿港元[6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5740.7万港元,2021年约为1306万港元[6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约4704.3万港元,2021年约8706.9万港元[6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约为62.7%,2021年为51.2%[7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约307名员工,2021年约475名[73] - 回顾期内集团收入约1.19428亿港元,上年同期约1.76835亿港元,收入下降约5740.7万港元[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安装及维护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销售空气能/浅层地热能热泵产品,物业投资和证券买卖及其他类别投资[11] - 2022年浅能地热能分部销售予外部客户收益为109,522千港元,较2021年的152,828千港元下降约28.33%[29][31] - 2022年空气能/浅能地热能热泵分部销售予外部客户收益为9,815千港元,较2021年的15,177千港元下降约35.32%[29][31] - 2022年物业投资及开发分部销售予外部客户收益为91千港元,较2021年的8,830千港元下降约98.97%[29][31] - 2022年证券投资及买卖分部销售予外部客户收益为0千港元,与2021年持平[29][31] - 集团空气能/浅层地热能热泵产品业务与同期比有较大幅度下降[64]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本年度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和披露无重大影响[17] - 集团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8]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预期不影响集团财务状况或表现,但可能影响主要会计政策披露[23]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定义会计估计,应用该修订预期不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24] 流动资金及现金流量改善措施 - 集团为改善流动资金及现金流量实施多项措施,如控制成本开支、回收项目资金、出售非核心业务或金融资产、开拓新收入来源、寻求新融资渠道或战略资本投资[14] 公司业务地区分布 - 公司业务主要位于中国内地,所有外部客户收益及非流动资产均在中国内地[33] 企业所得税率 - 除特定情况外,中国附属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率为25%[44] 公司股本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6亿美元,分为160亿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普通股,已发行股本为452,692,516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普通股[78] 法律诉讼情况 - 2021年11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收到诉讼,原告要求返还股份转让款2.37亿元及赔偿利息损失821.799583万元,合计2.4521799583亿元[79] - 2022年1月,法院裁定实施财产保全措施,对恒有源投资及北京润古实施的限额分别为2.4521799583亿元及821.799583万元,冻结恒有源投资持有的北京人寿4.99965%股权,对应实缴出资额为1.4299亿元,恒有源投资于北京农商银行账户中50,288元已被冻结[80] - 2022年11月,法院判决原告赔偿恒有源投资律师费损失20万元,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81] - 2022年12月,原告提出上诉,截至目前二审尚未开庭,工商登记尚未变更[82] 股权出售情况 - 2023年9月22日,公司全资附属子公司以1961.8万元出售宏源地能热泵科技有限公司34%股权,交易完成后集团仍持有15%股权[84] 技术优势 - 集团“单井循环换热”技术可实现地下水100%同井回灌,与电加热供暖对比可节约电能60%以上[88] 公司制度完善情况 - 2022年公司在项目预算等方面完善制度,销售及管理费用较同期大幅下降[89]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现包括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内曾召开六次会议[100][101] 董事出席会议情况 - 2022年非执行董事张轶颖等因事未出席6月30日股东周年大会和11月10日股东特别大会[96][97]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回、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104]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之企业管治守则,但有部分偏离情况[93][94] 审核委员会设立情况 - 公司已按GEM上市规则设立审核委员会并制定职权范围[99] 资本资产投资计划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其他资本资产重大投资计划[86]
中国恒有源集团(08128)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