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汉马科技(60037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汉马科技汉马科技(SH:600375)2023-05-17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6,406,387.14元[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3,757,262,816.86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188,654,723.25元[4] - 公司2022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4]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4] - 2022年营业收入为34.29亿元,同比下降35.55%[22]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6亿元,同比下降不适用[22]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5亿元,同比下降269.23%[22]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0亿元,同比下降89.75%[22]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30元/股,同比下降不适用[23]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7.04%,同比下降不适用[23] - 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0.83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31.6%[24]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1.69亿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26][27]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12%,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103] - 公司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97.63%,未来可能进一步升高[104] - 公司营业收入为34.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55%[60] - 营业成本为36.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51%[6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9.23%[60] - 加工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1.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68%,毛利率减少8.92个百分点[63] - 整车及底盘营业收入为17.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9%,毛利率减少5.14个百分点[63] - 专用车营业收入为10.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22%,毛利率减少10.50个百分点[63] - 国内营业收入为31.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75%,毛利率减少8.73个百分点[6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90,937.99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55.69%,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156,994.15万元,占45.79%[6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23,681.31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1.87%,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45,801.99万元,占11.80%[69] - 销售费用为119,236,645.07元,同比下降35.64%,主要由于销售下滑及售后服务支出减少[69] - 研发费用为145,022,578.67元,同比下降29.68%,主要由于新产品开发费用减少[69] - 研发投入总额为185,062,168.4元,占营业收入的5.4%,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21.64%[7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4,599,034.08元,同比下降269.23%[74]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963,728,822.88元,较上期期末数增长1,367.91%[76]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24,756,946.48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68.71%[76]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761,705,923.21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44.19%[76] - 长期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549,032,935.18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57.97%[76]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为1,040,284,465.16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53.45%[76]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55,732,776.42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61.72%[76] - 应交税费本期期末数为43,286,157.64元,较上期期末数增长336.43%[76] - 长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1,366,500,000.00元,较上期期末数增长77.93%[76] - 公司2021年度未分配利润和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均为负,因此不进行利润分配[150] 业务发展 - 2022年公司开发了三款全新产品,包括P620、P620EV和G2,以提升市场占有率[30][31] - 2022年公司推动营销系统信息化升级,构建高质量营销运营管理体系,强化品牌传播[31] - 公司全面导入TQS全流程竞争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集团质量层级管理[32] - 公司继续深化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弹性预算管理机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32] - 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包括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网联、豪华舒适的新能源重卡产品[102]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包括构建新能源零部件核心竞争力,开发新产品品种、完善产品产业链[101] - 公司重卡及专用车业务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推行4S店经销[53]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形成了快速的用户培训、配件供应、故障处理响应机制[55] - 公司拥有星马专用车和华菱重卡两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均为安徽省名牌产品[55] - 公司技术中心通过"公开、公平、公正"业绩评估机制,选拔核心人员进入中层管理层[56] - 中重卡生产量为5,119辆,同比下降58.29%,销售量为5,934辆,同比下降56.88%[64] - 专用车生产量为2,535辆,同比下降74.46%,销售量为2,918辆,同比下降72.75%[64] - 整车直接材料成本为1,672,674,490.67元,占总成本的91.88%,同比增长5.02%[67] - 专用车直接材料成本为1,041,716,836.88元,占总成本的89.67%,同比下降57.57%[67] - 公司2022年中重卡销售5,934辆,同比下降56.88%[57] - 2022年新能源中重卡销售3,109台,同比上涨105.49%[57]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42,889.88万元,同比下降35.55%[5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87.94亿元,较年初下降23.79%[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0亿元,较年初下降89.70%[58] -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销量为3,199辆,较去年累计增长99.81%[85] -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收入为2,053,633,459.00元,补贴金额为34,099,999.61元,补贴占比1.66%[86] - 公司持有的参股子公司融和电科全部股权以人民币4000万元转让给北京广诚德明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已收到2800万元股权转让款[87] - 公司全资子公司马鞍山凯马汽车零部件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北京分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记手续[88] - 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湖南华菱汽车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申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89] - 公司全资子公司福瑞投资剩余人民币3400万元增资款不再继续投入,徽融租赁注册资本由人民币40000万元变更为36600万元[90] - 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星马汽车有限公司收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决定,土地收储补偿款总金额为人民币17328.02万元,已收到5000万元[9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菱汽车期末总资产为528109.28万元,净资产为177445.38万元,本期净利润为-25989.43万元[94] - 公司全资子公司星马专汽期末总资产为89953.84万元,净资产为17873.84万元,本期净利润为-6784.42万元[94]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徽融期末总资产为77025.86万元,净资产为39447.57万元,本期净利润为-234.33万元[94] - 公司全资子公司福瑞投资期末总资产为3157.29万元,净资产为1694.72万元,本期净利润为-1.06万元[94]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索达期末总资产为67709.67万元,净资产为4529.21万元,本期净利润为-6985.55万元[94] 行业趋势 - 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0万辆和330.0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0%和31.20%[35] - 2022年货车产量277.8万辆,同比减少33.4%,销量289.3万辆,同比减少32.6%[37] - 2022年重型货车销量67.2万辆,同比减少51.84%[37] - 2022年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家企业共销售260.42万辆,占商用车销量的78.92%[37] - 2022年重型货车销量排名前十家企业共销售65.19万辆,占重型货车销量的97.01%[39] - 2021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35] - 