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配 -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税前)[7] - 2021年公司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税前),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38194200.15元,占当年净利润31.62%[124]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63.24亿元,较2020年增长24.79%[21]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较2020年增长30.35%[21]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65.71万元,较2020年增长1061.38%[21]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3亿元,较2020年增长287.88%[21]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6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5.13%[21] - 2021年末总资产73.79亿元,较2020年末下降2.05%[21]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2061元/股,较2020年增长30.36%[22] - 2021年稀释每股收益0.2061元/股,较2020年增长30.36%[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804元/股,较之前的0.0069元/股增长1065.22%[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04%,较之前的4.80%增加1.24个百分点[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较之前的0.21%增加2.16个百分点[25] - 2021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6.23亿元、17.62亿元、14.59亿元、14.80亿元[25] - 2021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10万元、6799万元、5971万元、1364万元[25]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9578万元,2020年为1.15亿元,2019年为7609万元[25] - 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超287%[29] -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2,415.00万元,同比增长24.79%[45] - 营业利润28,292.52万元,同比增长36.65%[45] - 利润总额28,227.42万元,净利润24,802.2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94%、32.24%[4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43.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5%[45] - 营业成本5,282,188,151.78元,同比增长22.68%[47] - 销售费用103,650,053.47元,同比增长25.22%[47] - 管理费用181,213,299.97元,同比增长33.02%[4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笔电模组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电熔氧化锆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0%,稳定锆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5%[30] - 工业板块营业收入62.47亿元,同比增长26.55%,营业成本52.25亿元,同比增长24.70%,毛利率16.36%,增加1.23个百分点[55] - 新型显示产品营业收入50.71亿元,同比增长22.31%,营业成本43.11亿元,同比增长21.90%,毛利率14.99%,增加0.29个百分点[55] - 新材料产品营业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48.75%,营业成本9.14亿元,同比增长39.83%,毛利率22.29%,增加4.95个百分点[55] - 境内销售营业收入31.31亿元,同比增长57.17%,营业成本25.32亿元,同比增长47.63%,毛利率19.14%,增加5.23个百分点[55] - 境外销售营业收入31.16亿元,同比增长5.83%,营业成本26.93亿元,同比增长8.82%,毛利率13.58%,减少2.37个百分点[55] - 新材料产品生产量47474.94吨,同比增长11.24%,销售量46492.70吨,同比增长7.02%,库存量6918.99吨,同比增长16.55%[56] 研发相关 - 自主研发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性能和良率达全球领先水平,已通过客户整机验证[30] - 半导体用高纯合成二氧化硅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纯度可达6N - 7N,瞄准国产化替代[30] - 新增授权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新增行业标准1项,获安徽省优秀专利奖1项;新增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家;保持拥有1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创新平台,组建19支省级以上人才团队[33] - 公司联合研发的30微米高强度柔性玻璃(UTG)二期项目(1500万片/年)预计2022年年底完成[38] - 纳米氧化锆纯度高于99.5%,产品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38] - 报告期内,公司球形材料产能规模达8400吨[38] - 公司拥有16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累计获授权专利287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专利240件,软件著作权5件[41] - 公司拥有19支省级以上人才团队[41] - 公司已认证省级智能化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4个,获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荣誉[44]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2.99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0.10亿元,研发投入合计3.09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89%,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3.29%[6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58人[62] -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7.65%[65] 资产相关指标变化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1,622.05,占总资产比例0.22%,较上期期末变动-48.50%[65] - 其他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5,785.37,占总资产比例0.78%,较上期期末变动121.16%[65] - 长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102,152.44,占总资产比例13.84%,较上期期末变动114.33%[68] - 受限资产合计账面价值为199,490,867.82,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69] - 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本期因执行新租赁准则,较上期变动比例均为100.00%[65][68] 子公司经营情况 -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5,643万元,报告期营业收入99,166万元,净利润8,816万元[75] - 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62.57%,注册资本5,594万元,报告期营业收入43,522万元,净利润10,348万元[75] - 深圳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75.58%,注册资本9,000万元,报告期营业收入473,997万元,净利润23,195万元[75] 