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为海油发展,代码为600968[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朱磊[12]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邮编100027[14]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15]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黄振鹰,证券事务代表为蔡建鑫,联系电话010 - 84528003,传真010 - 84525164,电子信箱sh_cenertech@cnooc.com.cn[13] - 公司主要为海洋能源的生产环节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38] 审计与保荐信息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 - 公司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地址在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5号院7号楼中海国际中心A座17 - 20层[17] -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27层及28层[17] - 持续督导期间为2019年6月26日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31日后对未使用完毕的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相关事项进行持续督导[19] - 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1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16]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387.39亿元,较2020年增长16.66%[20][3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3亿元,较2020年减少15.65%[20][3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3.0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4.10%[20] - 2021年末总资产356.74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9.51%[20]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1263元,较2020年减少15.63%[21][30]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30%,较2020年减少1.71个百分点[21] - 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32.39亿元[24]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1124.54万元[25]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33亿元[25] - 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9.27亿元,当期变动13.88亿元[28] - 营业成本为336.24亿元,同比增长16.49%,成本随收入增长且公司降本增效[43] - 销售费用为2.27亿元,同比增长1.86%,与上年基本持平[43] - 管理费用为14.86亿元,同比增长7.85%,因上年社保减免政策取消[43] - 财务费用为0.34亿元,同比下降65.30%,因偿还借款后带息负债下降[43] - 研发费用为10.41亿元,同比增长21.67%,因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4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34亿元,同比下降36.43%,因现金流出增加8.54亿元[4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额同比增加0.99亿元,因“十四五”首年资本性投入增加[4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额同比增加3.84亿元,因本期偿还债务净额增加[43]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0.85亿元,同比增长222.99%,因闲置资金购买相关产品[43]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87.39亿元,同比增长16.66%;营业成本336.24亿元,同比增长16.49%[45]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897.5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6.56亿元,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增长343.15%,营业外收入同比下降41.57%[44] - 国内市场营业收入占比98.65%,毛利率同比减少0.37个百分点;国外市场营业收入5.22亿元,占比1.35%,同比下降3.27个百分点,毛利率同比增加9.77个百分点[47] - 开采辅助活动中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商品采购成本本期金额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分别为19.38%、17.22%、16.60%[4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62.9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7.87%;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00.9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6.50%[51][53]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变动比例分别为1.86%、7.85%、21.67%、 - 65.30%、8.60%[54]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0.41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147.17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2.69%,资本化比重0.14%[56]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毛利率同比增加0.65个百分点,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服务毛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35个、0.46个百分点[47] - 公司2021年毛利率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总体保持稳定[4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34亿元,同比下降36.43%[6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5.03亿元,净流出同比增加0.99亿元[6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27亿元,净流出同比增加3.84亿元[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增加额为 - 20.68亿元,同比下降111.76%[60]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1.48亿元,同比下降6.16%[6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46.53万元,同比增长222.99%;信用减值损失961.39万元,同比降低48.28%;资产减值损失7.40亿元,同比增长781.51%;资产处置收益306.81万元,同比增长343.15%;营业外收入4699.05万元,同比下降41.57%[6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9.27亿元,占总资产5.40%,较上期增长257.56%,原因是购买结构性存款[62][63]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1963.53万元,占总资产0.06%,较上期下降62.88%,因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2][63]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9.69亿元,占总资产2.72%,较上期增长128.20%,因FPSO建造项目等投入增加[62][63]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8009.04万元,占总资产0.22%,较上期下降90.54%,因公司偿还借款[62][64]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4.30亿元,占总资产1.20%,较上期增长33.79%,因业务量增长[62][64] - 应交税费本期期末数为9.19亿元,占总资产2.58%,较上期增长39.25%,因业务量增长[62][64] - 