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智能管理(08181) - 2023 - 中期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2.706亿港元,同比增长4.8%[10]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總收益為270,593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258,317千港元增長4.7%[34] - 公司整体收入从2.58317亿港元增至2.70593亿港元,同比增长4.7%[5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70,593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58,317千港元增长4.7%[6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2.706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583亿港元增长4.8%[131] - 毛利为4540万港元,同比下降10.8%[10] - 公司毛利润为4,54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090万港元下降10.8%,毛利率为16.8%(2021年:19.7%)[134][13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990万港元,同比下降1094%[10] - 每股亏损为0.88港仙(2021年同期:每股盈利0.10港仙)[10][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990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盈利100万港元[80]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99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盈利100万港元下降1,094%,净亏损率为-3.7%(2021年:0.4%)[13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及其他经营开支增加约1700万港元[10] - 行政开支及其他经营开支增加约1,700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及股份基础付款开支增加[137] - 服务成本为2.252亿港元[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241,234千港元,同比增长15.9%[71] - 员工成本为2.412亿港元,同比增长15.8%(2021年:2.082亿港元)[146] - 其他经营开支为1,63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380万港元增长17.8%[139][140] - 银行借贷利息开支从2021年同期的42千港元增至2022年的60千港元[68] - 融资成本为30.9万港元[14] 各业务线表现 - 物業管理及相關服務收益為269,756千港元,佔總收益99.7%,較2021年同期增長5.5%[34] - 放債業務利息收入為699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714千港元下降2.1%[34] - 物業管理服務收益為251,294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4.8%[37] - 獨立保安服務收益為18,462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17.9%[37] - 利息收益總額為525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226千港元增長132.3%[40] - 公司物业管理和相关服务分部收入为2.69756亿港元,占总收入99.7%[53][59] - 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为69.9万港元,占总收入0.26%[53][59] - 放债业务分部收入为13.8万港元,占总收入0.05%[53][59] - 物业管理和相关服务分部亏损87.1万港元,同比转亏[53][56] - 物业投资分部盈利61.5万港元,同比增长40.4%[53][56] - 放债业务分部亏损193.5万港元,同比转亏[53][56] - 公司整体分部亏损219.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869.1万港元[60] - 放债业务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贷款利息收入约10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200万港元[122]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贷款利息收入约为1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00万港元大幅下降[124] - 物业管理服务合约收入为2.513亿港元,占总收入92.9%,较2021年同期增长4.8%[131] - 独立保安服务合约收入为1,850万港元,占总收入6.8%(2021年:1,570万港元,占6.0%)[128][129] - 香港及中国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2.698亿港元,同比增长5.5%(2021年:2.556亿港元)[143] 各地区表现 - 中國大陸市場物業管理收益為253,235千港元,佔該業務總收益93.9%,較2021年同期增長6.5%[37] - 香港市場物業管理收益為16,521千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17,934千港元下降7.9%[37] - 香港地区收益为254,072千港元,同比增长5.7%;中国地区收益为16,521千港元,同比下降7.9%[66] - 香港地区收入为2.541亿港元(2021年:2.404亿港元),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1,650万港元(2021年:1,790万港元)[127][129] 其他收入 - 政府补贴产生的其他收入增加320万港元(2021年:无)[10] - 议价购买收益产生之其他收入增加480万港元[10] - 政府補貼收入為3,220千港元,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的保就業計劃[46] - 議價購買聯營公司收益為4,787千港元[44] - 公司获得香港特区政府保就业计划补贴320万港元[49] - 公司获得政府抗疫基金补贴320万港元(2021年:无)[137]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211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2035万港元[29] - 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流出526万港元[29] - 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流出1022万港元[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80万港元,较期初6770万港元增长6.1%[17][29]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7,18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6,770万港元)[148] 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93亿港元,较期初3.06亿港元下降4.3%[17] - 流动负债为7553万港元,较期初9181万港元下降17.7%[17] - 公司净资产为2.85亿港元,较期初2.98亿港元下降4.4%[20] - 保留溢利为8673万港元,较期初9663万港元下降10.2%[2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为9055万港元,较期初9751万港元下降7.1%[17] - 无形资产为76万港元,较期初22万港元增长245%[17] - 公司总资产从3.97785亿港元降至3.68572亿港元,减少7.4%[63] - 非流动资产从2022年3月31日的161,676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159,606千港元[66] - 银行借贷及租赁负债为1,20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1,910万港元)[148] - 流动资产净值为1.334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1.443亿港元)[14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于2022年9月30日为4.2%,较2022年3月31日的6.4%有所改善[150] 应收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102,766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87,911千港元,降幅为14.5%[88][93] - 应收贷款从2022年3月31日的24,000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0千港元,降幅为100%[88][94] - 