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城发展控股(08268) - 2023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8268[8]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9]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行业、证券投资、香港物业投资及放债业务[16]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年内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投资上市证券、物业投资及放债业务[17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3.237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约3.249亿港元减少约0.4%[12] - 报告期内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1100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净额约1530万港元[12]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3.237亿港元,较2022年约3.249亿港元减少约0.4%[17][31] - 报告期内溢利净额减少约2604万港元至亏损净额约1097.5万港元,2022年溢利净额约为1506.5万港元[30] - 公司毛利由2022年约4980万港元减少约1630万港元或约33%,至报告期约3360万港元[32]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2年约100万港元增加约310万港元或318.5%,至报告期约410万港元[35] - 行政开支由2022年约3610万港元增加约620万港元或17.3%,至报告期约4230万港元[36]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应付账项较上一报告期增加约1500万港元或179%[4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5933.5万港元,2022年为6734.5万港元;资产总值约为3.2241亿港元,2022年为2.99808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28,2022年为1.31[56]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0%,2022年为1.5%;非流动负债约为306.3万港元,2022年为197.4万港元;长期资本约为1.54004亿港元,2022年为1.32345亿港元[57]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总额约为658.7万港元,2022年为510.7万港元,主要用于购买一间附属公司[58] - 账面价值约为3685.4万港元的资产用作公司银行融资抵押,2022年为3745.7万港元[61] - 2022年10月,公司完成配售4000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08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动用2650万港元;截至报告日期,已进一步动用180万港元,尚未动用款项约为250万港元[63] - 所得款项净额计划用于收购物业680万港元(占比22.0%)、扩大证券业务投资1000万港元(占比32.5%)、扩大放债业务投资800万港元(占比26.0%)、偿付日常业务开支的一般营运资金600万港元(占比19.5%);截至2023年3月31日,实际分别动用680万港元、570万港元、800万港元、600万港元[6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约3925.7万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占集团资产净值26.0%[78] - 报告期内,集团出售若干投资,来自投资上市证券的销售所得款约为1737.4万港元,确认亏损约40.7万港元[8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96名雇员,主要驻守香港,报告期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3600万港元[8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性别比例为24%,女性23人,雇员总数96人[159]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183] - 2022年10月公司完成配售4000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308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全部动用[18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无可作现金及/或实物分派之储备[18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建筑业务分部收入约3.198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约3.194亿港元增加约0.1%[12] - 报告期内证券投资分部收入收益约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370万港元减少约94%[12] - 报告期内物业投资业务分部收入约60万港元,与上一年度约60万港元相若[12] - 报告期内放债业务分部收入约31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30万港元增加约142%[12] - 建筑分部报告期收入约3.19813亿港元,较2022年约3.19368亿港元增加约0.1%[17] - 上市证券投资分部报告期收益约22.8万港元,较2022年约366万港元减少约94%[17] - 物业投资分部报告期收入约59.9万港元,较2022年约61.2万港元减少约2%[17] - 放债分部报告期收入约306.4万港元,较2022年约126.4万港元增加约142%[17] - 集团该分部收入约306.4万港元,2022年为126.4万港元,增加约142%[46] 应收贷款相关情况 - 2023年3月31日,11项应收贷款及利息未偿还,总结余3860万港元,分类为第一阶段[42][51] - 报告期内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额17.5万港元,2022年为8.7万港元;因年内偿还贷款,集团录得拨备拨回4.5万港元,2022年为1.9万港元[42][51] - 报告期内集团应收固定利率贷款年利率介乎7%至12%,2022年为8%至12%[45] - 2023年3月31日,无抵押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3860万港元,2022年为2614.9万港元,其中250万港元为个人担保[5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最大借款人本身及连同其他四名最大借款人分别占集团应收贷款约20.7%和70.7%,2022年分别为19.1%和82.2%[52] - 报告期内新增及续期的贷款中,79.2%的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20.8%的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但不超过2年[53] - 客户A应收贷款及利息100万港元,年利率8%,到期期限一年及已延长三年;客户B应收贷款及利息230万港元,年利率12%,到期期限一年及已延长一年等[44]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将继续在中国、香港及其他地方寻找增长机会[13]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多项新项目,报告日期手头合约合约总额超9.58亿港元[67] - 公司获列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多个名册及具备香港特区政府屋宇署多项注册资格,机电工程获认可多个牌照及资格[65][66] - 整体楼宇及建筑开支上升趋势持续,香港私人楼宇及建筑行业景况增强,可能出现进一步机遇[69] - 集团将申请更多牌照、许可证或资格,扩大服务范畴[72] - 集团将审慎投标新建筑工程合约,选择性承接新合约[72] - 集团将招募更多合格及经验丰富员工,巩固建筑部门[72] - 集团维持物业投资业务,在香港收购商业物业并出租获取租金收入[76] 公司治理相关 - 回顾期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大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89] - 