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9,482,198,751.57元,较2020年增长3.62%[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493,783.92元,较2020年增长137.68%[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4,384,298.22元,较2020年增长97.07%[20]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2,538,527.78元,较2020年增长27.72%[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914,714,269.04元,较2020年末增长12.09%[20] - 2021年末总资产11,613,893,656.00元,较2020年末增长0.52%[20]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1.37元/股,较2020年增长136.21%[20]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97%,较2020年增加6.50个百分点[22] - 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27%,较2020年增加3.71个百分点[22]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8,219.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2%;利润总额71,802.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4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8,438.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07%[29] - 公司营业收入为94.82亿元,较上年同期91.51亿元增长3.62%[56][59] - 公司营业成本为71.83亿元,较上年同期70.21亿元增长2.30%[56][59] - 公司销售费用为9.02亿元,较上年同期9.06亿元下降0.48%[56] - 公司管理费用为4.22亿元,较上年同期3.94亿元增长7.17%[56] - 公司财务费用为0.64亿元,较上年同期1.22亿元下降47.72%[58] - 公司研发费用为2.96亿元,较上年同期1.98亿元增长49.84%[58]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3亿元,较上年同期10.98亿元增长27.72%[58]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4亿元,上年同期为 - 0.28亿元[58] - 报告期管理费用4.22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7.17%[71] - 报告期财务费用6365.17万元,比上年同期降低47.72%[71] - 报告期销售费用9.02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0.48%[71] - 本期研发投入2.96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12%[72]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075021.17万元,现金流出934767.32万元,现金流量净额140253.85万元,同比增长27.72%[7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55481.53万元,现金流出39092.24万元[7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07131.88万元,现金流出247868.62万元[80]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1567234539.30元,占总资产比例13.49%,较上期期末增长16.04%[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98072263.85元,占总资产比例0.84%,较上期期末增长135.19%[82]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1574008292.94元,占总资产比例13.55%,较上期期末下降7.72%[82] - 存货本期期末数2305729548.54元,占总资产比例19.85%,较上期期末下降1.56%[82] - 长期股权投资为15.34亿元,占比13.21%,较上期增长2.13%[8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1.18亿元,占比1.01%,较上期减少64.67%[84] - 短期借款为9.26亿元,占比7.98%,较上期减少48.86%[84] - 应付票据为5.28亿元,占比4.55%,较上期增长78.27%[84] - 合同负债为17.61亿元,占比15.16%,较上期增长25.77%[84] - 应付职工薪酬为2.54亿元,占比2.18%,较上期增长62.40%[84] - 长期借款为5866.20万元,占比0.51%,较上期减少85.79%[84] - 报告期内对外投资额为10260.18万元,较上年同期1350.87万元增加8909.31万元,增减幅度为659.52%[95] 各季度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517,075,310.88元、2,943,369,605.95元、1,894,442,416.85元、2,127,311,417.89元[23]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6,390,492.38元、182,906,901.46元、108,616,920.19元、118,579,469.90元[23]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22,195,656.70元、147,547,589.48元、37,234,093.70元、77,406,958.32元[23]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29,475,154.58元、790,066,636.82元、166,422,238.67元、116,574,497.71元[23] 非经常性损益及政府补助情况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88,673,770.97元,2020年为10,371,449.31元,2019年为961,434,395.60元[24]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1,851,874.75元,2020年为52,471,293.90元,2019年为41,311,615.68元[24] 研发相关情况 - 2021年研发费用29,597.96万元,同比增长49.84%;一级研发项目立项539项,其中重点项目98项[30] - 2021年新增授权专利28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8件;取得两个Ⅲ类新产品注册证和十五个Ⅱ类注册证;5个创新产品进入“山东省创新产品优先采购目录”;获得国内第一张血液透析领域CE证书[31] - 公司形成面向市场、着眼未来的三级产品研发体系,二级研发已产出多项新产品[48] - 2021年底公司共起草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84项和团体标准14项[5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93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1.80%[74] - 医疗器械业务板块制造产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9%,制药装备业务板块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62%[75] - 容积影像引导的加速器精准放疗系统累计研发投入13374.58万元,智能化消毒供应中心累计研发投入1303.82万元,85cm64排大孔径螺旋CT累计研发投入638.50万元,旋转式BFS产品开发累计研发投入74.26万元,智能化内镜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累计研发投入310.03万元[93] 