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源(60040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动力源动力源(SH:600405)2023-04-18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合并净利润为-14,098,124.96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153,810.53元[4] - 母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为-102,135,518.05元,年末未分配利润为-491,430,451.28元[4] - 公司2022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6%[12]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1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2%[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5.38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92%[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25%[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4%[13] - 总资产为2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1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人民币,同比减少0.23元[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2%,同比增加15.46个百分点[13] - 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9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53%[14] - 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2.74万元人民币,环比减少165.94%[1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35,617.23万元,同比增长30.16%,净利润减亏13,321.29万元,减亏幅度达90.43%[17]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356,172,251.55元,同比增长30.16%[45] - 营业利润为-1,311,884.65元,同比减亏145,544,084.64元[4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153,810.53元,同比减亏126,230,660.91元[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905,881.14元,同比增长796.25%[47]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304,456,904.30元,同比增长27.76%[51] - 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为133,682,294.11元,同比下降10.44%[51] - 绿色出行业务营业收入为165,936,438.17元,同比增长46.33%[51] - 综合节能业务营业收入为110,213,903.21元,同比下降20.70%[51] - 定制及模块电源业务营业收入为173,611,628.96元,同比增长13.83%[51]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63,862,212.74元,占营业收入的12.08%[58]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为158,291,148.87元,同比下降17.78%[58]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为38,639,225.34元,同比下降23.33%[58]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905,881.14元,同比增长796.25%[59] - 公司2022年货币资金为22,336.00万元,占总资产的8.60%,同比增长69.43%[60] - 公司2022年短期借款为42,840.67万元,占总资产的16.50%,同比增长52.21%[64] - 公司2022年长期借款为11,309.60万元,占总资产的4.35%,同比增长425.70%[68] - 公司2022年应收票据为1,260.51万元,占总资产的0.49%,同比减少50.98%[61] - 公司2022年预付款项为910.83万元,占总资产的0.35%,同比减少49.90%[62] - 公司2022年合同负债为2,620.90万元,占总资产的1.01%,同比减少32.79%[66] 业务发展 - 公司2023年度经营计划为内部管理控制指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5]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等相关风险[6] - 海外业务在2022年进入快速增长期,印度动力源公司实现收入大幅增长,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在海外取得订单和收入双重增长[17] - 公司完成基站叠光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为节能低碳行动提供新方案,并在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实现规模销售,完成近万个光伏基站建设[18] - 公司2022年推出75A系列模块化电源和6KW系列5G智能微站电源等新产品,并开发具有自主专利的智能叠光系统[18] - 公司成功在腾讯数据中心云服务商、曙光超算中心等重要数据枢纽部署高压直流等产品,并与百度、京东等云服务厂商完成服务器整机架电源合同交付[18] - 印度子公司以通信电源为核心业务,销售额大幅提升,为2022年海外通信电源业务的营收增长贡献较大力量[20] - 公司为国内某燃料系统集成商提供的大功率隔离型DC/DC用于上海市临港区T2轨道交通线,首次开拓城市轨道交通氢动力应用场景[20] - 公司完成了空压机控制器系列产品的持续升级,配置空压机控制器的燃料电池大巴车和物流车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场所[20] - 公司成功中标国内某重点乘用车车企项目,车载电源产品供货上海数家辅驱集成商和商用车企业,市场表现良好[20] - 新一代三合一车载电源(6.6kW OBC + 2.5kW/2kW DC/DC + PDU)已进入B样机阶段,技术指标业内领先[21] - 商用车三合一电源(3.3/6.6kW OBC + 1.5/2kW DC/DC + PDU)完成技术升级,已对接多家商用车整车厂[21] - 2022年公司交付国网广汇120KW直流桩、中交地产华北区域年度充电桩框架采购等项目,获得多个城市充电设备订单[21] - 公司成功研发3.0智能换电柜产品,满足不同客户和场景的充换电需求[21] - 公司逆变器户用系列产品通过CQC认证及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名录,进入国家电投2022-2024年光伏逆变器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22] - 公司与隆基、晶科、高景等老客户保持合作,并拓展双良、宇泽等新客户,扩大工业电源业务市场占有率[24] - 