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营收为新台币2105亿(约合76亿美元),合并净收入为新台币370亿(约合13亿美元),基本每股收益为新台币4.59(约合0.17美元)[87] - 2021年公司资本支出总计新台币353亿(约合13亿美元)[88]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1.8%[100] - 2021年公司从物业获得约新台币8.637亿元(约31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241] 公司业务覆盖与服务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1Gbps及以上速度的FTTx网络覆盖率约为88.0%[92] - 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推出5G服务,截至2021年底提供约4.15万个Wi-Fi热点[107][108] - 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宽带接入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MOD服务是台湾最大的视频平台[87] 公司竞争优势与战略 - 公司具有综合服务、品牌、客户基础、资本资源和技术等竞争优势[89] - 公司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计划,旨在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02] - 公司聚焦核心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包括宽带、移动、互联网和新兴服务等领域[103] - 公司强调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设立专项小组监控网络性能[111] 公司投资情况 - 2020年1月公司投资NCB并获得其41.9%股权和15个董事会席位中的6个[120] - 2020年7月1日公司对IISI的所有权从31.16%增至51.54%,2021年底降至51.02%[121][122] - 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对SENAO的股权从2007年1月15日的31.33%降至28.18%[197] 国内固定通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国内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分别为657亿新台币、695亿新台币和648亿新台币(2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1.7%、33.4%和30.8%[128] 本地电话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本地电话服务收入分别为257亿新台币、245亿新台币和238亿新台币(8.56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2.4%、11.8%和11.3%[131] - 2021年底约73.2%的本地电话客户为住宅客户,2019 - 2021年平均用户市场份额分别约为92.5%、92.1%和91.7%[131] - 2020年固定电话客户数量较2019年减少2.6%,2021年较2020年减少2.5%[134] 国内长途电话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国内长途电话服务收入分别为22亿新台币、20亿新台币和19亿新台币(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1%、1.0%和0.9%[139] 宽带接入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宽带接入服务收入分别为180亿新台币、181亿新台币和186亿新台币(7亿美元)[141] - 2021年FTTx收入占宽带总收入的95.3%,3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同比增长45.0%[142] - 2019 - 2021年公司在台湾宽带市场的用户市场份额分别约为68.0%、65.6%和62.6%[143] - 2019 - 2021年宽带服务月ARPU分别为707新台币、724新台币、745新台币,FTTx服务月ARPU分别为778新台币、793新台币、812新台币[147] 本地和国内长途专线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本地和国内长途专线服务收入分别为41亿新台币、43亿新台币、44亿新台币(0.2亿美元)[150] Wi-Fi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 - 2021年12月31日,Wi - Fi服务租赁接入点的住宅和商业客户分别约为280万、260万、290万,家庭Wi - Fi设备数量同比增长167%,2021年底公共区域热点超4.15万个[151] MOD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MOD服务收入分别为36亿新台币、36亿新台币、37亿新台币(1.336亿美元)[153] 移动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移动服务收入分别为587亿新台币(占比28.3%)、567亿新台币(占比27.3%)、580亿新台币(2.1亿美元,占比27.6%)[157] - 2019 - 2021年移动服务月ARPU分别为461新台币、427新台币、418新台币[15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190万移动客户,市场份额约为36.1%(客户数量)和38.9%(服务收入)[159] - 2021年4月公司移动服务收入转正且全年呈上升趋势[200] 互联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4.5%、15.5%、15.7%[172] 国际直拨电话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国际直拨电话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2%、1.2%、1.0%,2019 - 2020年收入降46.0%至25亿新台币,2020 - 2021年降13.0%至22亿新台币(0.1亿美元)[177] - 2019 - 2020年国际直拨电话总呼入量降69.3%,2020 - 2021年降37.5%;2019 - 2020年总呼出量降53.0%,2021年再降41.1%[178] 国际专线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国际专线服务2019 - 2021年营收分别为新台币25亿、22亿和22亿(2021年合10万美元),2020年下降因客户转用IRU及疫情,2021年增长因云服务带宽需求增加[181] 固网和移动互联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固网互联收入均为新台币6亿(2021年合2210万美元),移动互联收入从新台币9亿降至6亿(2021年合2100万美元);固网互联成本从新台币6亿降至4亿(2021年合1510万美元),移动互联成本从新台币16亿降至9亿(2021年合3340万美元)[191] 公司运营设施与人员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7个运营办公室、447个服务中心和15个客服中心,还有243个SENAO专属服务店[196][19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约11828名员工从事网络基础设施开发、维护、运营和规划[210] 公司网络基础设施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传输网络有270万纤芯公里的干线光缆和1070万纤芯公里的本地环路光缆[211] - 截至2021年底,OTN网络部署649个100Gbps波长和287个200Gbps波长,PTN网络部署24180个GbE[21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建设约1100万个FTTx端口,FTTx服务最高提供2Gbps宽带接入速率[2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公共交换电话网有19个消息区,38个长途交换局和1400万条电话线[2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下一代网络(NGN)核心网容量有464.2万本地电话用户,其中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的用户364.1万,基于接入网关(AG)的用户100.1万[2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NGN管理IP骨干网带宽约2060Gbps,内核心网有12套4Tbps交换路由器,外核心网有超34套4Tbps/1.6Tbps交换路由器[2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际传输基础设施通过跨洋海底电缆系统与46个国际目的地的111家电信服务提供商直接相连[21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两个国际交换中心总中继容量为6万信道[22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32条海底电缆,其中13条登陆台湾,总投资容量超26Tbps[22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HiNet有31个存在点、约539.3万个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端口,骨干带宽约15733Gbps,目标到2022年底将骨干带宽提升至约18733Gbps[2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HiNet的CDN有18个国内和5个海外存在点,总容量约2520Gbps[22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HiNet的国际连接总带宽为2937Gbps[2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260个帧中继端口、755个异步传输模式端口和约132111个多协议标签交换互联网协议VPN虚拟端口[230] 行业监管相关情况 - 2006年3月1日,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成立,接管台湾电信行业监管权[250] - 2019年5月31日《电信管理法》(TMA)经立法机构通过,6月26日由总统颁布[253] - 2020年7月1日TMA(除频率分配相关条款)生效,11月1日频率分配相关条款生效[253] - 公司于2020年7月31日申请TMA过渡注册,9月30日获NCC批准[253] - TMA将电信市场准入制度从特许/审批制改为注册制,降低准入门槛[255][256] - 公司可能被视为特定电信服务市场中有重要意义的企业,将承担更严格义务[255][262] - 若公平交易委员会(FTC)认定企业违反垄断法规,每次可处不超过新台币1亿罚款,严重时可处超新台币1亿但不超过上一财年总销售额10%的罚款,涉事企业负责人可能面临不超过3年监禁[273] - 若FTC认定企业违反协同行为(卡特尔)法规,每次可处不超过新台币1亿罚款,严重时可处超新台币1亿但不超过上一财年总销售额10%的罚款,涉事企业负责人可能面临不超过3年监禁[278] - NCC由7名专员组成,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自2020年8月1日起,陈耀祥任主席,黄柏琮任副主席[251] - 原主管机关交通部认定公司为固网服务的主导型一类服务提供商,限制公司提价并禁止多项活动[253] - 企业违反限制竞争规定,FTC可责令整改,并处10万新台币至5000万新台币行政罚款,逾期不改每次可处20万新台币至1亿新台币罚款[280] - 企业违反禁止虚假或误导性表述规定,FTC可责令整改,并处5万新台币至2500万新台币行政罚款,逾期不改每次可处10万新台币至5000万新台币罚款[282][283]
CHT(CHT) - 2021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