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与业务结构变动 - 2021年12月22日,公司进行1比15的反向股票拆分[14][15] - 2021年12月30日,公司完成合并交易,收购Cenntro股份,总购买价为1.74853546亿股普通股,并承担购买922.5271万股普通股的期权[15] - 2021年12月30日,公司剥离FOH业务,Bendon以1澳元购买FOH全部股份,公司向FOH注资1260万美元并免除950万美元内部贷款[19][20] 业务运营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约2440辆Metro®汽车,通过关联方在中国部署约1300辆[37] - 2021年全年,公司收入约为860万美元[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北美、欧洲、亚洲及其他市场共销售约2440辆ECV,投入使用约1300辆[42] - 2021 - 2019年,公司三大渠道合作伙伴分别占销售额的74.7%、81.9%和72.0%[46] -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向市场推出Neibor®和Logistar™系列ECV以及Teemak™越野ECV[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与20个渠道合作伙伴建立了关系,其中2个为“自有品牌”渠道合作伙伴[5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与美国和欧盟的两个“自有品牌”渠道合作伙伴合作,其拥有当地组装工厂[82] - 公司通过关联公司在华投放约950辆Metro®车辆并获其数据用于运营分析[168] 财务关键指标 - 2021年、2020年和2019年,公司运营亏损分别约为1650万美元、1060万美元和1780万美元[39] - 从成立到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研发活动上花费约7510万美元[39] 业务发展动态 - 2021年,公司开始利用新泽西州弗里霍尔德的两个工厂之一试生产Logistar™ 400车型;2022年1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设立欧洲运营中心[82] - 2022年1月公司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开设欧洲运营中心,3月收购Tropos Motors Europe GmbH 65%股权[167] 业务风险 - 供应链相关 - 公司业务依赖供应商提供ECV组件和主要原材料,供应链中断会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59] - 公司部分ECV组件从单一来源供应商采购,如Metro®的安全气囊模块目前只有一个供应商[62] - 公司将新车型的大部分组件制造流程转移给合格供应商,供应商可能无法按要求交付组件和套件[66] - 零部件或供应商不可用可能导致生产延迟、设施闲置、产品设计变更和技术获取损失[68] - 第三方制造合作伙伴可能出现生产问题或延迟,无法满足车辆需求,影响销售和品牌[69] - 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从中国到北美和欧洲当地市场的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影响车辆生产、毛利率、产品交付时间和收入确认[76] - 运输网络中断或运输成本增加,可能导致公司无法销售或及时交付产品,毛利率下降[73] - 公司车辆生产所需原材料和组件价格波动,半导体供应短缺影响车辆生产,已导致关键组件价格上涨和交付延迟[119] - 新冠疫情及其他因素导致关键原材料短缺,对2021年经营业绩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121][123] - 锂离子电池供应中断或短缺会影响车辆生产、增加运营成本、降低毛利率,过去两年已造成采购提前期延长和价格大幅上涨[122][123] 业务风险 - 市场与需求相关 - 公司渠道合作伙伴可能随时减少或取消订单,这会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53] - 2021和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公司ECV需求环境不确定,2020年3 - 10月无新订单,2021年业务受疫情反弹负面影响[84] - 汽车行业冬季车辆需求通常下降,春季和夏季销售一般较高,公司业务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89] - 公司未来成功取决于推出新车型的能力,可能会在新车型推出和量产方面遇到延迟[43] -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推出Neibor®、Logistar™系列ECV和Teemak™越野ECV,无法预测新车型是否会被渠道合作伙伴和终端用户接受,可能导致供应和需求估计不准确,影响业务和收入[101] - 公司未来增长取决于终端用户对ECV的接受程度,市场发展不如预期会损害公司业务,影响接受度的因素众多[114][116][117] - 持续的高通胀会影响公司业务和经营成果,可能需提高ECV价格,影响需求和盈利能力,渠道合作伙伴可能减少库存[118] - 替代技术发展或内燃机改进可能对公司电动商用车需求产生不利影响[124] -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可能因资源不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竞争加剧或导致销量下降和价格压力[125] 业务风险 - 其他运营相关 - 公司未来运营成本预计显著增加,包括设计开发、建立合作关系、设立设施和中心等方面[90] - 供应商、渠道合作伙伴或制造合作伙伴不遵守道德商业实践和法律法规,可能损害公司品牌形象和业务[70] - 公司采用分布式制造模式,将车辆制造、组装和营销部分外包给第三方,新的车辆分销模式存在风险[93] - 