公司智能疏散系统产品中标南京地铁、苏州地铁、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等重大项目,销售业绩稳步增长[24] - 公司持续优化工业电源产品,提升产品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指标,拓展行业内市场[24] - 3600W定制电源项目实现量产,是公司历史上单机功率最大的定制电源产品,将带来持续的订单需求[25] - 某款特种电源定制产品出货量突破5000套,是特种电源行业单一型号出货量最多的产品[25] - 高效通信电源模块整机转换效率超过97%,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批量生产并落实交付[25] - 48V基站叠加光伏适配器已开始批量供货,为站点节能提供了良好示范效果[25] - 30kW宽范围恒功率风冷充电模块功率密度达到3561瓦/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5] - 高密度隔离燃料电池DC/DC成功与轨道交通和地面发电适配,并通过CE和UL认证,已大批量实现交付[25] - 30kW光伏逆变器成功应用于户用光伏发电场景,已完成批量生产并进入工信部名录和大型国企产品名录[25] - 公司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用于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光储逆变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27] - 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29] - 公司氢动力业务涉及升压DC/DC变换器和高速电机控制器,应用于商用车、轨道交通、固定式发电和船舶等领域[32] - 车载电源业务包括车载充电机、降压DC/DC变换器和高压配电盒,应用于新能源微面、微卡、中卡、重卡、中巴、大巴、特种车辆和无人售货车等领域[33] - 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涵盖液冷/风冷充电模块、交/直流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和充电站设计及工程总承包[34] - 动力源光储充放换一体化系统采用“光伏+储能+充(换)电+V2G”模式,集成电池储能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和双向互动充电桩等设备[35] -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将光伏组件阵列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36] - 功率优化器为DC/DC变换器,用于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提高光伏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37] - 储能变流器(PCS)是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应用于电力领域、新能源车领域和光伏发电站等领域[38] - 工业电源业务包括光伏用单晶硅炉电源和应急电源(EPS),应用于光伏行业、制氢行业、轨道交通和通信运营商等领域[39] - 智能疏散系统由应急电源、智能照明控制器、配电箱、疏散照明灯具及疏散指示灯具组成,应用于轨道交通、石油化工和公共及民用建筑等领域[40] - 公司2023年将继续深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战略业务领域,强化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90] - 2023年公司计划积极拓展数据中心业务,改善高压直流盈利水平,并拓展服务器机架式电源系统、分布式叠光系统等市场[90] - 公司将在2023年继续稳固运营商通信市场,积极参与中国铁塔、运营商的集采投标项目,并扩大非集采市场份额[90]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加快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同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产品盈利能力[90] - 公司将在2023年积极拓展车载设备业务,推出更优质的配套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商用车车载电源产品为突破口切入市场[91] - 公司完成高压、双向乘用车车载电源的DV测试,并搭载首要客户进行整车实验[92]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存在巨大成长空间,公司持续开发不同场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推进新产品上市[93] - 公司加大对30KW液冷充电模块的推广力度,同步推进风冷模块配套市场,优先在整桩自用及国网体系客户进行推广[94] - 公司计划在电动自行车充换电领域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环保的电源解决方案,依靠大客户营销和配套合作伙伴提高市场覆盖率[94] - 公司优先完善分布式系列产品,提升现有产品功能,同步开展光储一体机产品的开发工作[94] - 公司在光伏单晶行业具有丰富的电力电子产品技术研发经验,单晶炉加热电源产品销量有望持续增长[95] - 公司计划扩大完善消防应急电源和疏散指示产品类型,加速产品迭代开发过程,提供灯具、消防物联网解决方案[95] - 公司海外业务将聚焦欧洲、非洲、拉美等重点区域,重构营销队伍、增加拓展投入,谋求更大突破与发展[95] - 公司将持续夯实通信电源业务领域,提升电源产品的行业竞争力[95] - 公司计划在通信电源领域实现稳扎稳打稳增长,并进入行业前三[96] - 公司将以海外营销平台为依托,全面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光储及EV业务[96] - 迪赛子公司2023年销售收入目标为实现稳定增长[96] - 公司电源研究院将完成安规平台建设,提升正向设计能力,并在功能安全、AUTOSAR、ASPICE、可靠性设计等方面做出突破[96] - 公司中试平台将加强可靠性和可制造性验证,快速高效实现开发成果的规模化生产[97] - 公司质量部将持续优化研发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强化特性管理管控过程,确保产品满足客户需求[97] - 安徽动力源将坚持“稳定+提升”的生产运营策略,提升生产系统能力[98] - 公司拟新增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隔离型DC/DC模块、变换器CE认证,提升产品国际认可度[98] - 公司所处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风险影响,未来业务增长存在不确定性[99] - 公司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包括乘用车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大功率一体(分体)液冷式充电桩等[102] - 公司部分原材料从海外进口,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供应链波动性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102] - 公司出口销售额不断增大,未来人民币汇率及海外销售区域所在国汇率政策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102] - 公司通过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并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计划调动人员积极性[102] - 