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在2022年9月30日为19,441千港元,占总额的22.1%[93] - 1至3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3月31日的36,913千港元增至2022年9月30日的46,644千港元,增幅为26.4%[93] - 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3月31日的1,947千港元微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1,886千港元[93]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71,127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66,248千港元,降幅为6.9%[10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2年3月31日的62,414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57,598千港元,降幅为7.7%[102] - 关联方其他应付款项从2022年3月31日的54千港元微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53千港元[102] - 应收贷款在2022年9月30日为0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00万港元减少100%[122] 关联方交易 - 来自董事何应财先生的贷款利息收入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为0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60.5万港元[108] - 来自董事何应财先生的贷款利息收入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13.8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106.5万港元[108] - 向关联公司恒生地产有限公司收取的物业管理服务费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为0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15.7万港元[108] - 向关联公司恒生地产有限公司收取的物业管理服务费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0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33.8万港元[108] - 董事酬金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为800.2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143.4万港元[108] - 董事酬金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1038.6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286.8万港元[108] - 公司通过全资附属公司Lucky Stone Finance Limited向关联人士提供本金不超过2,400万港元的贷款,年利率10%[153] - 关联人士已于2022年6月13日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约2,100万港元[155] 投资和融资活动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为191万港元[14]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支出从2021年同期的5,560万港元大幅减少至2022年的420万港元[86] - 资本开支为420万港元,同比下降92.4%(2021年同期:5,560万港元)[148] - 公司以450万港元现金对价收购天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3%已发行股本,完成后列为联营公司投资[150] - 应收债券为一年期12%票息债券,金额为4,000千港元,将于2023年2月赎回[88][98] - 公司偿还银行贷款和实施旧区物业管理计划已使用净额750万港元[159] - 公司物业管理组合拓展计划可用净额430万港元尚未使用[159] - 公司净收益总额1750万港元中已使用1320万港元(75.4%)[159] - 公司预计430万港元剩余收益将在2026年3月31日前完全使用[161] - 2018年配售筹集净额约4040万港元(每股0.236港元)[164] - 其中3230万港元(80%)用于拓展中国物业管理业务和社区增值服务[164] - 810万港元(20%)用于集团营运资金[164] 税务 - 香港利得税采用两级制税率,首200万港元按8.25%征税,超出部分按16.5%征税[77]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标准税率25%计算[77] 股息和股份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均未派发股息[84]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从2021年的1,026,351,515股增至2022年的1,128,986,665股,增幅为10%[104] - 每股面值为0.01港元[177][181] 客户和员工 - 未偿还履约保证金在2022年9月30日约为2790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640万港元增加70.1%[116] - 客户账户银行结余总额在2022年9月30日约为7060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080万港元增加39.0%[116] - 客户账户金额为7,06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5,080万港元)[146] - 履约保证金金额为2,79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1,640万港元)[148] - 香港物业管理合约总数455份,覆盖约83,565个住户[146] - 员工总数1,802人(2022年3月31日:1,801人)[146] 抵押和租赁 - 公司资产抵押包括约60万港元银行存款和约920万港元人寿保险保单按金,以及账面价值分别约为782.5万港元和3,03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楼宇和投资物业[150] - 公司租赁负债项下汽车账面价值于2022年9月30日为8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100万港元[150] - 人寿保险保单按金以美元计值,非公司功能货币[150] 业务和风险 - 公司主要从事放债业务,提供贷款属日常业务范围[153] - 公司确认截至报告日期COVID-19疫情未对财务状况和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变化[155] - 香港物业管理行业竞争激烈可能对服务费用构成压力[165] - 客户提前终止服务合约可能对收入流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65] 公司治理和股权 - 公司自2015年9月8日起未正式设立首席执行官职位[170] - 黄黎明通过恒生资本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26,071,95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55.45%[178][182] - 恒生资本有限公司为公司实益拥有人,持有626,071,95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55.45%[182] - 李梦雅作为黄黎明配偶,被认定拥有相同626,071,950股权益,占已发行股本55.45%[18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六个月内未发生董事证券交易违规行为[174][187] - 公司股份期权计划有效期至2023年9月18日[18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六个月内未授予、行使或失效任何股份期权[190] - 公司采用GEM上市规则第5.48-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74][187] - 董事及其关联方在相联法团中未持有其他股份或债权证权益[178] - 主要股东登记册除披露外无其他权益记录[183][185] - 公司于2013年9月19日采纳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23年9月18日[19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六个月内无任何购股权授出、行使、届满或失效[19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购股权计划项下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93] - 公司于2021年8月6日批准采纳股份奖励计划[195] - 股份奖励计划旨在奖励对集团成长发展作出贡献的合资格参与者[196][199] - 股份奖励计划用于激励和保留合资格参与者以支持集团持续运营发展[196][199] - 股份奖励计划用于吸引合适人才促进集团进一步发展[196][199] - 股份奖励计划由董事会和受托人共同管理[197][200] - 合资格参与者包括非排除类别的各类参与人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