公司运营管理情况 - 截至2021年,公司已在13个城市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平均直接发货率达60%以上[29] - 上半年8个督导组对23家权属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排查747项安全隐患并全部整改完毕[33] - 全年完成52项设备及工艺技改评审,总投资额5520万元,完成26台(套)设备招标及合同签订[35] - 公司构建全面管理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功能,实施“考核全覆盖”“审计全覆盖”[32] - 公司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进子公司风险股权转让,化解股权损失风险[33] - 公司针对成都英德和上海远跃治亏,成都英德扭亏为盈,上海远跃亏损大幅收窄[33] - 公司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多个事业部取得进展[34] - 公司推行薪酬体系改革,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中长期激励机制[35] - 公司完成年度新冠疫苗专用灭菌设备及建设项目按期交付,助力全球抗疫[36] 市场规模及行业数据 - 2021 - 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由8336亿元增至124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0%[38] - 目前全球制药装备、工艺系统及服务市场规模超5000亿,2025年超7000亿[39] - 2020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41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40%,增速同比放慢6.20个百分点[40] - 2020年药品零售市场511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10%,增速同比加快0.20个百分点[40] - 2020年和2021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40%和10.60%[104] 业务线市场地位及业务情况 - 公司医疗器械板块感染控制产品线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规模居国内第一[42] - 公司医疗器械板块放射治疗设备国内生产品种最全,国内装机即将超过400台,规模居国内第一[42] - 医疗商贸板块中上海泰美于2021年6月30日与强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终止业务代理合作[45] - 公司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商销、授权区域代理、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模式[45] - 公司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依据销售部历史数据、销售计划预测中长期生产计划[47] - 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30多个省区的营销网络及售后服务体系,销售服务团队千余人[53] - 医疗器械制造产品营收353.43亿元,毛利率20.07%,较上年增加0.72个百分点[63] - 设备类系列产品生产量22188台,销售量21002台,库存量5006台,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较上年分别增减20.69%、19.17%、31.05%[64] - 医疗器械原材料成本18.06亿元,占总成本比例25.51%,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18.33%[65] - 清洗灭菌设备及耗材生产量为11342275,销售量为11345012[91] - 放射诊疗系列产品生产量为477,销售量为477[91] - 手术器械及骨科系列产品生产量为3279547,销售量为3916893[91] - 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系列产品生产量为2374858,销售量为2126616[91] - 制药装备系列生产量为2065,销售量为2337[91] - 清洗灭菌设备及耗材生产量、销售量按标准成本折算得出[92] 股权交易及投资情况 - 公司出售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有限公司70%股权,挂牌价格1.18亿元[68] - 北京新华泰康对山东国欣颐养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额190.00万元,占比19.00%;华佗国际对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投资额5000.00万元,占比25.00%;新华医疗对山东高新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投资额4900.00万元,占比49.00%;新华医疗对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额170.18万元,占比98.90%[96][97] - 报告期内,公司挂牌出售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有限公司70%股权、合肥安恒光电有限公司90%股权、上海欣航实业有限公司55%股权、上海聚力通医疗供应链有限公司51%股权、北京华科创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67%股权[99] - 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购买成都英德85%的股权,2015年度业绩补偿款未全部履行到位[116]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受让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09%股权的议案[150]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收购新华手术40%股权的议案[151]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众生医药营收66,550.90,净利润4,390.52,扣非净利润411.18[102] - 长春博迅营收38,570.44,净利润30,519.53,扣非净利润10,330.24[102] - 成都英德营收84,290.71,净利润1,157.23,扣非净利润146.80[102] 政策环境情况 - 国家投入加大,医疗器械资金支持显著增长,出台多项创新政策[103] - 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6月1日施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104] - 预计未来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将在全国省市广泛推广[104] 公司战略规划 - 十四五期间公司以“一个坚持,双轮驱动,三个提效,四个强化”为战略方向[107] - 公司确定医疗器械、制药装备为两大核心主业[109] - 业务层面要全力突破血液透析等领域,择机布局新产线[109]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12.84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11] - 公司将持续推进和实施第一期股权激励,完善激励措施并研究后续方案[112] - 公司将对亏损子公司分类别扶持扭亏、转让退出、清算注销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112] - 公司将从多方面调整优化结构,提升整体毛利率、技术创新投入占比、高效投资占比等[112] - 公司将重点挖掘亮点,
新华医疗(600587)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