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形成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应用领域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体系[100] - 公司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业务模式多样化,资产和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增加[101] - 公司战略布局新兴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以提升核心竞争力[100] - 公司通过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流实验室,提升产品研发水平,确保技术领先性[100] 子公司与关联公司 - 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动力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为788,618,913.72元,净利润为38,996,274.88元[74]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迪赛奇正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88,898,323.76元,净利润为17,189,594.58元[74] - 公司控股子公司吉林合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5,379,795.10元,净利润为11,090,723.84元[74] - 公司全资子公司民和动力源节能服务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54,522,089.29元,净资产为2,881,745.81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5,891,387.60元,净利润为65,769.55元[75] - 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动力源国际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132,830,558.59元,净资产为26,001,920.63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88,829,305.86元,净利润为13,553,934.31元[75]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动力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179,111,812.39元,净资产为82,437,656.27元,主营业务收入为81,808,935.74元,净利润为11,254,797.81元[75] - 公司控股子公司雄安动力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64,563,852.58元,净资产为12,752,681.72元,主营业务收入为52,162,580.08元,净利润为-6,374,687.08元[75] - 公司全资子公司嘉兴金乙兴光伏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18,067,525.68元,净资产为944,663.06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492,703.28元,净利润为370,997.18元[75] - 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云黔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732,953.01元,净资产为642,335.39元,主营业务收入为95,375.22元,净利润为-57,664.61元[75]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动力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赵建虎、李岷舣、王润鑫、蒋平、张芳芳离职后拟将其分别持有的动力源新能源6.06%、2.4%、1.74%、1.08%、0.72%合计12%的股权一并转出[184] - 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昕先生以792万元交易对价受让上述股权[184] 行业与市场趋势 - 2022年中国新建5G基站88.7万个,5G基站总量达到231.2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60%[77] - 预计到2025年,数据中心和5G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运行格局,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78] - 2023年全球5G市场规模预计达145亿美元,2026年将扩大至370亿美元,2023~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77] - 公司将继续围绕高效率、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方向,抓住“新基建”“东数西算”市场机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78] - 2022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市场渗透率达25.0%,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全球占比63%[79] - 2022年全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渗透率达27.6%[79] -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79] - 2022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66.2%和76.1%[80] - 2022年1-12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626辆和3,367辆,同比分别增长105.4%和112.8%[81] - 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81] - 2022年1-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83] - 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83] - 2022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3.7万座,保有量为11.1万座[83] - 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大幅提升,新增装机需求预计达351 GW,年增53.4%[86] - 公司光伏产品通过CQC认证及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名录,并进入国家电投2022-2024年光伏逆变器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86] - 公司单晶炉加热电源产品销量有望持续增长,受益于光伏行业发展和单晶硅厂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86]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