未来发展战略 - 2022年公司将聚焦“显示材料+应用材料”双轮驱动发展,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锆系材料行业龙头地位,开发推广钛系、硅基等新产品[81] - 加快推进UTG二期、深圳国显研发生产基地、高纯合成二氧化硅、车载触控显示模组等重点项目建设[81]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推进UTG迭代技术开发,培育孵化合成二氧化硅、Mini - LED背光模组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81] - 开展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完善职业经理人等制度,探索中长期激励措施[81] - 对标一流,压“两金”降负债,降成本增效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完成定向增发工作[84] - 强化安全生产管控和疫情防控,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84] 风险提示 - 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和新冠疫情反复,可能影响公司对外出口和原材料进口[85] - 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扩大,若未及时改进管理方式和提升水平,将影响生产经营[85] - 电子行业技术升级快,若公司技术和产品升级不及时,经营业绩可能受影响[85]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87]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87] 信息披露 -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47份定期报告的编制及披露工作[87] - 报告期内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送了4份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87] 股东大会情况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 - 1 - 21召开,决议刊登于www.sse.com.cn,披露日期为2021 - 1 - 22[90]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 - 4 - 20召开,决议刊登于www.sse.com.cn,披露日期为2021 - 4 - 21[90]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 - 8 - 25召开,决议刊登于www.sse.com.cn,披露日期为2021 - 8 - 26[90]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 - 11 - 15召开,决议刊登于www.sse.com.cn,披露日期为2021 - 11 - 16[90] 董监高持股及报酬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初持股总数为15,049,733股,年末持股总数为15,049,733股,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为0[96] - 倪植森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5.33万元[96] - 王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8.26万元[96] - 束安俊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06万元[96] - 安广实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5万元[96] - 张林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5万元[96] - 周鸣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1.7万元[96] - 林珊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8.73万元[96] - 张少波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8万元[96] - 欧木兰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57.12万元[96] - 本年度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领取报酬合计549.1万元[103] 董监高变动 - 束安俊因在公司连续任职满6年离任独立董事[103] - 盛明泉被选举增补为独立董事[103] 董事会会议情况 - 2021年1月5日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出增补潘静为独立董事等议案[106] - 2021年3月29日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2020年度财务决算等多项报告和预案[106] - 2021年10月18日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出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等多项议案[106] - 董事夏宁、倪植森、解长青、王伟本年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9次,且均亲自出席9次[109]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9次,其中现场会议3次,通讯方式会议2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4次[109] 专门委员会会议情况 - 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安广实,委员有夏宁、束安俊、张林[110] - 2021年1月21日召开2020年度审计工作第一次沟通会,听取审计工作安排并审阅相关内容[110] - 2021年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113][116] 员工情况 - 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5653人,其中母公司33人,主要子公司5620人[118] - 生产人员4405人,销售人员180人,技术人员720人,财务人员57人,行政人员291人[118]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575人,专科2395人,高中及以下2683人[118]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6953189.1,支付报酬总额为149708416.9[123] 现金分红政策评价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分红标准和比例明确,决策程序完备,独立董事履职尽责,中小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护[125] 公司章程修订 - 公司发现《公司章程》问题1项,2021年8月完成修订[133] 环保相关 -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COD排放浓度41mg/L,2021年排放总量17.71t,核定排放量37.72t/a [137] -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氨氮排放浓度2.35mg/L,2021年排放总量0.64769t,核定排放量3.37t/a [137] -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2㎎/㎡,2021年排放总量0.58783t,核定排放量1t/a [137] -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烟(粉)尘排放浓度20 - 57㎎/㎡,2021年排放总量17t,核定排放量25.32t/a [137] - 蚌埠中恒全年回收熔炼工序炉渣约280t,实现炉渣零排放[138] - 蚌埠国显在建项目1个,于2020年11月30日获环评报告批复[139] - 蚌埠国显于2021年10月18日通过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备案新型显示产业园一期项目技术改造环境影响报告表[141] - 蚌埠中恒在建项目于2020年11月30日经蚌埠市龙子湖区生态环境分局批准球形石英粉生产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41] - 蚌埠国显和蚌埠中恒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备案[142] - 蚌埠国显废水氨氮检测值2.46mg/L,标准值30mg/L;PH检测值7.28,标准值6 - 9等多项排污指标达标[143] - 蚌埠国显有组织废气锡及其化合物未检出,标准值8.5mg/m³;非甲烷总烃检测值0.64mg/m³,
凯盛科技(60055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