境外资产为19.9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59%[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136.52亿元,较上年增加19.51亿元,增长16.67%;毛利20.21亿元,增长14.01%;营业利润8.10亿元,下降15.88%;油田化学药剂工作量同比增长1.3%;装备产能提升25%,工作量同比增长13%[31]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86.37亿元,较上年增加9.87亿元,增长12.90%;毛利16.46亿元,增长10.22%;营业利润4.81亿元,增长50.24%;催化剂及水处理药剂、涂料产品、冷能工业气体产品销量分别增长5.81%、5.85%、8.4%[32]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183.97亿元,较上年增加28.54亿元,增长18.36%;毛利15.82亿元,增长28.06%;营业利润5.62亿元,下降16.48%;凝析油、柴油同比分别增长19.40%、6.20%,LPG贸易量同比下降11.01%[34] - 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36.52亿元、86.37亿元、183.97亿元,同比增减分别为16.67%、12.90%、18.36%[46] 公司业务调整与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产业[36] - 公司组建清洁能源分公司,发展新型能源产业,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36] - 公司签约发行全国首单以CCER为基础资产的碳中和服务信托,拓宽融资渠道[36] - 公司完成中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和契约化责任书签订,完成岗位序列优化和岗位合同制转制[36] - 公司建立产品、服务、贸易、资产四大类别标志性成本管控模式[37] - 公司通过在建项目管理提升等方式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并取得良好效果[37] - 公司将产业优化调整为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产业[40]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是公司核心产业,提供提高采收率等多项技术服务[40]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是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安全应急等技术与服务[40]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是持续做优产业,为海洋石油行业提供后勤保障等服务[40] - 公司以海洋石油生产技术服务为核心,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40] - 公司以技术服务、产品、物流服务形成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40] 未来规划与目标 - 2022 - 2024年净产量目标分别为6 - 6.1亿桶油当量、6.4 - 6.5亿桶油当量、6.8 - 6.9亿桶油当量[39] - 2022年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900亿 - 1000亿元人民币,年内将有13个新项目投产[39] - 预计2022年原油产量达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占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39] - 预计2022年天然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同比上涨约6.7%,占全国天然气增量的12%左右[39] 公司战略与风险应对 - 公司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实施一体化、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成本领先战略[75] - 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公司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升专业技术及服务保障能力开展生产经营工作[76] - 公司以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目标,推进提质降本增效,提高作业效率和优化成本结构[76] - 公司推进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的产品战略落地,提升重点业务市场占有率和自主化率[76] - 公司围绕“双碳”目标,加强碳排放监测等专业技术能力,推动节能降碳示范工程[76]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公司制定《“十四五”产业目录清单》应对风险[77] - 公司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相关研究,清洁能源项目取得实质进展[77] - 公司作业量预期高位运行,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应对健康安全环保风险[77] - 国际油价走势不确定,公司围绕“十四五”十大能力建设重点任务开展专项工作应对市场竞争及经营风险[77] -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科研投资结构,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以开拓市场[77] 公司治理与会议 - 报告期内召开董事会会议七次,监事会会议五次[79]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8日召开,决议于6月9日披露[82]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11月26日召开,决议于11月27日披露[82] - 2022年3月1日公司发布董事会、监事会延期换届选举提示性公告,换届选举工作相应延期[85] - 2022年3月24日彭雷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85] - 2022年4月1日黄振鹰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总法律顾问职务,继续担任董事会秘书职务[85] - 2021年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会议1次,通讯方式会议5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1次[97] - 2021年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99] -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1月28日召开,审议通过3项议案[94] -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4月16日召开,审议通过18项议案[94] -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6日召开,审议通过《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95] -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6月22日召开,审议通过2项议案[95] - 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召开,审议通过6项议案[95] - 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6日召开,审议通过9项议案[95] - 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召开,审议通过3项议案[95] - 2021年战略与社会责任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103] 人员与薪酬 - 董事长朱磊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20.47万元[84] - 董事、总经理李新仲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19.82万元[84] - 董事崔炯成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8.53万元[84] - 独立董事朱崇坤、陈媛玲、陈浩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20万元[84] - 监事唐健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2.37万元[84] - 职工监事肖德斌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8.70万元[84] - 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合计762.39万元[84] - 朱磊现任海油发展董事长、党委书记,1991年加入中国海油[86] - 李新仲现任海油发展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84年加入中国海油[86] - 崔炯成现任海油发展董事、党委副书记,2003年获清华MBA学位,2008年获中科院理学博士学位[86] - 冯
海油发展(600968) - 2021 Q4 - 年度财报