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拟定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818,390,38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6] 财务数据整体情况 - 2021年营业收入18,976,663,581.1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45%[28]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4,485,451.0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4.56%[28]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67.1%[28]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77,523,332.1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49%[28]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943,450,573.77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37.55%[28] - 2021年末总资产17,199,341,506.91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38.03%[28]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3.2535元/股,较2020年调整后0.7469元/股增长335.60%[31]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36%,较2020年调整后9.59%增加24.77个百分点[31]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8.06亿、47.09亿、48.01亿、56.60亿元[34]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81亿、5.64亿、7.56亿、10.53亿元[34]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6.38亿元,2020年为 - 7.57亿元[35]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7.76亿元,2020年为11.99亿元[35] - 2021年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为 - 1.41亿元[38]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89.77亿元,同比增长51.45%,主要因主导产品价格上涨及有机硅新装置产能发挥销量增长[72] - 2021年公司营业成本141.22亿元,同比增长31.52%,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72] - 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2.45亿元,同比增长33.36%,主要因收购合肥星宇以及拓展销售业务相关费用增加[72] - 2021年公司财务费用0.93亿元,同比增长51.83%,主要因汇率变动[72]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5.72亿元,同比增长61.92%,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72]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78亿元,同比增长163.49%,主要因产品价格上涨,净利润增加[72]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77亿元,同比增长51.45%,主营业务收入185.2亿元,同比增长50.17%[78] - 2021年度公司营业成本141.22亿元,同比增长31.51%,主营业务成本136.44亿元,同比增长29.47%[79] - 2021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1.43亿元,同比增长307.65%,主营业务毛利48.76亿元,毛利率26.33%,同比增长11.78个百分点[82] - 销售费用为2.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36%;管理费用为6.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23%;研发费用为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92%;财务费用为0.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3%[94]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5.72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1%,资本化比重为0%[9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14,494,929,101.85元,上年为7,665,767,491.35元,变动幅度89.09%[104]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2,174,885,127.28元,占总资产比例12.65%,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64.79%[108] - 应收账款本期为1,420,160,350.35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40.08%,主要因本期销售额大幅上涨[108] - 存货本期为2,940,407,249.91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99.39%,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库存量增加[108] - 长期股权投资本期为1,126,261,892.20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268.29%,主要因增加对颖泰生物公司投资[111] - 固定资产本期为4,717,258,266.85元,占总资产比例27.43%,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 -5.02%[111] - 在建工程本期为772,209,756.58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133.84%,因本期项目投入增加[111] - 短期借款本期为438,959,748.42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 -56.90%,因本期归还流动性资金借款[111] - 应付票据本期为1,233,283,335.15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47.21%,因春节备货采购量增加及原料价格上涨[111] - 应付账款本期为2,188,340,221.39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35.14%,因春节备货采购量增加及原料价格上涨[111] - 合同负债为7.1467841952亿元,占比4.16%,较上期增长135.50%,主要因产品价格上涨,预收冬储款增加[113] - 未分配利润为65.5450589708亿元,占比38.11%,较上期增长59.67%,主要因本期净利润增加[116] - 境外资产为16.58976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65%[116] 业务板块情况 - 硅基新材料产业工业硅产能将达30万吨以上,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49万吨/年,硅基材料基础产品营收43.57亿元,同比增长72.44%,毛利率47.42%[48][50] - 