报告日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2人为女性,包括2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2023年3月31日,董事会成员为洪君毅先生、刘宝仪女士、黄玉麟先生、林伟雄先生、区瑞明女士[99] - 回顾期间,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委任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1名有相关专业资格或会计等专业知识[101] - 所有董事须最少每隔3年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并由股东重选,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不超3年[106] - 每名新任董事需接受全面正式任職培训[10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定期评价及更新联交所新规定及指引[108] - 公司已接获各董事有关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的书面记录[10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秘书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09] - 公司已就针对董事会的法律诉讼安排适当保险,每年审阅受保范围[94] - 回顾期内公司举行四次全体董事会会议,执行董事洪君毅、刘宝仪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黄玉麟、林伟雄、区瑞明出席次数均为4/4[110] - 公司于2022年9月1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执行董事刘宝仪当选大会主席[115] - 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自2019年7月29日悬空至今[116] - 董事会下设审核、薪酬、提名及内部监控四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书面职权范围[11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林伟雄任主席[120] - 集团未审核季度、中期及年度业绩经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标准及要求并已充分披露[121]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审议财务报表、检讨与外聘核数师关系等[122] - 回顾期内审核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检讨财务业绩、申报及合规程序等[123] - 审核委员会成员林伟雄、黄玉麟、区瑞明出席次数均为4/4[124] - 定期董事会会议通知提前至少十四天送交董事,其他会议一般发出合理通知[110] - 薪酬委员会成员为黄玉麟先生、林伟雄先生及区瑞明女士,黄玉麟先生为主席,2022年6月23日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薪酬方案[125][126] - 薪酬委员会成员出席次数均为1/1[127] - 提名委员会成员为区瑞明女士、黄玉麟先生及林伟雄先生,区瑞明女士为主席,2022年6月23日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等[127] - 提名委员会成员出席次数均为1/1[128] - 提名委员会应确保董事会成员最少三分之一符合独立非执行董事定义[131] - 已连续九年或以上的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资格获提名膺选连任,但须被视为独立[131] - 提名程序包括秘书召会邀提名、补空缺提意见、刊通函前不视为参选等[133] - 年内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组合、独立性、提名政策及多元化政策等,认为董事会组合应维持不变[135] - 薪酬根据个人表现、集团业绩、市场惯例等因素厘定[125] - 甄选董事候选人考虑判断力、提升股东价值能力、多元化等因素[130] - 内部监控委员会于2022年6月23日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37][138]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31日采纳股息政策,派息需考虑集团财务、资金等多方面因素[141][14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外聘核数师天职收取审核费用1100千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85千港元,总计1185千港元[144] - 董事会负责监督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各财政期间财务报表,确认负责编制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责任[145]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举报人政策以确保其有效性[146] - 公司制定反贪污政策,载列遵守适用反贪污法律及规例的最低标准[147] - 本年度集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原则D.2,设立合适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基于报告期风险评估,无已识别的重大风险[148] - 公司制定符合COSO 2013框架的内部监控制度,框架由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等部分组成[149] -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每半年度检讨,年度进行有效性检讨[152][153] - 公司为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实施内幕消息政策及程序[150] - 公司努力维持开放有效投资者关系政策,适时提供资料[155]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等须于会前最少20个营业日寄发股东[156]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21日内召开特别大会[158] 公司人员信息 - 洪君毅自2019年7月29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161] - 刘宝仪自2019年7月29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162] - 黄玉麟自2019年7月29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63] - 林伟雄43岁,自2019年7月29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积木集团、中国海景控股等公司董事[166][167] - 区瑞明59岁,自2019年7月29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奥传思维控股等公司职务,曾任职久融控股、中国数码文化[168][169] - 姜国祥65岁,负责集团整体建筑公司策略及日常营运,有逾41年相关经验,自1999年起任迪臣发展技术董事兼授权签署人[170] - 郭冠强56岁,负责集团建筑及装修工程部,有逾33年建筑业经验,1992年毕业于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1997年起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专业会员[172][173] - 罗永宁64岁,主管集团机电工程部,有逾41年相关经验,2000年8月加入集团,担任稳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174] - 叶道臻36岁,2019年7月加入公司任财务总监,2022年3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有逾11年相关经验[176] - 李银美62岁,为建筑业务行政经理,1988年12月加入集团,有逾38年处理人事及行政事务经验[177] 公司运营风险与合规 - 公司牌照、许可证及资格须持续符合相关标准,发展局对部分工作牌照类别施加额外要求,失去或未能续期可能影响业务[70][71] - 集团楼宇建筑分部经营业绩受香港公营及私营部门建筑项目数目及可得性影响[192] - 集团装修工程分部经营业绩受香港及澳门奢侈品牌扩张速度影响[19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年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