2020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3.10万辆和513.3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0.00%,销量同比增长18.70%[35] - 2019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6.00万辆和432.4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0%,销量同比下降1.10%[34]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目标为在售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45] - 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43] - 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43] - 重卡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成本中,钢材占比最大,工业用电价格逐渐上涨[47] - 专用车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基建行业,随着国内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专用车销售将增长[49] - 重卡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发动机、变速箱、钢材等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在重卡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48] - 国家通过优惠税收等经济政策,鼓励提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和车用柴油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41] - 2022年8月,国务院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45] - 2017年,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42] -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45] - 重卡行业新进入者发展机会有限,现有企业具备技术、质量标准、品牌、销售网络等综合优势[96] - 重卡行业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存量企业之间的竞争,新企业进入重卡生产领域难度较大[96] - 重卡行业未来竞争关键在于核心零部件的竞争,国内重卡产品使用的发动机主要依赖潍柴、玉柴、上柴等企业[97] - 重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品性能竞争、重型化与轻量化、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化[98] - 专用车行业竞争关键在于掌握自主的配套专用重卡底盘生产资源,底盘在专用汽车生产成本中占比70%以上[99]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经理层之间权责分明、有效制衡[107] - 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现场会议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确保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能够充分行使合法权利[108] - 公司董事会设立了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进一步保障公司规范运作[109] - 公司监事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公司重大事项、财务状况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有效监督[110] - 公司建立了公正、透明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薪酬与公司绩效和个人业绩相挂钩[110] - 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所有股东平等获得公司相关信息,未出现内幕交易现象[112] - 公司通过上证e互动、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的沟通,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与认同[112] - 公司制定了《关联交易决策管理制度》,确保关联交易价格公开、公允、合理,保护公司利益和非关联股东利益[11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持股数无变化,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0股[117]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为761.32万元[117] - 公司董事长范现军自2018年6月起在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公司董事长[117] - 公司副董事长郭磊自2022年6月起在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作[117] - 公司总经理郑志强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88.52万元[117] - 公司副总经理吕林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88.39万元[117] - 公司副总经理牛俊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42.63万元[117] - 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树祥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35.60万元[117] - 公司财务总监李建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31.02万元[117] - 公司离任董事周学锋报告期内税前报酬为44.10万元[118]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已发布,详细披露了财务数据和业务进展[121][123] - 公司高管团队包括多位在汽车行业和财务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120][122]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深厚背景的专家,如刘汶如担任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120]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财务管理和投融资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端木晓露担任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CFO[120]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法律和合规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胡利峰担任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法务总监[122]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审计和财务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余核担任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多功能商用车事业部财务管理部部长[122]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路涛担任安徽福马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22]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晏成担任搜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120]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汗家常担任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122] - 公司高管团队中包括多位在汽车工程和技术研发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付手武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120] - 公司2022年3月28日董事会秘书李峰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长范现军暂代董事会秘书职责[125] - 2022年4月28日公司聘任周树祥和牛俊为副总经理[125] - 2022年7月8日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选举郭磊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125] - 2022年8月29日公司聘任周树祥为董事会秘书[126] - 2022年11月30日公司聘任李建为财务总监,曹永永不再担任财务总监但仍留任其他职务[126] - 2023年3月21日公司副总经理袁鹏因工作变动辞职[126] - 公司现任总经理郑志强自1998年7月起在公司工作,历任多个重要职务[124] - 公司现任副总经理吕林自2003年7月起在公司工作,历任技术中心、发动机研究所等职务[124] - 公司现任副总经理牛俊自2001年7月起在公司工作,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124] - 公司现任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树祥自2022年4月起在公司工作,此前在万向集团和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任职[12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为761.32万元[132] - 公司三名独立董事的年度津贴为每人每年6万元人民币[132] - 公司于2020年7月9日公告原董事金方放先生和原高级管理人员陈先才先生收到中国证监会《结案通知书》,决定不予行政处罚[134] - 公司于2021年1月7日公告原独立董事钱立军先生收到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135]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2年10月28日审议并通过了《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137]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11月30日召开,详见相关决议公告[137]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2年12月20日召开,详见相关决议公告[137] - 公司2022年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开七次会议,审议了年度财务报告、季度报告及日常关联交易事项[141][142] - 公司2022年现金分红政策根据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明确了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149]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并根据效益调整具体报酬[153] 员工与培训 - 公司2022年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29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373人,合计2,502人[144] - 公司2022年员工专业构成为生产人员1,485人,销售人员364人,技术人员345人,财务人员86人,行政人员222人[145] - 公司2022年员工教育程度为硕士以上学历8人,大专以上学历979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515人[145] - 公司2022年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1,505,751小时,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为6,775.88万元[148] - 公司2022年薪酬政策充分体现员工价值创造因素,全年工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