硅基终端及特种硅烷产品营收32.04亿元,同比增长69%,终端转化率超40%,中高端产品占比44%[51] - 作物保护产业农化产品营收76.40亿元,同比增长48%,海外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2%,新安美国利润增幅达2239%,新安阳光(加纳)利润增幅达428%[52] - 农化自产产品营业收入55.85亿元,同比增长51.46%,营业成本40.67亿元,同比增长28.71%,毛利率27.17%,增加12.88个百分点[76][78][81] - 硅基材料基础产品营业收入43.57亿元,同比增长72.44%,营业成本22.91亿元,同比增长12.51%,毛利率47.42%,增加28.01个百分点[76][78][81] - 国内销售营业收入123.33亿元,同比增长54.47%,营业成本88.65亿元,同比增长33.76%,毛利率28.12%,增加11.13个百分点[76] - 国外销售营业收入61.87亿元,同比增长42.26%,营业成本47.80亿元,同比增长22.20%,毛利率22.75%,增加12.68个百分点[76] - 农药(折草甘膦原药)生产量94,218.84吨,同比下降4.40%,销售量85,682.91吨,同比下降11.90%,库存量17,955.88吨,同比增长90.62%[85] - 有机硅(折DMC)生产量179,185.24吨,同比增长23.78%,销售量179,393.95吨,同比增长24.54%,库存量5,289.66吨,同比下降3.80%[85] - 农化产品总成本为42.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0%,有机硅产品总成本为57.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79%,两大产品成本上升主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91]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形成新一轮五年发展战略,由“双轮驱动”向“三足鼎立”转变,开辟新能源“第三战场”[53][55] - 公司围绕磷系、丙酸系、光气下游,构建优势产品体系;围绕单体合成,搭建硅基新材料完整产业链[61] - 公司新能源应用材料已或正在产业化,有机硅高性能终端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作物保护领域储备多个转基因种子资源[64] - 公司将以“氯、硅、磷”为核心,打造“硅基、磷基”产业生态圈,产业从“双轮驱动”转向“三足鼎立”[163] - 作物保护产业通过投资并购打造综合解决方案,在各领域推进业务发展[163] - 硅基材料产业完善全产业链布局,降低基础端产品周期性波动影响[163] - 公司围绕新能源产业推进相关产品产业化,打造整体解决方案[163] - 2022年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口,聚焦四大领域,做好三篇文章[166] - 公司核心、成长、新兴业务有不同发展规划,如成长业务中硅基产业聚焦中高端领域[166][167] - 围绕“硅基、磷基”新材料产业生态建设,加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拓展上下游领域[168] - 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如云南四川工业硅项目、乐山矽材高纯硅粉项目等,积蓄产业势能[171] 研发创新 - 全年研发投入5.72亿元,同比增长62%,与多所高校共建研究院,开启产学研用新模式[55] - 累计开发新产品371个,产业化22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占终端产品销售收入23%[56] - 申请专利94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授权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主导(参与)已发布标准14项[56] - 2021年开发新产品371个,产业化22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99] - 集团主导(参与)已发布标准14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9项[99] - 集团申请专利94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授权专利43件,发明专利28件[99] - 多项专利和技术获行业奖项,如“草甘膦胺盐可溶性固体剂型”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102] - 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和云南永隆高企新申报通过审核,被认定为杭州市优秀院士工作站等[10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4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2.50%[98] 生产运营 - 主要生产装置产能利用率超95%,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57] - 2021年立项环保技术研发课题8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7%,危废总量下降435吨,废水总量下降13.66万吨[59] - 完成云南景成硅业5.4万吨工业硅收购项目,实现工业硅完全自给[48] - 草甘膦产品设计产能8万吨/年,产能利用率108.93%;有机硅单体产品设计产能49万吨/年,产能利用率96.17%[141] - 2021年6月参股子公司赢创新安9000吨/年气相二氧化硅项目投入试生产;5月控股子公司盐津县新安矿业开始出产矿石,一期年产能29万吨/年;2022年1月完成景成硅业股权及资产过户,其现有工业硅产能5.4万吨/年;2021年底全资子公司镇江江南化工2.5万吨/年光伏级三氯氢硅装置技改后投入使用;控股子公司宁夏新安科技6000吨/年草铵膦与关键中间体项目完成一期3000吨/年草铵膦装置建设[142] - 黄磷采购量29166.39,耗用量29118.98,价格同比变动比率50.36%,影响营业成本上升2.20亿;甘氨酸采购量50357.06,耗用量49580.63,价格同比变动比率104.14%,影响营业成本上升4.9亿;甲醇采购量202528.3,耗用量199812.2,价格同比变动比率36.97%,影响营业成本上升1.3亿;多聚甲醛采购量40608.75,耗用量39625.56,价格同比变动比率45.42%,影响营业成本上升5605万;液碱采购量68602.29,耗用量66804.96,价格同比变动比率24.40%[145] - 蒸汽采购量1121046.00吨,耗用量2461417.00吨,价格同比变动比率11.01%;电耗用量149666.43度[146] 市场与行业情况 - 2021年草甘膦行业全年供给减少超5万吨,年初价格2.8万元/吨,年末稳定在8万元/吨,涨幅达186%[120] - 2021年有机硅行业国内新增40万吨单体装置年末达产,国外30余万吨单体装置关停,有机硅基础原料全年出口同比增幅超50%,DMC市场均价3万元/吨左右,同比增长约70%[121] - 作物保护行业需求呈稳健增长态势,国家政策将推动其在十四五期间快速转型发展[124] - 耐除草剂玉米、大豆种业的发展将提升国内市场对草甘膦、草铵膦除草产品的需求[124] - 草甘膦后续产能放开的可能性不大[124] - 除草剂应用将持续增长,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复配将带来更多发展空间[124] - 农药企业向“产品 + 服务”转型,植保飞防等能力成核心竞争力之一[124] - 2020年全球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市场规模分别为274.07亿美元、168.04亿美元、156.8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4.2%、27.1%、25.3%[128] - 草甘膦全球产能110万吨左右,国内产能70万吨左右,公司有草甘膦原药产能8万吨,年产量约8.5万吨,年销售量折合原药近10万吨[128] - 2020年中国在产有机硅甲基单体生产企业11家,硅氧烷产能157.30万吨
新安股份(600596)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