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亏损约1760万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约460万港元,亏损大幅增加482.6%[7][18] - 公司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00.9%,至约2450万港元[23] - 公司员工薪资及酬金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13.5%,至约590万港元[23] - 公司财务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76.9%,至约250万港元[25] - 公司借款从2022年3月31日约1300万港元增至2022年12月31日约2330万港元[25] - 2022年1 - 12月公司收入约58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90万港元减少约4.4%,新能源电动车业务无收入[29] - 2022年1 - 12月广告业务收入约58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90万港元减少4.4%,毛利率从约38.6%降至约22.4%[33][34] - 2022年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00.9%至约2450万港元,员工薪资及薪酬增加约13.5%至约590万港元[38] - 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76.9%至约250万港元,借贷从2022年3月31日约1300万港元增至12月31日约2330万港元[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广告服务收入为16,20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1,300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广告服务收入为58,15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0,900千港元[1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服务成本为14,40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2,780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服务成本为48,75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7,386千港元[1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毛利为1,79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520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毛利为9,39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514千港元[1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707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715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7,570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4,628千港元[1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全面开支为9,889千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3,318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全面开支为21,685千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4,979千港元[1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837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2,820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7,574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为4,628千港元[1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3港仙,2021年同期为0.4港仙(经重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2.1港仙,2021年同期为0.6港仙(经重列)[142] - 2021年4月1日公司股本为2,857千港元,股份溢价为503,165千港元,合并储备为13,107千港元,汇兑储备为266千港元,累计亏损为482,830千港元,权益总额为36,565千港元[143] - 2021年公司期间溢利4,628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4,979千港元[14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2,857千港元,股份溢价为503,165千港元,合并储备为13,107千港元,汇兑储备为617千港元,累计亏损为478,202千港元,权益总额为41,544千港元[143]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借款利息为497千港元,2021年为99千港元;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九个月借款利息为1,785千港元,2021年为221千港元[153]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债券利息为174千港元,2021年为395千港元;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九个月债券利息为695千港元,2021年为1,139千港元[153]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46千港元,2021年为21千港元;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九个月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62千港元,2021年为77千港元[153]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所得税抵免为187千港元,2021年为2,105千港元;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九个月无所得税抵免[157]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837千港元,股份数目为849,353千股;2021年盈利为2,820千港元,股份数目为714,142千股[160]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7,574千港元,股份数目为849,353千股;2021年盈利为4,628千港元,股份数目为714,142千股[160]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银行利息收入为25千港元,杂项收入为10千港元;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九个月银行利息收入为32千港元,杂项收入为47千港元[16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1588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105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分别为2226千港元和52千港元[1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5899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326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分别为5215千港元和221千港元[1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720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16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分别为136千港元和220千港元[1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198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657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分别为327千港元和661千港元[1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35名雇员,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20万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为540万港元[175][182] - 2022年4月1日(经审核)相关数据:3397、582815、13107、 - 408、 - 527151、71760、 - 2481、69279[187] - 期间全面开支总额为 - 21685,其中包含 - 4115和 - 17574等[187] - 根据一般授权发行股份(附注 (d))于2022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为26212[187] - 2022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相关数据:4076、608348、13107、 - 4523、 - 544725、76283、 - 2477、73806[18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广告服务业务收入减至约58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90万港元减少约4.4%,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无收入[8] - 回顾期内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无收入,公司决定整合业务规模,物色其他商机[22] 公司业务战略与收购 - 2022年3月收购北京创意51%股权后,公司战略扩展广告业务平台[18] - 2022年11月25日公司成功收购海南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1] - 2021年12月7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拟收购广西华奥7.0%股权,代价707.525万元,因先决条件未达成,收购协议于2022年8月31日终止[60][61] - 建议收购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7.0%股权失效[74] - 收购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2.005%股权交易终止,该交易原代价为现金人民币100百万元,收购最高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100%[81][98] - 2022年11月25日公司成功收购海南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代价为1600000港元[93][94] 公司股份配售与供股 - 2022年10月7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以每股0.16港元配售最多169,828,478股新股,占配售协议日期全部已发行股本约20.0%,占经配售扩大后全部已发行股份约16.67%,10月21日完成配售[27][46] - 公司承担配售成本及开支约12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600万港元用于偿债及营运资金[44][46] - 2022年12月28日公司提议供股,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发行509,485,435股,认购价每股0.10港元,筹集最多约5100万港元[45][47] - 截至2023年2月1日,公司收到7份有效接纳,共281,026,670股供股股份,供股认购率约55.16%[49]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上限约为4850万港元,净认购价约为每股0.095港元,47%(约2300万港元)用于偿还集团债务,41%(约2000万港元)用于新电池技术业务扩充及研发,12%(约550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50][63] - 未获认购供股股份及不合资格股东未售供股股份共228,458,765股,相当于供股股份总数约44.84%,将受限补偿安排[52][55] - 2022年10月21日根据一般授权配售169,828,478股股份,实际所得款项净额约2600万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54][68] - 2023年2月1日公司接获7份有关供股暂定配发的有效接纳,共281,026,670股,相当于供股股份总数约55.16%[66] - 2022年10月7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10月21日发行169,828,478股新股份,每股0.16港元[131][13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未经审核第三季度业绩,认为报告及业绩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GEM上市规则并已充分披露[109][112] - 于2022年12月31日,除已披露情况外,无董事及公司最高行政人员在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有须知会的权益或淡仓[103] - 于回顾期内,公司继续采纳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董事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遵守该守则[122][125] - 于报告期内,无董事在公司或子公司订立的重大合约中有重大权益[104][119]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报告期遵守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全部条文,但未就所有董事会会议发出14天事先通知,董事会将尽力发出通知[121] - 截至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牟忠纬、廖静雯、李光营;非执行董事为王栋梅、叶文学;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辑、吕志坚、蔡颖[124]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阅集团年报、账目、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监督财务申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111][12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吕志坚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140] - 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核,未由公司核数师审阅,但已由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180] 公司其他信息 - 集团多数交易、资产及负债以人民币或港元计值,2022年无金融工具用于对冲汇率风险[57][58]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及香港放宽疫情限制,两地经济有望反弹,营商环境及市场状况前景下半年更明朗[59][70] - 广告业务将加大力度发展及挽留中国及香港客户,新能源汽车及新电池技术业务将审慎评估市况、检讨策略[59][71] - 董事会认为新电池技术业务扩充及研发可扩大业务规模,为股东带来更多回报[64][66] - 董事会认为供股是公司最有效率的集资方式,通过股本融资为集团长期发展提供资金属审慎做法[65][66] - 2022年9月1日公司建议每10股本公司每股面值0.0004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0.004港元的合并股份,9月30日获股东批准,10月5日生效,生效后每手买卖单位由5000股现有股份改为20000股合并股份[7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83] - 期间公司或其子公司概无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本公司之上市证券[88] - 期间董事、控股股东或彼等紧密联系人概无进行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或产生利益冲突[8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和行政总裁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股份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2023 Q3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