公司业务计划未来需要额外资本,可能无法以可接受的条款获得融资,若无法筹集足够资金,将削减开支、延迟或取消计划活动[96][97] - 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开始将组件制造转移给合格供应商,外包新ECV系列的车辆套件制造和组装,可能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并加速折旧,影响财务结果[98] 业务风险 - 法规与合规相关 - 公司业务受大量法规监管,不遵守法规可能导致费用增加、车辆召回、罚款等,如欧盟市场Metro®年销量限制为1500辆[128][129] - 电动商用车可能面临产品责任索赔或召回,可能导致费用增加、声誉受损和管理资源分散[131][132] - 全球运营和扩张面临多种风险,包括法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入新市场存在障碍[134][137] - 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挑战,专利可能无效或被规避,商标和商业秘密保护有限,还可能面临侵权索赔[139][141][142][144] - 公司需为渠道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侵权索赔提供赔偿[146] - 遵守环境法规成本可能很高,不遵守可能导致负面宣传、罚款和业务暂停,公司扩张会增加环境责任风险[147][148] - 违反欧盟GDPR,公司可能被处以最高2000万欧元或违规公司全球年收入4%的罚款,以较高者为准[161] - 违反环保法或民法典,公司可能面临罚款和赔偿责任,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50] -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有规定,公司ECV电池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151] - 欧盟电池指令有电池收集和回收目标,公司目前合规成本估计不高,但实际成本可能不同[153] - 欧盟拟修订电池指令,可能引入可持续性、安全和标签等强制要求[154] - 欧盟RoHS指令限制电气电子设备使用有害物质,目前对公司ECV无实质影响[155] - 中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9月1日生效,授权部门加强数据监管[165] - 违反反贪腐、反洗钱等法律法规会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等产生不利影响[175][177] - 中国监管动态可能使公司面临额外审查、批准和披露要求,增加合规成本[188][189] - 2021年12月28日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拥有超100万用户的在线平台运营商境外上市前须申请网络安全审查[189] - 公司需遵守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违规可能面临整改命令和行政罚款[195] 业务风险 - 中国市场相关 - 公司大量资产和业务位于中国,中国经济、政策等变化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78][179][181] - 中国政府可能随时干预公司运营,加强对有中国业务的外国投资的控制[182][183] - 中国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诉讼可能成本高昂[185][186] -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更严格的劳动法规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92] 汇率与税收相关 - 2021 - 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分别升值约2.7%、6.2%、贬值约1.2%[198] - 2021 - 2019年,人民币兑欧元分别升值约8.9%、贬值约2.2%、升值约0.9%[198] - 人民币升值可能增加公司运营成本,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可能降低公司在中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价值[199] - 中国子公司需每年从累计税后利润中提取至少10%作为法定储备基金,直至该基金总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202] - 中国子公司向澳大利亚母公司汇回利润需缴纳15%的转移税[203] - 中国企业向非中国居民企业支付股息,预扣税税率最高可达10%[205] - 自2018年起中美有多轮关税措施,截至2022年3月,中国未满足贸易协议购买条件,关税未降低[207] 电池相关风险 - 公司预计ECV电池能量容量每年最多下降5%,五年内最多下降25%[57] - 公司ECV使用锂离子电池,电池可能起火或冒烟,引发公众对汽车应用电池安全性的担忧,可能需要重新设计电池组,负面事件会损害公司业务[102][103][104]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 - 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2019 - 2021年一直存在,虽已采取措施补救,但未完成,若不解决会影响财务报告准确性和投资者信心[106][109][110] 政府支持相关风险 - 公司业务依赖政府补贴、经济激励和政策,这些支持减少或取消会影响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前景[112][113] 信息技术安全风险 - 公司ECV配备信息技术系统,虽有安全措施,但仍可能被黑客攻击[171]
Centro(CENN) - 2021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